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四章小屋一夜听骤雨,当街明朝卖粗茶【2】
开头的那半个多月,生意也是平平淡淡,每天大概就卖出八九斤十来斤的茶叶,赚的钱刚刚够得上一天的费用,如果把那铺租跟库存那些东西的利息一块算进去,可能还不那么划算。但我还是很有信心,有了这么一个地方,一定要好好做,一心一意做下去。每次看到有客人进来,心里都会有一阵欣喜,新客也好,那些回头客也好,我都很热情的接待,很细心的听听他们的意见。 平时文大哥很少来,偶尔也只是在中午的时候过来看一看,问一些情况。隔壁卖VCD的少妇有事没事就要抱着孩子走过来串串门,说说话,所以白天我和文大哥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来了,两个人在一起也只是泡泡茶,聊聊天,不敢有其它亲热的行为,就怕被她母子撞见。 铺子原先有个后门,但自从那大爷租给我以后,就把那地方给堵住了,不能再通行。大哥每次要找我,都是在清晨。隔壁的店子要到日上三竿了才会开门,所以早晨这里很宁静。夜里他先发个短信给我,天蒙蒙亮自己就蹑手蹑脚把卷闸门中间那一扇小门打开虚掩着,他假装跑步跑到这里,悄悄的走进来,再轻轻把门关上。 一个人要看铺子卖东西,又要进货挑选包装,每天上午店门一开,就开始忙碌。把店子清理一下,那些功夫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也要拖一遍,然后再把门前打扫一番,连同隔壁卖音像的铺前也一块打扫,看四处比较整洁,心里也舒服一些。 好得大部分的货都是那些收购茶叶的人主动送上门来,所以才不至于那么累。他们算的时间比我在卖的还要准,一布袋的茶叶卖到所剩无几了,刚想着打个电话告诉一下,想不到他们竟然就已经来到门口。如果没有特别交代,送上门那些都是很普通的货,有时候一次就是几大袋。来了以后我自己才慢慢把那些粗枝大叶捡出来,再用包装纸套在那个“木规”上,包成正方形的样子,那样才比较好看。有的客人不喜欢包装,就直接用自封袋装起来,才省事。 想不到在这地方卖茶叶,还真的找对了,慢慢的生意还真是越做越好。短短几个月,我的固定买主已经很多,销量比较大,客人们询问的需要的品种比较多,这时候才感觉到人手不够。真正开铺子卖东西,有时肯定要自己去看货,不能老是在店里等人家送上来。尤其是那些已经包装好的从茶厂里出来的袋装茶,必须亲自到批发商那里去品尝,拆开来看看,品尝一下,然后要进多少种,每一种多少包,心里才有数。但每次出去,铺子就要暂时关闭,这样总不是个办法。 应该找一个帮手,这样生意才能够做大做好,但是找个什么人才好呢。店子本身不大,再多一个人,就要多一些成本,还有住宿的问题一时也是没有办法解决,除非她自己有住的地方。 姑姑在步行街帮助看铺卖服装,让她来帮我,她肯定乐意。但我不敢让她来,觉得还是要保持一些距离。因为我和文大哥还有那点关系,有时候难免还要偷偷见面,就怕经常跟姑姑在一起,时长日久让她给看出来。 另一个人选就是我的表姐,上次跟李慧姐姐去礐石玩,碰见红塔山酒家的宋晓华,也说起我的表姐。听晓华姐说现在当“小姐”越来越难混,有时候三天两天都坐不上一次台。表姐长相也不怎么样,况且现在年龄都不小,日子可能也不是那么好过。想请她来帮忙看铺子,心里还是担心像她们在风花雪月之中混惯的人,一下子要安下心来,规规矩矩的看管店铺卖东西,到底能不能耐住寂寞,因为这事情虽然清闲,但天天在店里呆着也非常枯燥,不自由。那一次听宋晓华说表姐还有一个相好的人,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在一起,所以也担心让表姐来了到最后会不会引狼入室。心里犹豫,这件事也一直拖着。 做一段时间以后情况比较稳定,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差不多就是几百块钱。遇到有开工厂的老板,有的一买就是好几斤,虽然是一些普通的茶,但是薄利多销,真正算起来也是一笔很好的生意。 在外砂五香溪做橄榄菜的王老板,每一次打电话来要的就是一二十斤。他自己没有来,总是交代厂里的一个大姐过来拿。大姐姓谢,她自己说是新溪镇下头合村的人。来的时候就开着那一辆“乌狗仔”摩托车,十几斤茶叶装成一袋绑在车子后面。她说自己是王老板厂里的出纳,平常单位里一些比较小的事情都由她负责。厂里每天人来人往,茶叶用得很多,一包茶没有两三天就泡完。大家平时用的都是每斤二十块的铁铺白叶,王老板自己办公室就固定泡凤凰乌岽的春茶。这种茶叶价格比较高,普通的都要两百多块,但很耐浸泡很清纯,甘香持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完全没有农药残留,因为茶树生长在凤凰山的最顶端,终日云雾缭绕,没有虫子,不用施药。 谢大姐只是根据王老板交代的话做,从来没有跟我讨价还价,所以每一次来买茶,我都另外送一包给她。第一次她也推辞了一阵,见我这么坚决,就摸着那个袋子要掏钱还给我,我当然没有收。第二次来了给她的时候也半推半就,到以后就不再见外了,只是对我说谢谢,还说他家里的老伴很喜欢喝我这种茶,现在已经习惯,别的茶叶喝不下。 经过陈站长和孟老板他们的介绍,又有不少人成为我的常客。茶叶的品种不断的增加,有很多都是档次很高价钱很贵的种类,不过这一些主要还是买回去送朋友送客人,买茶的人自己基本上不喝,卖这一种就最好赚钱。 记得当时那些体面的上层人物开始流行喝“铁观音”的时候,那些真空包装的精装盒子,每一盒进货价是三百元,卖出去的时候七百块八百块都有人要买,最多的时候甚至卖到一千块。并不是我哄抬物价,其实那时候大部分的茶店都是这种价格。反正大家都认为这一种“铁观音”就值这样的价钱,你如果定价少了,人家反而不要,以为档次太低。 那天早上我正在包装茶叶,想不到表姐竟然主动找上门来,姐妹相见,真是说不出的感慨。她听宋晓华说,而晓华是听李慧姐姐说,才知道我在这里开铺子卖东西。 我问了她最近的情况,原先只是听说她在那个酒家坐台,还固定跟一个老板相好,所以马马虎虎应该还是可以过日子。但想不到她现在却落魄到这种程度,真有点穷途末日的情形。说不到几句话,她已经“呜呜”的哭起来。 原来前一阵子不小心怀孕了,到妇幼保健院打胎以后,那个相好的男人离她而去,就再也没有音讯,找也找不到,连手机也停了。上个月自己觉得身体不舒服,肚子里疼痛,去医院一检查,却得出个宫颈糜烂的病,真是雪上加霜。身体病成这样子,没有办法再在那地方上班,只好出来,跟那几个推销啤酒的小妹在中心市场那边的楼子合租着一个房间住下。现在身体已经好了很多,经过她们的介绍,最近夜里也到外砂的莲池推销啤酒。表姐说几天前去妇幼保健院抓药,正巧遇见宋晓华也在那里,听她说我已经自己出来做生意,所以就找上来。 自己正好缺少帮手,所以就让表姐留下来帮忙。有一份固定的事情做,总比得上去奔波劳碌好,最起码不用那么熬夜。姐妹俩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