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文会
到了春深时节,按旧例在这去来场上,仍将有一次集会,场上仍将是一番热闹景象,国君想起那篇奇文,就有意想看一看这桃花上国的文采如何,便诏告全国,届时将举行诗文大会,王宫设奖,无论何人都可献文,不限文体,一为取乐,二为增进国民才艺。果然,当日去来场上高台四围一片人海, 高台上国君坐正,和王妃一侧陪伴,几个侍卫身边伺候,宫中几名文官在高台一侧就坐,若有人献上文章便由文官宣读,文官及国王评定。台上台下嘻嘻哈哈,热热闹闹,文章有的诙谐,有的雄壮,有长有短,有韵有散,文体不同,风格不一。 文官读道:“采药多年,未见山中有大虎,见有虎,当顶一镢毙之,虎皮呈送君王,虎肉送于瘦郎,我自得虎骨,熬作药汤……”台下听后一片欢笑,国君也笑,传作文者上台,台下一齐看这个人,认识他的不觉又笑。原来,这人姓梁名珠,是个神态异样的人,不懂文章,倒有几分痴傻,四十余岁,常与小儿玩耍。父亲是个老郎中,教梁珠认识药草,只以采药为生。每日和街头小儿玩够了,就背竹筐扛着镢头,上雷岭采药。这岭子是不远处一小岭,每逢雷雨时,多有雷电盘旋其上,故称雷岭。这天集会梁珠不去采药,挤在台前看热闹。 梁珠上台,国王问:“是你写的?” “不是,我不会写,是我口述,由人代写的。” 国君也觉有趣,更喜这样一个痴汉,竟有如此心怀,说:“赏他一把铁镢,等虎皮呈上,另赏。”说完大笑…… 文官另读一文:“南来之凤羞栖兮,绕林彷徨,燕去异国兮,啼声两样……”又是一片喝采。 又有一篇:“……驰马不敢释缰,登高望远,瞥见飘渺异乡。我将不顾,我将行不歇,涉深浅水,览无穷山。肉身重,不如早弃,触磐石,扬我魂魄,恋白云,闲随其后,慕蝴蝶,信飞花间……” 国王听了一震,台下无声。 “……和气充耳,善风熏心,何曾见有心之人……” 念完后,台下仍无声,文官说:“ 请作文者上前来。”没有人上来,听有人高声道:“这是统领府上秦夫人所写,早抛下文章不知到哪里游玩去了。” 国王沉默良久,问文官:“文章如何?” 文官说:“无头无尾,杂乱无章,立意难懂,不能判断。”便将文稿放在一边不管。 国君起身,告台上台下臣民,继续尽心自乐,他便起驾回宫,只令文官在此主持,有好文章只管奖赏。 国王走后,仍是热热闹闹,继续宣读诗文。 当时那位杨回也在台下听宣读文章,旁边有人说道:“杨兄文章最好,为何未见文章呈上?”杨回说道:“前有秦夫人文章,不敢再写。” 国君回宫,一时心神不宁,不为别的,只为秦夫人文章,举国上下,多年来哪听过这种心声?确实清新,言语放狂,让人心潮激荡,真是有心之人。对秦夫人早有所闻,今天听了文章才知道,果然两样,身为一国之君,不识这等人物,岂不都是虚枉,就对和王妃说:“今日听秦夫人文章如何?”王妃说:“真正文章,最动人心,台上台下识之者少,不识者多,只是言语间暗露不安守之心。”国王说:“王妃也算有心,我们何不将她召进宫来,见上一见?”王妃说:“不须下诏,只让单统领回去告诉秦夫人,就说大王与我十分赏识秦夫人文章,引入宫中见上一见。” 单统领回府告诉秦夫人,夫人说:“随意乱写,哪里是什么文章?” “我也想你哪曾会写什么文章?是否因你文章言语不当,冲撞当今国王,国王见怪?只是王命难违,你免不了去一趟王宫。” “当然要去,我就这样写!哪怕什么王命不王命,我正想去这王宫走一趟看看。” 秦夫人于第二日被引入宫中,一入宫门就东瞧西望,在看新奇,见过国王及王妃,仍不住地四处偷看宫中之华丽,心不在焉,国王及王妃并不见怪,等国王问她话时,她才回过神来,国王说:“夫人真是好文采。” “大王过奖了,我哪里会写什么文章,胡诌罢了。” “夫人太谦,请问秦夫人,昨日文章是何文体?” “写文章由我,甄定文体由人,哪管他什么文体不文体。” 国王与王妃相视而笑,不觉轻轻点头,暗中佩服。国王说:“夫人,王妃也赏识你的文章,希望你能常来宫中陪她共同研磨文章,消遣时光,如何?” “大王,我自来未受拘束,不惯在这王宫之中,大王莫怪,不过我倒愿来走几趟,看个新鲜,等有看烦那一天,我就不来了。” 这些有几分忤逆的话,在别人怕或多或少会招来些灾祸,但今天这位国君,听了倒十分欢喜。 从此,秦夫人便常入王宫。 一日,王妃似突然添了些心事,暗中流泪,国王以为王妃思念家中父母,准她回家探视。原来在这小国之内没有许多规距,离家又不远,王妃就带了三两个贴身的侍女,乘车回家。 正走在路上,忽然见有一人在前面闲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