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节 高阙陷落 1

    高阙城下,两台巨型攻城砲,终于组装完成了。
  
      义纵此刻就站在其中一台攻城砲的下面,仰望着这个可怕的前所未有的人类造物。
  
      巨大的木制结构,支撑起了它的主体。
  
      在基座下面,一个类似绞盘的器械,已经将绳索拉的绷紧。
  
      长长的臂杆一头吊着一个巨大木制箱子,箱子里面装的全部都是沙土瓦砾和废弃物,至少重达数百石。
  
      当代墨家钜子杨毅,则站在这台史无前例的巨兽面前,为汉军讲解这种武器的原理以及使用方式。
  
      “此乃配重箱,所谓攻城砲所发之力,皆赖于此……”杨毅指着那个木箱子说道:“这有点类似于杠杆原理,当然,实际情况更复杂一些……”
  
      “这种攻城砲,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将重达两百斤(汉斤)的石弹,投掷到三百步外,对敌方的城墙工事以及人员造成巨大杀伤……”
  
      当然,对墨家来说,嘴皮上扯的再天花乱坠,也不如实际走一步更有震撼力。
  
      所以,在杨毅介绍的时候,这台可怕的文明造物上的零件和齿轮开始缓缓的转动。
  
      两个壮汉,抬起一颗直径约在一尺左右的石球,将之放到了臂杆另一端,有着明显勺子状的‘铲’里面。
  
      “诸君,让吾等一起来,为此物的初鸣做一个见证吧!”杨毅自信满满的说道:“就让它宣告,一切旧式要塞和城市防御,统统淘汰!”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破的要塞,也从来没有不陷的城市。
  
      即使是威名赫赫的函谷关,在历史上也曾经被晋魏占领。
  
      所以,吴起告诉魏文侯说,江山在德不在险。
  
      历代中国统治者孜孜不倦追求的也是德政和德治。
  
      哪怕是秦始皇,也不能免俗。
  
      所以,杨毅的话,没有触犯什么忌讳,更不会让人有什么联想。
  
      众人都是一脸期待的看着那个已经蓄势待发的庞然大物。
  
      ………………
  
      “试射准备!”
  
      随着一个汉军军官的一声令下,那个被吊上半空的‘配重箱’上原本牢牢束缚着它的粗绳索忽然断裂,然后,众人就只听到了一声砰然巨响。
  
      宛如冬雷一般,炸响在世界。
  
      它的声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连高阙城里的匈奴人也听到了。
  
      而且因为高阙城刚好卡在了进出阳山的谷道。
  
      所以,在最初的巨响过后,无尽的回音几乎是同时抵达匈奴人的耳蜗中。
  
      但,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块巨石,尖啸着从天而降,啪嗒一声,直接砸在高阙城中的一处马驷,立刻就是鲜血横飞,场面惨不忍睹。
  
      而在汉军的视角看来,绝大多数人,都只是看到了墨家的操作人员,斩断了配重箱的绳索,在配重箱落地的瞬间,将石弹击发出去。
  
      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稍微远了一些,再调整……”杨毅却是立刻拿着纸笔,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东西,一边写一边说道:“可以降低配重箱的高度并将基座稍微前移三步,再次试射……”
  
      在旁人眼里,在很多汉军士兵眼里,墨家方才操作的那次试射可以称得上是鬼斧神工,甚至可以与神话传说的仙人一击相比了——恐怕便是仙人也做不到三百步外,将一块数百斤重的巨石抛向他的敌人吧!?
  
      但在杨毅这些墨者的眼中,这些都不重要。
  
      他们关注的是为什么?
  
      为什么在加了配重箱后,攻城砲就可以不需要数百人的人力牵引,但威力却提升了如此多?
  
      为什么,一块一百斤的石弹和一块两百斤的石弹,在同样的配重箱同样的机器投射出去后,造成的伤害却不是两百斤的那块是一百斤的倍数,而是数倍甚至于十余倍?
  
      通过在墨苑里的数百次的实验和一直以来的摸索和探寻。
  
      杨毅感觉自己已经抓住了什么关键。
  
      他的那本小册子上写满了诸如……速度……重量……诸如此类的文字和大量的思路思绪。
  
      现在,杨毅更是感觉,自己距离大道,已经越来越近了。
  
      道是中国士大夫文人乃至于贵族卿大夫们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寻的真理。
  
      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这一点上,诸子百家的认知是相同。
  
      但不同的是,大家对于道究竟是什么,各执一词而已。
  
      对墨家而言,道有三千,是天地至理,是世界的基本规则,是上帝划定的准则。
  
      就像火会熄灭,人会死亡,植物会枯萎一般。
  
      为了接近道,诸子百家的每一个人,都会不惜一切。
  
      而墨家更是出了名爱钻牛角尖。
  
      杨毅现在显然已经进入了钻牛角尖的模式。
  
      所以,他拿着毛笔,咬着笔筒杆,一会兴奋,一会又沮丧。
  
      直到,一位墨者拿着一份报告走到他面前说道:“钜子,此乃方才试射的数据……”
  
      杨毅点点头,接过来看了一眼。
  
      然后,他就仿佛发现了什么事情一般,拉住那位墨者说道:“王公,您确信这数据没有出错?”
  
      “嗯,此乃某亲自监督记录的……”王姓墨者疑问道:“钜子有问题?”
  
      “没有问题!”杨毅兴奋的涨红着脸,跟个小孩子一样,拿着那些数据,说道:“陛下的话,总是正确的!数学,确实是解决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未解之谜的关键!”
  
      “我感觉,我已经掌握了钥匙,能不能开门,就要看接下来的验证了……”杨毅喃喃自语着,将汉军将官们抛在一边,自己跟低级官僚一样,指挥起了隧营的士兵,重新捆绑配重箱,并且用绞盘将之升起。
  
      “速度……”
  
      “重量……”
  
      杨毅舔着嘴唇,望着那高高悬挂在半空的配重箱,他想道:“若我所料不差,我将发行,大道的一丝痕迹……”
  
      他兴奋的指着远方的高阙城,大喝一声:“放!”
  
      砰!
  
      巨响再次响起来。
  
      这一次,汉军将一块两百多斤的石弹准确的砸到了高阙城的城楼一角,巨大的石弹带着可怕的动能,直接将那个城楼砸毁,大量的烟尘冒起,同时,该出城墙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攻城砲一击之下,连秦赵两国先民建造的在当时被认为不可陷落的要塞,居然被一发击毁了一处城楼!
  
      可怕!
  
      强大!
  
      无敌!
  
      这是汉军的看法。
  
      但杨毅却已经陷入了更加欣喜的狂欢之中了。
  
      “今年的‘轩辕剑’是我墨家的了……”杨毅拿着笔,进入了疯狂模式。
  
      轩辕剑是当今天子在今年的大朝议上宣布的一个全新政策。
  
      主要面向诸子百家的士大夫,旨在奖励那些给国家民族作出绝大贡献,或者发现了无可辩驳的‘道’的英雄豪杰。
  
      每年,少府会遣专人,专门制造一柄仿造的传说中的轩辕剑来作为获奖者的奖赏。
  
      这轩辕剑的获奖者,不会有物质上的奖励。
  
      但,却可以刷满本学派的逼格。
  
      轩辕剑持有者,自动当选为太学祭酒,这也是太学机构中除了太学令和太学监外最高级别的职务,大抵相当于教导主任。
  
      这对墨家来说,简直是天籁之音。
  
      只要能进入太学,那么,墨家之学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走入天下,出入市井,官衙,更可开山收徒,将墨翟的学问和思想发扬光大。
  
      这还只是其一。
  
      更重要的还是对于话语权的争夺。
  
      很显而易见,谁得轩辕剑,谁就可能跟皇室更亲密。
  
      墨家虽然跟皇室很亲密,但杨毅和墨家都觉得应该再亲密一些。
  
      譬如,应该有墨者成为储君,至少也是准储君的老师。
  
      实际上,可不止儒家会有满腹花花肠子和一肚子坏水,墨家法家杂家,也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当今中国的学术界,已经重新恢复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盛况。
  
      诸子百家,各自复兴崛起。
  
      无数的学派兴起消亡,无数的思想交汇,然后碰撞,绽放出无比绚烂的光芒。
  
      但,大家都清楚,到现在为止,都还只是热身赛而已。
  
      诸子百家之间,互相拉拢,互相许诺甚至派卧底。
  
      然而,随着当今天子的皇子们,一个个出生,一个个茁壮成长。
  
      这短暂和平静的和平即将结束。
  
      为了能够押宝压中,到那个时候,诸子百家将再不留情面。
  
      斗争,将进入激烈和白热化。
  
      不知道有多少曾经威震一时的学派,会在这样的斗争中衰亡,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幸运儿可以借此一飞冲天。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天子的意思和态度。
  
      但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况且,对一位墨者而言,最美的事情,其实就是在追寻大道,窥见真理的刹那。
  
      ……………………………………
  
      杨毅进入了疯魔状态,自然,攻城砲的指挥任务回到了汉军手中。
  
      在墨家的帮助下,汉军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
  
      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装填时间。
  
      一台攻城砲,每击发一次,就需要一刻多接近两刻钟的时间来装填。
  
      但好在,汉军有两具攻城砲。
  
      所以,在熟练了之后,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刻钟一发的速度。
  
      轰轰轰!
  
      砰砰砰!
  
      每刻钟一发石弹,等于一个时辰差不多能击发八枚。
  
      而这支武器的稳定性,出奇的好,只要第一发命中,其后就可基本保证命中率,即使有误差也不大——不管是砸到城墙上,还是城墙边或者城内。
  
      只要砸中了,就是好事情。
  
      而匈奴人,则被这忽如其来的石弹打击,吓得屁滚尿流。
  
      匈奴人何曾见过这种手段?
  
      许多愚昧的牧民,直接就跪在地上,向着天神和山神祷告,请求赎罪了。
  
      在他们看来,除了神,还有谁有这样的伟力呢?
  
      上层贵族们虽然知道这是汉朝武器的作用。
  
      但他们根本不会也不敢将这个事情告诉下面的奴隶。
  
      一时间,整个高阙城内人心惶惶,城头上已经不敢站人了。
  
      因为,现在,城墙上面有着无数的肉泥,在警告后来者。
  
      砰!
  
      又是一发石弹,砸到了城墙上。
  
      虽然对于汉军来说,这很明显是打歪了。
  
      但对于这发石弹来说,它却是成功的。
  
      重量多达两百余斤的巨石,携带着强大的动能,瞬间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更糟糕的是,因为匈奴人缺乏管理和修葺高阙这样的坚城的技术,一直以来,只是将这个工作交给卢候人来做。
  
      但卢候部族自己的技术也就是个修修县城的水平,要维护高阙这样的坚城?
  
      实在有些太难为他了。
  
      所以,高阙城实际上已经是年久失修了。
  
      要不是秦人的工程质量确实了不起,加上卢候人多多少少起到了作用。
  
      它才能在塞上风沙的侵蚀之中,屹立至今。
  
      但是,在汉军的石弹投掷攻势中,高阙城本就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很多墙面都出现了裂痕。
  
      而这发石弹,则像是多米诺骨牌中倒下的那第一张骨牌。
  
      瞬间引起了连锁反应——整段城墙,忽然之间,发出了一声声的咔咔咔的怪响。
  
      随后砖石泥土镶嵌在一起的城墙哗啦一声,倒了下去,无数的砖木和泥土横飞。
  
      高阙,这座伟大的城市,赵武灵王的要塞,赵长城的终点以及秦长城的中枢,终于向汉军敞开了大门的一角。
  
      “这怎么可能……”呼衍当屠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死死的看着那段倒塌的城墙。
  
      即使他是匈奴人也知道,城墙倒塌,对于守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汉朝的军队可以通过这个缺口,攻入高阙城内,而高阙再也无法凭借城墙来防守了。
  
      “该死!”呼衍当屠气急败坏的道:“马上派人去将缺口堵上!”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汉朝人从这个缺口进入高阙城内。
  
      现在的匈奴,且不说能不能跟汉军主力交锋。
  
      恐怕……
  
      很可能……
  
      “没有人敢对抗汉朝军队……”呼衍当屠喃喃的想道。
  
      所以,绝对不能让汉朝人通过这个缺口进入高阙,那样的话,一切都完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