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931章 求月票!

<!--divstyle="color:#f00">热门推荐:
      第931章求月票!
  
      李世民的拳头紧了松,松了又紧。
  
      江国公、尚书令陈叔达却还在那里喋喋不休。“陛下,侯君集非杀不可,越早杀越好,不能再拖下去了。”
  
      尚书右仆射萧瑀也不计前嫌,再次和陈叔达同一阵线。
  
      至于其它七位宰相,也依然还是那副态度,侯君集非杀不可。
  
      李世民很失望。
  
      让陈叔达、萧瑀复相,那是让他们来异论相搅。他不满中书门下的宰相们一致立场来面对他,希望宰相们能支持自己,能听话些。
  
      可这两老头都干了什么?
  
      复相快三个月了,就干了两件事情。
  
      一是反对新政,一是催着杀侯君集。
  
      李世民并不想废新政,虽然他把主持新政的李超和马周都赶出了朝堂之上,但不表示他连新政也反对。新政是个好东西,朝廷的国库收入大增,同时也对豪强地主们的土地兼并、人口控制等遏制了许多,在吏制上也刷新许多。
  
      总之,新政推行时间不长,但好处已经充分显现,李世民不可能废新政再回老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让他再去过原来那种穷日子,李世民真不愿意。
  
      “侯君集现在重病之中,要杀也得等他伤好之后再开堂审理后再说。”李世民一如继往的拖。
  
      杀侯保侯,似乎成了皇帝和宰相们斗争的工具了。
  
      宰相要杀,李世民偏就不想杀。
  
      杀了,那就是他皇帝向宰相们退让,那岂不就是承认李超是对的,他是错的?
  
      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就跟王士及,现在你是尚书令了!”
  
      宇文士及有些无奈,这尚书令不好当啊,这才多久,已经三个尚书令先后辞职了。
  
      “陛下,臣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请陛下收回成命。”
  
      宇文士及拒绝。
  
      “无忌,你来当尚书令!”
  
      李世民又望向大舅子长孙无忌。
  
      结果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也不肯接。
  
      问了好几个,没人愿意当这尚书令,这让李世民气的脸都紫了。尚书令什么时候成了烫手的山芋了,一个个都不肯接。
  
      最后,李世民只得退一步,让宇文士及接任尚书右仆射之职。
  
      中书门下的宰相,一下子只剩下了七个。
  
      看着剩下的七个宰相,李世民真担心他们又提什么杀侯,直接就离开了。
  
      当天,李世民让王太监到中书门下传旨,皇上龙体不适,暂不临朝视事,继续由太子殿下监国摄政,由中书门下宰相们辅佐太子理政。
  
      皇帝跟宰相们赌气,结果就是又有两位宰相辞职,尚书令空缺。
  
      襄阳城的百姓,这段时间感觉很过瘾,大戏不断啊。这么精彩的朝堂局势,都让时报和半月谈的销量再次暴增,半月谈都破三万了,时报也破了两万。
  
      至于汉京报,因为是官方喉舌,对于朝堂时事一直摭摭掩掩的,销量如今不增反降。
  
      时报和半月谈如今也越来越大胆,谈论起这些时事来也毫不避讳。
  
      国子监的学生们、讲武堂的学生们,还有那些年轻的士人们,一个个都跑到报纸上来抒发自己的意见,大肆讨伐侯君集这样的奸人。
  
      甚至骂宰相无能。
  
      不过当萧瑀和陈叔达辞相后,却被许多人称赞。
  
      李世民缩回深宫不出,不见宰相不视事,但每天都要看报纸,听六扇门的禀报。
  
      越看报他越生气。
  
      “这半月谈和时报简直就是在煽风点火,挑拨是非!”
  
      李世民一巴掌拍在桌上。
  
      他一直都很支持这两份报纸,甚至让他们刊登朝廷的邸报消息,让他们使用朝廷的驿站系统。可现在他们都写的是什么?
  
      越来越过份了。
  
      这两家报纸是李超名下的产业,这又是否李超幕后授意?
  
      “传朕旨意给羽林军和金吾卫,把半月谈和时报封了!”
  
      王太监惊讶。
  
      这半月谈和时报两份报纸,可是名声极大啊。这要是封了,只怕会引发事端啊。
  
      “封!”
  
      “朕难道还要被两家私人的报纸给牵着鼻子走?他们有何资格谈论朝政,指责朝堂?”
  
      被中书门下的宰相们顶着干,已经够火大了,现在连两家报纸都要对他指指点点,虽然没明说,可这话里话外,不都是在指责他吗?
  
      忍无可忍。
  
      “陛下,只怕中书门下宰相们未必肯通过旨意。”
  
      李世民大怒,“直接调羽林军和金吾卫,朕不通过中书门下,朕直接调兵。”
  
      “枢密院那边未必就通过啊。”
  
      这下李世民更怒了,难道他堂堂天子,要封两家报纸也做不到了?大唐的将士,他这个皇帝调不动了?
  
      “直接下旨到军营,朕倒要看看,谁敢不遵旨!”
  
      旨意越过了中书,也越过了枢密院,直接下到了羽林军和金吾卫的军营里。带兵的校尉们有些为难,但面对着脸色不太好看的宫里内侍,最后还是咬牙去召集兵马了。
  
      中书门下的宰相们、枢密院的枢密们能跟皇帝硬顶,那是他们有资本,国家制度如此。但他们只是军中的普通军官,他们管不到朝堂那么多的事情,他们只知道,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皇帝直接下旨了,他们不能拒绝。
  
      当天,羽林军和金吾卫数支兵马出击,直接把襄阳城里时报和半月谈报社给封了。
  
      好在他们行动之前,得到了命令,只是查抄封闭报馆,不许伤人,也不抓人。
  
      半天时间,报社封了。
  
      印刷坊倒没事,那边跟报社都属于李家,但名义上是分开独-立的。
  
      报社封闭,里面的编辑记者们被赶出来,然后士兵们封门,上锁,还派兵把守。
  
      行动很快,动作迅速。
  
      李世民接到报告,心里很舒爽。
  
      中书和枢密院也很快都接到了消息,就在襄阳城里的事情,哪里瞒的住。
  
      李靖听说皇帝直接调动南北衙的士兵去封报馆,沉默了许久。
  
      然后从笔架上拿起一支笔,蘸墨写下了辞表。
  
      把辞表交由吏员上呈,然后他回头看了眼枢密院里自己这间公房,叹一声气,摘下官帽,把官印也摆好,然后出门走了。
  
      宫里李世民心情难得舒畅,王太监脸色低沉进来。
  
      “陛下,刚刚枢密使卫国公李靖向太子殿下上呈辞表,然后挂印离职了。”
  
      “什么?”李世民愣住。
  
      “陛下,枢密使李靖挂印辞官了。”
  
      “他为什么要辞官?”李世民喃喃道。
  
      木子蓝色说
  
      ps:欢迎入君,vip验证群:11847387
  
      交流:二零七八一五七九六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