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章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郭前旗有一批在外读书的蒙古族青年,暑假期间聚到一起,谈论他们关心的问题——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蒙古民族向何处去,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这些青年有高万宝扎布、孙殿忠、陶格特奇、厚和等十多人。 1944年,党中央为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秘密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到敌战区开展工作,组织群众力量,准备大反攻,刘健民同志受党的派遣,从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来到东北地区,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 刘健民的老家在吉林省扶余县城,与郭前旗仅一江之隔。他于1944年冬天到东北后,公开身份是郭前旗吉拉吐努图克协合会会计。他首先接触的是朝鲜族群众,通过秘密组织,在吉拉吐成立了一个农民协会。刘健民从李曙光那里了解到,郭前旗镇内有一群蒙古族青年,经常在一起开会,干些什么不清楚。为了了解情况,刘健民就有意识的接触身边的蒙古族青年,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消息。在接触中,慢慢的,他了解到了这些蒙古族青年的活动方式。 一天上午,刘健民见到了蒙古族青年同盟会的领头人高万宝扎布。两人见面很谈得来,从唠家常到政局时事,从民族解放谈到个人命运和前途,使高万宝扎布很受启发。虽然谈话时间不长,但彼此之间有了相互了解。因为刘健民还有别的事要做,第一次见面就这样结束了。两人商定,可继续保持联系,有时间再谈。 1945年芒种那天,刘健民来到了高万宝扎布家,详细的询问了蒙古族青年同盟会的活动情况及会员人数和个人表现。高万宝扎布做了认真介绍。刘健民鼓励高万宝扎布,要领着青年们好好干,多关心国家大事,多深入联系蒙汉劳苦大众,扩大影响,取得支持。 刘健民对蒙古族青年同盟会的基本情况了解后就回去了。 在此期间,刘健民通过高万宝扎布介绍,又认识了一个同盟会的骨干——孙殿忠。通过会见同盟会的两位领头人后,刘健民对同盟会的情况更加深入了解了。 1945年7月8日,在事先预约下,刘健民又一次会见了高万宝扎布和孙殿忠。另外,还有两个青年也是同盟会的人,一个是胡力陶皋,另一个是陶格特奇。这次会面,是刘健民秘密安排的,地点在伪旗政府庶务科办公室。伪旗政府有警备大队守卫,既保密又安全,可以随便出入。 刘健民这个人很爽快。见到高万宝扎布等人以后,如老友重逢,开门见山的赞扬了蒙古青年同盟会,介绍了他个人的革命活动,公开了他是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来做秘密工作的身份。刘健民介绍了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和对少数民族的方针政策,讲了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揭露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他对蒙古族青年同盟会的工作表示支持,并提出希望。临别时,刘健民嘱咐高万宝扎布等人要认真开展工作,秘密注意和掌握敌伪动向。 有一天,部分学生向高万宝扎布和孙殿忠提出:“我们还没见过刘健民的面,我们想见见他。” 高万宝扎布想了想:“行,我先和刘老师见个面,听听他的意见。” 高万宝扎布去见刘健民,谈了同学们的想法。刘健民想了想:“好吧,我答应见这些同学。不过,这些同学政治上要可靠,而且,咱们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可别忘了,我们是在治安队的眼皮子底下,一旦走漏了风声,就会出大事儿。” 高万宝扎布回来后,秘密组织了十多个人,同刘健民同志见了面。刘健民向大家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抗日大决战的指示,讲解了国共两党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情况。刘健民在讲话中还说:“同学们,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分明。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只有共产党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最后,高万宝扎布代表青年们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主张,我们愿意,把共产党的领导和主张,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刘健民看到青年们的觉悟提高了,也很高兴。他说:“你们的言论和行动都很好,党会支持你们的,我也愿意帮助你们。” 蒙古族青年同盟会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为了避开敌伪视线,不得不东躲西藏。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日本关东军防线被攻破。驻守在郭前旗的日军及其家属,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快要到了,惶惶不可终日。伪政权的一些首要人物,也在各自思考着自己的退路。8月9日,伪旗公署召开伪职员大会,分派伪职员和伪警备队、警察收集车辆,帮日本人收拾物品、装行李,把日本人送到火车站,准备逃跑。孙殿忠知道后,组织了十多个人,召开了一个会议,商量采取干扰行动,阻止日军及其家属撤离。会后,他们分头行动,奔赴旗镇各旅店、车马店,动员群众把所有的车马转移到镇外,不给敌人使用。他们的号召果然奏效。伪警备队到处抓马抓车,也没抓到几个。之后,只好用警备队自己的车帮日本人搬家。 日本人逃跑后,伪教育会馆空闲起来。青年们的活动也由隐蔽转为公开了。孙殿忠同一部分青年商量,不能老是分散活动,想办法集中起来才有力量。一旦有情况也便于集体行动。孙殿忠的提议得到了青年们的拥护。于是,孙殿忠等三人找到了伪旗公署教育科长乌勒吉布彦,提出要占用教育会馆,做学生活动的食宿地。乌勒吉布彦表示同意。于是,同盟会的会员们陆续的住进了教育会馆。 在教育会馆中,青年们认真分析形式,谈论日本投降后,如果解放和振兴蒙古民族的事情。高万宝扎布和孙殿忠两人经常注意收听各地传来的消息,从收音机里收听苏联电台有关中国时局的新闻广播。最后,他们又一次的找到了刘健民,向他提出:准备在青年同盟会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蒙古族青年自治组织。但究竟这样搞,一时还想不出办法来。 在教育会馆内,十几个青年正在听刘健民讲国内的形势。 “……同学们,大家知道,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投降了,但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正跃跃欲试,来抢夺共产党抗战八年的胜利果实。蒋介石实行大汉族主义,大搞民族分裂,这是有目共睹的。你们是蒙古族的进步青年,应该多关心自己民族的前途、命运。你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要把你们的知识用到救国救民、拯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上去。” 刘健民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我建议,你们应该成立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纲领,是团结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高万宝扎布赶紧问:“刘老师,您会常来指导我们嘛?” “会的,我会常来的。” 刘健民的话,赢得这些蒙古族青年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刘健民最后提议:“孙中山先生早就提出要‘世界大同’。我看,咱们的组织就叫做‘大同会’吧。它即是我们蒙古族青年的进步组织,又是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进步的组织。” 刘健民的提议,又招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8月20日,高万宝扎布把郭前旗在外读书的青年组织起来,在这座小院里召开了会议。高万宝扎布宣布:“郭前期蒙古族青年大同会,今天正式成立了。” 下面想起了掌声。 高万宝扎布接着宣布:“下面请大同会的组织者,我们的恩师刘健民同志讲话。” 刘健民走到前面:“同学们,你们叫我恩师,我不敢当。大同会这个名字,是我提出来的。我来到郭前旗后,就听到了有一些蒙古族进步青年,他们为民族的命运而忧,为民族的解放而奔波。接着,我就见到了你们。你们是民族的栋梁。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虽然投降了,但蒋介石野心不死,妄想抢走共产党八年抗战的胜利果实。蒋介石推行大汉族主义,搞民族分裂,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蒙古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蒙古族青年各个都是热血男儿。你们要用你们的知识,你们的热血,拯救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民族,为挽救整个中华民族的危亡而努力奋斗……” 刘健民同志讲完后,由高万宝扎布宣读《大同会纲领》。他们的政治纲领是:“郭前旗各族青年团结起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反对敌伪残余势力,反对封建残余势力,建立无剥削、无压迫的新社会。” 接下来是民主选举。选举结果为:孙殿忠为总务科长,陶格特奇为会长,高万宝扎布为宣传科长。 会后,他们把牌子挂了出去。接着,他们组织会员向群众宣传《大同会纲领》。 在大同会成立之际,以书记长蒋晓予为首的国民党党部和郭前旗治安维持会,把伪警备队改头换面,变成了治安队和保安队。大同会成立的目的,除参加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斗争外,具有针对性的要搞垮治安队和维持会。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发动群众,壮大组织力量,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大同会会员首先油印《曙光报》,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街头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苏蒙斗争经验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宣传大同会的性质和任务,揭露批判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反动本质。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大同会,积极拥护并参加了大同会。不久,又吸收了一大批工人和农民也参加了大同会。 大同会又成立了文化学习班,学习文化知识和国内革命斗争理论。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进驻郭前旗以后,大同会又请人帮助会员们学俄语,同苏联红军加强了联系,密切了关系。 下一步是建立分会。大同会组织会员们,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分会。会员下到农村后,组织群众砸掉敌伪残余设立的办公地点,把房屋财产分给穷苦百姓。不久,在新庙、大老爷府、王府相继成立了三个分会,会员人数达270多人。 大同会成立以后,一小撮反动势力也紧锣密鼓地进行活动。他们处处与大同会做对,处心积虑地想搞垮大同会。 在欢迎苏联红军进驻郭前旗的仪式上,大同会与治安维持会产生了分歧。大同会主张挂共产党的旗帜,挂斯大林、毛泽东的画像;而维持会则主张挂国民党的旗帜,挂蒋介石的画像。双方各持己见。最后,郭前旗国民党党部书记蒋晓予和治安维持会会长达木林、多尔吉恼羞成怒,指使治安队的陈达利对大同会的工作进行干扰和破坏。但他们的破坏没有得逞,会员们还是把斯大林、毛泽东的画像挂在会场中央。 蒋晓予、达木林气得一甩袖子,离开了会场。 1945年9月,北满地区第一行政监察公署专员兼嫩江第一纵队司令员夏尚志,带领部队来到郭前旗。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接受了苏军缴获日军的一些重要武器,如山炮,野炮,轻重机枪等。 夏尚志来到郭前旗后,立刻召见了大同会的几位负责同志。 高万宝扎布向夏尚志汇报了大同会成立以后所做的工作和治安队的情况。夏尚志指出:应该尽快地组建蒙古人民革命军,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争取蒙古民族解放。并答应给他们装备武器。 夏尚志的话激励了大同会会员。他们立即活跃起来,当即成立了三个招兵队,分赴王府、新庙、大老爷府,向蒙古群众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他们向群众宣传:“为了蒙古人民的解放,穷苦人民要翻身,郭前旗要组织蒙古人民革命军……”这一号召立刻得到了当地蒙古人民的响应。不到一个月,就有200多人参了军,都是蒙古族贫苦牧民子弟。驻在扶余的新四军部队给了他们一些军装和枪支弹药。 1945年11月,蒙古族革命军在旗委院子里召开了大会。高万宝扎布在大会上宣布:“郭前旗蒙古族革命军正式成立了!”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响起了三声礼炮。 夏尚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号召全体蒙古族军人要严肃军纪,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向人民军队看齐。 蒙古革命军成立一个月后, 1945年12月,长白纵队三团——团长冉正合率领的部队来到郭前旗。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夏尚志指出:应将蒙古革命军编入长白纵队第二营,归长白纵队三团管辖。于是,他们被编入冉正合的三团二营里。这些蒙古族青年到部队后,开始接受正规部队的训练,素质提高了许多。 这支蒙古族革命军逐渐成熟起来,同时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1946年2月中旬,曹里怀任司令员,郭峰任政委的吉黑纵队进驻扶余。为团结郭前旗这一民族地区的上层人物,争取陈达利为首的治安队和包青俊为首的保安队,增进民族团结,吉江军区决定:将三团二营的蒙古民族革命军从长白纵队划出,与治安队合编为吉黑纵队蒙古族独立团,团结、教育和改造治安队。这是下一步实施的计划。 12月下旬,在太行山区担任军队干部的黎晓初、田铁军夫妇受党的委派来到郭前旗。当时,正赶上郭锋到德惠县开会,黎晓初,田铁军直接找到了德惠。他们是从太行山区日夜兼程来到东北的。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天冷得像下了刀子,大地被冻出一道道裂子。他们的头上,脸上都落满了雪。这样寒冷的天气,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的黎晓初,田铁军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们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 在德惠县的一个平民小屋里,他们见到了吉江军区政委郭峰。当他们拿到证件时,郭峰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黎晓初同志,田铁军同志,欢迎你们来东北,一路辛苦了!” 黎晓初、田铁军赶紧向郭峰同志行了个军礼。接着,他们被郭峰拉到火炉旁,三个人围着火炉坐了下来。郭峰让他们赶快把棉鞋脱下来烤烤脚。黎晓初把军鞋脱下来,可田铁军的鞋怎么也脱不下来。 原来,田铁军的脚出汗,再加上天冷,脚和鞋冻在了一起。 两人帮着田铁军把鞋拿到火炉上翻过来掉过去的烤,最后,总算把鞋脱了下来。 黎晓初夫妇在德惠简单吃了一顿饭,郭峰便带着他们坐着一辆破汽车来到郭前旗。 郭前旗位于第二松花江南岸,与扶余县隔江相对。他们的车一进郭前旗,陈达利的治安队就站在路两边,都拿着枪,虎视耽耽地对着他们。他们三人从治安队中间穿过,治安队也没为难他们。他们三人更没理睬治安队。 第二松花江早已结冰。冰面上灰蒙蒙一片。江边,一丛丛柳条在寒风中耷拉着头,有气无力地随风摆动。他们三人来到扶余县的一个平房前停了下来。 这是临时的吉江省委办公室。四合院,挺规整的,它原来是伪满时期一个商人的小院子,被吉江省委借来用的。 田铁军问郭峰:“拿枪的是治安队吗?” “是,你们看到这的形势了吧?” “是,看到了。” 郭峰向他们传达了吉江省委的指示,派他们到郭前旗开展工作。接着,郭峰向他们介绍了郭前旗的形势。 他们这才知道:郭前旗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以伪旗长达木林、多尔吉为一伙,勾结国民党党部要人,组织了治安维持会。又把伪警察,特务组织起来,成立了治安队,委任陈达利为治安队长,到处招兵买马,扩大反动武装,现在已达700多人;另一面,以蒙古族进步青年为首成立了拥护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大同会,现在已发展成蒙古革命军。马上,这两股武装要合并成蒙古族独立团。 接着,郭峰又向黎晓初夫妇介绍了郭前旗的历史状况。 郭前旗,全名叫郭尔罗斯前旗。北靠大赉县,南靠农安县。原郭前旗最后一代王爷叫齐默特色木丕勒,1905年晋升为哲理木盟盟长,人称“十家王头。”他是元世祖成吉思汗的仲弟哈布图、哈萨尔王的第29世孙。伪满时,齐默特色木任满洲国蒙政大臣,1942年病逝。现在,王爷的府邸就座落在距郭前旗20多公里的王府屯。 按照吉江军区首长曹里怀、郭峰的指示,黎晓初的任务是深入到治安队,接触陈达利等人;田铁军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宣传民族政策。 陈达利原是郭前期伪警察署长,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郭前旗流亡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郭前旗治安大队长,骑着高头大马,全副武装,在大街耀武扬威,寻衅滋事。 黎晓初,田铁军来到郭前旗,正赶上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犯东北。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地派遣特务潜入各地,串联和勾结反动势力和土匪,培植和扩大反革命武装力量,妄图破坏我新生的民主政权。 毛泽东同志果断地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方针。我军主动撤出沈阳、四平、长春等地。一些伪警察、特务、地痞流氓以为他们出头的时候到了,纷纷起局子,拉杆子,一股股土匪就这么拉起来了。 新的形势,新的局面。按郭前旗人民政府的意见:立即解除陈达利治安队的武装,装备蒙古革命军。但曹怀里、郭峰指出:郭前旗是蒙汉杂居的地方,治安队虽成分复杂,但多为蒙古族。在一些人的罪恶还没有被群众,特别是蒙古族群众认识的时候,如以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去缴械,容易被反动份子利用,挑起民族纠纷,破坏民族团结,对开辟郭前旗的工作不利。并进一步指出:蒙古问题是应该由蒙古族自己去解决。我们可以把两支队伍合编成蒙古骑兵团,让陈达利当团长,我们派政工干部。陈达利如果接受,我们可以把原治安队改造成革命队伍;陈达利如果拒绝,或者明接受,暗搞鬼,那就是他们的一种自我暴露。 曹里怀和郭峰找陈达利谈话,并向原治安队的队员们做了宣传。陈达利慑于八路军的威力,不得不同意合编,并同意他当团长,黎晓初任政委,高万宝扎布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陈达利不同意向各连派政工干部。 陈达利当上了蒙古独立团团长,但暗中仍与国民党保持密切的联系。3月初,郭前旗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更加引起了长春国民党的仇视。对于我党在郭前旗地区取得的胜利,使他们感到大事已去,便把希望寄托在陈达利身上,并加紧了与陈达利的勾结和策反活动。 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4月初,吉江军区命令蒙古族独立团从团部抽出五个连,共300多人,由陈达利和黎晓初带队,到农安县东部地区参加剿匪。 陈达利共娶了两个老婆。大老婆在陈达利的老家——王府区小城子屯,小老婆住在郭前旗。 在农安县剿匪,这些蒙古兵作战十分勇敢,善于骑射。土匪们一听说蒙古骑兵来了,就一溜烟儿地逃跑了。 从农安县剿匪归来,路过哈拉海打尖,陈达利就没影了。黎晓初赶紧问战士:“团长哪去了?”战士们回答:“政委还不知道哇?他抽大烟去了,团长就好这口。” “这哪像个革命军人个?”黎晓初心里说 直到抽完大烟,陈达利才回来,张罗吃饭。 一天,陈达利和黎晓初带队追赶一伙匪徒后,在一个小屯子住下了。黎晓初问百姓:“你们觉得这些蒙古兵怎么样?” “不怎么样,他们打粳米,骂白面,打老太婆吃鸡蛋。” 黎晓初听到后,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说明:原治安队的纪律相当差,是需要彻底改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