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七章
矛盾不断升级 事态的发展,并不向筱兰梦中想象的那样,回到老家街道上是有很多人,但不是来热情欢迎他,纷纷都用关注的目光来注视两家矛盾的逐渐升级。这不乏有的人屈于高松孝家的权贵,更有趋炎附势的味道。筱兰清楚,与土皇上针锋相对,有好果子就得自己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斗争的过程里避免不了要有曲折。走在街道上,没有人敢上前与她搭讪,因为大家知道搅和到混水里,要想洗清自己,就不那么容易。 回家几天了,筱兰不知道跑了镇政府多少趟,她所希望的结果还是囫囵吞枣,谁也解释不清,谁也办不明白。在大大小小官员的心理,民事纠纷,好办的倾力地去办,一些棘手的或是历史遗留的矛盾和纠纷,就要采取时间战术,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时间能够磨掉一切,最后只能自消自灭。筱兰也没什么办法,再去上访,尤其到高一级的政府,结果还是和她去京城一样,自行去,他人接,想在上级部门解决她的问题,那根本就做不到,因为有句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根本的问题就得回到最初始的基层解决。 秋风见凉了。大地里的庄稼由绿变黄,放倒的庄稼,被农民大车小辆的拉回家。摇曳的枝头,这时已经变成光杆司令了。 筱兰家的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好,这几年两口子就是靠侍弄几亩口粮地,家里养活几只家禽和两头母猪度日。三年前,吴煜求在自家口粮地附近的荒草地上开荒出4亩地,种上玉米,每年下来都能收得两三千斤黄澄澄的玉米,结果买到本镇几家酒厂可获得千八块钱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正常开销。这四亩地,在筱兰家人看来,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每年就象侍侯自己的孩子一样侍弄着它。今年的秋天不行了,象过去地主被剥夺了占有的土地一样,山头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始了新一轮土地改革。农民心理头都清楚,所谓的改革,实际上就过去“革命”的代名词,是来不得半点含糊,水过地皮湿似的改,不但上级不答应,就是百姓自己也不会同意。这其中谁家的地有多少,地力如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数。所以这一点,村上想不公开都是不行的事,何况高书记,早就掌握筱兰家有四亩开荒地的情况,出于形势所趋和工作的要求,筱兰家的四亩地被列为头一批改革的对象。筱兰知道这一政策,因为在她的手里掌握着近期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相关政策,她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但就是没想到,改革该得这么快,而且是头一批改就该到自己的头上。这高家真不是个东西,真是杀人不见血。按照土地政策,筱兰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与政策抗争,但从此她知道,高家把她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每每有什么整顿的事非拿她开刀不可,我也不是那没好欺负的的,走着瞧,早晚有一天让你尝尝被整的知味。筱兰暗下了决心,要与她为敌的人斗个高下。 深秋的时候,政府民政部门来了一个新政策,要各村评选贫困家庭,说要给最低生活保障。这股清风一下子在山头村传开了,大家都在从心理那摩着自己家的条件,是否能够往最低生活保障线上靠拢。筱兰心理明白,自己没用跟人家争又争,抢又抢,评为困难家庭是板上钉钉的事。谁知,她的愿望再一次受到冲击,况且是高松孝板上钉钉,在困难家庭的名单里,就是没有筱兰家的大名。她象被激怒了一头母狮子,暴跳着直奔村委会。人还没到漫骂声已经传遍了整个村部, “高松孝,你个后娘养的,欺负人往人头上拉屎呀!我们家抱你家孩子下井了,熊人太渗了吧,操你妈的高松孝,你给我出来,老娘今儿个跟你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