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1黑色八月·最初的宣言(压力)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可是这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而且因为是重点中学,教学设备齐全而先进,这些条件是好,但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课业……享受了两年相对轻松的高中时光,我们迈入了最后的征程。 我,童话,今年高三,17岁,性别女,星座:天秤座,喜欢动画,漫画和冰激凌 想要没有压力的生活,不过,今年好像很难实现…… 普希金曾说:“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得可爱。”我反复琢磨着这句话,怎么也不赞同不起来,如果我翻译成“高三是暂时的,高三会消逝,高三消逝的青春很值得”,那么这句话不就变味了。这个“暂时”有多久?这样的“消逝”能彻底从脑海里抹去吗?而十八岁的青春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值得? 我狠狠地想,可是脑袋里是一片模糊的混沌,结果就是现在的我找不到确切的答案。看着窗外还是一片金色的灼热,我真想就这样晕过去,等到天气不热了再醒来。曾美丽说她初中最大的心愿就是“出车祸”,然后失忆。敢情她这是拿自己在写小说呢!不过如果车祸真可以这么“准”把人给撞失忆了,我觉得尝试一下还真不错。打住,这个想法还是就地“删除”吧,疯狂! 当已经毕业的哥哥姐姐们看着电影,啃着冰激凌,吹着空调的时候,只有我们这个年级的孩子不得不坐在教室对着书本流汗;当年龄小的孩子们看着动画,吃着可比克,牵着妈妈的手溜达在玩具店的时候,只有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勉强支起身子,将清凉油擦得满脸都是,强打精神记着遗传变异、基因重组这些复杂的概念;当年迈的奶奶爷爷们在树荫下下着棋,品着茶,架上一桌打起字牌的时候,我们这个年级的青年们还挣扎于热与累的边缘…… 真想对着天空大喊:“为什么受伤地总是我!” “你知道‘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是怎么区别的吗?”身后,名为周鹏的男同学用力擦了擦他漂亮而有神的大眼睛,一脸疲倦。 同桌曾美丽回过头去,看了看他,愣愣地眨巴着眼睛,一脸困惑:“好像是……呃,我记不清了。你还是自个儿翻翻书吧。” 只见后桌的男生一脸“有没搞错,你耍我啊”的表情,但是我们对于学习又是那么无能为力,你除了对难题屈服,然后去翻书、请教老师、找同学帮你解答,根本别无他择。所以即使有些咬牙切齿,他也不得不说服自己动手翻书,放弃问同学这条捷径。这是概念,班里的人都知道,如果问单科老师这么个问题,简直自找死路。肯定会被骂上课不用心,下课不努力这样没新颖的话。所以还得自己承着。 前天我打了我认为是未来一年里最后一次篮球,太阳很大我也没有介意,球场上是单纯的,没有谁叫你在打篮球的时候去列抛物线的方程式;也没有谁会让你计算从球场这一头跑到那一头需要多少时间,期间你的机理发生了什么变化;更没有谁会问你你的血压达到多少了,心跳是不是过高,现在是缺氧还是低血糖这种无聊的问题。可是这样一个没有繁杂的公式的地方,却可能因为高三的到来而对我说:“时间的坐标在高三的世界里是没有重叠的,你乖乖坐在教室里学习吧。” 现在才八月!正是酷暑当头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顶着肉体上的压力,还有克服精神上的折磨,挣扎于高考的海洋里。几个外班的同学有中暑的迹象,所以教室的空调很高调地开着。 那时候已经完全没有心情打球了,一想到不得不去的补课,我就觉得人生的主色调是黑色,沮丧时我全部的心情。以后就不能一边写小说一边喝珍珠果奶茶了吧;以后就不能左手握画笔、右手往嘴巴里塞薯片了吧;以后就不能按着手柄、键盘然后对着电脑大喊“左边,左边,错了,赶快‘放保’”了吧。我不是害怕高三,而是高三会夺走我的个性,我的快乐,我的自由,我的不修边幅的想象…… 班主任是个胖胖的三十出头的大男孩,性曾,教我们语文,去年有的宝宝,我们是他带的第二届学生,却也是第一界当班主任接手的学生。走进来时他的神情和往常不一样了,他想要让自己看起来严肃些,但是才刚刚进入这个学期的学习状态,又不好一开始就给下马威,所以在我们看来,他脸上的表情是古怪的。 “同学们啊,”他理了理自己嗓子,语重心长地说:“我也值得这种天气比较认,但是坚持一下,哪届高三不是这样过的?你们现在倒还好,我们那年头哪有空调可以吹。这么好的条件,你们还不珍惜,不努力,就枉费了交的钱,辜负了学校领导、老师的苦心和你们家长的期望啊!你们……” 既然班主任在讲话,那就是说现在不用看密密麻麻的课本了,于是大家默契地往桌子上一倒,底下立刻倒了一大片,一张张脸上都打上了“好累”这样标志。 “哎~” “哎!” 我和曾美丽互相看了看,然后一起倒向桌子,趴着,努力睁开眼睛去“仰望”讲台上肚子很大的“班班” (班主任)。 他说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从小听到大,我们可以倒背如流,早已铭记在心,滚瓜烂熟了。“班班”啊,你这哪是给予鼓励,根本是在唱催眠曲嘛!你的用心良苦我们深深明白,只是,我们真的厌倦了这样反复炒着白米饭的纯理论了。之所以我们没插嘴反驳,不是认同他的理论,而是觉得累才懒得开口,或者说,某些人在“给面子”吧。 心里,我闷闷地喊。 看出来我们是真的听腻了,他终于进入正题,班班为我们请了上上上界,也就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来给我们将学习经验。包括的内容分为: 1。高三努力的必要性, 2。学习方法的选择, 3。学习习惯的修正与调整, 4。心态的自我调节, 5。怎样对待考试的, 6。大学是个什么样子。 既然是年纪相差不大的学长学姐,我们的态度又不一样了。我们的世界里中老年人的思想总是古板、老掉牙得,我们与之充满了代沟,所以他们说什么我们都觉得不对或者不那么对,而上了重本的学长和学姐们又不一样了,他们潮流、新颖、富有经验,他们前卫、时髦、更加理解我们的处境,他们聪明、智慧、有跟多解决我们当前问题的办法。所以不少同学在学长学姐们进来时候坐直了身子。手掌被我们拍的噼里啪啦响,掌声的热烈使在场每一个人都倍感振奋!我也睁大了眼睛期待接下来的交心讲座。 第一个上去的是个高瘦的哥哥,长得还不错,至少从穿着上来看,他的品味不低。他没能上清华,但是高不可攀的分数使他顺利入主浙江大学,听到这里时,我们的眼睛一下子被什么给点亮了似的,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把他视为“神”了,真是天才考生!他的每一句话都被视为真理,一开始,我们很用心地听着,记着。 他说“重要性”根本没必要提及,在座的都是冲高考去的,谁不想拿高分啊,那么高三这一年说不重要都是假的。他说,我们的复习要有计划,千万不能乱,如果我们连自己现在在学什么,哪里重要,哪里薄弱都不清楚,复习就显得毫无意义了。他还说了个“很有影响力”的故事,首先是给他的同桌道歉,说拿他做了反面教材,然后是正题:他的同桌以前不肯好好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后来到了高三,突然想明白了,他打算好好学习,然后他就踏踏实实看起书来,不过我们都清楚,两年没进食,现在才来补学,困难很大,那个发奋的哥哥看了三个月的数学集合! 说道这里我们都对那个“发奋的同桌”目瞪口呆,说“佩服”地五体投地都不过分!天,“数学集合”,高一进校我们学习的最基础的东西,简单或是复杂的问题先不说,但是我们的高考命题它占得分值大约5分!花三个月拣“集合”,大家真的很怀疑那个人的智商!不过他坚持不舍的毅力和态度确实让我们为之倾倒。 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 大家终于到了忍受的极限——他居然这么罗嗦。我们爱憎分明,他优秀没错,可不代表我们就会乐意在高三听他扯闲话,我们真的怀疑高等大学是不是把他搞疯了,他的嘴巴真行! 他讲完了“谢谢大家”之后,雷鸣般的掌声顿时响彻整个教室,不少人把他的停讲视为解脱。我看着几个已经昏昏欲睡的同学,有种爆笑的冲动,在教室里张扬个性,张扬青春,他们真的很“勇敢”。 接二连三,我们听了关于未来的大学生活描述,自己也做了些奇妙的联想,不知道同桌想了些什么,我在想,大学里,我可以自由看电影了,可以画漫画画到手麻,可以睡到自然醒……一本是便宜、正规、轻松的,所以一定要奋发努力,考起一本!这就是我最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只要一想到我要牺牲很多时间去看头痛的物理,包含N多特例的化学公式和英语语法,我就觉得人生灰暗! 一本,你好近,又好远!近是因为我还有一年朝你奋斗,好远是因为路途坎坷,而我还要走漫漫长一年。但是无论如何,希望仍在,我就坚决不放弃! “明天是明亮、辉煌的,加油!……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8。26,晴”我在日记本里工整地写道。 躺在床上,我觉得明天是无限美好。下午结束他们的小讲座后,我们将学长学姐们围了个水泄不通,问这问那的,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现在就读的大学,现在那些专业吃香,大学累不累之类的话题。我们就是即将高飞的雄鹰,对未来的飞行充满了兴奋和畏惧,期待中夹杂着惶恐,自信中包含了一丝紧张,我们是那样迫不及待,是那样渴望而害怕着。矛盾中,命运的沙漏开始了它的坠落旅程。 高考,我来了!闭上眼,我对自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