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三章稚童显智寓衡州堂兄弟船务争帐
光绪34年(公历1908年)仲夏,唐皆能的第三个堂客、填房梅子,顺利产下了唐皆能的第四个女儿。唐老太太盼孙心切,亲自跑到南岳大庙,抽了一只签,并给孙女起名“吉祥”。想到自己已经得了四个孙女,和过世的唐候天的堂客卢氏所说的“七个孙女”的诅咒,陈氏就气打过一出来。这天在堂屋里坐着坐着,就觉得胸口钻心般地疼,突然地昏了过去。丫头一看不好,就尖叫起来:不好啦!老太太晕过去了! 唐皆能带着药房的大夫赶到的时候,陈氏就已经全身发冷、僵直,死去了。唐皆能成了孝子,披麻带孝地,后面跟着刚刚生养、脸色苍白的堂客。不知怎么地,远在广州的邓世荣、邓耀先兄弟和同盟会的黄天明也知道了唐皆能的丧妣之痛。邓世耀差人派快马,从广州赶到衡山,送来唁文和祭品:一对缅旬产的绿裴翠如意、一对镀金的香炉和一千两的银票。这在当时的乡下人看来,可真是比进贡皇上的东西都还珍贵,对此,唐家上下也是感激不已。 菊灵带了儿子显德也来吊唁。菊灵的出现给唐皆能的悲痛些许安慰,他看到,菊灵穿着黑纱丝绸,后面是八岁的显德。显德有一双特别黑溜溜的大眼睛,仿佛会把人看穿似地,使他的表舅皆能一看就觉得将来一定是个人材。 孩子上学堂了?皆能蹲下来一把显德抱起来。 在村里的私熟里学着。菊灵秀气的脸上,仍掩不住对儿子的一份自豪。 怎么不到城里的新学堂去读书呢,以后可不搞科举的了。 孩子小,怕离家远了不好照顾。 我们堂在城里有地方空着,你可以考虑一下带外甥去城里读书。 虽然这是显德第二次见到自己的表舅,却一点也不怕生,他一把从唐皆能的口袋里掏出了一只新式的水笔,稀奇地把玩着。唐皆能笑着说:看,我的外甥还真的是文曲星下凡呢,来这只洋笔就给你了。显德一咕噜地就从唐皆能的手里挣出来,响亮地说了声“谢谢舅舅”。 菊灵还想阻止显德:别淘气,快把笔还给舅舅。唐皆能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小孩子,让他玩玩,以后还可以用上的。四目相对,唐皆能松开了手,菊灵也就不再坚持了。 唐皆能走后,菊灵把笔拿出来看。可是真正的洋货,金灿灿的,肯定值不少的钱。于是又忍不住地又告诫显德下次可行万不能找舅舅要东西了。 这天晚上,菊灵作了一个梦,梦见显德在衡州的新学堂里上学,自己就在旁边看。教书的先生个个都长和象自己的亡夫光先,挺斯文的。最后,她们还在表舅家见了洋先生,说是要教显德洋文呢。一觉醒来,菊灵的心里乱乱地,不知道怎样去形容好。怎么好好地会做这样的梦呢,是不是光先又在托梦给我了呢?菊灵胡思乱想,不得安宁:他莫不是也想让孩子去读新学堂,将来好出人头地吧。 陈氏的出殡非常热闹,不仅县上的头头脸脸都到了,邻近州县的什么商会会长、衙门的书办、营防的管带什么的也来了那么一大堆,足足让唐家威风了好一阵,唐皆能的名气也就传得衡山一带沸沸扬扬。“是个人才”唐家内外也都这么说了,谁还会记起,几年前,唐皆能在地方上可是声名狠藉呢。 等唐皆能家里的事忙完,菊灵就上叔叔家,商量让显德到城里读书的事。唐候渊的心情显然不是那么地好,被堂客管束了这么些年,一下子没了,也不会是那么地好受。唐候渊和菊灵随便聊了几句家常,唐皆能就从外面回来了。皆能啊,菊灵想跟你借衡州的房子住一阵,好让孩子读书方便。唐皆能一听就知道菊灵来的目的的了,还想跟聊几句家常,但菊灵却突然间象局促不安地站起来告辞。唐皆能送她出门的时候,看到菊灵的脸上潮红潮红的,象是一个刚过门的新媳妇。他回房的时候,听到老眼昏花的父亲在嘀咕:这么后生,就要守寡,你说遭罪不遭罪? 为了菊灵母子在衡州的住处,唐皆能亲自去衡州安排了一下。天心码头的院里,虽然挤迫点,但是胜在闹中取静。而且还有魏国、魏杰俩兄弟照料,很安全,令唐皆能放心。最重要的一点,这里离公立一小学堂很近,便于显德就学。唐皆能看着魏氏兄弟俩滕出了两间房,收拾干净,添置了必备的家具,直到满意才走。临走,他交待俩人:凡是母子俩出门,俩人一定要跟着,保证母子俩人的平安。 在广州邓世荣和黄天明弄到二十支长枪、五支短枪及弹药一批后,邓世耀也让帮里分给衡州洪福堂三支长枪,一把短枪就给了唐皆能傍身。唐皆能拿到枪的时候,邓世耀兴奋地对他说: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做大事了。什么大事?唐皆能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在他看来,单凭这几只枪,能干什么大事?以枪压枪嘛,邓世耀诡笑道。民团?唐皆能想到,只有弄民团的枪才是容易点。邓世耀也是这么想,要么别干,要干干大事。 唐皆能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湖南各地的土豪和地方官绅,为了防止当地的革命党人造反,纷纷组建了地方武装,这就是所谓的民团。民团一般由土豪的亲戚或者一些地方上的恶霸把持,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根本就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 衡山的民团是由唐皆能的同族兄长、县令唐士得把持的,整个民团大概百来十人,二十来条洋枪,百来条铳。但是民团的费用,则是唐士得分派给同门兄弟唐家龙等人筹划的。唐家龙出钱又出力,在民团问题上,县令唐士得都要敬他三分。要搞民团,还得从长计议,唐皆能和邓世耀一起商量了一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毕竟洪福堂目前还是人少力寡,大气候也不适合,等着吧。 不过说来也巧。这年冬天。五贤社也买了一条汽船,跟唐祖荣和洪福堂的轮船抢起生意来。李志清等人看中了民团的这块金字招牌,就拉唐家龙入股。唐家龙本来不想掺和这桩麻烦事,一来县令唐士得跟洪福堂关系密切,二来自己也是唐家人,有背家风。不过李志清等人并不罢休,提出五贤社的轮船生意作十股,民团白占四股。事关重大,唐士得、唐家龙在一起商量了好几天,觉得划算:不仅可以解决民团的费用,自己的好处自是不言而喻的。此事传出,唐祖荣即来找唐皆能,说大件事了。唐皆能派人把香长邓世耀找来,一起商量。 没料到民团竟然会公开支持五贤社,还是同族同宗的兄弟呢,唐祖荣很沮丧地说。 有奶便是娘,现在哪能顾得上这些?邓世耀一脸不屑:民团无非不就是有那么几条枪嘛!费事理它。 但是将来的生意恐怕是做不过他们的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嘛。我看在衡州作生意也挺不错的。邓世耀满不在乎,唐皆能在旁边尽是笑:分道扬镳还正愁找不到理由呢。 过了几天,唐祖荣把自己的两条汽船,按买时的原价1000两的价钱,卖给了五贤社,停了在县城里的生意,跑到衡州去探听行情。 在天心码头的洪福堂总部,他见着了同父异母妹妹菊灵母子。祖荣很疼爱这个妹妹,小聚一番当然少不了聊聊。他也就在堂里住下来,也便于到天心码头观察来来往往的船只和旅客。 天心码头是衡州最大的一个内河码头,地处繁华的市区,旁边有规模很大的天心码头集市,店铺云集,商贾如鲫。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天心码头自然是轮船满泊,人来人往。天心码头跟衡山不一样,它归衡州商会管理,各航运公司要在天心码头停泊、上下客货,必须先经商会发牌。这时,天心码头有两大航运公司:立德与恒丰船务公司。立德船务是由衡州籍的前军机大臣彭雪麟的侄子彭立德所创,共有新式轮船五艘,通航长沙、岳州、汉口等地。恒丰船务是由省洋务局开办的,一些富绅也有参股。恒丰有洋船三艘,主要是负责地方政府的运输,偶而也开办民间业务。由于有这样的背景,天心码头成了两家公司的天下,其它人要想插足,是上加难。 唐祖荣拿着卖船的钱,不知做什么好。他闲来没事就跟邓世耀商量,是否请请城里的几个头面人物,认识一下,说不定以后作生意用得上。邓世耀平时也是乐得清闲:香草园是他的家,桂花就是他的女人,花天酒地的。不过,他也从唐祖荣的忙碌中看得出他在想些什么,于是顺水推舟地说:恒丰船务的曾老板跟我是老相识,百胜钱庄的何老板更是没得说,明天先请请这两位吧。 请客的地点当然是香草园。 一大早,唐祖荣就去香草园安排请客事宜。他的脚刚踏进院门,鸨母春姨就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我说唐公子,我正想去府上请教呢,没想到你这么一大早就到了,让大姐怎么好意思。” “春姨,你这是说笑话吧,我这来正是才向您老请教才是。”唐皆能笑着说:“不知院里的小姐们可都在?” “唐公子,你放心就是,今天我一定要把院里最漂亮的小姐安排给你。” “我就不用了,但是恒丰船务的曾老板、百胜钱庄的何老板,可就烦劳你照顾咯。” “那还用你说。”春姨在唐祖荣的腰上用力地捏了一下:“曾老板、何老板都是院里的常客,早就有相好的了。现在,你在厢房坐着,我去把小姐们都叫来给你看看,包你选个中意的。”就乐滋滋地扭着腰走了。 春姨领来的第一个姑娘,就被唐祖荣给要下来了。姑娘个子高高,很苗条得有些瘦削的味道,眼睫毛和头发都很长,使人有一种红颜羞涩的感觉。春姨也高兴得不得了,她说:“唉呀,唐公子,你可眼光了得。秀姑可是春香院最漂亮的小姐。” 恒丰船务的老板曾晋前,是一大早就到了香草园的。但他并没有跟邓世耀、唐祖荣打招呼,而是找了相好的小姐,先去温存了一番。邓世耀自然是带着桂花来的。他一抱拳:“多谢两位老板这么给邓某面子,今天想请两位来,主要是想让贤弟祖荣拜见一下两位贵人。”觥筹交错之间,唐祖荣才知道,洪福堂的水路货物,现在基本上是由恒丰船务来承运的;而洪福堂的银钱往来,也是靠百胜钱庄来进行的。难怪这两位老板能这么赏面。 邓世耀喝了几杯酒后,就跟桂花别处去了。唐祖荣跟曾晋前则扯上了船务。曾晋前讲,现在湖南全省,也就只有衡州有两家船务公司,这就使得衡州的船费比其它地方低一至两成;不过即使是这样,也只有衡州的船务公司能买这么多的船。是啊,曾老板,什么时候买船,也备上小弟的一份,唐祖荣见缝插针地说。好,好,没问题,能跟洪福堂坐同一条船也是我们的福气。 唐皆能知道唐祖荣跟衡州船务的曾晋前商议合购新船这事后,真的感到有些震惊。他震惊的不是购船这事,而是竟然事前一点也不知道。他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些威胁,或者是自己作为唐家的核心人物将不复存在的忧患。难道是邓氏兄弟对自己有些不满?还是自己做错了些什么?唯一的答案就是自己是不是有些坐大,抢了香长邓世耀的风头。为此,唐皆能寝食不安:自己可是犯了帮规中的大忌。 过了不久,唐皆能借洪福堂需要到上海进一批洋货的机会,自告奋勇作了押运,要在年节后才能回来。这对唐皆能来说,也算是散散心,暂时逃离这沉闷的空气。 而唐祖荣自从与恒丰船务和百胜钱庄套上关系后,仗着洪福堂的牌子和邓世耀的撑腰,很快就在衡州的商场上显山露水起来。唐祖荣很会讨邓世耀的欢喜,不时地会献上点贡金和礼物给桂花,对香长邓世耀更是言听计从,不说二话。这可是唐皆能最难做到的,难怪当初邓世耀一早就会看中唐祖荣,那么卖力地替他拉关系。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洪福堂已经在衡州各地开了二十来家分店,而且还在湘乡和双峰设了分店,分别由刘浩之和古道强经营。洪福堂经营的内容也从洋货、药材扩展到土洋杂货、航运渡口和旅栈食肆等各个方面,成为州县一带数一数二的商行。唐皆能的远行给唐祖荣一个管理洪福堂的一个好机会,因为年节要到,又是洪福堂收帐的时候了。虽然祖圣、祖荣兄弟早就把洪福堂的股分给退了,但是邓世耀仍然很大度地让他代表自己去各个分店收帐,这多少让唐祖荣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唐祖荣在湘乡见着了分店的经理刘浩之,后者对唐皆能没来深感疑惑:以往都是副香长唐皆能亲自来押款的,为要这次是他的堂弟来呢?唐祖荣也看出了刘浩之的想法,他淡定地说:大哥已经去上海做一件很紧要的事情去了,要过完年节才能回来。说到分店的赢利,刘浩之拿出了帐薄给唐祖荣看。唐祖荣对于帐薄是地地道道的行家。他首先盾赢余,是五百两。心理不免一惊,再看存货,还有二千两,差不多是整年度的三成。按照惯例,唐祖荣是要把赢利二一添作五,带回去的。可是唐祖荣总觉得这里有少少问题:在衡州,洋油可以赚到两成,而这里却只一成多点。算来算去,唐祖荣总觉得还有一千两左右的赢余没被记出来。但是他也不敢作声,只能对着帐薄不断地点头。 本来,刘浩之都安排好给唐祖荣在湘乡住上一二天。可是唐祖荣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以事情紧急由,连晚饭都没吃就赶回了衡州向香长邓世耀报告。邓世耀对湘乡分店只分得这么点银两,当然感到不高兴:去年都还有一千两的赢余呢。但他向来不出声,看完帐薄后,也只是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双峰的情况比湘乡也好不了多少,古道强好象跟刘浩之打了招呼似地,也报上个五百来两的赢余,比上一年度可是少了一半。衡山分店的情况,因唐皆能没回来,店里的刘叔不敢作主,称帐薄在唐皆能那里,暂不知道赢余情况。衡州总店的生意向来是由邓世耀亲自作主的。他的吃喝玩用全是用店里的钱,因为花销太大,所以这年店里也只有六百两的赢余。如果照这样看来,衡州的洪福堂恐怕是没有能力给广州送去花红的了。对此,邓世耀寝食不安,只能等过完年,唐皆能回来再说。 再说唐皆能第一次在外地过年,感到既孤单又兴奋。到了上海,他才知道什么叫纸醉金迷:黄浦江上的军舰真是既雄伟,洋人租界里可是繁华无比,而且长三堂子的妓女,都让自命风流的他自叹白活了半辈子。所以他是在长三堂子的花街里度过了酒醉花乱的春节的。为了不让他包的妓女杨子笑话他是乡下人,他一次出手给了她一千两压岁钱,把杨子给乐得心里开了花,把自己的浑身本事使了出来,弄得唐皆能是欲生欲死,直到腰酸背痛、两眼昏黑才罢。杨子是来自自古出美女的扬州,唐皆能临走时有些打趣地对杨子说:现在才知道什么是“十年一觉扬州梦”了。 在回来的路上,可谓是九死逃生。 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唐皆能带着保镖宿在客栈,半夜遇到劫匪。唐皆能被吵醒时,只看到火把、人影闪来闪去,女人、小孩都在鬼哭狼嚎。他马上掏出了手枪,站在了门后。过不了一会,有土匪敲门,他对着门缝就是一枪。接着听到“哇”地一声大叫和“扑通”一声倒地声。还没等劫匪瓜过来,唐皆能已经推开了门,朝着土匪就是开枪,撂倒了两个,其余的土匪,在客栈里放了把火,就逃走了。唐皆能连忙招呼了伙什,往前赶路。 唐皆能回来时,正值元宵节的前夜,邓世耀早已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他让唐皆能尽快把分店的业务给结算一下。唐皆能有些奇怪,自己出去了这么些时辰,店里的事情早就应该结了。他叫来刘叔,刘叔告诉他:洋货生意跟去年差不多打平,但是同善堂的赢利仍有二成的增长。刘叔不知道是否应该把情况完全报上去。唐皆能问刘叔,那些赢余能在帐上看得出吗。刘叔说:按老规矩,我在去年结算时就把存货给做了,这点完全没问题。唐皆能就说:那你赶快去向祖荣去交待吧。 刘叔拿着帐薄去找唐祖荣,祖荣不干了。他嘟嘟喃喃地说,皆能哥回来了,你应该找他去才行呀!刘叔笑着说,是皆能让我来找你的。哎呀刘叔,你这不是给我难下台阶吧,让我们一起去找他。 唐皆能在书房里见着了两人,连忙招呼唐祖荣:贤弟辛苦了,多谢你这次帮了大忙。唐祖荣满脸尴尬地把帐薄递上去说:既然大哥回来了,店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唐皆能把帐薄接过来,拉着祖荣坐下说: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帐薄吧。唐皆能跟唐祖荣一起看完帐薄,夸奖刘叔:我看店里生意做得不错,在这么差的情形下,还能有一千两的赢余,刘叔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刘叔谦虚地在旁边陪着笑:哪里哪里,这都是少爷的功劳。唐祖荣哭笑不得,只能鸡啄米似地不断点头。那么明天我们一起去向香长报告吧,唐皆能拍着祖荣的肩膀说。 说也没用,反正自己已经上了唐皆能的当。唐祖荣只能乖乖地听话,顺水推舟跟着唐皆能去了,算是着实领教了一下唐皆能的厉害。跟邓世耀交完帐,唐皆能交待刘叔:在元宵节时送一百两银子过去给唐祖荣,算是年节礼钱。 算来算去,邓世耀这年拿到手的红利,只有两千余两,比上年少了两成,这对花天酒地的他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难题。想来想去他觉得问题还是出在唐祖荣身上,于是过完年,他就趁着要派人去广州总部的机会,把唐祖荣差遣去了广州。唐皆能重新掌握了大局。 再说在衡州公立一小学堂入读的魏显德,因为是进士之后、出身名门的缘故,先生们都对他是疼爱有加。而且,由于菊灵经常来学学堂,他们对于他那风韵犹存的寡母也有着说不清楚的好感。但是显德并没有因此而被娇纵。他很快就在学堂里显露出聪颖的天资。显德尤其对学堂里新设的新式科目感兴趣,如算术、科学两科,学堂晨数他学的最快。 教科学的先生是从东洋留学回来的唐文,特别喜欢在课堂上讲述东洋的见闻。什么新式的轮船枪炮、新式的不用油的灯、会讲话的机器等等,把学生们听得是目瞪口呆。为此,显德还专门问先生: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呢?唐文笑着说:以后会有的。什么时候呢。这就要看你们了,唐文拍着显德拖着长辫子的头说:好好学习,将来象你父亲那样为国家多出份力。 回到家里,显德跟母亲说这事。菊灵说先生可是大学问人,还是我们唐家的远亲,说起来也是你的堂舅呢。那我以后也要去东洋留学。不许你这么想,不知怎么地,菊灵非常生气。她几乎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如果儿子要去留洋,她真的不知道会自己将怎么过。她拉着儿子就到了丈夫的灵位前,坐下,她命令自己的儿子。你向父亲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显德叩了三个头,一字一句地念着:以后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 这年的期末,显德不负母亲的厚望。科科成绩都得了甲等,把菊灵给高兴得坏了。她带着显德回到了衡山乡下,乐滋滋地准备过年,顺便要带显德去祭祖。 半年没有回来,光先的坟已经是黄草稀疏,鼠兔乱窜。菊灵不想请人,自己拿了铁镐,一铲铲地把草除掉,盖上新土。显德也显得十分忙碌,他沉默地跟在菊灵后面,把篙草一根根地拨出来,扔到旁边去。菊灵累的当儿,看到健康、活泼的儿子,在冬天温暖的太阳底下,仿佛披上了金装,在他背后,光先慢慢地走来,朝着她笑还跟她说:你把儿子照顾得真好,你辛苦了,我们魏家列祖列宗都要感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