<!--divstyle="color:#f00">热门推荐:
第五更,求订阅!
张病了,病的很严重。★
太子统兵出征在即,这个时候张却病的起不了床。太子派了东宫药藏局的侍医前来医治,诊断之后确诊是吃了不洁食物导致的上吐下泄。
“明日出征,张文远能随军出征吗?”太子问回来禀报的侍医。
“回殿下,张洗马病情有些严重,虽已经用药,但眼下身体伤了元气,还需要静养调理,千里迢迢跋涉随军,实是不宜。”侍医是个山羊胡老者,医术高明,以往太子身体不适,也都是让他看。
他的话,李建成还是相信的。
他皱了皱眉头,没料到这个时候张却出这样的意外。他还想着张在身边,能替他出谋划策。
“罢了。”李建成叹息一声。
务本坊,大学士第。
张躺在床上有气无力,为了能够不去河北,他也算是下了血本了。上泄下吐,差点都脱水没命。
若不是早有准备,用药早,真的非常危险。
以后再不用这种蠢招了。
魏征看着张的样子,还出声安慰。
“殿下说了,你就在家放心将养,等身子真正好了,到时再去河北。”
张无语,都这样了,李建成还不放过他啊,等好了还要去。哎,真是要人命,还得想个万全之策。
李建成出征了,张在床上躺着,也没去送行。
但李建成出兵之时,却把原来秦王府一众大将都带上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李君羡吴黑闼殷开山等都调去了。加了韦挺薛万均薛万彻冯立王君廓等东宫将领,还有柴绍、段纶、窦诞几个驸马,李建成真是兵强马壮。
李建成一个带了三个军团六万人马去解幽州之围,李元吉也带了两个军团四万人马去增援太原和解雁门关之围。
罗艺统兵两万,增援萧关。
关中府兵,基本上为之一空。
连长安城,都只剩下了两万禁军把守而已。
老爹做为东宫亲卫,也再次随军出征,崔琰、柯山、柯五等全都出征了。
连上次免官后一直瞎混的程处默、尉迟宝琳、李感、牛见虎四个,这次也都再次随军出征,他们是以志愿兵的形式,加入到了唐军的募兵中的。
大量非府兵的关中青壮,都在长安各地的募兵处报名,他们报名参战,但不是府兵,打完这一仗回来后还是原来的身份,但立功后也会有奖赏,若是有大功,也有机会授武职。
朝廷特别放开了许多招兵限制,工匠和商人之子也能报名参军,许多部曲也可参军。朝廷给武器装备,把这些募集的志愿兵组成了一支支预备军,往几个战场。
连栓子和柱子都想去。
张躺在床上,喝着盐水,听着两个年青人那有些期待的请求,苦笑着摇了摇头。这倒不是说两人爱国,而是这次参战机会,是他们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两人都是张家的部曲,还良民都还不是,正常情况下,三年一检选府兵,他们根本没有资格。
读书年纪也晚了,他们也读不起,就算读了书,以他们的身份也考不了科举。
之前朝廷举行的第一次科举,张就是主考官,总共录取了大约有三百人吧。
听起来似乎很多,可实际上,这三百多人是五十多科的总录取人数,什么童子试、道举试、医举试、明字明算明法等等。
真正正式的科,秀才、明经、进士三科,秀才只录了一人,明经录了十个,进士录了四个。
那个秀才就是孙伏伽。
其余的这十个明经,有九个是来自于大唐各大名门士族,四个进士更是都是五姓子。唯一一个不是名门的那个明经,还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孙伏伽这个秀才,和其它十几人参加了随后的吏部试,又有四个没得到授官,因为年龄、相貌、出身等问题被刷下去了,十一个授了官,孙伏伽授了个正职甚至是民夫,关键的时候,也得提刀上阵。
不过张不想再来一次了。
心脏受不了这刺激,他还这么年轻呢,都已经是家财万贯,娇妻美妾,日子过的这么好,干嘛要去打仗?
再说了,他本来就不是府兵,那不是他的战场。
栓子他们走后,整个长安城似乎都冷清了许多。
“莺莺,马上让人去采买粮食,能买多少是多少,就算涨价,也买!”长安城的粮价还没涨,但张知道马上就要涨了。
突厥大举南下,而东南江淮又大规模叛乱,南北同时用兵,而且还是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大量的青壮出征,这必然还会影响到今年的夏粮。
趁这个时候买些粮,这是上策。
“粮价真要涨了吗?”
张点点头,灾害、战乱,这都必然会导致粮价上涨。而江淮还是重要的粮产区,那里叛乱,肯定要影响今年的夏粮。加之北方突厥南下,多路进攻,南北战争究竟会打多久,打到什么规模,都难以预料。
但这种极坏的形势下,百姓肯定恐慌,粮商们也会趁机囤粮,粮价短期内肯定会快上升的,除非朝廷能在夏收前就平定江淮和北方的战事。
要不然,这粮价有的涨。
“好,我马上就去安排,三郎你好好休养身子。”(。)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