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五章一

  一石工说:“这是李东家的宅基,我们帮他平整的。”

  老者:“哪个说是他的?这方地明明是我家的,你们凭啥说是他的?”

  乡亲们说:“这不关我们的事,我们只管为李东家做活。”

  “我不管他‘东家西家’,在没有说好之前,一律不准动”!老者边说边坐在大家干活的地方阻拦。

  乡亲们劝说,他就是不听,高声吼着:“今天我来就是要你们把我整死的,你们有胆子的就拿锄头朝我身上挖嘛!”他咳嗽一阵后,蛮不讲理地睡在地下。

  大家无奈,只好赶快去找东家。继武到自己的宅基工地上一看,这老者姓王,是当地有名的“老神仙”。平时为人比较狡诈。

  他赶快上前赔话:“老人家,您晓得我是外地人,在这里无父无母,无依无靠。这么多年连房子窝窝都没得,一直住在老丈屋头。现在准备修间房子,找个落脚之地,请您高抬贵手。”

  老神仙听了这话,心软了下来,但他还是指着继武说“你没有房子住咋不到别处去修?你明明晓得这里是‘佛爷晒肚’的风水,偏偏选到这个地方。你晓得这是哪个的地吗?”

  “实话告诉老人家,我确实不知道。”

  “你不知道嘛,我来给你说,这是我们王家祖祖辈辈的地方,你连招呼都不打,就要在这里动工修房,是何道理?”话语中充满着指责的口气。

  李继武诚恳地:“继武年轻,做事欠妥。有不当之处,请老人家原谅!”稍停,他说:“既然这是您老人家的地方,看需要多少钱才卖?”

  老神仙摇晃着脑袋:“这‘佛爷晒肚’的风水,我是不卖的”。他摇了两下头,无奈地说:“不过看你李继武在地方上为人还不错,我可以卖给你,但少于一百两银子不得卖!”他咳嗽一阵,满脸通红,喘了几口气:“算啦,你我是亲戚。我的姪女就嫁给你的舅子张启中。要不是她来给我说,我还不晓得你已经找风水先生看过了,要在这里修房子。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你我既是亲戚,那就只收你八十两银子。如何?”

  李继武想上次买李抠门的竹林时,人家说自己的亲戚在从中作梗,这次既然也有亲戚设难,何必为二十两银子讨价还价:“老人家,您既然说这地方要值一百两银子,那我就给您一百两吧。我们写个纸约,大家以后相安无事。”

  老神仙想当初花五两银子买的地现在卖了一百两,高兴得合不拢嘴:“哈哈,这才像个大东家!”他觉得象在做梦,突然回头:“你刚才说的是不是真的?”

  “咋不是真的呢?我还要求写纸约呢!”李继武肯定地说。

  “我要八十两,你为啥就给一百两?”老神仙心中疑惑。

  李继武告诉他:“我看您真心想卖,我也真心要买。大家都有诚意,何必斤斤计较?”

  他们找人写了纸约,双方签字为凭。李继武付了老神仙一百两银子,石工和乡亲们继续平整宅基。

  原来是风水先生为李继武看好宅基后,继武在家同岳父张作山商量时谈到这个宅基地的风水是“佛爷晒肚”,决定将房子修在那里。谁知张王氏在室外听见他们翁婿谈话,当晚把这一消息告诉张启中:“李继武今天给你爹说,他在花楸园找了一块什么‘晒肚’的风水宝地修房子。”

  张启中想了一阵说,“是不是‘佛爷晒肚’啊?”

  他妻子说:“好象是吧。”

  张启中:“如果真是‘佛爷晒肚’,那就是好风水啊,只要在上面修了房子,他们家以后就要发富发贵。”

  妻子听了这话,心想这李继武已经很有钱了,如果以后再大富大贵,那不是肥得流油吗?凭啥就该他发富,我们为啥要受穷?大家虽然是郎舅弟兄,今后就只能靠帮他过日子,这还公平吗?于是产生了百猫挠心的感觉。上次他买抠门竹林的事没有阻挡下来,这次我一定要阻挡他在这块佛爷晒肚的风水宝地上修房。于是悄悄跑去找叔父老神仙,希望他出面阻挡。老神仙到了工地后,她仍然等在叔父家听回音。当她听说李继武花一百两银子处理好这件事后,数落起老神仙来:“你好没有看过银子吗?”

  “咋啦?”老神仙不解地问。

  张王氏道出来意:“我是要你去把他撵开,不让他占那块地基。没想到,他拿点银子就把你的眼睛蒙住了。”

  老神仙鄙夷地:“我要银子有啥不对,这与你有啥相干?你们还是亲戚,哼!没想到你的心眼这么狭窄!”

  “哪个心眼狭窄?你给别人修房我都同意,给李继武修我就有气。”

  “你气啥呢?我明给你说,地是我的,我就是要给李继武修,哪个又敢把我咋啦?”

  启中妻子拼命地骂:“你几十岁的人了,还见钱眼开,见到银子眼睛就亮!”

  老神仙也不客气:“你不想钱,为啥连自己的亲戚有了钱都那么仇恨呢?你有本事咋不自己去撵人家呢?只晓得在我面前逞能。我早知你是这样我还不去呢,我把这块地送给他修都与你无关!”

  张王氏气鼓鼓地回家同启中商量还有没有其他办法阻拦,张启中说“人家两方把纸约都写了,你咋阻挡”?妻子耿耿于怀。

  这李继武的女儿李小姝已经长到十八岁,正是出阁的年华。地方上有人把他介绍给刘先文的长子刘贵华。女方父母认为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当时就满口答应。刘贵华的母亲觉得李家虽有两个造纸坊,要配刘家这样的种茶大户和绸缎商还要欠点火候,但李继武很有才能,他家的造纸坊还会扩大,加之小姝长得眉清目秀的,作自己的儿媳妇完全般配,也非常高兴地同意了这门婚事。但刘先文却不答应,问他为啥他又不说。

  原来这刘先文想的是陶绍成既然要找蔡承宗和李继武报仇,他总有一天会寻找机会发作的。我自己向绍成保证过中立态度,如果我们成了儿女亲家,将来陶绍成收拾蔡、李二人时,我不可能不帮他们。但这样势必与陶绍成为敌,姓陶的就会把矛头对准我的绸缎铺。他如果欺侮我,凭我现在这点实力,还不能和他抗衡。再说陶绍成这个人的心胸非常狭窄,只要他晓得我和李继武结成儿女亲家,便必然找岔子整我,我在镇上咋做生意啊?想来想去,还是不敢同意这门亲事,继续保持中立为好。

  当张启芬得知刘先文不同意刘、李两家结亲的消息后,就和李继武在家中摆谈。李继武说:“他刘先文究竟看的什么?是我们小姝配不上贵华呢,还是我们的家底不如他刘家?即便我们的家务不如他,就是讨口要饭,我们也不会给他借钱借米!”

  启芬说:“他刘家实在不答应也就算了,我们小姝不愁嫁不到人。”

  继武:“是嘛,我看他刘家除了有钱也没啥了不起的。”

  “但贵华他娘又说,等段时候再看,我看她是不是想说动刘先文啊”?张启芬又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继武。

  继武生气地说:“说动啥啊?不要相信她这些话,她这明明是脚踩两只船。我看算啦,天底下又不只他刘家有儿子,好男儿有的是。我李继武的女儿不需要哪个去劝说才嫁人,这样把人都说矮了。”

  说来也怪,李家和刘家相隔很近,当李继武和刘先文赌气的时候,不准李小姝与刘贵华来往。谁知,贵华在李家门外一喊,小姝就乖乖地同他一起跑出去了,张启芬吼都吼不住,只好告诉李继武。当父亲的警告着小姝:“你再给刘贵华一起耍,我就打断你的脚杆!”

  小姝不理解地说:“耍一下有啥嘛?我们两家隔得这样近,难道连一路耍你都要管吗?”

  接连吼了几次,他们仍然不听,继武夫妇也懒得管了,只好由他们去吧。启芬和贵华的娘摆起这事,两人都说,“成与不成就看他们的缘分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这边刘贵华与李小姝的婚事还让两家大人赌气发愁时,李继武的第三子李建林又同刘先文的女儿好上了,要求李家找人说媒。刘先文只有一儿一女两个娃娃,都想与李继武家的儿女们结上亲。

  李继武考虑李小姝与刘贵华的亲事刘先文都不同意,那么这次姓刘的肯定不会同意这桩亲事。我李家找人提亲,万一遭刘先文拒绝,那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呢?只好按兵不动,先看一看再说。

  原来陶绍成请刘先文吃饭后,由于先文不与绍成为伍,正让他闷闷不乐。管家说:“老爷,您不要发愁,我倒有个主意,不知老爷之意如何?”

  绍成不高兴地说:“你能有啥好主意啊?”

  管家说:“我打听到刘家有个女儿,人也长得漂亮,恰巧老爷最小的公子二十岁了还没有成亲,老爷可以托人到刘家提亲。”

  陶绍成:我们去提亲人家能同意吗?

  管家以开导的口气说:“老爷,自古来一升米对一升米的亲,一碗米对一碗米的亲,这就叫门当户对。他刘家现在成了大户,我陶家难道不是大户吗?哪个不想成个门当户对的亲,难道他的女儿要嫁给一个讨口子不成?凭我陶家的家业,没有哪个女家不垂涎三尺的?”

  绍成边听边兴奋了:“成了亲又能如何?”

  聪明的管家说:“他刘先文不是不愿意与您联手吗?我想只要陶、刘两家结成儿女亲家,还怕他刘先文不和老爷联手收拾蔡承宗和李继武吗?即使他一万个不愿意,人家也必然认为他是我们的盟友,只有这样,我们才结成真正的结盟。老爷以为如何呢?”

  陶绍成高兴地说:“此计甚好!你应该受到奖赏。”

  管家的两眼笑成一条缝:“老爷真是雪中送炭,我这两天把钱输给了三姨太,手中有点紧。”

  陶绍成用烟杆在管家头上敲了一下:“你这家伙没有其他本事,就是嘴甜”。叫账房赏了他五两银子,便托人到刘家说媒。

  谁知刘先文是何等聪明的人,他了解陶绍成的为人,不愿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只好婉言谢绝了这桩婚事。令他讨气的是,这李建林究竟咋搞的,偏偏在这个时候同女儿搅在一起;女儿也非常满意,天天吵着闹着要李家找人提亲。如果由着他们,就等于公开拒绝了陶家,这不是惹火烧身吗?连儿子与李小姝的事都还僵在那里,我该咋办嘛?

  说实话,李小姝这姑娘作自己的儿媳和建林这娃娃当自己的女婿,都是很优秀的,与李继武结成双重亲家,并不是坏事。问题是我夹在陶家和蔡、李二人中间,既不敢得罪陶绍成,也不愿得罪蔡承宗和李继武。作为一个父亲,哪有不疼爱儿女的?然而,自己身为一个大户,连儿女的婚姻大事都不能作主,说出去岂不成为笑话!他再三分析,这时和蔡、李二人联手,给陶家翻脸算啦,但两边的实力只能当陶家的一半。思前想后,惟独只能稳住陶绍成,等我和蔡、李二人的实力雄厚起来,大家共同对抗陶家。但儿女们能等吗?叫我这当父亲的好生为难啊?

  在木材堆放时,继武到邛州请了一名石工师傅监工,用条石垒砌地基,犬牙交错,层叠坚固。等到木材干了,他请邛州一个深通“鲁班”建造术的木匠师傅任总监,由平乐的一个老木工掌脉,带当地的八十个木匠、雕工按图修建,继武常来观看工程进展,他每来一次都要给工匠们加餐。两年多后,房架已做完。在上梁时,出现了一件罕见的事,两个木工在房架上各抬着大梁的一头准备卯眼斗榫,突然,一个木工高喊:“总监师傅,这梁不够长咋办?”

  总监师傅在下面回答:“有啥问的?不够长就拉嘛。”

  木工不敢相信:“您不要骗我们啊,木头咋拉得长呢?”

  总监说:“谁骗你们呢?你只要拉三下就行了,我保证梁木够长。”

  这两个木工按照师傅所说,各抱住梁木的一头往各自方向用力拉三下,梁木果然增长了,放在房架的榫头上,不差分毫。

  参加上梁的两百多人目睹这一场面,顿时目瞪口呆。大家议论着:“好奇怪啊,木头咋能拉长呢?”

  有人说:“今晚有神仙相助李东家修房啊,不然那么大根梁木咋拉得长?”

  还有人说得更玄:“我刚才亲眼看见一个白发老头用他手中的拐棍在梁木上轻轻点了一下,这梁木就够长了。”

  一个青年人说:“是的,我也看见那个老头拿根长烟杆点了一下梁木,随着一阵清风就飘走了。”

  人们想不管老头是用长烟杆还是拐棍点的梁木,总之让梁木增长了,就不简单。

  李继武前后用了四年时间,精心修起一座很大的四合院。

  这座四合院是单檐悬山式建筑,亭台楼阁、轩廊香榭,共六十三间房屋,全是黑漆鎏金。正房比两边箱房高出很多。当中一个八丈宽的正方形大天井,中央摆着一个太平缸,里面堆砌着造型很美的石山。天井两边箱房的走廊近一丈宽,整个建筑总面积达五亩多地。大院的修建极其讲究,正房上精细的雕梁画栋,典雅精致。整个房子全是木质结构,花窗槅门。柱子是一人合围的楠木,磉墩是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整个房子和天井全用两尺见方的石板铺成,光天井中就铺了八百三十八个石板。天井左前方是龙门,龙门上的悬柱、垂花古色古香,两个翘角,仰视天空。此房靠山向水,高大雄伟,非常壮观。名曰“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修建完毕,继武准备找人择日迁居和为长子建强举行婚礼,突然传来蔡承宗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