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千零五节 杀鸡

    之所以要派出使团,只是因为汉匈大战马上就要开打了。
  
      所以,不管是希腊裔的巴克特里亚带着自己的大月氏和塞人主人,一起回来反攻大宛,来一次西元前的十字军也好。
  
      还是大月氏为了自保,带着小弟们,组织一场多国联军抵抗匈奴的戏码也罢。
  
      甚至,他们一个兵也不出,在后方看戏都得。
  
      对刘彻来说,对汉室而言。
  
      哪怕只是让匈奴人多分散一分力量,在这汉匈争霸的战争中,也是有用的。
  
      原因很简单。
  
      少府前不久报告刘彻,以目前的汉室国力和积蓄以及财政收入情况来看。
  
      在不加征战争税赋的情况下,汉家最多能支撑三年的外线作战。
  
      倘若战争规模扩大化,还很可能支撑不了。
  
      大臣们也对漫长的战争,心有余悸。
  
      将近二十年前的汉匈大战,给汉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场战争,汉匈在长城附近拉锯时间过两年。
  
      整个北地郡和上郡的百姓都是疲惫不堪。
  
      国家的府库积蓄,流水般的消失在战争的无底洞之中。
  
      那还是在内线作战,依托长城,汉军的损耗降到了最低。
  
      所以,即使现在大汉财政收入远太宗时期,但臣子们还是对一个可能持续三年以上的大战,心有余悸。
  
      好在,现在,汉室有了新化的鱼干。
  
      牧场里也多的是牛羊。
  
      不然,光是一个肉食来源,就可能会逼得大农和少府的有司想自杀。
  
      即便如此,这场大战的财政支出,也可能是吓死人的数字。
  
      至少会打光刘彻小金库的最后一个五铢钱!
  
      这让刘彻感觉很没有安全感!
  
      没有钱的皇帝会有多惨?
  
      不要看别人,万历跟崇祯就是极好的例子。
  
      毫不夸张的说,皇帝要是没钱,恐怕连个卒子都指使不动。
  
      为了赚钱,避免自己落入崇祯或者万历的杯具境地。
  
      刘彻一方面给主爵都尉衙门的各级组织都下了任务。
  
      要求他们完成一定数额的商税任务。
  
      反正,按照现在的律法,只有家产五十万以上的商人,才能被征税。
  
      所以换句话说,只要他们有本事,收到税款。
  
      那么,刘彻才不管他们用什么手段呢!
  
      而另一方面,刘彻则在盐铁衙门,用出了杀手锏——瓷器!
  
      其实,瓷器的烧制技术,两三年前就被突破了。
  
      这又不难!
  
      特别是在如今煤炭大量被用来作为燃料的今天,有着高温的优质煤炭,瓷器技术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现在的瓷器,不可能跟元明时期,能烧出美轮美奂的青花瓷。
  
      刘彻暂时也不需要青花瓷这种高精黑科技。
  
      他弄出来的,是基于原始的青瓷技术上展而来的青釉瓷。
  
      技术含量很低,也不需要特意的去培训工匠,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这两年之所以没有弄出来,大肆宣扬,是因为烧制的温度和时间还没有掌握好,产品很容易碎裂或者质量堪忧。
  
      但现在,国库都快没钱了。
  
      刘彻也就等不得它完善了。
  
      先拿出来,圈一波钱再说。
  
      下个月开始,瓷器就将开始小规模的出现在各个盐铁衙门的货架上。
  
      先赚狗大户的钱。
  
      一个瓷碗,就卖一百钱!
  
      大的瓷瓶,直接标上一金的天价!
  
      这样,大概能每年多赚个几千万。
  
      持续赚个三五年,等到青瓷技术被人山寨了,刘彻再推出更先进的白瓷和彩瓷。
  
      这又可以圈一波钱。
  
      日后,还可以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去罗马啊埃及啊波斯啊圈钱。
  
      但很显然,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
  
      军队的丘八大爷们,你要短了他们的赏钱和军饷,那轻则士气跌落,重则兵变!
  
      所以,没办法。
  
      刘彻再次丢掉节草。
  
      让少府准备在茂陵邑,再建一片学区宅。
  
      然后,又督促着少府,加快长安的赛马场和其周边的市坊建设。
  
      保守估计,这样大概能勉强满足军费开支。
  
      但,问题又来了。
  
      现在,国家铸造的五铢钱,总流通量,加起来也才三十万万的规模。
  
      而,这场战争,光是军费开支,保守估计就是百万万的级别。
  
      哪怕少府使出吃奶的劲铸钱,一年撑死了也就铸造个十万万的样子。
  
      这还得是原料充足的情况下。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中国缺铜。
  
      自古皆然。
  
      不然铜钱也不会成为人民群众都接受和认可的货币了。
  
      中国的铜矿,开采困难,而且大都深埋地下。
  
      想挖铜?
  
      可以,但要拿人命去填!
  
      会稽郡的铜山,从吴王刘濞,甚至从春秋开始,每年,矿井下面埋着的尸体,都是数以百计。
  
      累死和被石头砸死或者遇到山体滑坡等等自然灾害而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而会稽郡的那个铜矿,还是露天的。
  
      由此可以想见,那些埋在地下的铜矿的开采难度了。
  
      这迫使刘彻和汉室,不得不转向用黄金作为流通货币。
  
      所以,在马邑之战,拿着金币试探了一番后。
  
      这几年,少府一直在小规模的铸造金币,然后,慢慢的将它们放到市场上去流通。
  
      只是可惜,效果不是太好。
  
      这些金币,一直都是跟之前的黄金一样,只在列侯圈子,撑死了富商圈子里流动。
  
      普通老百姓,不敢收,也不敢用。
  
      毕竟,你兜里揣几个铜钱,游侠等英雄豪杰,可能还不会起坏心思。
  
      但你兜里要是有黄橙橙的小可爱?
  
      呵呵,那么,就算是在闹市。
  
      也不会安全!
  
      金本位的试探,在社会环境和现实面前,遇到了第一个障碍——很少有平民百姓,愿意使用金币。
  
      即使拿到了金币,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将之藏起来,或者换成铜钱。
  
      藏起来的,打的是自己死后,让儿子将这些金币融化了,铸成冥器,陪着自己去地下的主意。
  
      而兑换的,则是手头紧,亟需用钱。
  
      而这两种情况,都阻止了金币的流通。
  
      这让刘彻真是捶胸顿足,却又无可奈何。
  
      难道,他还能出台一条法律敢劫金币者斩不成?
  
      而假如金币无法大范围流通,那金本位也就失去了力量。
  
      毕竟,金本位是为了加大国家货币储量和流通量,减少对铜钱的依赖而设计的。
  
      但百姓都不用金币。
  
      皇帝除了瞪眼之外,还能怎么样?
  
      倒是大宗商品交易,现在逐渐开始以金币为货币,让刘彻多多少少,感到了一丝丝欣慰。
  
      可惜,这欣慰也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绣衣卫报告:那帮天杀的商人,拿着金币交易完了,然后,就跟以往一样,将它们藏在自己家的地窖里面了。
  
      他们只进不出!
  
      他们宁肯拿着铜钱去换金币,也不愿意拿着金币去交易和流通!
  
      只有少数人,才会在实在周转不开时,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支付。
  
      当时,刘彻心里就日了x了。
  
      照他们这么玩下去,刘彻就算把霓虹的金山都挖了,估计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这些守财奴了!
  
      刘彻有心想用一条鞭法,教这些渣渣做人。
  
      但却又害怕,教他们做人没教成,反倒逼反了农民。
  
      于是,这个事情,就这么悬着了。
  
      只能慢慢想办法,让这帮家伙脑子聪明点,思想先进点。
  
      让他们知道,把黄金藏在自己的地窖里,其实,只是方便了皇帝抄家……
  
      而很快,就将迎来这么一次感人的教育机会。
  
      将‘三藏法师’与‘沙悟净’送走后,刘彻立刻就传召了绣衣卫都督周左车。
  
      周左车并不是一个人进宫的。
  
      他带着几乎所有在京的绣衣卫校尉。
  
      在绣衣卫的构架里,一个校尉,就是负责一个郡,甚至一个王国的高级官员。
  
      目前绣衣卫有二十一位校尉,其中十九人分散在天下郡国之中。
  
      留守长安的,现在只有三人。
  
      但,周左车此次入宫却带了六人。
  
      换句话说,有三个负责一郡甚至一国的特务头子,已经回京了。
  
      他们当然不是空着手回来的。
  
      “陛下,这是巨鹿及邯郸郡,阴与匈奴相通,走私违禁品的商贾名单!”王温舒跪地奏道,并将一封长长的名单,呈递到刘彻跟前。
  
      刘彻抬眼,看了看这个史书上著名的酷吏。
  
      数年前的任氏一案,王温舒搞砸了。
  
      或者说,他太年轻了。
  
      以至于几乎让刘彻下不来台,所以,他被冷藏了许久。
  
      但,刘彻不是那种因为别人犯一次错误,就不用的人。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
  
      更何况,当初王温舒虽然做错了不少事情。
  
      但有一件事情他做对了——对豪强,毫不留情的坚决下手和残酷打击。
  
      所以,刘彻给了他机会。
  
      让他去赵国重新开始。
  
      从一个基层的探子和细作开始。
  
      不得不说,王温舒胆子大,但心细,而且,在吃过亏后,他也谨慎了许多,改掉了许多毛病。
  
      这让他在赵国,逐渐的爬上了当地最高级别的绣衣卫校尉一职。
  
      刘彻接过王温舒的报告,看了一眼。
  
      好家伙!
  
      这人数还真是不少,密密麻麻,其中甚至不乏有列侯家的子侄或者亲戚,甚至还有封君亲自下场的。
  
      不过想想也能够理解。
  
      虽然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当地的民风,就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一诺许千金,一誓托性命。
  
      这在燕赵是日常。
  
      但,刘彻更清楚,燕赵尤其是赵人,骨子里深处的现实思维。
  
      他好歹也是当过十几年河间王。
  
      太明白赵人的想法了。
  
      对赵人来说,只要有好处的事情,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太史公说:民俗缓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锥剽,休则掘冢作巧奸治,多美物,为倡优。女子则鼓鸣瑟,沾履,游媚贵富,入后宫,遍诸侯。
  
      这固然有些地图炮,也有些以偏概全。
  
      但,多少也描绘了一些赵地民风和赵人的精神面貌。
  
      赵地自古地薄而多灾,更是四战之地。
  
      自春秋战国以来,赵地就成为天下交战的中心。
  
      无论是以前的诸夏混战还是近代以来的汉匈交战,赵都是前线,都是焦点。
  
      赵人迫于生计,只能选择现实。
  
      因为不现实就活不下去!
  
      所以,当初,赵王刘遂,身为刘氏诸侯王,却整天想着借匈奴兵入关……
  
      所以,出现如此众多的跟匈奴勾勾搭搭的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只是……
  
      这人数也未免太多了!
  
      密密麻麻,几近三四百人!
  
      刘彻略略思考片刻,就已经决定,将这名单上的大部分人划掉。
  
      打击面,不能太广。
  
      况且,这只是杀鸡骇猴。
  
      不是真的要大开杀戒。
  
      一般的与匈奴私底下交易,卖卖青铜或者粮食的,可以放过。
  
      但是,大量走私铁器,甚至武器装备,乃至于……那些向匈奴走私书籍的,刘彻是一个都不准备放过!
  
      是的!
  
      绣衣卫在半年前就现了,匈奴人在高价向汉朝商人收购书籍。
  
      为了钱,连爹妈都能卖的商人,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于是,很多汉家的书籍,都流入了匈奴。
  
      甚至,还有人将原本只能给官员阅读的《新农书》以及邸报也想卖一套给匈奴人。
  
      还好王温舒盯得紧,才没有让这个汉家的不传之秘,流入匈奴。
  
      但,其他书籍,尤其是那些管控不严格的书籍,就不知道有多少被匈奴人得到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刘彻不是神仙,不能施法,让一切出入中国边境的人,都不能携带纸张出境。
  
      唯一的好消息是:匈奴人不可能也没办法接触到墨苑里的那些书籍和手记,甚至不可能接近墨苑的水力锻锤作坊。
  
      就算接近了,他们估计也搞不明白这水力锻锤的原理和制造流程。
  
      但,这些胆敢将中国的文化典籍以及技术,出卖给匈奴人的渣渣。
  
      刘彻是一个都不打算放过。
  
      在王温舒之后,其他两位校尉,也都各自提供了一份名单。
  
      刘彻在审阅过后,当即下令:“立刻缉捕所有曾经出售铁器过五十件以上,或者兵器、书籍之商人,朕会命令廷尉负责接收一切人犯,同时各郡监军御史,将配合诸卿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