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一

  桂花正在桂花林中套种的玉米地里掰玉米,摘去紫嫩紫嫩的缨须丢进箩筐里。现在城里人喜欢吃嫩玉米,国庆节和中秋节快到了,正赶趟呢!好卖。如今玉米品种多,桂花种的是一种叫糯玉米的种子,吃起来很绵甜,一个玉米棒能卖六、七角钱呢!一担能卖一百多块。桂花已掰满了一担箩筐,她捋了捋箩筐的系绳,打了个活套子,把绳套子套在扁担两头,她打算歇一会儿就下山去。这时,她感到口干舌燥,顺手从一株玉米杆上掰下一个缨须刚变色的嫩玉米棒,坐到扁担上,剥去一层层包衣,啃了起来。她一口啃下好几排嫩玉米粒儿,嚼起来水汪汪,甜丝丝的,满嘴清香,既解渴又解饥,疲乏的感觉就渐渐消退了,人就来了精神。

  桂花远远看见她家屋后五老山那棵古桂树旁,停着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树下站着一拨子人,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指指点点,不知给大家说些什么。每年桂花开放前夕,总会有些城里人来这里赏桂。最近,省城来了一拨人,说是搞什么桂花树考查,从这个村到那个村到处问,从这座山到那座山到处看。她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桂花啃完最后两排嫩玉米,擦了擦两边嘴叉冒出来的沫子,站起身,躬下腰,把扁担往肩上一放,咬了咬牙,骂了句“操”!一鼓作气地挑起沉甸甸的箩筐,闪闪悠悠地下山了。

  桂花三个月的时候,是韩大山的娘抱过来养大的,后来就成了韩大山的媳妇。韩大山原来是个砖匠,后来外出打工成了工程小包工头,也成了陈世美,抛下了桂花和五岁的女儿,和一个小他十几岁的女人鬼混。四年前,韩大山回来过一次,说是要和桂花打脱离。桂花愿意和他打脱离,但韩大妈说什么也不同意。韩大妈说韩大山这是鬼缠住他了,等过了这一遭,他会醒过来的。韩大山气乎乎地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了。韩大山的娘常常以泪洗脸,导致双目失明。桂花撇不下阿婆,决意不离开这个家。桂花是个勤劳、善良、泼辣的女人,她在这个家,既做女人,又做男人。一个女人带着一个瞎眼老娘和一个五岁的女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没有了男人的女人,日子中的光亮呼地就阴暗下来了。她一个乡下女人也不晓得找她男人要抚养费,就这么一个人倔犟地死撑着这个残破的家。

  桂花将一担嫩玉米棒挑到半山腰,陈财宝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来了。说:桂花,你放下,我来挑。这时桂花已累得满头大汗,就将担子放了下来。陈财宝说:你咋不等我来挑?桂花说:凭啥要等你来挑呢?你不在的时候,我不活了?陈财宝挑起担子闪了闪说:你这一担有一百多斤呢!你以后少挑点,莫闪了腰。桂花感觉心里甜滋滋的,娇嗔地说:你管得着吗?

  陈财宝何许人也?他是邻村的村民。五年前,老婆带着女儿跟着江西来的一个篾匠跑了。后来,有到江西贩牛的本地人看到过他老婆,说他老婆已经和那个篾匠成家了。陈财宝过去找了两回,他老婆死活不肯回,也就死心了。却没和她正式办离婚手续,企望她某一天能回心转意。随后,他借用桂花家的一间房子,以桂花村为中心点,做起了桂花苗木和农副产品的小本生意。陈财宝和黄桂花,一男一女,都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人非草木,渐渐陈财宝被黄桂花勤劳、善良的品格吸引,从帮助她,到爱上她。桂花也有意和他撮合成家,却一直没有松口。国庆、中秋两节临近,陈财宝租了一辆大卡车,收了一车的红薯、嫩玉米、丝瓜、南瓜,准备运进城去批给零售商,一次也能挣四五百元钱。桂花就是上山掰玉米棒给他的。这几年,桂花家的桂花苗木、土特产品,都是陈财宝帮忙销售的,省去了她不少精力。桂花从内心上感激他,然而就是不答应陈财宝的求婚要求,也不说明是什么原因?

  陈财宝挑着玉米棒在前面走,桂花紧跟在后面,来到大卡车旁边。陈财宝将玉米棒过了称,倒进车斗里。这时狗娃子跑过来喊桂花:婶子,有人找你。桂花问:谁找我?找我做啥?狗娃子说:我也不知道找你做啥。是个城里来的老头子,他在你家那棵古桂树下等你。桂花听了后,挑着空箩筐跟着狗娃子去了。

  桂花家背后山叫五老山,桂花家的那棵古桂树就长在五老山上,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年了。五根树干从一处张开长出,像巨大的伞骨撑出一片庞大的绿荫,遮住了200平方米地面,粗大苍劲的树干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树杈中间有碗口大一个树洞,深不可测。这棵古桂树原来每年都要打下300多斤桂花,现在只能打两百来斤桂花了。

  桂花走进人群中问:谁找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转过身来,摘下老花眼镜,盯着桂花问:你就是桂花?桂花说:我就是桂花,是您找我?一个小青年忙介绍说:这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余博导。桂花说:噢,余博导,您找我有啥事?余博导问:这棵古桂树是你家的?桂花说:是我家的。余博导说:你知不知道它有多少年了?桂花说:到底有多少年我也不知道,听我婆婆说,她太爷的太爷时就有了。余博导说:那就是说有许多年了。据我估算,你家这棵古桂树少说也有500年了。珍宝,稀世珍宝,可称之为中国的‘桂花王’啊!要好好保护。    桂花说:前年有人出2万元买,我没卖的。余博导摇了谣头说:卖不得,卖了,这棵树就没命了。桂花说:我婆婆说,这是祖人留下来的树,卖不得。我娘还说,这棵古桂树是我祖父用命换来的。余博导忙问:这是咋回事?桂花说: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当时,桂花大队的干部要斫这棵古桂树去烧炭炼铁,我祖父不让斫,他们非斫不可,我祖父一气之下就吊死在这棵树上了。从此以后就再没有人敢斫这棵古桂树了。

  余博导感叹道:了不起!说完从身上掏出200元钱递给黄桂花。你们把这棵树保留下来真不容易啊!这点钱算是我做学问人的一点心意。桂花说:不行,不行,哪能行呢!余博导说:算是我孝敬你爷爷的,买些香纸烧给他老人家总可以吧!桂花说:那也不行,说什么我也不能收您的钱!余博导说:现在像你这样的人少啊!你不收,我可有句话说。桂花说:您老人家说。余博导说:我拜托你保护好这棵古桂树,我争取每年来看一次,如果下次来看不到了,我可要找你的啊!桂花说:好,请您放心!余博导感慨地说:你们这个乡不愧是桂花之乡,据我们考察组调查,你们乡百年以上的古桂树有1000棵,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棵。数你家这棵树最老,我们将为它命名为“桂花王”。桂花同志,恭贺你了。桂花说:不值得恭贺,反正它长在我家地上,归我管呗!我把它管好就是了,您老放心。余博导说:这次我们来你们乡考察,发现你们乡的桂花品种多,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质量居全国第一。我们打算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为桂花自然生态保护区。如果能批下来,这对你们桂花之乡的发展将大有好处。就是古桂树流失严重,十年前你们的古桂树有2000余棵,现在已流失了一半,太可惜了。桂花说:您说的这些我不懂,反正我把这棵古桂树保护好,让您年年来能看到它。余博导说:好!桂花同志是个爽快人,我信你。老人紧紧握住桂花的手,满脸都是笑容,那笑容里温含着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