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春天的景色 · 2
四 忽然,大象和骆驼从乡村街道上走了过来。 千代子在山茶林里摘了一枝山茶花,刚走到街上,眼前忽然出现了这庞然大物。 她“哎哟”喊了一声,紧紧揪住他的和服袖子,急忙转身绕到他的后面,仿佛要把他推回到山茶林似的。 大象滴溜溜地转动着尾巴。这尾巴酷似驯马师的皮鞭。骆驼走两三步一抬头,活像上古时代的武将。 大象好似农村姑娘,腼腼腆腆地把前腿向里收拢,然后叉开后腿撒尿。那姿势极像神社门前的牌坊。 “啊!” 千代子把脸埋在他的肩上。这是一只大公象。孩子们叫喊着退到路旁。 “哟,瞧呀,那山茶花。” 红山茶花漂浮在尿上。千代子一惊。那是一朵落花。她紧闭双唇,稍稍吊起眼梢,一本正经地凝望着那朵漂浮着的山茶花。 既然如此,干脆去骑骆驼吧,骑在两个驼峰之间,别有一番风味。 “真是上古时代的旅人啊。” “大象和骆驼的脚步,令人觉得它们好像是穿着粗糙扎脚的旧草鞋行走。” “骆驼也好,大象也好,跑起来都比马快。真令人难以置信呀。” “唔,那是啊。当你看见它快跑的时候,可不就觉得它的腿跑得快吗?这些家伙就像是上古的遗物。古人的眼说不定看到了它们疾跑的姿势呢。就说人吧,如今还不都是装出一副比骆驼跑得还快的脸吗?” “像那只猿猴吧。” 一只小猴得意扬扬地盘腿坐在大象背上,温驯地一动不动,活像个令人厌恶的满脸皱纹的老太婆。 “这么一来,连释迦牟尼也可以放心到极乐世界去啰。” “为什么?释迦牟尼不是极乐世界的主宰吗?” “据说释迦牟尼曾讲过:鸟和枭共栖一树,亲如骨肉时,我才圆寂。蛇、鼠和狼都同住一穴,情如手足时,我才涅槃……如今,象和猴是那样融洽呀。” “象和猴本来不和睦吗?” “谁知道呢。” 但是,大象隆起的曲线好似一座小丘,充满稚气,的确是又大方又丰满。 “啊!”千代子从后面拽着他的外褂。 “真长啊!” 骆驼伸长脖颈,把嘴伸向荞麦地旁的瑞香花。 “它大概懂得瑞香的花香?” 瑞香花含苞欲放。 总之,骆驼的脖颈本是U字形,忽地伸成一条长长的斜线。这条线看上去忽然变得秀美极了。修长修长的。 “那只骆驼摆出一副大彻大悟的圣人嘴脸……” “再装得稚气点就好了。” “山羊爷爷。” “是指下巴上的胡须说的吧。” 此外,骆驼还有一撮鹦哥般的短刘海。 大象鼻子有时像尺蠖一伸一缩,有时像绦虫一盘一张,也好像动物学教科书里的绦虫头。它把鼻子卷起来,可以看见蚶子般的嘴。它的嘴不停地动,犹如平静的海在舐着光滑的岩石,又宛似蜗牛在吸吮着什么。 骆驼的嘴在吃青草。 “大象的眼睛令人讨厌啊。骆驼的眼神远比大象温和柔顺。大象眼睛可阴险啦。” 大象用团扇般的茶褐色大耳朵扇动着脸颊。可脸颊并不凉快。它那双似乎没有骨头的腿上,仿佛穿了一条又肥又大的旧裤子。 “这恐怕是流动动物园吧。” “也许是吧。” “准是个马戏团。” 不知不觉间,他和千代子也同孩子们及村里人一起,跟着大象逛大街去了。 一只小狗满脸稚气,仰望着大象噔噔地跟了上来。 “大概是去港市吧,它们乘不了货车,才让它们步行去的啊。” 大象伸长了鼻子,将炭包从炭铺的屋檐摔落下来,又轻而易举地把路旁的合欢树拔掉。 “哎哟,它不是要吃,而是要烧合欢树呀。” 南边层峦叠嶂。到达山岭得走三里半地。到港市还得走十一里的路程。山岭下的峡谷里,雪已经融化。也许鹿儿透过树缝间在窥视翻山越岭的大动物呢。 大象背着睡神行走。它拖着那耷拉得像个松软袋子的臀部,映着从竹林子上洒下的光斑,摇摇晃晃地走了。 “它们什么时候才回来呢?回程也得走这条路吧?” 千代子的语调好像是谈论亲人的事似的。 五 千代子拎着颜料盒和瓶子,随他来到了涂红漆的桥上。 瓶子是汽水瓶,是在旅馆里要来洗画笔用的。千代子把他的黑发带系在瓶口上。 颜料把水弄浑浊了,她拎着瓶子到小溪边换水去,朝对岸的山茶花扔了一块小石子。花儿没掉落。 松林在一片深褐色的昏暗中,隐隐地露出了一线亮光。 “等杉树的花粉像沙尘般飘散的时候……我就完成这幅画。” “啊,这么悠闲……颜色全变了,还可以用吗?” “颜料有的是嘛。” 他全神贯注地凝望着一派春景。 松木高耸。他并不爱那种高度。那种高度的忧郁情调,不合他此时此刻的心意。他的风景画的写实手法,眼看着从杉林的一角被破坏了。 他把杉林画成低矮的问荆草,主观上是想把它画得明亮些,可他又认为这样不行。 他发现逆着阳光看竹林,分外奇妙。而顺着阳光看,则平淡无奇了。 倘若不是逆着阳光,就看不清竹叶和阳光跳起古典式的轻柔的舞步。 也许不把一片片竹叶的形态表现出来,就画不出它的美。 但是,他从这太阳的波光中回想起来的,不是日本画中的竹,而是印象派油画中的青翠树林和平静的海,是一幅洒满点点光斑的林子和海面的画。 不,比起油画,他更想念音乐,是日本的乐器。琴、尺八…… “什么,尺八不就是用竹子做的吗?没意思。” 他笑个不停。 竹叶间的光斑翩翩起舞时,逆光看去,真是蔚为奇观。柔和的阳光透过竹叶的景色,使人如痴如醉。 可是,他的风景画必须摒弃这个山谷的染房所喜爱的艳丽颜色的影响。竹林是幽寂恬静而明朗的,却不是淡然无味的。竹林要比松林难画得多。 梅树从桥旁探出身子,向溪流倾斜,展现在他的眼前。 它好似窗玻璃的框架,支配着这风景的画面。为了把他紧紧地捆绑在写实的范畴里,它担任着风景测量器的角色。 花朵盛开。但是,在他的素描中,花儿被抹杀了。梅树作为风景画的近景,大得令人怀疑是个什么怪物。 作为一个风景画家,他对这样的梅树并不觉得稀奇。距离眼睛太近的东西,总像是大怪物。 他不看近处的梅,却观赏远处的竹丛和杉林。在他眼里,梅花如烟似云,很快就会悄然逝去。 也许是梅花的雄蕊曾叫他惊愕,他忽然若有所思似的说: “它要消亡到哪儿去呢?” 梅花如烟似云,莫非全都渗透到他的内心深处去了? 倘若果真如此,正在描绘竹丛和松林小景的,难道不是他而是梅树?因此,这幅画与其取名“竹松小景”,不如叫“梅树”更为确切。 “啊,谁看了我这张画,恐怕也不会想到画中竟有大象和骆驼通过吧。” “附上说明书就好了。” “如果标上《大象骆驼通过梅园》这个题目,一看就明白啦。” 他一仰脸,躺倒在草原上。 “不对头呀,这是一张不折不扣的写实画……喂,咱们回东京就举行婚礼吧。” “举行婚礼简直就像为了解闷似的。” “我真想画一张人体画。” 千代子虽不是模特儿,但有一次她在他的画室里居然找不到自己的腰带了,只好把他的布腰带缠在自己的绸单衣上,到大街上的菜店去买萝卜。他想画那种姿态的千代子。 六 千代子猛然推开玻璃门,赤着脚从溪流边澡塘的门槛上走了过去。 “看来玻璃已经擦过,变得明亮了。” “没有擦嘛。” 说着,她从和服袖子里拿出了一把新牙刷。 “旧的扔掉算了。” 他在浴室的廊子上大声喊叫。 “哎呀,这家伙一副女人的模样。” 飘来一股木头气味。那是河流上游木材厂的木屑味。 “真讨厌。你错拿了我的手巾啦。” 脱衣室里又扬起了千代子尖厉的话声。 她大概是不想用他的手巾揩拭自己的肌肤吧,把它展开,像一面旗那样遮住身子前面,然后从石阶上噔噔地走了下来。今早,莹白的乳房上不是染了透明的色彩吗。 他“哎呀”一声,望着溪流的小石滩说:“什么呀,春天来了。” “是啊。”她也望着窗外说,“就说我吧,总算是个好媳妇,规规矩矩地把新牙刷买来了。” 他合起双掌,无所顾忌地打起水枪来。 温泉的气味很是浓重,似乎还夹杂着岩石的气味。 到溪边垂钓小鳟鱼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千代子听说过“三月咬穗垂”这句话。就是说,只要穿着下摆破烂的和服在溪流中一站,小鳟鱼就会一拥而上,咬住穗垂(衣衫的破片)。春天竟能钓得这样多的小鳟鱼。 千代子也同旅馆老板垂钓去了,而后,将用红斑、紫斑、黄斑点缀得鲜艳夺目的鱼排列在一起让他观赏。 “比你的调色板艳丽多了。” 村子的空地上,搭了一间临时小屋,上演歌舞伎。 “我邀请了京都的朋友。请你也一起去。” “京都的朋友?” “他们是今天到的。” 她所说的京都的朋友,是一对年轻夫妇。 因为屋里暖和,那位妻子的肌肤滑腻滋润,细嫩光洁,仿佛要渗出带味的露水般的汗珠。 舞台上,一个穿着红衣裳出场的女子小便失禁,把舞台都染红了。 这个夜晚,仿佛有一股热气从这一片红色中升腾起来。 走出小屋,千代子不知不觉地握住了他的手,轻声地说: “我的手都湿成这样了。那位太太把她丈夫的外套袖子盖在火盆上烘烤,她紧紧握住我的手。打进小屋起直到刚才,一直握住不放。一见面就这样子,真有点怪呢。” “也没什么奇怪。你不是挺高兴的吗。” 杂技团来演出时,她也把他拉出去了。 杂技演员带着猴子和狗。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长着一副玩偶般的脸,发出玩偶般的声音,她让狗倒立着走钢丝。一个观看表演的老太婆忽然扯开嗓门喊: “我看明白了。啊,看见啦。别演了。多可怜呀,何必让狗也受这份罪呢。” 姑娘哭丧着木偶般的脸。 月夜归途上,雨蛙鸣个不停。千代子早就学会了模仿雨蛙的鸣叫。 他边走边观赏春天的植物。 “你把这个同珊瑚珠并排插在发髻上试试。”他将桃叶珊瑚果递给了千代子。 冬日里,他不知多少次将那样的红果攥在手里。 在黄瑞香花结出黄色花蕾的时节,他为了让她看看那没有叶子的灌木,特地领她走了山路。 “这种花从结蕾到开花,需要一个月。到了寒冷季节,成了秃树才开花,真够有耐性啊。” 看起来,马醉木的花穗活像小粒的白贝。 “你抓起来试试,软得像团棉花,你会觉得吃惊的。” 这腼腆的花丛,实在太好了。但是,木兰、绯樱、紫云英这类刺目的花儿,一旦盛开,就像大都会似的,使人眼花缭乱。此时他也想踏足深山的石谷,去寻觅款冬花了。 树木的幼芽也是如此。枫树和扇骨木嫩芽的红、柿树嫩芽的绿……对他来说,就像初生婴儿的颜色,是一个奇迹。五天当中总有一天,山野的林木一旦变成色彩缤纷的喷泉或阳伞,他也就不再赏景了。 这种时候,他总是茫然地望着房间的窗口。黑松的嫩芽像支铅笔,罗汉松的嫩芽像蜻蜓的翅膀在飞翔。 一天,以为是白色的羽虱满天飞,却原来是绵绵春雨。他折回来取雨伞。不,是来叫千代子的。 “喂,去看竹林吧。” 被蒙蒙细雨打湿的竹林,宛如一群绿色的长毛羊,正耷拉下脑袋在宁静地休憩。 “多优美的宁静啊!” 他悄悄地将手搭在千代子的肩上。 旁边的水田里,刚从泥土里钻出来三四十只青蛙,浑身沾满泥浆,不合季节地鸣叫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