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章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7】
莲叶妹妹去了好久了,才把他们的老板带进来。原来还挺年轻,看上去好像只有二十多岁。满面红光,小腹稍微有一点凸,一身西装革履,配一条浅绿色的领带,真是风流倜傥。这老板看起来相当眼熟,那样子也显得成熟稳重。 刚一进门老板就用潮州话向大家问好,我们这些团友也很客气的跟他握手致意。大家热热闹闹的说话,你一句我一句,场面有一些嘈杂,后来说的是什么我就听不太懂,也不清楚那老板说得标准不标准。他一边说话一边从西装衣袋里掏出一叠名片出来,恭恭敬敬的给每个客人发了一张,大家都伸出双手,很礼貌的收下来,高兴的连声说谢谢。 蔡姐接过名片以后不停的端详着,陈站长他们夫妻俩也不知道在议论着什么。老板发到我这里来的时候,我微笑的点了点头伸出手去接,距离太近了,咋一看,真像高中时的班长孔永盛同学。那脸部的轮廓,那炯炯有神的双眼都十分相似,只是脸色比当年我那个孔永盛同学还要红润了许多。 由于上一次在饶平“海龙酒家”跟陈站长他们吃饭时,差一点把朴主席看做是家乡的金校长,虚惊一了次。所以现在还算比较沉稳,遇到情况也懂得仔细观察,慢慢对比,没敢太快下结论。我和他相互只是对视一下,说了句客套话。老板把名片递过来,眼睛也细心的看着我,好像有些异样。 他名片上的头衔很多,每一行汉语的文字,下面就有一小行英语。上面写着“香港玉器鉴定委员会委员”,“香港珠宝加工协会名誉理事”,“缅甸玉器拍卖行顾问”“海南省玉器协会常务理事”“天涯妙玉展览中心董事总经理”陈年代。 名片的背面还有一些头衔,密密麻麻印了很多,估计那一些是比较小的兼职,或者不是那么主要职务,我也没心思记得那么多。 陈经理把名片全部分发完以后,就走到那前台上去。他的眼光真好,一眼就看出我们的导游桂珍妹妹,很热情的用他那种我听起来并不太难的潮汕话,问桂珍妹妹说咱们团队这一次来海南有人当领队的吗。桂珍说暂时还没有,因为大家都是临时组合在一起来的散团,一般的事情都是大家商量以后,由她自己去做就可以,没有搞得那么正规。 陈经理说也好,是这样的,今天能够在这里遇见各位乡亲,心里面特别高兴-----停顿了一下,他说各位老乡亲,真是对不起,太多年没有说潮州话,现在差不多快忘记光了,说起来别扭,还是说说普通话吧。 刚才将要出门去省城海口签个合同,我的助理莲叶小姐告诉我说有我老家澄海的乡亲来这里。我一听感到十分的惊喜,连忙打电话通知海口那边,合同改时间再签,就立刻过来跟大家见面。陈经理说,中午我请各位乡亲吃一顿饭。说着他就把眼光转了一圈看看,微笑的点点头,对桂珍妹妹说大概三十来人吧。桂珍说总共三十三位,其中三十二个大人,一个小孩。 陈经理连忙告诉莲叶妹妹说你快点过去,先打电话先定个餐,交代他们准备三桌酒菜。今天哪里都不去,中午就陪各位乡亲吃顿饭。 莲叶想了想,看着陈经理,没有怎么开口。大家一时也寂静下来,都没怎么反应。 就听莲叶妹妹轻声的问经理说是平时那一家,还是。。。。。。还没说完,陈经看了看她一眼,用责怪的语气轻轻对她说,我的乡亲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请一顿饭,难道你还不懂怎么安排? 莲叶妹妹迟疑了一下,就要走开去打电话联系,这时候终于看见陈站长出来说话了。他看看大家,然后招呼桂珍导游靠近过来,对陈经理说,在这里遇见乡亲,我们大家心里也是非常高兴。大家是跟着旅游团出来参观游玩的,行程都已经安排好,中午如果去得太远,回到这里吃饭也很不方便。再说了,你不是还要出门谈生意吗,我们怎么可以打扰你太多时间。我看还是这样吧,大家有缘在这里相遇,就喝杯茶,叙叙乡情,吃饭就不用了。 团友们这才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口说话,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有的说时间还早,现在才上午八点多;有的说中午如果还要到这里吃饭,来来回回太麻烦。都说老乡亲难得在这里相逢,喝喝茶说说话就好,不要太过客气。陈经理本来还要坚持,看大家这样,也没有再提起,连忙吩咐服务员换一壶上好的五指山绿茶。 经理说自己姓陈,就问问在座有没有同样姓陈的老乡。陈站长坐在他旁边,很开心的介绍说自己夫妻俩都姓陈。都是“颍川世家”,陈家的老亲人,不但是澄海的乡亲,原来八百年前还是一家人。那位爱开玩笑的大哥也说姓陈,还有另外一位大哥一位小妹也是,总共有五个人。看他们谈得那么亲热,蔡选枝大姐也不甘寂寞,凑上前说自己虽然姓蔡,但老公也姓陈。要是在香港,那就要叫陈蔡太太,所以最少也应该算半个陈,逗得大家都很开心的笑起来。 陈经理虽然在澄海出生,但三四岁的时候一家人就搬到海南来,当时还小,所以记忆里对家乡的并没有什么印象。父亲已经去世好几年,以前听父亲说老家就在上华镇的下陈村,祖居是两间小平房,在生产队的晒谷场旁边,听说门前还有一棵大榕树。来海岛以后就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也不知道家乡变得怎么样。这几年生意做大了,也赚了一些钱,老是想回去,把原来父母亲住的老房子好好修缮一番,就是抽不出身来。最近看报纸,听说澄海市政府要在那个叫莱芜的地方建设一个工业区,所以这段时间也在考虑是不是把一部分资金抽出来,到那工业区征百几十亩地建加工厂。家乡毕竟还是家乡,在家乡投资创业,心里比较踏实。 陈站长说从长远看也应该这样做,家乡澄海的发展潜力很大,在外面奋斗到差不多了,功成名就之后,也应该回家乡做贡献。 陈经理连连的点头,很赞成陈站长的看法。 但我越听越觉得蹊跷,一开始陈经理跟大家交谈时说的是潮汕话,我只是听懂一些,也不知道准确不准确。现在他们讲普通话,听起来怎么老是带有我自己家乡的方言语音。这个陈经理不论从相貌年龄,还是言谈举止,都十分像我高中的同学,当时的班长孔永盛。虽然比以前胖了很多,身体的气色也好了很多,但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习惯,有时候真的很难改。有时候即使改了,却总是不知不觉的会留下一些痕迹。在人群中我悄悄的观察他,似乎发现他一边跟大家谈话,一边有意无意的将眼光瞥向我这里,四目对视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总觉得他的眼睛好像也要说话。 但他分明是这里的老板呀,从广东澄海县移民过来,现在身价不菲的玉器商场大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