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章
志曰:宇宙磅礴,郁积之气礙而为山,融而为川,合之则成九州四海之形,分之则具一邑一州之势。星野之间,鹑首之次,西南僻地,山雄水秀。间有一河,乃系长河;域有一县,因之名长河县也。 长河,在县东二里,发源于县境内牦牛山麓;汉时称孙水,北周称白沙江,唐、明谓之长河;属雅砻江水系,南至攀西与金沙江交汇,全长三百多里。 话说这长河县,虽处西南僻壤,可却是名胜之地:“高阳故里,帝子之都”。 何以见得?有《蜀水经》记述为凭:长河县,上古为鄀国,黄帝封其子昌意于此,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鄀水。另有志书记述,就此相以佐证,说:在县东雪山之巅,尚有一海,名曰“帝子池”,昌意常泛舟于此,乃降居时游戏之所;故而,长邑西城牌楼之上,大书特书“高阳氏降生之墟”七个大字。 ……“帝子池”,又名金海,其高出于霄汉,四面皆雪,城中望如玉府;时时有黄云上升,光映田畴,金色灿灿。 有史料记述说:曾有一豫章人,闻而歆之,裹粮往采,乘艰蹈危,越岭千重。有林一区,咸高数十丈,不见日星。复行一昼夜,豁然开朗,望可百余里,平坦如掌。地尘金色,光耀逼眸,微风吹之,细细荡起,蒙蒙若烟,著衣衣为之洁。花草葱蒨,清比梅蘭.有草一种,状如蓬蒿,一茎数十花,花生叶上,叶绀碧透明,花八出单瓣,白胜脂玉,香馨尤远。草有白者,通明;精红者,近珊瑚。再进益异:彩禽翱翔,鸣声犹磬清箫逸;文兽往来,口衔奇花,见人自如。都不知名,唯鹦鹉可识。巨树十数抱者不可胜数,状势如游龙舞凤,旌幡伞盖,皆有香气,上垂苔丝,绿色飘扬。遥见黄光冥茫,似雾非雾,有城阙宫观之形。下生金树,渐近随隐。顿睹黄波觳绉,澄莹洞映,水傍有小沟漾流,掬饮甘甚忘饥。乃取其沙,不假淘汰,彩赤照人。取满腰缠,寻前路不可见。先是折异花记路,已而路尽,乃循水行。水傍一碑,高丈余,厚尺许,石质莹洁如玉,有三大字,字径五尺,为上古篆。记其笔画,又行数十里,渐昏寒,坠伏林麓,罔知所适。信步行数日,渐见人行,询之,则凉山也。检囊中金,尽丧失,犹余几微,归而易之,符所费数。以碑字问诸识古篆者,乃“帝子池”三字。 后人每当说及此事,或曰为人不可贪得无厌,或曰无缘当面不识仙。此话颇有些道理,演绎出多少今古传奇故事…… 这长河县,虽贵为“帝子之都”,却因地处西南,山高路险,林茂水丰,生态天成,到了“大清朝”里,仍地旷人稀,人口不过数万。 长河县邑,四面环山,雪岭云峰,山雄而秀;活水奔流,长河鄀水,水清且涟。地里位置十分的紧要,一直被府县认为是,枕长河而控吐蕃,接建昌而锁边隅。实属宁远塞邑,西南要道。 建关隘、设津口,历为府县保安要举。县邑最重要的渡口便是“东津渡”。 “东津渡”,位于县邑东南面三河交汇的沙湾处,距城五里许。东有长河奔泻而下,西南面又是鄀水滔滔,流经沙湾处,与马尿河三河交汇。水势受观音岩的阻滞,形成十多亩面积的天然回水塘,最深处可达数丈,自是架船摆渡的好地方。但由于三条河均属季节性河流,冬天里水枯涸,便可在浅滩处临时架桥通行;夏天水汛,也就只有摆渡的了。 观音岩,岩高数十丈,临河一面皆为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无路可通,自来为县邑南方屏障。就其险要,有诗赞叹曰:世界摩宫顶,寰区接室边。 画成一叶梵,瑞现几千年。 日月灯光照,旃檀海气连。 化身孤白岭,漏色大红天。 峭壁之上,不知何年何月,又是何人镌刻“指水观音”像一尊。是先有“观音岩”地名,还是先有“指水观音”菩萨像,现今是不得而知的了。只是,在乾隆五年,邑尉朱云騋在其上撰刻“万壑夔龙”四字,就此一事,后人方有所记录。 “东津渡”是出入县邑的重要关津。也正因为它的重要,县府自是派兵驻守,因而又称之为“官渡”,或称“官塘”。既是官塘官渡的,那平民百姓自当受到约束:平日里不得擅自在渡口上下一里内放鹰打鱼,只有待“打水围”之后,方听民渔钓,终岁而罢;同时不得摆渡收钱。渡口由县府掌控经营,过桥费、渡船费一律由官家收敛入府,道是取之于“渡”用之于“渡”,支付渡口一应开销。虽说后来有些变故,实行承揽经营,但其官身未予改变。于是,这“东津渡”自然也就成了历届县府拿在手上的一张“牌”。凭着这张“牌”,一者,可借渡口的守护驻防、渡船的修造及塘堤的疏浚等,在上向府衙要钱,在下向富绅商贾和平民百姓摊派些银两。 再者,“官塘”水深质美,鱼蛙麇集,冬至后鲲鲕齐出。乃请官打鱼,名曰“打水围”,大有北方放鹰走犬打“围场”之气派,而且收获颇丰。 正是这“打水围”实惠,得鱼无算,所得鱼蛙皆献之于官,且又多趣,自便受历任知县大人的喜好,每年都当地方盛典来办。酒足饭饱之后,诗兴大作,多有墨宝留存。远的不说,就说“道光”朝子农,那年打水围之时,触景生情,一时兴起,便吟出古风一首,诗曰:水深不见底,鱼从何处悬? 山高不见路,人从何处缘? 忽惊宾僚冠盖至,群蛮出洞鱼出渊。 大鱼鲁莽不畏祸,飞跃直上黄瓜船。 小鱼戢戢窜且伏,从流上下空流连。 鸬鹚十万齐奋勇,踏浪如马腾平川。 拴到鳞鬣伸长颈,各认其主头昂然。 小鱼吞之大鱼吐,终日枵腹谁惜怜? 借汝长颈观我朵,官租足额民垂涎。 更有巨物衔不动,一鸟退后群鸟前。 渔网凭空攘夺去,物力费尽人贪天。 两岸观者叫快事,蒐狩顷刻罗珍鲜。 借口东津援为例,自问却愧荒游畋。 人乐得鱼鱼不乐,试听哀湍怒濑今夜鸣溅溅。 此诗传之后来,似乎是绝唱一般,数十年就打水围观感之作,无有出其右者。 这东津渡确为一张好牌,但打得好与不好,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张牌,接下来又会拿在谁的手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