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卷初下山第三章悟空方丈
因为丢失了彩虹令,林青云决定先到少林向悟空方丈说明原委,然后再进行追查。想到这,林青云心里也稍微轻松了一些。于是便下楼,准备先吃点东西再去少林。 走到楼下,他左右看了看,在寻找着昨天晚上遇见的司徒明月,他似乎很愿意再次见到司徒明月,但是很快林青云便失望了,他并没有找到司徒明月的影子。 匆匆吃完早饭,林青云便起身离开了客栈。 嵩山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少林寺就在少室山上,是武林第一大门派。 中午时分,他到了少室山下,抬头一看,气势非凡的名寺宝刹呈现在眼前。他一边欣赏山道两旁的松树和花草,一边信步而上。 很快他便来到少林寺门前。他呆呆地看着红漆大门,想到师父原来也是少林寺的弟子,自己又蒙恩师不弃拜在他老人家的门下,那么他们师徒二人都与少林寺有很深的渊源,心中感到莫名的激动, “施主,请问您找谁?”一个声音轻轻问道。 林青云抬头一看,一个眉目还算清秀的小和尚正在看着自己。便连忙答道:“我是从见性峰来的,有事要见方丈大师,烦请通告一声。” “那好,请施主稍等。”说完,小和尚就走了。 林青云又向四周看了看,看到少林寺楼宇林立,占地千顷,不由叹道:“不愧是武林第一大门派,气势就是不同!” 片刻,刚才那个小和尚又出来了。林青云急忙上前相迎。 “方丈请施主进去。”看到林青云向自己走来,小和尚道。说完便转身先行带路。 林青云跟在小和尚后面进了宝刹。 在一个大房子面前,小和尚停下了脚步,转身向林青云道:“方丈就在里面,施主自己进去吧。”说完便走了。 林青云连忙向他道谢。 见到小和尚走远了,林青云也推开房门,缓步走了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面色红润、和善的老和尚。老和尚正在坐禅,双眼紧闭。 林青云俯身跪拜道:“弟子林青云拜见掌门师叔。” 老和尚见到有个青衫少年恭敬地跪在地下,便说道:“你起来吧!” 听到方丈师叔让自己起来,林青云便盘坐在地,双目紧紧地看着掌门师叔。 悟空方丈这才看清了眼前的这个少年,心中不由赞叹“好一个俊逸非凡的少年!”这个少年面带真挚的笑容,双目炯炯有神,让人一看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你是谁的弟子?”悟空方丈缓缓问道。 “回掌门师叔的话,弟子的师父是悟性和尚。”林青云恭敬地答道。 悟空方丈先是一怔,接着便道:“你不必执弟子之礼,也不必叫我掌门师叔了,悟性他已经与少林寺没有任何关系了。” “师父和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少林门下。”林青云小心地答道。 听到林青云这样说,悟空方丈见到眼前这个少年目光虔诚,说话语气恭敬有礼,不禁有点喜欢他了,也就没再计较他的话。 “那你今天来见我所为何事?”悟空方丈又问道。 “弟子奉师父之命要将彩虹令交到掌门师叔手中,不料,途中因弟子一时疏忽竟将彩虹令遗失了。请掌门师叔责罚!” 听到林青云的话,悟空方丈叹息了一声,喃喃道:“平静了快二十年的江湖恐怕又要不安宁了。”很快,方丈便缓缓说道:“你说你把它丢了,是怎么回事?” 于是,林青云便将师父如何嘱咐自己下山,以及路上和龙门客栈中发生的事都向悟空方丈说了。 听林青云说完,悟空方丈便道:“彩虹令对于武林来说至关重要,得到它就可以号令武林,它实际上就是武林盟主的令牌。只是后来却神秘的失踪了,这些年来,武林人士一直在找它,却杳无音信。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你却又将它遗失了,如果落入有心人之手,必将会掀起临腥风血雨。看来武林有难了!” “弟子愚钝,没有将彩虹令看好!请掌门师叔责罚!”听悟空方丈这样说,林青云赶紧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 “既然事已至此,责罚你也没有用了。你起来吧!”接着,悟空方丈又道:“当务之急应该是追回彩虹令。听你所说的对方身法,似乎很像天魔门门主叶梦白所擅长的飘移身法,他的一身飘移身法的轻功绝妙天下,令武林人士望尘莫及。你不妨从此查起。” 听到悟空方丈的话,林青云觉得事情总算有点眉目了,心中的石头落下了一半,便接道:“既然如此,弟子先行告退了。”说完便欲转身离去。 就在林青云就要离开的时候,悟空方丈突然道:“今后行走江湖,记得一切随缘,凡事你不必太在意。我现在传你一套剑法,名叫万流三式,虽说只有三式,但是却蕴含了无穷的变化,只要你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说完便以指为剑在林青云面前演练起来。 “第一式门朝大海,第二式万流奔腾,第三式万流归宗……”悟空方丈一边解释,一边演练。见掌门师叔在传授自己剑法,林青云便赶紧凝神观看。 林青云正看得出神,悟空方丈却已经收起手指,不再演练第二遍。也不管林青云是否学会,悟空方丈已经转身出了房门,只留下正在用心领会剑法的林青云。只见他一边沉思,一边用手比划。终于,林青云笑了!看来他已经将这套剑法学会了。 下山的时候,林青云一直在仔细品味方丈的话,觉得掌门师叔的话似乎深有含义,但又一时无法想明白,想到最后他只好放弃了。 其实,悟空方长的那句话只是让林青云以后行走江湖行随心动而已。只不过,林青云直到后来才明白那句话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