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六回赵佗自立朝廷陆贾出使南越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趁天下大乱之机,很多地方借保卫家乡为名纷纷发展起自己的武装。岭南地区也就是地处广东、广西、以及福建南部、江西南部、云南东部、越南国北部一带的许多秦属州郡也借防止盗兵为名大力的发展自己的地方武装,企图搞所谓的封建割据,这其中当数南海郡(在广东省)的势力最大。 时任南海郡尉的任嚣此人颇有见识,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突然身患重疾一病不起,在生命垂危之机,他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叫到了番禺(南海郡的行政首府,今广州市)。 任嚣躺在病榻上对赵佗说道,“闻陈胜等作乱,豪杰相继叛秦自立,南海虽辟远,然亦须防盗兵侵此。吾欲兴兵断绝岭南通往中原之路,自备以待天下大变,无奈天将弃吾。南海之地幅员辽阔,且负山险阻,更有许多中原人相助,此等风水宝地足以立国,只是郡中官吏无人可与之谋,唯公能托也,即日起南海郡就交付于公了,望好自为之。” 任嚣说完,便从枕边拿过郡尉符印交给了年轻的赵佗。 郡尉本来只是军事长官,但由于岭南的地域特殊,秦政府并未设专职的行政长官郡守,而是把行政、军事大权一并交给了郡尉掌管,因此郡尉便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 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秦朝著名战将。 强大的秦王朝统一六国后,挟着余威,继续对六国以外的周边地区进行着兼并和蚕食,秦王朝的版图在不断地扩大。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秦始皇命令大将军屠雎率五十万平楚大军继续挥师南下,屠雎大军遂翻过南岭,进入了荒蛮的百越之地。 由于地形不熟,后勤保障不畅,再加上士兵过于疲惫,屠雎大军在百越土著武装的强烈抵抗下,几乎寸步难行,后屠雎被百越人击杀,全军失去主帅,自然无心再战,秦始皇的第一次征服百越行动于是宣告失败。 四年后,即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秦始皇再次谴派任嚣和赵佗两员大将率兵五十万继续征战岭南。这一次,由于准备充足,由于任嚣、赵佗两员虎将能征惯战,秦军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百越诸地。 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幅员辽阔的百越之地第一次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即秦王朝的版图,秦政府在此地分设了三个郡,分别是南海郡(广东大部及江西、福建南部)、桂林郡(广西大部及越南中北部)以及象郡(云南大部)。 百越诸地平定以后任嚣和赵佗奉命留守,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属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县)首任县令,由于龙川地处边关军事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才由征南大军的副统帅赵佗亲自担任,赵佗这时候才年仅二十三岁。 任嚣和赵佗本是行武出身,但形势逼迫,他们不得不尽快地开始着手学习研究地方上的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行政管理业务。 年轻的赵佗为了能深入地了解越人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习俗,他首先改从了越人的装束,他经常深入到越人的居住区,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发现这些越人勤劳、质朴、头脑很聪明,生存和适应能力也很强,但他们的身材太过于精瘦矮小,远不及中原人那样的高大魁梧,而且由于地域闭塞,和外界交往的太少,他们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中原比起来也显得非常的落后。 为了南越的稳定与发展,赵佗知道必须要尽快的引进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方式,于是他和任嚣联名上书朝廷,请求尽快迁移一批中原人到南越来,秦始皇便于公元前二百一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语出《史记》)五十万至岭南,这些人当中有六国贵族的后代,有文人,有工匠,有农民,还有一些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们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等于是中原文明的到来,这些人和远征百越的留守士兵就成了岭南最早的中原移民。 后来,赵佗又上奏朝廷,请求从北方再迁移一批年轻女子到龙川,为士兵们做饭洗补衣服。实际上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士兵队伍,因为士兵们一旦与这些女子结合后,在龙川成家立业,自然就不再想着回北方去了。秦始皇给了赵佗一万五千名女子,这点人数显然不够庞大的士兵队伍之需,于是赵佗便鼓励汉越通婚,鼓励士兵婚娶当地女子。 赵佗任龙川县令一职有六年,对于当地民族的思想和生活习俗,他已渐渐地熟悉了解了,这段基层工作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更为他以后的统治南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二百零八年,南海郡尉任嚣病故,赵佗继任郡尉,这时候赵佗才二十九岁。赵佗上任伊始,便下令岭南各关口加强戒备,防止中原乱兵侵入。 公元前二百零六年,秦亡。赵佗趁刘邦项羽打得火热无暇南顾之机,起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他的统治范围遂扩大到了整个的岭南地区。 两年后,即公元前二百零四年,赵佗建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赵佗时年三十三岁。 公元前二百零二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天下虽已安定,但由于多年的战乱,物价飞涨,粮食极度匮乏,百姓困苦不堪,买儿买女的现象随处可见,个别地区甚至还有易子而食的情况发生。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局面,还算圣明的刘邦便采取了一个基本上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尤其是在大规模用兵之事上他更是相当慎重的。在对待南越国的问题上,刘邦前前后后考虑了六年,最后还是决定不采用军事剿灭的方式,而是用极优惠的条件让南越臣服汉朝,做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南越国不向中央政府交税,南越自制。 刘邦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各路人才应有尽有,其中就有一位和苏秦、张仪一样善于搞外交的人物,此人名叫陆贾。陆贾学识渊博,极有口才。刘邦便选中了他做为自己的全权大使出使南越,临行前,为了提高陆贾这位大汉使者的身份,刘邦把他擢升为大夫。 公元前一百九十六年,陆贾一行来到了南越。 赵佗在他的番禺城王宫里召见了陆贾,陆贾进门时赵佗故意大大咧咧地斜靠在王座上,两腿大大的分开,微微地闭着眼睛,仿佛是在睡觉似的。 赵佗摆出这种傲慢举止其实就是想试探一下陆贾,他是想通过这位使者的态度来揣测大汉皇帝对南越国的态度。聪明的陆贾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只见他大大方方、彬彬有礼地上前做了一揖,“大汉使者陆贾拜见南越大王。” 见赵佗没有任何反应,陆贾又朗声说了一遍,“陆贾拜见南越大王。” 赵佗终于睁开了眼睛,只见他慢条斯理地说道,“我南越与你们大汉素无交往,今日足下到此有何贵干啊?” “本使者身负大汉天子之命,前来给大王贺喜。”陆贾微笑道。 赵佗的鼻子里“哼”了一声,“不知喜从何来啊?” “请大王容在下慢慢道来,”陆贾看着赵佗从容说道,“我大汉天子皇恩浩荡,心怜中原与岭南百姓疾苦,特谴在下前来告知大王,只要大王率南越之国归附大汉,则南越可做为一个藩属国自制,南越不仅不用向朝廷交税,而且还可从通商中获得中原人力物力之援助。若如此,岭南之地即无战争之害,也无税赋之苦,只有通商之利,请问大王,这对你们南越来说算不算是喜事呢?” 陆贾的这番分量十足的话终于打动了赵佗,只见他端坐起身子大声地对手下人说道,“来人啊,快给大汉贵使看座。” “谢大王。”陆贾又做了一揖。 “贵使刚才说的话如果是真的,那确实是我们南越的喜事啊。”赵佗笑眯眯地说道。 “现有大汉天子赠给大王的印绶和制书为证,请大王就不要再疑心了。”陆贾一挥手,他的随从便立刻把早已捧在手中的印绶制书递给了陆贾,陆贾遂又恭恭敬敬地把它们呈给了赵佗。 应赵佗的邀请,陆贾在南越住了一段日子,二人经常彻夜长谈,陆贾的学识深得赵佗的赏识,赵佗的胸襟气派也令陆贾敬佩不已,两人成了好朋友。陆贾走时,赵佗一直把他送到了城外。 陆贾在路上晓行夜宿,风尘仆仆的行进了月余才回到了京城长安,刘邦听说陆贾回来了,立刻传令他进宫。 “启禀皇上,微臣此次南越之行幸不辱命,南越王赵佗已然同意归附我大汉了。”陆贾说完便把赵佗的书信呈给了刘邦。 “陆爱卿劳苦功高,好,好,好。”刘邦边看书信边连着说了三个“好”字。 等刘邦看完了书信陆贾又指着身边的几个大木箱子说道,“这里还有南越王献给皇上的礼物。” “快打开让朕看看。”刘邦高兴地大声说道。 宫中侍卫在陆贾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几个箱子的箱盖,刘邦对其中一件雕刻精美的象牙制品极感兴趣,他命人把它放在御案上,然后仔细地端详了起来。 “这件雕刻品原本是南越王自己收藏的,他说他现在已没有资格收藏这种宝物了,所以他就叫微臣把它献给了皇上。”陆贾在刘邦身后轻声说道。 “好,由此看来这位南越王赵佗是真心实意的归附我大汉了。”刘邦高兴地说道,原来这是一件龙的雕刻品。 “这也是皇上的威望和恩泽所及啊。”陆贾微笑道。 “陆爱卿,你这可是为我大汉立了一件大功啊,朕现在就提升你为大中大夫。数月劳累你也够辛苦的了,快回家去好好的歇息几天吧。”刘邦笑眯眯地说道。 “谢皇上隆恩。”陆贾大声说道。 陆贾自从南越之行以后,他的才能也就更进一步的得到了刘邦的认可,有时刘邦遇到了一些疑难棘手的问题也愿意找他商量,他也因此给刘邦出了不少很好的计策或主意。 刘邦生性粗俗,不喜读书,好骂人。而陆贾同刘邦说话时却总是爱引经据典,有一次他终于把刘邦惹烦了,刘邦便指着陆贾的鼻子骂道,“你老子我是从马背上得的天下,不是从你们那些破书本里得的天下,你以后少给我讲那些书本里的大道理。” 能言善辩的陆贾此时也不甘示弱,他立即随口回应道,“马上得天下,难道也要马上治天下吗?昔日商汤、周武取天下虽靠的是武功,但他们治天下却靠的是文理。秦并六国,其武功不可谓不强,但他们为何没有守住天下呢?还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尊重文化吗?假使秦若能善待文化,善待百姓,以文章仁义治天下,那么而今的天下还能姓刘吗?” 陆贾的这番肺腑之言深深地震动了刘邦,他的态度很快就变得温和了起来,“爱卿言之有理啊,好,你就把咱们君臣之间刚才的这段对话做为一个论题,给朕写出一篇文章来,也好做为一个警示录留给后人。” “遵旨。”陆贾说道。 陆贾领旨后便回家苦思冥想地写了起来,他心里很清楚这篇文章不能写得太过于深奥,但也不能太过于肤浅。太深奥时刘邦看不懂等于白写,太肤浅时肯定又会引起其他人的嘲笑,所以他在斟字酌句间还真是颇费了一番的心思,几经易稿,他终于写出了一篇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传世之作。 当刘邦看到这篇文章所论述的内容都是一些历史上成败兴亡的著名事例时,他顿时来了阅读的兴趣,看完后不仅大加赞赏还给这篇著作命名为《新语》。 陆贾在奉劝君王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子女,他把自己历年来的积蓄以及所得的各种赏赐并家产均匀的分成了五份,分赐给了他的五个儿子,令他们置办田产自食其力,他自己则变成一无所有只好轮流住在这五个儿子家。 后来吕氏作乱,陆贾秘密的奔走在一些老臣之间,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信息,在铲除吕祸的行动中其实也有陆贾的一份功劳。 吕雉当朝称制时,在对待南越国的问题上可以说是极为不慎重的。南越国的北面有一个长沙国(今湖南大部),长沙国是汉朝的一个诸侯国,时任长沙国国王的吴回见南越日益强大,深恐日久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上书朝廷请求停止对南越的有关铁器、农具以及牛羊马匹一类的出口。年老昏聩的吕雉不仅同意了吴回的要求,而且还故意地戏耍了一下赵佗,她下令铁器、农具停止出口,牛羊马匹可以出口,但只许出口公的,不许出口母的。赵佗忍住性子几次派人前去朝廷交涉,结果吕雉又把人家的使者扣住不放,赵佗终于火了,他索性闹起了独立,自立朝廷,自称南越武帝,并带兵大肆洗劫掠夺了长沙国边境的几个县。 吕雉接到了长沙国的紧急奏章后,立即派人掘了赵佗在真定的祖坟,处死了他在真定的亲属家人,然后又调兵谴将征讨南越,谁知征讨大军还没有翻过南岭就染上了瘟疫,士兵大批的病倒了,等到士兵们都基本康复时,又闻听吕雉晏驾,于是他们自动的班师回到了中原。 刘恒即位后不久,长沙国又接着上了一道内容大致无二的奏章。 现略述这篇奏章的内容如下:“南越国赵佗背弃大汉,自立朝廷,出入用皇帝仪仗,自称南越武帝。且屡屡侵犯骚扰长沙国边境,再次恳请朝廷发兵征讨。” 刘恒看了奏章后立即召来周勃、陈平等人会商此事。 “皇上,老臣以为对付这些南方蛮夷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兵征讨。”周勃首先开口说道。 “南越国地处偏远,征讨并非易事。昔日高帝未尝不曾考虑过征讨之事,但最终还是派了陆贾前去,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此事。皇上,当年的使者陆贾现仍健在,此人可以说是个南越通,有关南越国的事皇上尽可问他。”陈平说道。 陆贾即刻被召进了宫,通过陆贾,刘恒对南越国以及赵佗本人有了一个非常详细的了解,陆贾还告诉刘恒,“赵佗数月前曾给征南大将军隆虑侯周灶写过一封书信,周灶说,赵佗对他祖坟及家人所受到的遭遇是极为愤慨的。” “祖坟和家人何罪之有?掘祖坟、杀家人这种行为是一个文明之国、仁义之君所不齿的。”刘恒深深的叹气道。 “皇上圣明。”陆贾由衷的说道。 “陆老爱卿,你可知修缮一个被毁坏的祖坟需花费多少?”刘恒问道。 “若是修缮赵佗家的祖坟大约需黄金一千斤。”陆贾回答。 刘恒略微的考虑了一下后微笑着对陆贾说道,“陆老爱卿,朕现在请你带上一千二百斤黄金去恒山郡真定,你可愿去?” “老臣愿去。只是不知皇上为何多给了二百斤?”陆贾问。 “这多出的是给你用于寻访赵佗的其他未遇害的家人,如果寻访到了,就请陆老爱卿妥善安置。”刘恒说道。 “遵旨。”陆贾朗声说道。 公元前一百七十八年秋,刘恒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前元二年,赵佗的先人墓被修葺一新,其规模也似比先前更加地壮观了。与此同时,赵佗的几个侥幸活着的亲属家人也被心细的陆贾寻访到了。 当陆贾前来复命时,刘恒挽着他的手说道,“老爱卿辛苦了,朕现在还有一件大事要交付老爱卿去办,只是连日辛苦不知老爱卿的身体可否吃得消?” “皇上可是让老臣再去一趟南越?”陆贾微笑着问道。 “老爱卿果然聪明无比啊,老爱卿能去否?”刘恒问道。 “能,此行对老臣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了。”陆贾愉快地回答道。 刘恒继续说道:“老爱卿能去那是再好不过了,你和赵佗是熟人,你说话他容易听得进去,见了他以后不仅要好言劝慰,而且也要申明利害、晓以大义,提醒他务必要以天下万千生灵为重,务必要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重。你告诉他,朕说的天下既包括我们中原也包括他们岭南。” “老臣一定会把皇上的圣意传达给赵佗的。”陆贾说。 “朕已给南越王赵佗写就了一封书信,请老爱卿当面呈送给他,朕方才给老爱卿说的话信中已有详尽的表述,若还有什么遗漏的话,到时候就请老爱卿尽可能的补充吧。”刘恒微笑道。 于是,时隔十八年之后陆贾又第二次来到了南越。 赵佗听说老朋友来了,亲自跑到王宫大门口迎接陆贾。二人见面自然少不了一番寒暄,之后,陆贾便递上了刘恒的书信。 赵佗立刻展开书信认真地读了起来,陆贾在一旁仔细地观看着赵佗读信时的面部表情,只见赵佗的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看来信的内容对他的触动是很大的。看着看着赵佗竟然念出了声“……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赵佗看完了信以后,沉默了良久,然后仰天长叹道:“大汉有了如此圣明有德之天子,我南越势不能敌也。也罢,归附一位如此圣明有德之天子,老夫怎能不心悦诚服?陆先生,你什么也不用说了,老夫这就去掉帝号,继续臣事大汉,且从今往后,再也不称帝了。” 自此以后,南越与大汉和好如初。赵佗也把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发展南越国的国计民生上,他利用双边自由通商的机会,大力的引进并推广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使南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在尊重越人的基本习俗的同时也积极地提倡用先进的文化改造一些过于落后的风俗,因此,当地百越诸族便逐渐地改变了互相攻杀的陋习。为了使汉越两族和睦相处,他坚持汉人与越人杂处的政策,并鼓励汉越通婚。 可以说,是赵佗促进了岭南的社会进步,是赵佗奠定了岭南的文明。 赵佗当年在龙川掘的井现仍保护完好,虽然已经两千多年了,但井中依然有水,当地的人们把该井叫“赵佗井”。 赵佗生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七年,于公元前二百零四年三十三岁时称王,公元前一百三十七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无疾而终,葬于南海番禺。赵佗在位六十七年,享年一百零一岁。 南越国自赵佗称王始,经九十三年,历世五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南越国发生内乱,刘彻趁机派兵收复南越。很快,内乱被平,南越国的国号也被除去,南越地区自此又正式并入了大汉的版图。 赵佗对岭南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进步所做的伟大贡献历史已有定论。然而,秦始皇的高屋建瓴、深谋远虑针对于岭南的过去和现在来说,其伟大的历史意义也是不能被忽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