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作者的话
1、历史背景简介: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 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埃及这种受到环境保护的生活不仅为种族的稳定,而且也为政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埃及没有因不时地外族入侵而引起的万花筒似的帝国更换。相反,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 尼罗河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因而,埃及最早的农人象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先驱者在更早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开始在尼罗河两岸进行耕种。肥沃的新农田生产出大量剩余产品,足以供养很快在城市聚集起来的各种有专门技能的人。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河水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较单纯。 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其国力在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时,军事和疆土达到巅峰。亚述、巴比伦、赫梯、米坦尼等国的国王,一个个向他称臣纳贡。他南侵努比亚,把南部边界推进到纳帕塔。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最后形成。亚述、巴比伦、赫梯、米坦尼等国的使者经常到埃及首都底比斯履行公务,底比斯成了“世界性的城市—百门之都”。 2、古埃及第十八王朝: 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第十八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前16世纪至前13世纪(约前1575年-约前1308年),由阿赫摩斯继位开始,到哈伦海布死后传位给拉美西斯一世结束,共经历了近300年和14位法老。 3、十四位法老列表: 阿赫摩斯:25年,卡摩斯(Kamose)之弟,约前1575年继位; 阿蒙霍泰普一世:21年,阿赫摩斯之子; 图特摩斯一世:12年,阿蒙霍泰普一世女婿; 图特摩斯二世:13年,图特摩斯一世之子; 哈特谢普苏特:21年,图特摩斯二世正室; 图特摩斯三世:33年,(名义54年)二世与伊西斯之子,本文男主角; 阿蒙霍泰普二世:26年,图特摩斯三世之子; 图特摩斯四世:10年,阿蒙霍特普二世之子; 阿蒙霍特普三世:38年,图特摩斯四世之子; 阿蒙霍特普四世:17年,阿蒙霍特普三世之子,后改名埃赫那顿; 斯门卡瑞:3年,埃赫那顿之子,有争议; 图坦卡蒙:11年,埃赫那顿之子,有争议; 伊特努特?阿伊:4年,以上三个法老的大臣; 哈伦海布:约28年,伊特努特?阿伊的女婿和大臣,约前1308年逝世,传位给拉美西斯一世。 4、古代埃及的底比斯和孟菲斯: 孟菲斯城,古埃及许多代王朝都以此为统治,它位于东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下的东岸,该城距现在的开罗市区约30公里。 底比斯在尼罗河中游,北距开罗700公里,南距阿斯旺200公里,有铁路相连。在遗址南半部建了一座小小的城市——卢克索。 底比斯是古代埃及帝国的中王朝和新王朝的国都,历代帝王辛勤经营了一千多年,确实是一座美轮美矣、"生者与死者奇妙结合"的城市。 城跨尼罗河两岸。 东岸是"生者的乐园",是法老(国王)居住的地方,规模壮阔,号称"百门之城",拥有一百座城门,乃当时世界最大城市。城内布满豪华的王宫,阴森的神庙,大臣和奴隶主的府第,外国使节的宾馆,手工作坊,监狱,兵营,奴隶住的地洞,茅舍等等。 西岸是太阳沉落的地方,"死者的天堂",历代帝王及其亲属,大臣葬于斯。营建了连绵不绝的陵墓群,号称"帝王谷"。 5、历史上的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ThutomoseⅢ,图特摩斯意为生于透特神,是智慧神,也是众神中无所不知、无事不晓的神明)常被历史学家称为“古埃及的拿破仑”,可拿破仑还有滑铁卢惨败,了不起的图特摩斯法老却从未输过。 他自幼登基,年幼时被他姑妈,也是他王后的母亲哈特谢普苏特篡权。受过良好教育,尤其擅长箭术和骑术,成年后就任军事统帅。他拥有一名伟大统治者所应具备的全部品格:天才型的军事家,非凡的领导者,完美的骑手、弓箭手、运动家,极具鉴赏力的艺术庇护者。撇开他的伟大功绩,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穿耳洞的法老。 清除了哈特谢普苏特女王Hatshepsut留下的全部铭记之后,他的王朝成为歌舞升平,情趣高雅的乐园。而图特摩斯却没把时间浪费在不切实际自我放任的夸夸其谈上。所有的记录都表明他是个诚实公正,头脑清醒的男子汉。他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努比亚先后进行过十六次战役,胜利之后总是仁慈到对待被征服者。在他死后很长时间,他一直被视为埃及的民族英雄,即使在古埃及行将没落之际,他的名字仍不无震慑力…… 作者的话: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以上资料感谢百度大神,历史铭文记载,维基百科等。本文的古代政治事件尽量按历史记载的次序来写,但先声明,米吉多之役因情节需要已被篡改,其他的请大家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