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3章初次见到千绘太太和井口教授
冢本警部从大屋的办公室走了出来,返回到遗体旁边。他打量着和千绘夫人一起来的这位先生。 这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个子比较高,他站在那里,神情发呆地看着鹤田的脸。当发现冢本警部走了过去时,就开始主动地做起自我介绍。 “您好。我姓井口,是相模医科大学的教授。我和鹤田君在东京上大学时,是同级生。现在我们还在一起搞合作课题的研究。今天早上,我也是为研究课题的事来农艺大的。刚才正巧在大门口碰到了鹤田太太。” “鹤田老师今年有多大年龄?” “应该有四十三岁了吧。” “对于他这次的自杀行为,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嗯。…… ” 井口给人的感觉好象很现代派,一脸什么事情都满不再乎、还略带一点玩世不恭的神情。当听到冢本警部的询问时,他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紧张。他介绍说:“我感觉鹤田君多少带点神经质,有时做事让人感到他是那种神经非常纤细、敏感类型的人。…… ” “敌百虫是一种什么样的药啊?” “敌百虫(TEPP)一般是作为农药使用的,市面上也可以买到。因为是含磷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算是剧毒药物吧。” “那么,在这个研究室里有这种农药吗?” “这是实验中常用的必备药品,应该有吧。…… ” 说着,他向着接待区相反的一侧走去,走到药品柜那边,指着一个茶色的玻璃瓶,说:“哦,就是这个药瓶。” 冢本看到了他所指的那个瓶子,比其他瓶子摆放的位置比较靠外一些。 “难道他是把这个药兑到橘子汁里喝下去了,…… 唉,喝下去后,人在死亡之前会感到十分痛苦的啊。” 井口教授的双眉紧紧地挤在一起,十分不忍地闭上了眼睛。 这时,监察医院的特聘法医福原 安信大夫赶到了现场。从电话通知到赶来现场,大概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 福原 安信今年四十五岁,是东京某大学法医学的副教授。在东京有三名医生被警视厅指定做为特聘法医的,他是其中之一。 特聘法医的工作任务是: 当特别搜查本部接手的疑难案件发生在东京都内时,特聘法医接到现场的通知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并且根据现场的要求进行验尸。另外,福原大夫每周还有二天要到监察医院上班,今天他是以特聘法医的身份来到现场的。 这位福原大夫身高为165公分左右,身材比较瘦小,头发有一半已经花白,眼角下垂,给人感觉是位性格很温和的男人。他与身材魁梧高大、神态冷峻又很威严的冢本警部的风格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显得他更加瘦弱了。 冢本警部看见北坂大夫赶到了现场,马上迎上前去,很客气地打着招呼说:“您辛苦了。” 在以往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冢本警部曾经两度与福原大夫有过合作。通过几次工作上的接触,无论是对福原大夫在验尸工作上的准确判断,还是对案件的分析,以及对涉案相关人员的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包括他的敬业精神等优秀品格,都给冢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冢本警部对福原大夫非常敬重。 “对不起了福原大夫,这次又要麻烦您了。现场还发现有一份遗书,从字面上来看象是自杀。不过 …… ” 福原点了下头,立刻从验尸入手,开始了检查工作。他首先对死者的眼球、口腔、脸色、以及全身状态都做了非常慎重的检查。 “从检查结果判断,的确是服毒致死,从死亡到现在已有十二个小时了。” “死者服用的药品名也写在遗书里,看样子是把药品兑入橘子汁中,然后喝下去的。发现时,死者的面部和身体都是向下,就是爬在这张沙发上的。”冢本警部把从第一发现人的村上 顺子那里了解到的现场情况,仔细地进行了介绍,然后戴上手套,拿起遗书,出示给福原大夫看。 “哦,上面写的是服用敌百虫啊。刚才在我验尸时,也发现尸体上有因服用有机磷中毒至死的特征。您看他的瞳孔很小,这种缩瞳现象就是最显著的特征。” “哦,不过,感觉还不是服毒之后立刻死亡的。” “这种药物的致死量,应该是因人而异,会有些出入的。按照这位先生的块头,这个量应该不会马上致死,大概还要难受地折腾一阵子。而且服用敌百虫自杀,药物在死者的体里会产生很大反映,相当难受的。作为生物化学的副教授理应很清楚药性,所以他既然选择了这种药物,就应该有很充分的心理准备。” “是啊,看这份遗书考虑得如此周全,不就是想告诉我们,他已经作好了相当的心理准备嘛。” “可以这样认为。但是怎么解释才好呢?可以说这是一份态度恳切,考虑也非常周全的遗书。” 接着福原大夫又不满足于以上判断地自言自语的说:“尽管如此,可是 …… ”。 “大夫您说的‘可是’,是什么意思啊?” “您刚才不是介绍说发现现场时,实验室的门没有上锁,副教授办公室的门也半掩着的嘛,所以,我感觉 …… ”。 “你是说这个啊,那也许是粗心大意了吧。” 虽然嘴上这样解释着,但是死者是那种粗心大意性格的人吗?冢本警部仔细地琢磨着“心大意”这个词。根据死者大学时代同级生井口先生的介绍,鹤田好象是比较神经质的人啊。 “那么遗书是用计算机做的,这个值得怀疑吗?”冢本警部若有所思地反问到。 福原稍微摇了一下头,然后很果断地说:“不管怎样,还是先做尸解,看看结果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