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章
巴五曾是我的战友,同事,也是我的一个磕过头、结过拜的很铁的哥们。 十多年前,我从新疆边防部队哨卡上复员后分配在巴州县文化局工作时,巴五正好也被分配到了巴州县文化馆工作,而他也正好是从新疆乌鲁木齐的武警部队复员回来的。也许,正是缘于都是当兵出身的,都是从新疆回来的,又都分配在一个系统工作,所以,很快我和巴五就相处的十分要好。 随后不久,巴五就把我们那批远赴新疆的大兵吆喝到一块,郑重地搞了一次战友聚会。本来从军人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和巴五并不能算是什么战友的。他是武警部队的战士,我是边防部队的戎边“千里眼”。但凡是当过兵的人,凡是在一个时期内从那“五湖四海”满怀豪情地共同融入进那橄榄绿的军营中的铁血儿男,在经过那真刀真枪的历练,及一次次的血与火的洗礼与考验之后,哪怕他们以往素未谋面,哪怕他们曾经在不同的区域内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如今又天南地北各奔东西地融身在社会的一个个角落,而一旦只要他们日后还有机会相逢相聚,那么他们立时就会激情飞扬,互道战友,并再次深切感受到那昔日军旅生活的亲切,再次深切体会到军人之间的那种无以伦比的真挚友谊。而有道是,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尽管好多军人的从戎时间十分短暂,但这并不影响凝结在他们心中的那永生不了的战友情结。因为他们身上永远流淌着军人的永远炽热的血液。 因此,在这次战友聚会中,当巴五神色庄重地提议要结拜时,大家欢呼一声,齐声表示赞同。于是,大家忙乱了一阵之后,巴五就和我、杨明、及其他三个战友,就烧香磕头,起誓发咒,就效仿那《三国演义》里桃源三结义中的刘关张,义结了那“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金兰弟兄。由于我年龄最长,故就做了大哥。巴五正好排在第五,顺巧就做了老五。而数杨明年龄最小,所以他就只好噘着嘴巴,很不情愿地在大家的一片开心的笑声里,做了那“古朝”杨家将中最没本事的突鼻子杨六了。其他三位战友,自然是分别做了那老二、老三、老四的了。 巴五就是巴州县城所在地巴州镇人。他家本是那农民世家,他其所以能在复员后被政府安排工作,就是因为他两条胳膊上那两道分别约有三寸多长的青紫色的刀疤的作用。那是他在部队上服役时,为了从歹徒的淫威下解救一个妇女时所留下的辉煌的历史记载。那时,自然我还是不认识巴五的。但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部队在军报上,文件中,曾对巴五的英雄事迹发过长篇专题报道和学习号召。记得报道说,巴五在单独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后的归途中,恰巧路遇两名歹徒在一荒僻处持刀打劫、强暴一个年轻妇女。当时,巴五一见那情形,顿时两眼冒火,热血直冲脑门,真的是肺都要气炸了。于是他就像一头愤怒的雄狮一样,直扑向两个歹徒,赤手空拳便与两个歹徒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最后,巴五虽然身负重伤,但他却以一个军人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钢铁意志和高超的搏击技艺,终于解救了那位妇女,并制服了那两个歹徒。无疑说,巴五用自己殷红的鲜血和闪亮的生命,为我们军人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动人颂歌。所以,随后军委根据巴五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在他身体痊愈归队后不久,就授予了他一个二等功臣的英雄称号。 记得当时一篇报道中说,有许多记者前来采访巴五。可好些记者在由衷地赞叹中,又似乎怀疑巴五的英勇行为,所以有个记者就问:“当时情况十分危险,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可能,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我没想什么。” “你难道就不怕死吗?” “我没来得及想这个。”巴五红着脸,显得很不好意思。 “你的侠肝义胆很令我感动,那么在你冲向歹徒的那一时刻,你究竟想没想到过自己有可能会死?” “……我没想……” “那你当时有没有过想要成为一个英雄的念头?”一个记者甚至如此超前地问他道。 “其实,其实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巴五一脸的羞色,但他还是很憨厚地勉强自己回答道:“当时,我心里只有对那两个歹徒的愤怒,因为,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那个妇女遭受那样的欺凌。别的什么,我真的没来及细想。” “……” 的确,巴五那孤身勇斗歹徒的英勇行为,仅仅是他善良朴实、忌恶如仇的思想情怀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次真实的反映而已,而绝不是他着意为自己导演出的什么艺术人生。作为人民的子弟兵,巴五自然深知保卫祖国,保护人民永远是军人的天职。那么,在当时那样危险的情况之下,他既然选择了赤手空拳去直面持刀歹徒,那事实上根本就容不得他去想什么生死,想成为什么英雄的。也更不可能容他去想,自己这一时的豪侠似的英勇仗义,日后将会使自己赢得什么英雄称号,将会使自己脱胎换骨彻底地跳出龙(农)门,彻底地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