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章幸福人家
金凤山是大巴山的支脉,全长大约有三百多公里,海拨高度在500米以上的一座小山坡。前几年,在国家封山育林政策的指导下,当地政府加大了对金凤山的绿化造林力度,山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植被,甚至还有一些两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时常有一些飞禽走兽在山林里出没,很远便能听到鸟兽的鸣叫声,真是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好地方。 山下有一个村庄,居住着二百多户人家,村民们大多姓王,因此,人们都叫他王家村。这几年,受打工热潮的影响,村民们都放下手中的农活,带上行李进城打工去了。 有了打工的收入,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一排排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村子里的土地上拨地而起,这些新房就像一幅生动的广告,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村子的富有。但是楼房的样式还是按照当地传统的“三大间”的建筑风格,这样的建筑风格和别的村子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惊奇发地发现,在村子里的东边,有一幢建筑设计新颖别致的楼房。楼房是三层建筑,楼顶只盖了一半,用红色的硫璃瓦盖着,前边露出屋顶,是一个绝好的休闲场所。 门窗是银白色的铝合金框架,绿色的玻璃,外面的墙壁上镶嵌着白色的瓷砖。在大门口的上方,用五颜六色的瓷砖镶嵌着一幅优美的山水图画,从这里可以此楼房与别的楼房的不同,这也看出主人的精明能干。 房子的主人名叫王三思,妻子李山妹,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们有一双女儿,大女儿名叫王倩、二女儿名叫王琼。 这几年,村民打工外出后,丢下家里的承包地,这些土地成了无人耕种的荒地。李山妹见了这些荒地,她从这些荒地中看到了致富的财富,于是就把丈夫王三思留在家里,夫妻俩在撂下的土地上种上庄稼,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夫妻俩除了种好地,李山妹想到了养殖业。她家的屋后是很宽的一片院林,李山妹用竹子做成篱笆把院林围起来,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养鸡场,养了三百多只鸡。一年下来,他们的收入远远高于当地外出打工村民的收入,在村里成为富裕的人家。 此时已是春天的时节,过完年,村民们就要离家进城去了,可是他们走得并不愉快,承包的土地成了他们进城务工的绊脚石。土地抛荒的现象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为了解决土地荒芜的问题,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凡是连续荒废三年的,收回村民的土地承包权。 村民们都知道,打工是暂时的,以后还要回到村里居住,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保障,他们不想丢下承包的土地,可是一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村民们为土地的事苦恼着。 这几天天气好,每天都是艳阳高照,又到了当地搓肥球育玉米秧的时节,王三思夫妻俩抓住这几天的好天,抛开一切事情,腾出精力搓肥球。 下午,王三思夫妻俩,拴起围腰,拿着小板凳,来到小麦地里,搓种玉米的肥球。太阳照在山村的田野,两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太阳的照射下,搓了一会,感觉身上暖烘烘的,脸上被晒得红彤彤的。 李山妹用衣袖抚了一下遮住眼睛的头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强烈的太阳光刺激着她的眼,她赶紧低下头对丈夫王三思说“你不热吗?” 王三思搓着肥球说“热哟,怎么不热?” “热就脱了吧,捂出一身汗来,还要生病。”李山妹说完放下手里搓好的肥球,一双泥手在小麦苗上轻轻抹了抹,抹去手上粘着的泥土,尖起右手的姆指和食指解身上的棉衣扣,脱去外面的棉衣,把棉衣衣在膝盖上。 长时间的弯着腰重复着机械的动作,王三思有些疲倦了,他禁不住扭动了一下腰,伸了个懒腰,放下手中的肥球,也把一双粘满泥土的手往小麦苗上轻轻的抹了抹后,解开外面的棉衣。 左手拿着棉衣,右手伸进棉放下面的口袋里,摸出了装烟的塑料袋,把棉衣交给李山妹,李山妹拿着棉衣走到地边的桑树前,把棉衣放在桑树上。放好棉衣回到搓肥球的地方,坐在板凳上继续搓起肥球来。 王三思拿着装叶子烟的袋子,打开袋子,从里面拿了两片烟叶卷后,插在烟锅里,又从袋子里摸出打火机点燃了烟叶,吧嗒着嘴,抽起烟来。 在烟叶的刺激下,精力得到了恢复,他弯着腰,抓起地上的泥土,又继续搓起肥球来。夫妻俩边搓肥球边聊天,很快,他们面前摆了一排鸡蛋大,圆圆的肥球。 “你们搓了这么多,要种很多小玉米吧。”从小麦地边传来一个女人的说话声。 夫妻俩抬头一看,是村妇吴彩云。吴彩云三十出头,这几年,夫妻俩把家里的孩子丢给在家的老人看管,提着行李外出打工去了,因此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吴彩云说着来到他们面前,李山妹从板凳上站起来,把自己坐的小板凳递给吴彩云,吴彩云谦让一番后坐在板凳上,弯着腰,抓起身边的泥土搓起来。 王三思夫妻俩很不知她来的目,见吴彩云搓肥坏,李山妹阻止着不让她搓,对好说道“这泥土好臭,小心弄脏了你的手,你还是在一边休息吧。” 吴彩云搓着肥球说“农村人还怕脏臭呀,反正我现在也没事就让我帮你们一搓点吧。” 李山妹搓着肥球,抬起头,对吴彩云问道“妹子,什么时候出去?” 听了李山妹的话,吴彩云忧愁着脸,叹息了一声,眼里呤着泪水,说道“家里的地还没交出去,我来就是和你们商量这件事的,看你们能不能帮忙接收一下土地。”说完瞪着一双祈求的眼光看着夫妻俩。 从吴云彩那祈求的眼光中,李山妹看出了她的无奈,对她产生了同情心。可是她也挺为难,自己种了十几户人家的地,大约有二十多亩地,这二十多亩地平时都是丈夫王三思为主力。长年累月的劳动,把他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她不忍心再给丈夫增添负担了,于是对吴彩云说道“妹子,不是当姐的不帮你,我们实在是有困难,你也知道,我们两人种了二十多亩地,已经忙不过来了。” 吴彩云见李山妹说得有理,也不再强求,于是对李山妹说道“你们的难处我知道,我也不强求,我还是到别处去看看吧。”说完,长叹了一口气,放下手里搓好的肥球,低着头,一幅沮丧的样子走了。 王三思抽着烟,深深的思考着。强烈辛辣味的烟雾刺激着他的肺部,感觉到剧烈的疼痛,他丢下手上还没搓好的肥球,双手捂着胸部,大声地咳嗽起来。 丈夫的夫痛苦的表情,深深的刺激着李山妹的心,她生气地对丈夫说道“抽抽抽,抽出病来了还要抽。” 王三思咳嗽了一阵,终于停止了咳嗽,脸上又恢复了轻松的表情,笑着对妻子李山妹说道“没事的,这不又过去了。”说完看了看站起身,准备离去的吴彩云,对她产生了同情之心,于是就对妻子李山妹说道“反正都是种,多种几亩地是累不垮的,就答应他们吧。” 李山妹见丈夫答应下来了,也不好再推辞。吴彩云听到王三思的话,停下脚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这件事你们还是回去好好商量吧。” 王三思说“不用商量了,就这样订下了来了。” 吴彩云回到他们身边说道“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你的仁慈我一辈子都记得的。” 王三思说“谢什么,都是乡里乡亲的,谁没有个难处。” 吴彩云的丈夫在家里等结果,他见吴彩云出去很久也不见回来,因此他再也坐不住了,出了家门,向王三思他们的地里走来,来到离王三思他们的地里不远的田埂上,看见吴彩云在和他们说话聊天,于是就对吴彩云说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听到丈夫的说话,吴彩云对王三思他们说道“家里还有事,就少陪了。”说完转身对丈夫说道“王大哥他们愿意帮忙,我这就回来。” 吴彩云离开王三思他们走了。望着吴彩云离去的背影,李三妹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埋怨丈夫不该答应下来。 王三思也不反驳,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又继续搓着肥球。 太阳偏西,太阳光变成了一个泛着淡淡红色的火球,渐渐向西边下沉,山村里飘荡着一层薄薄的云雾。 在田野欢快鸣叫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向茂密的树林,喧闹的田野渐渐变得安静起来。夫妻俩收拾起工具回家了,李山妹想起家里没有菜了,他她了一眼离他们不远的菜地,对丈夫王三思说道“你回去吧,我去摘点菜回去。”说完从板凳上站起来,走向菜地。 王三思从小板凳上站起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把两只板凳捡起来放进背篓里,走到放棉衣的桑树前,拿起树上的棉衣走到背篓前,把衣放进背篓里回家了。走在回家的田埂上,他停下脚步,蹲下身子,把手伸进水洗手,洗去手上的泥土,站起来,继续向家里走去。 王倩和王琼和小伙伴们在门前的院坝玩耍着,很远就传来孩子们那欢乐的笑声。“爸爸……”王三思走到院坝,两个孩子叫着,张开双手,迈着欢快的步伐,向他走来,来到他的面前,抱着他的腿亲热着。 王三思站住了,停下脚步,轻轻的抚摸着孩子的头,对他们说道“去,跟伙伴们耍吧。”两个孩子离开他,重新回到伙伴们的身边玩耍去了。 王三思背着背篓走进楼下的堂屋,放下背篓走进厨房,拉亮了屋里灯,来到窗边的洗脸架前,拿起架上的洗脸盆来到墙角的水缸前,拿起缸沿上的铝水瓢伸进缸里,缸底传来咚的一声,他睁开眼往缸里看了一眼,缸里没有水了,他把脸盆放进灶台上,拿起缸边的扁担挑着水桶出了门向村里的水井走来。 李山妹抱了一把青菜回家走了,走到装了水的田埂上,停下脚步,蹲下身子,拿着青菜在田里搓洗着。洗好菜,菜里裹了很多水,抱着青菜甩了甩,甩去里面的水回家了。 回到家,就向厨房走来,拉亮了屋了灯,在厨房里做晚饭。缸里装满了水,王三思放下水桶,坐在灶门口呼妻子一起做晚饭。夜幕降临,尽管天已黑了,可是孩子们还不肯散去,院坝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李山妹想该让他们回来了,于是放下手里的活,把一双湿手往围腰上揩了揩走了出来。 来到外面对在外边玩,拉着两个孩子说道“走,回家去。” 两个孩子跟在她的身后回家了,孩子们站在原地愣愣的看着他们,李三妹见孩子们不肯离去,就对他们说道“你们也回去吧,回去晚了大人要喊的。” 听了她的话,孩子们一哄而散回家了。做好晚饭,让两个孩子先睡下了,夫妻俩留在厨房里继续做家务,做好家务,已是夜深了,两人才洗了脸,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二楼的卧室睡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