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章暮光(二)
在这个初夏芬芳的校园,窗外一片片洁白的花瓣在颤抖的枝头,仿佛正在呤唱着时光如梭。 是啊!高中这三年过得真快。饼干想。军训的时候她跟小夕还有两个女生住在一起的生活还意犹未净。现在还差20分钟就可以完全跟高中说“再见”了。 饼干还深刻地记得军训的第一个夜晚,她们三个女生因想念父母而抱在一起哭。当时,饼干还笑她们三个娇气。 饼干想,我为什么就不哭呢?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妈妈住在外面。为什么就不想哭呢? 饼干从小到大就没受过什么挫折,但也并非娇身惯养。小时候就算摔倒了,碰到了也不哭。有一次,饼干被一个男孩的足球踢中了脸,鼻血都流了出来。妈妈急得跟男孩的妈妈吵架。饼干说,算了,妈妈。他不是故意的。妈妈回头看到自己的女儿脸上一滴眼泪也没有,反而是那小女孩纯真善良的笑容。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特别坚强,这是她感到自豪的事情。 所以,饼干对那三个女生因离开家而哭得鼻涕眼泪一把擦,很难理解。后来,她们四个女生等夜深人静后穿着睡衣披头散发地的跑出去给妈妈打电话。没想到走到楼梯的拐角处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巡查的教官。结果,把巡查的教官吓了个半死。当时,他们就像幼儿园里偷吃糖果后的小孩,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向教官承认错误。没想到的是,不知道那个教官是真的一副好心肠还是被吓傻了。不但没有告发她们,反而还带着她们去传达室打电话。 饼干还清楚地记得,军训时她们四个女生晚上亲昵地躺在地板上聊天时的情景。她们互相说着自己的以前的生活和一些笑话或鬼故事。她们四人还一人取了个外号。“饼干”就是小夕叫出来的。小夕说,饼干长得很像当时流行的一种饼干点心,所以就叫她饼干了。开始,她们都叫小夕逗逗,因为当时小夕脸上的青春逗比较多,所以就叫她逗逗。 一天,小夕突然对饼干还有其他女生说,现在我脸上的青春逗全消了,以后谁再叫我逗逗我就跟谁绝交。并且还摆弄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听了,饼干笑了好几天。饼干打趣地说,那你青春逗再长出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叫你逗逗吗?结果,接连一个星期饼干回家后都发现她所有的笔心都被人抽掉了。最后,饼干向小夕道歉,并且还付出了三餐麦当劳的代价才得到小夕的原谅。奇怪的是,小夕从那以后就再也没长过青春逗了。 饼干再看向小夕,这时的她好象已经写完了作文。双手那着试卷放在眼前看。之前脸上焦急的表情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心满意足的微笑。 看到好朋友满意的笑容,她也笑了。这时,讲台前的那个戴眼镜的监考老师给了饼干打了一个不要东张西望的手势。小夕这才发现饼干在看她,她也向饼干会心地笑了笑,向饼干比了个认真检查的手势。饼干嘟了嘟嘴,把视线转移到了窗外。 蔚蓝的天空恬然辽远,一直延伸到未知的远方。 这个学校的绿化做的很好,到处都是知名和不知名的植物,绿得理直气壮意味深长,趾高气扬地表示自己的存在。风吹着不知名的树的叶子摇摇摆摆,在眼前形成一道道绿色的波浪。 饼干从踏入这个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个学校的环境很不错,有一种似曾来过的感觉。但是,饼干可以清楚的肯定,她这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可是,为什么会觉得格外熟悉呢?校园里大片大片她叫不出名字的树像是从小就在自己的梦里不断的被描绘不断出现过的景物,带着懵懂的冲撞在眼睛里洋溢着华丽的转身。 由于这两天紧张的高考,还没时间来仔细打量过这个给她梦幻似的校园。校园大道的两旁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树搭出一条绿荫浓密的走廊,巴掌般大小的叶子在细细的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初夏清朗但并不张扬的阳光从翠绿的绿叶间流水般的倾泻下来,带着淡淡的青绿色,像青瓷一般的光洁,婉转。地上全是明晃晃的斑斓。空气里,充满了不知名的花朵芬芳甜美的气息。饼干觉得这个校园里的气温应该要比外界要低点吧,不管太阳是否升到最高,这个学校总有至少一半的地方都躲藏在这浓密的绿荫下面,好似隔绝了尘世般,闭着眼睛安然地呼吸。 饼干看见两只小麻雀站在枝头上卿卿我我。她想,它们是有爱情的。一阵微风拂过,两只小麻雀又快乐地飞到了另一个枝头。 饼干再看了看自己的英语试卷。“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考生答完题后,务必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答案、答案、答案……” 饼干想起了她一直喜欢的一个网络写手——答案。那时,还是三年前的事情。一天下午,饼干闲着无聊在网上闲逛。在某原创网看见了答案的文章。他并不是一个人气很高的网络写手,月点击率也不过五六百。尽管管人气不高,但是答案每月都会固定上传两篇短篇小说或散文在他的作品集里。那些文字不断的涌现,又不断消失,就像一个洞口在黑暗里隐没了,另一个又被发现了。 饼干看的答案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是《过往与悼念》,写的是一个被包养的女明星喜欢在黄昏的时候开快车,每次都在一个固定的拐角被一个固定的交警罚款。后来,那个交警爱上了她。最后,她死于交通事故。《过往与悼念》里反映出来的爱情就像一只脆弱而华丽的蝴蝶。含蓄得无法言语,坚韧得百折不饶。就像冲向地面的暗流,它给人带来的只有窒息和疼痛。 饼干觉得,答案的文章就像一个黑色的深邃的洞,只有用隔世的目光才能穿越。自从看过《过往与悼念》后,饼干就被答案那种阴郁华丽的文字所深深地吸引。她开始不定时地阅读答案的小说或散文。像是一种安慰或者说是沟通,那一个词一句话串联起来的文章成为了饼干生命里成长的点缀,缓慢地镶在了饼干单薄的青春里面。 饼干曾经跑过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书店,想买到答案的作品。可是,每次都无功而返。于是,饼干把所有答案的文章全部打印了下来,这样就比较方便一点,想看时随时都可以,就不必只局限于网络了。饼干喜欢在懒洋洋的午后靠在松树下看答案的小说或是在深夜睡不着的时候随意翻开一篇阅读。 慢慢的,阅读答案的文章就成了饼干睡前的一个习惯,就像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睡前必须要妈妈摇摇篮才睡得着一样。而这个习惯就算是在高考前,饼干也不曾间断。 开始为答案宣传他的小说,在论坛上,在贴吧里,在读书网等。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很多时候饼干都会想,答案先生,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小说里的那些人物,那些有缺陷的人,反映出的是不是现实中的你呢? 收到答案的E——Mail,那是一年前的事情。当时,饼干激动得不得了。但是她也很困惑答案是怎么知道她的E——Mail的。信里,答案并没有涉及自己小说里的内容,而是说了许多很客套的感激的话。饼干觉得这跟她想象的答案有很大的不一样。她一直认为,答案是个很寂寞很孤独而且不爱说话,与世隔绝的那种人。但是,看到答案说,他在一些论坛、贴吧、读书网看到了她帮自己转载的小说,他很感激。他很高兴饼干喜欢看他的小说。最后,答案祝福饼干好好生活。 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E——Mail的来往。饼干很乐意地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告诉答案。而答案的话题都只是饼干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事情或是一些社会问题。他们就保持着这样的关系,谁也没有想更进一步的意思。 饼干曾经问过答案,他故事里的人物是不是他自己。 答案说,这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也许那些任务就是看到这些文字的每一个人。是阅读我文字的人,心里深藏着幻想和往事。我文章里的那些男人和女人都是一些美丽而有缺陷的人,就像生命的形式。 饼干通过读答案的小说,和他的交流,总都能看到一个极其孤独的答案,虽然饼干不知道答案在真正的生活中是怎样的一种姿态。只是,确实如他所说,他在寻找,无论在小说中,还是生活中,他都在寻找一个空间,一个能够让自己的心充盈起来的空间。 饼干在日常生活中不曾向任何人提起“答案”这个名字。她不像小夕那样,喜欢把心里所有的话都向好朋友说出来,就算是那白痴得不能再白痴的想法,比如喜欢上哪个帅哥,小夕也会向饼干一吐为快。而在家里,饼干更是那种既懂事又乖巧的女生。不管心里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都会告诉妈妈,和妈妈商量。答案,对饼干来说,这是属于她一个人的秘密。 饼干通过一段时间和答案的来往,她还是觉得答案对她来说还是那个不曾接触过的网络写手,非常陌生。可是,饼干心理滋生出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到底是怎么个微妙法,她自己也说不清楚。饼干只知道自己对答案的遐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多,在很多自己都没察觉的情况下,饼干就会去想象答案的相貌、性格、年龄等。似乎就像青春期少男少女们特有的那种情窦初开吧?刚开始时,饼干还并不确定,可是她越是怀疑自己就觉得自己慢慢地喜欢上答案了。只是,饼干觉得很困惑又有点好笑。困惑的是,自己是喜欢他的人还是喜欢他的文笔。好笑的是,自己竟然会喜欢上一个从未见过,而将来也不一定见得到的网络写手。 饼干觉得这很荒唐,也绝对不可能,就算答案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也绝对不可能。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里饼干想忘记答案,她不看答案的小说,不给答案回E——Mail。答案问她,为什么不回信。饼干不理。答案说,我很想念你,希望你继续给我会信。可是,饼干越是想躲开答案却越怀念他。答案的文字就像是毒品一样已经让饼干欲罢不能。 后来,她们又恢复了用E——Mail来往。饼干向答案撒谎说,快要高考了,学习非常紧张,没时间上网。答案说,你学习再紧张也要抽空给我写信。好吗?饼干说,好。距现在饼干写给答案最后的一封信是在高考前一天的晚饭后。饼干说,明天就高考了,不紧张,反而觉得很兴奋。答案是在11点回信。他说,祝你考出好成绩。两人都是寥寥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