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三十三章
李宗仁派出的和平使团与中共商议的和平协议,国民政府拒绝签字,于是,中共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 民国三十八年(1949)4月23日南京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20日西安解放。 姜立秋留在了西安,他太熟悉西安的一草一木,他在西安工作14年,太热爱这儿了,令他庆幸的是他主持设计的几个主要建筑物没有毁于炮火。西安解放前夕,胡宗南也派人想把他送到四川,他说,别急,让我收拾些东西, 随后就躲在朋友家中。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工程师,中共不会为难他的。解放军进城后,有个首长见到他很高兴,说:你的情况我们知道,欢迎你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为家乡造出更好的楼,更好的桥。 姜立夏在南京解放前,乘直升飞机回到姜家,他要最后一次给父亲上坟。他在父亲坟前包了一包土,跪在地上不停地叩头,额头都渗出血了。姜立春实在看不下去,拉起了立夏,忙劝慰。 姜立春劝立夏别回南京,就在家中等一阵再说。 立夏说:其实我也不愿回南京,可我媳妇、儿子、女儿都已被接到了台湾,岳父一家也去了台湾,孩子还小,岳父、岳母年事已高,曾对自己很疼爱,如今需要照顾,我怎能不管,这样于情于理都不行。再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是飞机制造师,国民政府是不会放过我的,我若留下,没准什么时候,军统的子弹就会射杀我,没准还会连累姜家。今后,天各一方,姜家老小,全仗你照顾。给父亲上坟时,多烧一柱香,多烧些纸,算是替我的。 至于那莲花井的图,待时局稳定后交给中共政府。 说完,兄弟俩都泪留满面,痛不欲生。 姜立夏的飞机在姜家村上空盘旋三圈,久久不愿离去,乡亲们看到后说,姜家老二实在不想离家,是个孝子。 送走立夏,姜立春一个人来到渭河边,看着天蓝水绿,蜂飞蝶舞,生机盎然,拿出竹笛,吹出一曲牧羊曲,随着一曲曲的意境,他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牛羊,看到漫天的黄沙,看到小桥流水,看到西风瘦马,还有望断天涯路的断肠人…… 姜立春身后,一个人泪流满面。 姜立春头也不回,知道是蒋金凤,问:“你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很久了,听笛声也是一种享受,就没有打扰你。” “有事吗?” “胡长官来电,让你组织力量,与共军决一死战。还有,胡长官想让你去台湾,也把家眷接过去。” “你给胡长官回电,说我姜某不才,去台湾对党国何益?我愿组织人员誓死坚守陈仓。我与姜家均愿为党国效劳,哪里也不去。” “好吧,回家吧。” 回到家中,傍晚,蒋金凤让孙沪叫姜立春。姜立春就去了金凤的卧室。蒋金凤幽幽地说:“我怕,你今夜就留在这吧。” 自然,二人免不了云雨一番。 半夜中,姜立春醒来,望着蒋金凤俏丽地脸庞,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还记得初次相见的情景。他开始对她还有戒心,但天长日久,发现她除了工作中发发电报,对政治一点也不关心,是个贤妻良母型的女子,她热情而不轻佻,稳重而不古板。有时,他也想若能拥有这样的妻子何尝不是件美事,而他也常觉得自己比他大十多岁,心中即使有爱意,也发乎情止于礼,把她当成亲妹妹来呵护。如今她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给她安慰,给她勇气。 在轻轻地抚摸中,蒋金凤已醒,她不愿睁开眼睛,多么盼望这样的时光越久越好。 这样的时光能持续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