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八回魔库获宝下凡探亲
七仙见圣祖问起藏宝,遂渐来了兴致。汉钟离摸出两颗骰子,问道:“想不到宝库中还有这个玩意儿,我见它晶莹可爱,忍不住手痒取来,待空暇时取乐。不知此物可有些来头?”圣祖笑道:“看来你也是戏玩之徒,此物与你有些缘分。这乃赌魔之宝,名叫‘八卦玉骰’,藏在身上可逢赌必赢。赌魔凭它骗得财物无数,也造成无数好赌之人倾家荡产,被我收魔时缴没。你需好生收藏,不可流入凡间,再造成诸多家败身亡。”汉钟离连忙应谢!细心藏好。 蓝采和取出一只玲珑银盒,问道:“我见此盒精美奇雅,不知内藏何物?却打不开来,取来请教圣祖。”圣祖接过银盒,唸动咒语,只见银盒渐渐长大,变成一只银箱。问道:“你们想要什么?只管道来”。阿福只当是变戏法,答道:“我要一只苹果。”圣祖打开箱盖,从中取出一只硕大苹果,递给阿福。阿福接过咬了一口,甘脆爽口,连连赞好。 圣祖道:“此物名叫‘如意宝箱’,大小自如,是西域神魔之宝。启动咒语后,想要什么都可从箱里取出,但两个时辰后会自动消失,只可满足一时之欲。”又唸动咒语将宝箱缩小,还与蓝采和,传了他使用方法。蓝采和试了几遍,果然拿出好多东西,非常高兴,忙谢恩收好。 吕洞宾取出一把折扇,问道:“下仙请教圣祖,此扇可是阴阳紫金扇?”圣祖点头道:“洞宾果然见多识广,你且将此扇来历说与大家听听。” 吕仙讲道:“小仙听闻早先大舜治国,尧帝将二女娥皇、女英嫁其为妻,舜帝去世后,二妃情深心切,整日啼哭、泪血染竹,最终投湘江殉夫。舜帝升天后被玉帝封为中元大帝,和尧、禹合称为三元,统察天下民风、官气。 舜帝感念爱妃情真,炼制了此扇,可使白骨填肉、尸体还魂,令手下门徒方雀持扇下凡,扇坟救妃。二妃复活后升天与舜帝团聚,方雀却生贪心,携扇潜逃,凭借此扇神力到处敛财。舜帝念其功过皆有,未加追究,任其自生自灭。谁知他怀宝引灾,被狮精杀死,抢得此宝。想来此精已被圣祖收伏,紫金扇也入库已久。” 圣祖点头道:“狮精夺得宝扇后,扇活许多鬼魂,供其驱使奴役,扰乱了三界秩序。阴府告来我处,我出面将他收伏,缴获此宝。其实,万物皆有缘分,无缘而得必定会失,如强行贪得或乱用宝物,只会引灾上身。此扇虽与你有缘,你也须谨慎持之,不可烂用。”洞宾遵允答谢!藏起宝扇。 张果老拿出一个布包,打开后取出一只白玉净瓶,小心捧上。问道:“请教圣祖,此瓶形同观音所持甘露瓶,是否也是宝物?” 圣祖接过玉瓶,点点头道:“当然,此瓶与观音净瓶本是一对,名叫乾坤甘露瓶,可孕育无限生机。它们原是蚩尤手下蜂魔之法宝,蚩尤兵败后,蜂魔逃匿深山不敢露头,数百年后魔心发作,又出来侵扰百姓,被观音收伏,收去乾瓶。本想对其惩罚,见他决心痛改前非,立下重誓,就放了他一条生路。但魔心怎能轻易受到控制?事后他又出来害人,被我用‘三昧真火’炼去了魔力,收了坤瓶,令他在断灵山下养蜂采蜜。只是此宝与你无缘,须得一女仙持有。” 众仙听了皆笑了起来!张果老显的有些尴尬,强笑几声道:“那我去换件宝物。”圣祖摇手道:“不用,你手上之宝与你才是有缘。”张果老以为圣祖与他开个玩笑,抖了抖手上的包布,擦起脸来,引得众仙又大笑起来。 圣祖制止道:“此宝最是实惠,名叫‘食神毯’,原是食神之物,用它来包裹炊具和食物。后来食神因贪食过度,伤了元气,功力受损,他想猎取龟鳄蛋养伤,被南海鳄妖打败,命丧鳄口。食神死后灵魂不散,附在毯上,只要将此毯摊在桌上,念动咒语,食神就会为你效力,想吃什么都会出现,可尝遍世上所有美食。鳄妖被我收伏后献出此宝,搁置库中已久,被你无意之中获得,岂不是与你投缘?” 张果老一听毯子如此神奇,怎舍得擦脸?连忙细心叠好,恳求圣祖传授启动咒语。圣祖教与他后,见他得意非常,告诫道:“神仙不应贪食,食神就是例子。美食不过是调味骗嘴,图个一时舒服,于身却无大用,此道非我等所求,必须慎用此宝。”张果老听了连口称“是”!小心翼翼藏好了宝毯。 阿福取过圣祖手上的玉瓶,求道:“此瓶给仙姑最合适,她虽没来,却为我操了不少心,算是一点谢意。”圣祖含笑着点头同意,阿福就小心收藏起来。 韩湘子取出一把玉箫,执礼道:“此箫声音极是好听,不知是何来历?”圣祖道:“我对音律不熟,只知此箫能招凤引鸾、慑人心魄,闻者无不受箫音所控,不能自主。它也是上古神器,当年火神祝融仿效龙吟凤鸣之音,将翠玉雕成笛、赤玉琢成箫,传教回禄、毕方二徒。谁知二徒魔性未消,心异难谐,不能和音。被祝融斥责后,毕方负气逃离,凭借此箫为恶世上,被我打回原形,收了玉箫。你需好生收藏此物,不能流入民间。”湘子道谢后收起。 铁拐李拿出一辆玲珑小车,如手掌大小,非常可爱。问道:“下仙看它小巧玲珑,取来玩耍,不知可有来头?”圣祖叹了口气!道:“此车是我以前的巡天龙车,因创立魔界,多时不用,搁置宝库已久,不料被你看中。也罢,体谅你腿脚不好,就忍痛割爱,相赠与你。今后礼仪往来你可乘坐,平时不要常常显耀招眼,让人嫉妒。”随将使用法咒传给了李凝阳。 曹国舅取出一面古铜镜,擦了擦递给圣祖,请教道:“此镜年代久远,也像是个上古之器,想来定不是俗物。”圣祖接过后道:“这是‘菱花透心阴阳镜’,镜面用天外蓝晶镶成,透过镜面能看出人心善恶好坏。今后你行走凡间,可用它来识辨人之善恶本质。” 国舅取回宝镜,感叹道:“如果我早有此宝,就能认出朝中奸臣,一个个抓他起来。” 洞宾摇头道:“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奸臣都能投得皇上欢心,你说他坏,又没有证据,反而说你蛊惑人心。如果皇帝起了坏心,被你察觉,当心咔嚓一刀把你砍了。” 张果老插话道:“我也记起一件事来,当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得到相同宝镜,汉王当时非常高兴,认为可以凭它来鉴别手下的忠心。张良深知此镜会造成君臣之间的相互猜疑,不利于上下齐心合力、成就大业,便假装失手摔坏了宝镜。汉王当时心痛不已!殊不知得到的江山比宝镜好上千万倍。” 圣祖点头道:“此言有理,宝镜本有阴阳两面,张良摔坏了阳镜,此乃阴镜。宝镜虽好,须会善用,凡人都有两重性,圣贤之人也会产生邪念,只是会被正气和德善之心所抑制;邪恶之人也会有善心,但往往被邪念所掩盖,不能发扬。人心多变,单凭宝镜取人不足为准,需得深思熟虑方可定论。” 国舅听了,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了口气,收起宝镜。 圣祖见大家心意已足,提醒道:“宝物虽各有奇妙,但不是万能的,用得不好反而招来不利,这不是宝物之过,而是持宝人定悟之心不够。奉劝各位不到急需之时莫用法宝。”众仙听了皆点头谨记。 阿福心里还是放不下逃魔之事,提议道:“魔君洞是魔界第一重地,眼下无将把守,不如令张将军夫妇先去镇守魔君洞。”圣祖同意,发给令牌一块,命张有暂领魔洞守将之职。叮嘱道:“此洞口是魔界咽喉,不得让一个妖魔逃出,也莫让他人误入魔界。你上任后要肃整纪律、清除叛逆、严把此关,不得有误。”张有夫妇谢恩领旨后上任而去。 晚上,八仙下榻迎宾馆之中,自有官员服侍招待。阿福和爷爷住在宫中,圣祖将那变化之术细细教与阿福,又传授了光遁之法,嘱道:“此术驾云快速无比,是我家传绝学,平时不要轻易炫耀,更不得传与外人。”阿福牢记在心。 阿福取出金钵道:“我在破阵时缴得此宝,心生贪念,没有还与金将,细想起来不该私藏此宝,还是还了它吧。”圣祖接过金钵道:“此事我已知晓,缴获之物本可归你,但你能顾全大义更是不易。宝物虽好,有用才妙,你看宝殿之中千万宝贝搁置何用?其实宝器炼制也并非难事,我已吩咐金将重炼法宝,此钵归你使用。我再增它一些法力,无论妖魔鬼怪、灾星、恶神均可用它收伏,在钵中,任其法力高强也无法施展,更不能逃脱,省去押运、看守诸多麻烦。但你切记,千万不可鲁莽行事,误收了好人。” 阿福应道:“孙儿一定谨慎从事。”圣祖又教会了他使用金钵之法。祖孙俩情深谊长、亲密无间,聊了半夜方各自歇息。 第二天一早,阿福到宾馆参拜各位师父。洞宾道:“阿福因祸得福,学了不少本事,又增了许多功力,大家总算放下了心。此地虽好,不宜久留,我们大劫已过,不如早些回去,免得仙姑、喜妹焦急等待。”于是,大家齐来魔殿向圣祖辞行。 圣祖见大家执意要走,不好强留,嘱咐阿福发现魔头后要小心行事,如有困难便回来商量。阿福哭道:“爷爷待我恩重如山,我会常常惦记不忘,待我捉到魔头后就回来向您交差。” 八仙告辞了圣祖,众魔臣相送出来,沿路魔民皆来夹道相送,瞻仰上仙风采,各关守将也例队迎送,诸仙好不风光!来到魔君洞,张有夫妇早已恭候迎接,在魔君殿设宴款待诸仙。阿福问起洞中之事,张有回道:“三魔头在其亲信的帮助下,杀了守将,逃出魔界。现已将他两名亲信捉拿归案,押往都城受审。洞中正在重整军纪、设置守制,决不有负圣祖信任。”夫妇俩再次感谢众仙提携之恩!众仙也客气一阵,告辞出洞。 出了魔界,大家归心似箭、急急回赶。蓝采和知道阿福已学了不少本事,不知功力如何?有心一试。对阿福道:“阿福,我们驾云回去可好?”阿福早就技痒,念动口诀,足下云起,站立空中道:“各位师父,让我先走一步,以免拖累大家。”话音未落,金光一闪已经不见了人影。 七仙驾云匆匆赶去,韩湘子奇怪问道:“诸位道兄,阿福驾云甚快,是何原因?”汉钟离抢言道:“圣祖家传法术另高一等,我们师父也无用了。”张果老笑道:“胖子好小家子气,福星乃天地造就、众仙呵护,所到之处灾祸避让、邪恶远离、吉升福临,若无超人本事,灾邪诸恶岂能怕他?光凭八仙一点手段怎能教他成此大功?”洞宾接道:“张老说得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要当福星,自然是得天地之灵气,集万福于一身,因此他的福分比谁都好。短短数十天就有几位仙祖助他,道行已近两千年,如此神速有谁能比?八仙名为师父,实是受玉帝、王母之托照顾于他,何必在乎这个师父名称?今后他之功德极大,还不羞死你这个胖师父!”说得众仙都笑了起来。 再说八仙府中,喜妹自不见阿福后,整日茶饭不思、心神恍惚,一直泪流满面、不言不语。仙姑见了心里焦急,耐心劝导也不见效,只得说些好话哄骗于她。这天她正在院中想念阿福,看他从天上走了下来,只当是梦中相见,呆呆地看他如何? 阿福高兴叫道:“喜妹,我回来啦!”喊了两遍,喜妹仍无表情,心中感到奇怪。拉着她手问道:“我回来你怎么不高兴?”喜妹答道:“每天你都回来,转眼之间就不见了,我怎么高兴?”阿福听得莫名其妙,解释道:“我被灾星所害,遇险已有好几天,刚回到这里,以前什么时候回来过?”喜妹怨道:“我天天见你回来后不搭理我,一会儿就走了。”阿福更是奇怪,拉她去见仙姑问个明白。众仙正好赶到,仙姑迎了出来,一时热闹非常。喜妹此时才觉并非梦中,顿时高兴起来。 八仙相会,叙述了遭遇经过,阿福也向喜妹讲了遇险过程。得知阿福学了许多法术,喜妹不依,缠着也要学,阿福只得答应。 何仙姑道:“玉帝、王母得知阿福遇难、众仙被困,心里也非常着急,派李靖和哪吒带领天兵前去相救,幸遇圣祖、阿福逃脱了魔难,才觉宽心。我们速去天庭禀明详细经过,也可让玉帝、王母放心。” 大家齐到天庭参拜玉帝、王母,将事情经过详细禀告一番。玉帝听了喜道:“福星一段遭遇实乃天定巧缘,连天尊、圣祖皆牵连其中,此劫甚大。无意之中又安定了魔界,幸得圣祖无恙,否则魔界大乱,众魔必逃出为恶,三界难以安定。这次福星初立奇功实堪嘉奖!” 阿福叩拜谢恩道:“我和圣祖脱难,全凭陛下您所赐玉笔的神力,圣祖要我向您道谢!”玉帝道:“此玉笔原本是他的宝物,赠与我用了许多年代,又转赠与你,兜了一圈,其中奥妙玄机我也不能尽参详细。灾星原想害你,反让你消了魔界劫难,白得了许多功力,其中也深含天地玄机。可见邪不胜正、善终克恶!只恼这些灾星,竟敢违抗天意,屡害无辜,朕非严惩不可。”传呼李靖、哪吒上前,下旨道:“二将听令!速速将五位灾星拿来问罪。” 二将得令而去,不料灾星已知闯下大祸,早就逃之夭夭,不明去向。二将只得回禀玉帝,玉帝闻听后大怒!要派天兵天将前去追捕。吕洞宾出班奏道:“陛下息怒,天尊传下法旨,人间有福、天上无灾、善恶相化、因果缘合。其中之意示明天上不应再留灾星,以免他们造恶后,百姓迁怨老天不公。人间有了福星,吉祥得到加强,再也不怕灾星作乱了,灾、吉自成因果转化。” 玉帝想后应允道:“天尊之意甚善,如是灾吉自化,天庭自可一劳永逸,但也不能便宜了灾星。今革去他们仙职,永世不得回天,他们如在人间作恶,任由吉星严加惩治 。现在吉星法力远超灾星,人间必定吉祥少灾、福昌祸衰。” 众仙听了皆是赞贺!太白星上前奏道:“启奏陛下,天意虽是如此,凡事却还难定。各人的福、禄、寿、喜、财五种幸运都不相同,可造成世上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你追我赶、世道奋进。如果大家都得到了满足,还有谁去奋力拼搏?谁去埋头苦干?早晚坐吃山空,世道回落。更有些低俗之人见日子不好过,怨天恨地,日子好了,贪心又起,真是少了嫌不公、多了嫌不足,有难不怨己、福中不知福。依我看来,吉星在人间也应弘扬德善为主,不应滥施烂送,必须严掌法度方可。” 玉帝听了道:“此理当然!天下财富除了钱物,还有智慧、经验及许多高尚精神,都由先人共造积累,为大众受用。世上虽有富有贫,只是暂时之强弱高低,可造就转化,催人上进。如同海上波浪有升有落,能量高者可升起大浪,推向前方,但最终还要回归大海,为后浪所化。如此波浪滚滚、层层向前,方显得世态生机无限。但也应严止为富不仁、仗钱生灾,惩恶扬善终是天意。 五星听了,你们代天行道,赐恩送吉应有分寸,祸福要循因果定数,有个善恶、勤懒、好坏之分,不可违了原则!如遇灾星作乱,自当严加惩治,百姓受灾遇难,应怀恻隐之心全力救助。” 王母也嘱咐道:“福喜二星尚小,三老要多加照应。还有灾星、魔头在逃,你们要协助追捕严惩,倘如无法取胜,速回天庭搬取救兵,不得再生差错。” 三星顿首领命!带了两位小星下凡而去。 二位小仙告别了玉帝、王母和八位师父,随三星下凡而来。八仙实在放心不下,让何仙姑追赶上来,说要送大家一程。 归心似箭,阿福想起家中父母,焦急万分,和喜妹驾起云头急急赶路。仙姑心里明白,他俩急想回家看望双亲,如果遇到意外一幕,不知是否承受得住?不如先说些影子给他们听听,免得临时出乱。嘱咐三星慢行,自己赶了上来。 仙姑拉住二徒问道:“你们可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阿福答道:“这个我们都已知晓。”仙姑问:“那你们在天上已有几天了?”阿福算了算,答道:“大约已有五十多天了。”仙姑又问道:“你们的家中经过了五十多年,可知现在情景如何?” 阿福、喜妹听了,皆一时愣住了!阿福想了想,似乎明白过来,说道:“莫非我的爹娘已老?”喜妹天真地说:“姑姑,你不是说做个长梦,回去就会醒吗?” 仙姑叹道:“唉!这个梦太长啦,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你们现在回去,朝代已经更换、家中变了模样、你们的父母已年迈去世、你们的替身也成了一对老伴儿,连儿孙都长大了。” 二星听了一脸茫然,不明是怎么回事?仙姑见他俩一时不能明白,解释道:“当时我领你们上天,为保住你俩的凡身仍和父母相聚,求得王母恩准,用瑶池中金银仙鲤替下你俩。谁知一去这么长时间,现在他俩岂不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两孩总算明白过来,想到父母已死,骨肉情深,就伤心地哭了起来。仙姑劝道:“凡间之人,生老病死乃属正常,幸而你俩修成真身,已无老死之忧,父母也因此得益于九泉之下,这又何必难过?此事不必太过认真,好自为之吧。”两孩听了心已清楚,点头答应,擦干了眼泪,急急赶到无锡城南,降落到自家门口。 阿福看到周围的景象已变得陌生,房子改了样、树木长大了、路上的人全不认得,一切都变得如此突然,只有城墙、道路、古运河还留有原先的模样。 喜妹自顾跑去找家,阿福见自家房屋变成了楼房,估计不会认错,就走了进去。客厅里有两个大孩子在下棋,阿福并不认得,怀疑走错了地方。正在犹豫,见墙壁上挂了一幅斗大的倒“福”,还是自己八岁时的手笔,只是纸张已破旧发暗,决定还是先观察一下。往里走进书房,有一个先生模样的人坐在桌上看书,旁边有一妇女在缝衣服,自己都不认识。转到厨房,看见一个老太正忙着炒菜,觉得好生面熟,仔细一看有点像喜妹。正要显身相问,忽听老太唤道:“小吉、小灵,去叫阿福爷爷回家吃饭。”厅里两个孩子答应一声出去了,阿福决定先看看清楚再说。 不一会儿,两个孩子拉着一个老汉走进客厅来,老汉坐下就嚷道:“喜妹,今天烧了什么好菜?”老太端了两碗菜出来,放在桌上,回道:“糖醋排骨、肉酿面筋,都是你最喜欢吃的。” 阿福细看老阿福,两鬓已白、额高微秃,虽红光满面,却已经显得苍老。心想:“我若未做神仙,此刻已是这般模样了。人生苦短,不知这对仙鲤可会怨恨我们?” 中年夫妻也端着碗筷出来,放上桌后一起坐下。老太又端来饭和蔬菜,拿出一瓶二泉黄酒,说道:“阿福,今天是我俩结婚四十周年,来!大家庆贺一下。”说着,给大家斟上酒,一齐吃了起来。老太边吃边说:“今天不知怎么回事?总觉得心神不定,刚才一个眼花,猛见阿福你小时候的模样,你说奇是不奇?”中年女子一旁劝道:“妈!你大概累着了,今后让媳妇我来做饭吧。”老太点头应道:“也许是年老眼花,不中用啦。” 阿福看他们吃得很是开心,心里明白,自己和喜妹已不属于这个家的了。抬头见喜妹走进屋来,眼泪汪汪,知她所见和自己一样。二人默默地流泪一阵,悄悄退出门外,看到仙姑和三星后再也控制不住,泪如雨下,哭泣起来。 仙姑知他们遭受到突然变化,情绪难免有些激动。拉住二人的手问道:“他俩已替你们尽孝,还生了儿孙,你们想不想恢复原身,替回鲤鱼,做一对老年夫妻?”两人连忙摇头说:“不要!” 仙姑感慨道:“光阴似箭,转眼百年。人间虽是繁华,只是生命有限、好景短暂,如花开花落、绿草枯萎,怎比神仙永生不灭、逍遥自在?你们还是安心做个神仙吧。”两人答应后止住哭泣,擦干了眼泪,各自拿出法器,写了许多福字、剪了不少双喜,撒向每家每户,一霎时,整条街似乎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 仙姑见他们深明大义,放下心来。关照道:“今后你俩不要分开,跟着三星一起多给百姓添福加喜,阿福负有捉妖降灾重任,三星会全力助你成功的。我不能长时间陪伴你们,你们如想起师父,就常回来看看。”说罢,相辞离去。阿福、喜妹望着仙姑飘然远去,恋恋不舍、依依挥别! 阿福见天色近晚,自己已无家可归,便问寿星何处安歇?寿星回道:“我们以往是随地即安,或在三星观中寄住。附近惠山之上就有道观,不如前去借宿,各位意下如何?”财、禄二神点头附和。阿福高兴道:“此地我最熟悉,由我给各位带路。” 五星来到惠山天易观,见房屋简陋、院落残缺,殿上拱的三清神位上灰尘厚积、蛛网连结。阿福心中奇道“上次春游来此,还是房舍整齐、香火旺盛,现在怎会变的如此凄凉?”便念动请神口诀,唤来山神、土地,问道:“此处为何变得这般荒凉?” 山神、土地慌忙答道:“此观原来香火兴旺,五年前清军南下,石川主持忽然失踪,观中道士也一夜散去,只剩下一个聋哑老道病卧在床,道观因此荒落下来。” 财神问道:“莫非是道长携带财物潜逃?”山神摇头道:“并非如此,石川道长为人正直,有些修行,神课也较灵验,在江南一带颇有名气。他著的经文可以作证,我抄录了一篇‘天易论’,看后即知其道行不浅,不会图财而去。”阿福接过抄录观看,见上面写道: 天道本易, 乾坤回轮, 阴阳相对, 正反两分。 五行生克, 万物化生, 物事各道, 规律可循。 四时繁节, 实是暖冷, 交错纵横, 有向则准。 表象惑众, 索源求根, 百世轻过, 山河永恒。 众相各态, 智愚浮沉, 生梦若醒, 堪破迷尘。 忙碌心累, 忧烦自生, 名利虽逐, 莫受其困。 贪食不止, 如何身清? 声色不停, 怎能心宁? 缘生缘尽, 何必强行? 情善情恶, 因果相应。 各人各运, 勤者多幸, 修身修德, 福量有升。 智少多误, 意弱缺神, 无信生逆, 志短难成。 不入邪道, 身正心轻, 不敬神明, 吉离祸近。 为民向善, 为政尽仁, 悟通天易, 智高慧深。 阿福看过,点头赞道:“此论通达简明,悟理颇深,想来石川是个道深德高之人,可惜无缘当面请教。”寿星道:“凡间悟真之人很多,不乏悟透世理者。正如其所说‘缘生缘尽,各人各运’,何必有失落之感?”禄神笑道:“天易玄机暗藏无锡之中,甚妙!石川领悟到‘从有至易’,只是入道,需领悟到‘从易至无’才能入真。”大家点头赞同。 阿福问山神道:“难道后来没人去找过石川?”山神答道:“清军来找过几次,但看院老道又聋又哑、重病在床,无法提供一点消息,因此耽搁下来。” 阿福道:“目下也无去处,不如我们打扫一番,将就一晚再说。”山神、土地应声前去打扫,财神拦住道:“无需动手,我自有办法。”念起口诀,大袖一挥,只见金光烁闪,眼前一亮,破旧房屋变成了豪华神殿,院中小桥流水、花圃曲径,显得非常优雅别致。 大家走进大殿,正中供着玉帝金像,一旁设有三星神龛,财神又挥了挥袖,三星像旁添了福喜二星,摸样和两孩一般可爱。大家点燃香烛后一起跪拜玉帝!起身后,财神道:“今日我们五星团圆,理该庆贺一下,我已在偏厅摆好宴席,请各位赏光。” 大家应席入坐,自有仙侍端上各种山珍海味、奇实异果、精美糕点,供大家享用。阿福惊讶道:“想不到财神爷有如此法力,我们今后可大占便宜了。”财神笑道:“此乃袖中乾坤的末等之法,属于一般仙术,我们身无定所,只能以此法过上舒适日子。法力高深者可袖天地、山海,四方万象皆可纳入其中。禄神袖中藏有官府衙门,可代天审案,寿星袖中藏着丹房、药圃,可炼丹配药,你们不妨抽空前去观赏。” 寿星道:“今后咱们五星一家,何必再分你我?”财神插言道:“寿星年长,算是老大,我和禄神就做老二、老三,福星、喜神唤作四弟、五妹。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如此可好?” 阿福慌道:“这样恐失礼仪,三位乃是神仙长辈,我们怎敢兄弟相称?” 财神强辩道:“道无先后,高者为尊,神仙之间无法排出辈分,否则相差几百辈如何称呼?福星年龄虽小,修行已是不低,不仅当了圣祖义孙,还得了天尊的份额,我等不可太过僭越。既成一家,何须诸多繁文缛节,只以兄弟相称,省却许多礼数麻烦。”禄神道:“我们职位相同,兄弟相称虽宜,只是寿星辈分太高,还是尊为长辈为妥。”阿福提议道:“我们既然到凡间做事,就按照民间称呼,寿星称作寿翁,财神唤作二爷、禄神是三爷,我和喜妹是孙辈,你们仍叫阿福和喜妹。如此一家五吉齐全,岂不美哉?”寿星点头称妙!禄神也是赞同,财神只好附和同意。 寿星道:“咱们原先施法人间,不敢与灾星相争,总是让他们三分,现福星一来,我们法力已超越他们许多,如能抓获他们,我们也该扬眉吐气了!” 禄神道:“抓获灾星不是很难,难得是追捕三个魔头。福星小小年纪就当此大任,实是可嘉!我们得好好帮助阿福完成这份功业,做长辈的脸上也显些光彩。” 财神道:“这是自然,我们有天庭撑腰,不愁功业不成。目前他们肯定不敢露头,只需细细寻找线索,见机行事,早晚成此大功。” 阿福心存感激,谢道:“有三位尊长出力相助,已是胜券在握,小弟由衷感激!好在天庭并无时限,我们既可同时施吉,又能查找他们的踪影,岂不一举两得?”众星齐声附同,饱餐后各自散席。 财神让二位小星合住东厢,喜妹住在里间,阿福住在外间。房内灯火通明、宽敞豪华,所用物具一应俱全,如同上等宾房,非常舒适。 喜妹问阿福道:“白天在你家遇到的公公、婆婆是否就是我俩?”阿福点头道:“正是我俩凡身,我不敢显身相见,怕仙鲤要替回身去,我俩岂不又成了老公公、老婆婆?”喜妹追问道:“那我们老了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阿福笑道:“我们已成神仙,千万年也不会变老。”喜妹想了想,又问道:“那我俩岂不是长不大了?”阿福俏皮地说:“长大有什么好?会长大就会变老,也会死去,又成了凡人了。”喜妹急了,怒道:“你不长大,我要长大,到时候,我不做你老婆当你娘!” 阿福见喜妹蛮不讲理,只得哄道:“要长大有何难,我学得十二变化,可变各种人物,还可变小蜜蜂、小蝴蝶等等,明天我变给你看,好不好?”喜妹任性道:“不好!我要你变条小狗!”说罢,气鼓鼓地进里屋睡了。 阿福也是调皮,念动口诀,摇身变成一只小花狗,潜到喜妹床前,猛跳上去,“汪汪”一叫。喜妹吓得尖叫一声,躲进被窝,开口骂道:“死狗、烂狗,吓我一跳,不理你了。”阿福怕惊动三老,夹着尾巴溜了出来,恢复原身上床睡了。 第二天拂晓,寿星就来催起,大家齐来正殿做早课,各自诵经祈祷,做起了法事。约摸个把时辰后天已大亮,财神收了法术,道观恢复了原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