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前言
很高兴写我正在写的这半句话,因为这表明我总算写完这本书了。我只有在写完书后才可能知道如何写前言,因为我总得回头看一遍书搞清一点,我究竟写了些什么啊。 此书的内容很普通,很跟不上当前的网络文学,主人公没有跟空姐同居,没有遇上补习老师,没有小护士,没有小姨子;读下去也没任何悬念,里面没有把时空穿越来穿越去的,没有江湖,没有秘籍或宝剑,没有杀人;到最后也一点都不煽情,人物没有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没人要殉情,也没人患癌症,没有人死翘翘。所以,非这类东西不看的读者现在可以抛开此书。 我也见识过各种各样的读书人,有为看完书而看书的,好像这本书是定时炸弹一样不尽快看完就炸了;有为显得博闻而死记的,老在某本书的旮旯抄一句话一段话,甚至附上作者经历和流派,好像不把它们给记下这书就白读了;还有专门摘抄备用于作文的,常是散文高手,下笔就能偷龙转凤移花接木,通篇散得不知所云但看似情感丰富。我也想事先忠告这样的读者,看此书你不必搞得自己那么累,看书也是你的生活,做人其实可以快乐一些,随意一点,你可以从第一页看,也可以随便翻一页开始看,关键是自己喜欢看才看;看得不喜欢就扔一边,这是有必要的,大家都说了,勉强是没幸福的。 此书的情节很平坦,还不少是主人公的回忆和想象,但我想,这就是我内心里想写的生活;其实我们生活都是很平淡的,并且很多时候都是在回忆和想象。有很多人说,文学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至今我都还摸不大清那“高”字的意想,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我还是能理解大家是用它想表达个“超”那样的意思)。但我总不觉得有什么高不高的,因为本质上生活就是生活,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而文学无论你意淫地写还是真实地写都是你活着在写,和音乐,游乐场等等东西一样,都是温饱之后的一种消遣,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眼中,文学是一个喜欢,一个玩意——我想,人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并且玩乐其中。 而在写的过程中,我发觉,过了读音认字和遣词造句那个阶段之后,在学校那么多年的语文教育对我写作没有任何帮助,看来,教育和我都很失败。 我记得以前上语文课时老师掐一句话就能搞出个“卒章显志”“欲扬先抑”“画龙点睛”“埋下伏笔”等等技巧,看一些文章的评析,评论家总能写一大堆“结构形态”“情节线索”什么什么的,结构还能分圆的,外的,内的,镶嵌的,离散的;线索也能分个交叉的,并进的,核心的,多重的,云云。 学生一看,嘿啊!高深啊!琢磨了无数遍,好像领悟写作的真谛。到要下笔了,咬笔头的还是咬笔头,如有神的还是如有神,总之该怎么样还是该怎么样,那些技巧和评析都只是一个个字眼而毫无帮助。其实别说读者,想必作者看时也会两眼一坠,惊异于自己的作品竟然被分析出如此复杂的心机。 我总觉得,一篇好作品写出来,思路都是水到渠成的,哪有那么多精心设计谋篇布局。 其实文学就是文字的学问,没什么高深的。一个正常人,天生就是有表达能力的,只要用点心,写你所想,那写出的就是文学,只是每人对文字的理解和玩味不同,以致联想的东西和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而以中国文字的魅力,只要你写得文笔好,就是一个好作品。 我记得评定高考作文时还有所谓的“感情真切”“思想深刻”“切合题意”等等标准,从实际情况来看,越符合标准的就越是假大空。纵观历来高考优秀作文,无不是虚情假意胡编乱造哗众取宠的杰作。有多少人是发自肺腑在说话的?说真话的写深刻的都成了零分作文。但是,这也不好说什么是非对错,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潜规则,这个游戏圈定要这么玩,那也没办法。 我只是觉得对个人而言,感情思想这些东西应该是很个性,很平等的,讨论下还是挺有意思的,但在试卷里课本里它们是很政治,很单调的,去荷塘看下月色嘛,忧国忧民了;看到棵枣树嘛,它又在抗击封建制度;下场雨嘛,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又烦了,找不到出路了;连个臭水沟也有政治风波和资本主义罪恶。老实说,要不是老师的点化,你打死我我也联想不到它们有这层含义——姑且不论作者的初衷是不是在表达这个意思。现在想来,我们的语文课真没有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个观点,然后讨论一些问题,除了使人觉得太枯燥太故弄玄虚看得头晕抹杀兴趣外,它的确是一门很好的爱国教育课。 至于切合题意,是更令人讨厌的,这就好比出题者在山上唱了一首歌,你要意淫下然后跟着唱才能上山,人家唱凯歌,你唱胡歌(戈)就只能呆山脚,尽管你很支持胡戈。总之,基本上整座山都是“同一首歌”,你说,这样写作文多么有意思啊! 正如我在学校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懂吗?我觉得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规矩或者不守规矩,而是规矩太多了,并且这些规矩都成了模具。事实上,这个时代年轻人很多都是个性鲜明,敢于表达的人;我只是希望,那些真心喜欢写东西的学生不会因此就变成模板或者放弃什么,过了高中那个阶段,你会发现写作还是很自由,很自得的。 再想说明的是,书里面有个开会的情节,是说“人文素质的大讲堂”的部分——如果你有兴趣看下去,会看到的——之前,我在2007年5月份的时候想在网上(博客)写些东西,就已经写过这样的一段情节,我把它叫做《讲座=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当我写到后面某部分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我曾经有把这段情节放在网上,当时写着写着,乘一时兴会就把这段故事摘进来了。倘若有网友曾经浏览过类似于那样一段情节的一篇文章,请勿以为我抄袭(虽然我相信没几人看过,不过觉得还是有必要声明下)。 我博客里的东西早删了,我只是把原文放在Word并一直保留在电脑而已,而把它引进了这本书,时间改动了下,文字也改头换面了下,为的是想法表达得更为清晰,只是情节不变。我也权衡过要不要把那两千多字从此书中删掉,毕竟对于我来说这也是新瓶装旧酒,挺无趣的。 我之所以决定保留下来的原因是,一来那时只是随笔写来过把瘾,而从写这部书开始,这些就纳入我定型的作品,我把放在《小说阅读网》这样有目共睹的网站上,视作正式发布。二来那段文字是对校园里一些魑魅魍魉造作事态的真实记述,是在表达我的一些真实想法。当前这个世道利欲熏心造假成风,鸡蛋假老虎假奶粉假,难得我的文字真实得跟艳照一样,我很喜欢,因为写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让世界显得更赤裸。 最后想表明下,我并不是什么愤青或者仁人志士,只是大学里过于百无聊赖,才写了这样一本书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