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643章 大朝会

    大明宫光明殿前,炉、鼎、龟、鹤,吐出缕缕香烟,金钟、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悦耳。
  
      丹陛上下,王公勋贵,文武百官齐列。
  
      隆正帝从后宫缓缓步入光明殿内,行至御前宝案时,细眸向下扫视了一眼,而后在金銮宝座上坐定,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式。
  
      随即,大朝会之“中和韶乐”止,宗室王公、文武百官挺身肃立。
  
      御林军神武卫一名校尉,在光明殿庭院内鸣“静鞭”三响。
  
      “静鞭”响罢,王公勋贵、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高呼“万岁”。
  
      乐止,王公勋贵及文武百官原位肃立。
  
      礼毕。
  
      贾环与方南天并列站在勋贵前列,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这一套已经比较熟悉的礼仪。
  
      在他看来,这一套流程,最大的用处,就是为了彰显帝王的至高无上和威严。
  
      当然,这是理想的一面。
  
      还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会让野心者,愈发生出“何不取而代之”的野心……
  
      尤其是当上头坐着的这个皇帝,看起来不怎么稳当时。
  
      隆正帝心中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看着丹陛之下,那一双双或明或暗,饱含深意的眼神,隆正帝心头就忍不住生起一团怒火。
  
      再看着辅政大臣之位上,前两张空空如也的椅子,他的眼神就愈发晦暗。
  
      五位辅政大臣,李光地、陈廷敬、张伯行、马齐,还有一个赢遈。
  
      最关键的两位,如今却很少来上朝。
  
      当初贾环用一副对联,迫使这李光地、陈廷敬还有张伯行三人很是相争了一段时日。
  
      那段日子,大概是隆正帝登基近二十年来,过的最惬意的一段时日。
  
      三位老相明里暗里的联手,将气焰嚣张冲天的忠顺王一系差点没打成懵逼……
  
      但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许是没多久,他们就看破了贾环一桃杀三士的“歹毒”用意,在隆正帝拿下了葛礼和陈梦雷两位内阁大臣后,就迅速的销声匿迹了,只留下张伯行一个“大炮仗”,勉强维持着和忠顺王的斗争平衡……
  
      陈廷敬是真的老了,上回的一通折腾,让这个老臣为这个帝国耗尽了最后一捧心血,还白费了……
  
      又与李光地一通强争后,便卧床不起。
  
      隆正帝派了两个御医常驻陈府侍疾,可结果却并不如意,这位为了大秦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的老相爷,已经快走到了生命的尾声……
  
      念及此,隆正帝的心情再沉三分。
  
      至于李光地,这个老头子跟着陈廷敬一起“病”了。
  
      只是……
  
      据派去的太医回报说,李光地只是消化不良,吃的太多,积食了。
  
      想到这个官场不倒翁,隆正帝就忍不住头疼。
  
      谈不上恨,毕竟这么些年来,若没有李光地数次暗中出手,他的日子会更难过。
  
      而且,李光地行事,多是太上皇的意志所向……
  
      但尽管知道是如此一回事,可隆正帝心里还是对这个老滑头充满了怨气。
  
      太懂得趋利避害了。
  
      为了明哲保身,一点原则都没有……
  
      就这样,也有脸去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联。
  
      朕才当得起这一联!
  
      哼!
  
      “陛下,臣有本上奏。
  
      前日,抚远大将军,武威侯秦梁上疏。
  
      自三月中冰雪融化以来,西域准葛尔汗国便被厄罗斯哥萨克数度侵入。
  
      双方几次血战,均伤亡惨重。
  
      只因,准葛尔汗国先前与我朝敌对之故,可汗策妄阿拉布坦与葛尔丹策零先后毙命,百兽无首。
  
      精锐控弦之士更是损伤泰半,元气大伤,根基动摇。
  
      故,着实难以抵挡厄罗斯强横入侵。
  
      数度征战后,业已到了亡国边缘。
  
      因此,准葛尔汗国如今实际的掌权者,金珠大长公主,鄂兰巴雅尔,亲自出使我大秦。
  
      希望能让准葛尔成为我大秦的藩属之国,纳贡请封,并,求助援兵,共同抵抗狼子野心之厄罗斯。
  
      昨日,准葛尔使团已经到了百里之外的永寿县。
  
      今日下午,便可抵京。”
  
      军机阁首席大臣方南天出列,面无表情的陈奏着。
  
      这个消息其实昨日朝廷高层便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但今日大朝会,还要以此通禀百官。
  
      当然,实际上,该知道的,也都知道的差不多了。
  
      尤其是经过昨夜之后……
  
      因此,这个难得让隆正帝心情好了许多的好消息,并未在群臣中引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这让隆正帝有些愣住了……
  
      这可是,准葛尔汗国求和求归附的大好消息啊,你们就这种反应?
  
      隆正帝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妥。”
  
      果然没有让他“失望”,隆正帝甚至都没有征询百官意见,就有人忍不住跳出来,否决此事。
  
      隆正帝放眼看去,又是一怔,因为出头之人,乃是一年轻御史。
  
      而且,他还认得这个本该默默无名的年轻人。
  
      除了因为他是去岁的新科状元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吏部尚书李政的独子,李梦菲。
  
      这是一个很娘气的名字,据说,是为了好养活……
  
      不过隆正帝对李梦菲的出头,并没有太大的怒气。
  
      因为他知道,这个年轻书生,和他老子李政不是一路人。
  
      说来也有趣,李梦菲,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生活在书中的儒家理想世界中。
  
      吏部尚书李政,这一生最大的憾事,大概就是将儿子保护的太过,太好了。
  
      让他完全没有接触过任何阴暗面,让他充满了对美好的儒家社会的向往,满脑子都是仁君名臣,流芳千古的幻想。
  
      对他父亲的那一套,反而越来越看不上眼。
  
      父子间谈不上仇人,因为李政不会待他唯一的儿子当仇人。
  
      可李梦菲却似乎要发誓打到李政一脉,也就是,忠顺王一脉。
  
      因此,作为去岁的新科状元,本该去翰林院打熬资历,去做未来储相的李梦菲,却请旨去了兰台寺,当了一名御史。
  
      这一年来,他是隆正帝为数不多的铁杆儿之一,处处和忠顺王一脉作对。
  
      若非李政的手腕极为高超,在忠顺王一脉地位超然,连忠顺王都敬他三分。
  
      像李梦菲这种小青皮,早就被忠顺王一脉玩儿出十八种花样儿了。
  
      不过有些奇怪,却不知今日他为何会跳出来,与隆正帝“作对”?
  
      方才那般重大的消息,都没引起朝臣们的震动。
  
      此刻,李梦菲的发言,却让满朝大臣们悄声议论起来了。
  
      尤其是忠顺王一脉吃过李梦菲苦头的官员们,差不多热泪盈眶的看向李天官。
  
      大人呐,您家里终于父纲重镇了!
  
      感受到周围的动静,和各异的眼神后,李政的嘴角却忍不住抽了抽。
  
      他镇个屁……
  
      隆正帝细眉微挑,看着眼神依旧清明认真的李梦菲,沉声道:“为何?”
  
      李梦菲朗声道:“陛下,微臣以为,此乃准葛尔部的奸计。
  
      微臣认为,准葛尔部蒙古,与北方内外两部蒙古大不同。”
  
      “有何不同?”
  
      隆正帝淡淡的问道。
  
      李梦菲道:“陛下,微臣以为,无论是内蒙,还是外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已经被我们大秦给打怕了,尤其是外蒙。
  
      从国朝初年起,外蒙扎萨克图部,车臣部,还有土谢图部三大汗王部落,降而复叛,叛而复降。
  
      每叛一次,我大秦铁骑便会饮马阴山一回。
  
      近百年来,我大秦的煌煌武威,早已深入了外蒙诸部之心。
  
      那就是绝不可敌!
  
      因此,他们目前是绝对忠诚于我大秦的。
  
      但准葛尔部蒙古则不同。
  
      他们才是真正喂不饱的狼崽子,不管我大秦多么强盛,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东进侵略。
  
      如今他们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所以他们才会拉下面皮来求和,求归附,以换取我大秦军队的支援。
  
      但可以预料到,待我大秦用数万甚至十数万将士的性命,帮他们打退厄罗斯的入侵后,他们得以喘息,得以休养生息,等到他们再次强大后,他们还会狼性不改的东进侵略。
  
      所以,陛下,微臣以为,此议万万不可答应!”
  
      隆正帝闻言,面色不变,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李梦菲所言之事,他又怎么会想不到,只是……
  
      开疆拓土的美名和威望,尤其是威望,对他而言,吸引力真的是太大了。
  
      那可不是百里山河千里山河,那可是真正的万里河山哪……
  
      “李御史此言差矣……”
  
      兵部左侍郎费岩迈出一步,沉声道:“既然我大秦能将外蒙诸部打的心服口服,自然也能将准葛尔部打的口服心服。
  
      半年前,准葛尔部纠集二十万控弦之士东进,来势汹汹,结果如何?
  
      被我大秦打的几近全灭,百不存一。
  
      我大秦以武立国,武勋昭著,何时怕过敌人打来?
  
      适时宁国侯年不过十三,就敢请缨作战。
  
      更以孤身潜入距离嘉峪关千里之外的龙城,夜割可汗头,还一把火焚毁了数十万石军粮,以及阿拉神火……”
  
      “什么阿拉神火?还说什么连石头都能烧着,真是荒谬!
  
      而且,国朝大事,并非武夫斗狠莽撞可相提并论,岂可同日而语?
  
      西域荒凉如蛮荒,为了如此不毛之地,去让大秦将士白白送命,岂是正理?”
  
      李梦菲不屑的打断了费岩的话。
  
      这倒不是他僭越,不知尊卑。
  
      而是作为兰台寺中的一名御史,虽然位卑品级贱,不过区区七品。
  
      可是理论上来说,在朝堂上,御史是连内阁宰相都能当面弹劾的人。
  
      实际上,兰台寺的存在,也确实就是为了防备阁老擅权而设立的。
  
      对阁老尚且如此,自然,他们也能对一个兵部侍郎不客气。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而言。
  
      任何高回报的工作,通常都有高风险。
  
      想踩着别人上位,咬别人一口,首先得有一副“好身板儿”,“好牙口”。
  
      不然的话,就是纯粹在作死。
  
      不过,李梦菲是有这个底气的,因为他老子乃是吏部天官。
  
      算起来,李政也算是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权势滔天了。
  
      所以,他并不怕费岩。
  
      当然,李梦菲本身并不会认识到这点。
  
      因为他的出身注定了他从小到大都活在恭维赞赏中,所以,他觉得是他一身为国为民,不畏强权的正气,才让费岩给退后的……
  
      却不知,费岩只是懒得和他解释罢了。
  
      皇帝和两阁大佬,以及他们兵部的大佬们,都已经见识过贾环带回来的那一罐神火油的威力。
  
      不给他解释,只是因为李梦菲的身份不够而已……
  
      “嗤!”
  
      看着神色矜持,面上隐现得意之色,站在那里“顾盼自雄”的李梦菲,贾环觑着眼,不屑的嗤笑了声。
  
      见李梦菲怒视过来,贾环撇撇嘴,做了个投鸡腿的动作。
  
      这个投掷动作,顿时勾起了李梦菲平生最耻辱的两件事。
  
      一个,是他自记事以来,平生第一次挨打,还是在满街人观看下挨的耳光。
  
      第二,便是他金榜题名,御马夸街时,被人砸到脸上的那个鸡腿……
  
      而两件事,都和贾环有关,或者说,都是他干的。
  
      见他不知“悔过自新,(ww.ukshu&#46)重头做人”,居然还敢当着他的面挑衅,李梦菲大怒。
  
      不过,他亦是出身名门之家,这样的人家,最重一个礼字,自然不会跟某人一般,粗鄙不堪!
  
      强忍着怒气,李梦菲死死的盯着贾环,道:“宁侯有何高见?”
  
      贾环摇摇头,撇嘴道:“没有。”
  
      “那你方才发笑是什么意思?”
  
      也不知怎地,看到贾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李梦菲的火气就压不住的往上涌。
  
      贾环眉尖轻挑,侧目看着他道:“怎么,我连笑都不能笑了?好笑我自然要笑。
  
      你爹管着天下人的官儿,你管着天下人的笑是吧?
  
      那你李家管的也太宽了吧?”
  
      “你……”
  
      李梦菲大怒道:“此乃朝堂重地,当着陛下和文武百官的面,你敢失仪?”
  
      贾环奇怪道:“我失仪?
  
      反正我没有在陛下没开口之前,就抢先出班说话。
  
      陛下到现在都没发表意见,就听你呱唧个没完。
  
      至于神火油有用没用,能不能烧着石头……
  
      这就不是你能操心的事了。
  
      你品级太低,没资格知道。
  
      不过看来,李天官还是一个比较懂得保密的人。
  
      那天点燃神火试验时,我记得李天官也是知道的,哦?”
  
      贾环祸水东引,看向了吏部老大李政,笑问道。
  
      李政淡淡的瞥了贾环一眼,道:“宁侯过奖了,事关机密,本官的确不敢随意泄露。
  
      不过,今日之事,非神油也。
  
      不知宁侯以为,准葛尔当救,还是不当救?”
  
      ……<!--flag_m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