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百六十九章 功课

    林子轩想到的这部片子叫做《我们俩》。
  
      故事和场景都不复杂,没有大场面,不需要庞大的剧组,就是一部低成本的剧情片,主要依靠人物的表演来推动情节,适合新手导演执导。
  
      唯一的难点就是拍摄时间长,要经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这代表着一个轮回。
  
      冬天的时候,老太太和女孩子第一次相见,针锋相对,矛盾不断,她们的关系正如严冬。
  
      随着相处的加深,两人进入彼此了解和关心的春天,在了解之后,关系迅速升温,这就到了炎热的夏天,最后,在秋天里离别。
  
      四季寓意着人生。
  
      能把京城四季景色的变化和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融合到一起,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了。
  
      所以,拍这类片子不能快,而是要慢下来,用一年时间用心打磨,才能拍到理想的效果。
  
      这就是艺术电影,需要精雕细琢。
  
      当然,也可以偷工减料,把戏份集中在冬天和春天拍摄,拍电影嘛,冬天拍夏天的戏都常见,只是那样就没有自然而然的味道了。
  
      拍电影,想快容易,慢比较难,很考验导演和演员的能力和耐心。
  
      像是香江的王家味,一部电影能拍好几年,人家就是慢工出细活。
  
      好在电影学院除了学习有的是时间,所谓的剧组也就是电影学院的学生,只要两个演员愿意配合,每个季节拍上大半个月,问题不大。
  
      再说拍摄场地,林子轩就有四合院,有的房间还空着呢,腾出来两间房子用来拍戏足够了,作为毕业作品,剧组的学生不用发工资。
  
      京城青年电影制片厂有拍摄器材,真正花钱的地方并不多。
  
      也就是胶片的钱,演员的片酬,布置房子需要的道具,拍戏时的路费和饭钱等等,这么算下来三十万应该够了。
  
      作为制片人,林子轩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这些问题,这是职业习惯。
  
      看到一个剧本,他基本上就能估算出要花费多少资金。
  
      他在脑海里把《我们俩》这部片子过了一遍,觉得适合作为林晓玲的毕业作品。
  
      或许难度稍微大了点。
  
      这部片子最难把握的就是情感的冲突,人和人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再到难舍难离,想把其中微妙的感情表达出来,呈现在镜头之上并不容易。
  
      林子轩不清楚妹妹在学校里学的怎么样,不过那部叫做《姐姐》的短片拍的不错。
  
      林晓玲似乎善于捕捉一些细微的情感,这是作为导演的一种敏锐的触觉。
  
      而且,电影学院应该会有老师来进行指导,不用林子轩操心,电影学院的老师都是拍艺术片的行家,知道怎么在其中拿捏分寸。
  
      如果林晓玲能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把这部片子拍出来,就算是成功毕业了。
  
      打定了主意,林子轩把《我们俩》的大概故事讲给了林晓玲,不过,他不会过多的帮助妹妹,那样对她的成长没有好处。
  
      这是林晓玲的一门功课,需要她自己去完成。
  
      他只是提出一个想法,接下来林晓玲来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如何设定人物关系,如何制造矛盾,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等等,这是很细致的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尤其这种依靠生活细节取胜的片子,要是没有生活经验,很难吸引观众。
  
      这是一个京城老太太和外地女孩子的故事,首先要了解双方的性格,林晓玲就生活在京城,她比较了解京城老太太的性子。
  
      那就是脾气倔,面冷心热,说话得理不饶人。
  
      这只是一种大体的印象,每个人都不一样,需要林晓玲细心的观察体会。
  
      能够做到哪一步,拍成什么样子,就看她自己的努力了。
  
      “咱们家就有四合院,不用找场景,还能省下一笔开销,你自己写剧本,写好给郑教授看看,让他提提意见,这部片子重点讲的是感情,你们郑教授在这方面是行家。”林子轩提醒道。
  
      郑洞添拍过不少优秀的故事片,在华国第四代导演中很有声望。
  
      林晓玲要做的就是在拍摄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导演生涯做准备。
  
      “我知道了,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我明天和小组里的人说说。”林晓玲点头道。
  
      “你和贾章柯那个电影小组?”林子轩询问道。
  
      “是啊,我们大家都想拍部片子,要拍当下真实的生活。”林晓玲回应道,“贾章柯他们写了几个大纲,我觉得太消极了。”
  
      第五代导演喜欢追忆过去,想从过去的经历中反思生活,而像林晓玲这批年轻人则活在当下,他们想拍自己的故事。
  
      林子轩仿佛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
  
      这时候,郑秀莲喊他们吃饭,林子轩挽着慕姗姗朝屋里走去。
  
      郑秀莲现在住在四合院里,以后还会帮着他们带孩子,慕姗姗生育后还要出去工作。
  
      林伯清舍不得家里的住处,还住在家里,有时候会到林子轩这儿住上两天。
  
      郑秀莲则是两边跑,她在单位办了病退,倒不是真的生病,而是提前退休,她虽然刚过五十岁,还没到退休年纪,不过这种情况在这个年代很常见。
  
      再说了,退休后的工资不比上班的时候拿的少多少,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对于郑秀莲来说,照顾孙子比上班重要的多,而且,现在国有单位的情形并不太好。
  
      这一年,下岗这个名词开始经常出现在报纸上,引起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在东北的重工业城市,工厂没活干,工人拿不到工资。
  
      于是,就有了下岗职工。
  
      工厂以买断工龄的方式结束双方的劳动关系,把职工推向社会。
  
      以前觉得牢靠的铁饭碗,现在也不牢靠了,这些人在工厂里呆了大半辈子,现在要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了。
  
      “早点退休,省得到时候下岗,抹不开面子。”郑秀莲看得很开。
  
      这是实情,不少下岗职工不愿意让家里人知道,每天还装作正常上班的模样,实际上就是在街上无所事事的溜达。
  
      想要重新开始并不容易。
  
      林子轩清楚这只是一个开端,以后下岗职工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下岗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