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章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8]
陈年代经理对乡亲们嘘寒问暖,十分的客气,说到差不多是时候,又提起中午请客吃饭的事。他说这一次如果没有请大家吃一顿饭,以后就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相见,所以请大家无论如何一定要理解他,应承他。 大家都表示很感谢,但今天的行程确实也比较多。桂珍妹妹也说了,中午到"天涯海角"跟“鹿回头”以后,下午还要另外一个景点,往回走很不顺路。陈经理还是很惋惜,说乡里乡亲的,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却连吃一顿饭都没有时间。他说着说着声音里还好像有一点呜咽的样子,大家听了也都好感动。 陈经理说自己在澄海的老家是上华镇的“下陈”村,村子里清一色都姓陈,也不知道陈站长和各位乡亲是哪一个村,他自己那个“陈”跟另外几位陈姓乡亲是不是同出一家。 陈站长听了很快就接过话,说他祖上就是溪南镇的“宫兜”村,靠海的一边,属于“溪南十三乡”其中的一个,以前人们习惯叫做“大汕头”。 陈经理告诉我们说这个村没有听说过,不过父亲生前说家乡的陈姓家族的辈序大部分是一样,原先很多祖先是从福建省移民过来。现在也不清楚已经传到了第几代,只知道这个时候比较常见的是“亿--万--斯--年”四代人。他父亲是“斯”辈,自己属于“年”辈,接下来还要怎么排列自己还不太清楚。说到这里陈经理就停了一下,问在座几位姓陈的乡亲是什么辈序。 陈站长说自己是“万”辈,陈经理一听,急忙伸出双手紧紧握着陈站长,很亲热的连连叫了几声“老叔”,说原来是跟爷爷同一个辈。那位爱开玩笑的大哥是“斯”辈,也算是长了一辈。只是另外那个大哥和一个小妹说不出自己的辈序来,按照大家的估计,应该是跟陈经理一样,属于“年”辈。那个男的就有点惭愧的告诉陈经理,说家里人从来没有提起,这么大还没有人教他们,所以现在连自己是什么辈序都不知道。 陈经理很热情的说没关系,其实他自己也一样,出门在外,如果没有他父亲经常说起,到现在也肯定不知道是哪一个辈序。他请大家再坐一会,说今天有幸碰到各位乡亲,心里真高兴。特别是这两位姓陈的前辈,都是自家的亲戚,一位是老叔,一位是叔叔,都是自家人。他这里经营的全部是名贵的高档玉器,做玉器这种生意,大家也知道,就是成本高价格高,可是利润很低。今天没有办法每人送一件,请大家能够理解。但是这两位陈家的前辈,自己一定要送点礼物,表示一下尊敬之情。 说着就让服务生去取了两个礼品盒。我们都在焦急的等待,谁也不知道陈经理要送两位大哥什么礼物。等到服务生双手捧过来的时候,我们一看,果然相当精美,两个长方形的盒子,都是用粉红的丝绸带打成了蝴蝶结。看那盒子上面贴了个价格的标识,天哪,19800元。开始大家还以为是一千九百八块,仔细一看才吓了一跳,想不到陈经理出手这么大方,两份礼物将近四万块钱,说送就送。 陈经理小心翼翼的将其中一件拆开来,原来盒子里面还有一层丝绸包住。揭开以后才看见那一副玉手镯,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大家看了都啧啧称赞。陈经理说这双玉手镯就送给陈站长的夫人,因为论辈分她就是自己的亲"老婶",所以要亲自给“老婶”戴上。说着就要去牵“老婶”的右手过来,在座的人都投以羡慕的眼光,对这个年轻的乡亲真是无比的崇敬。 这时候就看见刚才很久没有说话的那个姑娘莲叶妹妹悄悄的扯了扯陈经理的衣袖,好像要说什么。 只见陈经理转过身,不耐烦的看了看莲叶妹妹,低下头跟着她走过去几步,不知道他们在嘀咕什么。一会儿又走上来对着大家说,这两份礼物送给我们陈家的老前辈,只是这样厚此薄彼,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各位乡亲千里迢迢来到海南,本来每人应该准备一份礼物才好,但是礼太轻了又拿不出手。 他沉默了一阵,用那一种好像是相当肺腑的口气说,这些玉手镯是去年从缅甸拍卖来的玉石,一整块六十千克的纯老山玉,到香港加工以后才运过来。这次加工了五十五副,已经卖出去二十几副,剩下也不多,大概只有三十几副吧,我们卖的价钱是一万九千八百块。今天难得和各位父老乡亲见个面,也不要说钱的事,就算送给各位乡亲好了,每人一份,不收钱。说着陈经理就让服务员妹妹去安排几个服务生将那些玉手镯统统搬过来。 大家一听,随即热闹起来,兴奋不已。陈经理说这一块玉石在缅甸拍卖到手的时候,曾经轰动一时。后来云南几家玉器公司都派人来联系,广东省的揭阳县那些加工玉器的老板听到消息,也打电话联系过,想说服他让他转手卖给他们,但是最后没有卖成。在香港经过权威机构鉴定,果然是块上等的好玉,当时香港的大公报都有刊登过,等一下大家亲眼看到就清楚了。 很快的几个服务生就扛了几个精美的大箱子进来,陈经理亲自拆开那大箱子,双手往里面抱出四份包装盒出来,也是丝绸打成蝴蝶结,跟刚才的一模一样。大家争先恐后的挤上去,纷纷好奇的想看个究竟。 陈经理迟疑了一下,对大家说,各位乡亲每人就送一份,算是我的一点心意;等一下如果还要,就请到隔壁柜台买,送是送卖是卖。父亲生前经常教导说咱们潮汕人做人做事应该秉承一个宗旨,那就是“买卖算分,相请不论”。 大家都说有道理,做生意就应该这样。 陈经理想了想,有点难为情的对大家说,还有一件事,这是生意场上的规矩,虽然不好意思开口,但还是应该跟各位乡亲说明白。这一批玉手镯的原材料是自己在缅甸拍卖到的,送给大家没问题。但加工是在香港,因为现在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工艺。按照当时签的合同,每只玉手镯的加工费是美金一百块,折合咱们人民币就是八百块钱,那时候有约定,就是等玉器卖出去以后,再把加工费汇款过去。按照香港那边做生意的惯例,送给朋友跟卖出去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加工费还是要付还,不然在香港那边的老板看来,这就是失约。陈经理停了一阵,耸耸肩抱歉的说,玉手镯我送给各位乡亲做个纪念,加工费八百块钱就请大家交到这位代理人那边,然后签个名登记一下。 大家一开始以为有贵重礼物送,都非常高兴。现在才听说那加工费还要自己负责,有几个人就犹豫起来,毕竟是八百块钱,也不是很小的数目。然而迟疑了一下,觉得还是很有价值,那个玉手镯标的价格是一万九千八百块,就算打成一折,也要一千多块钱。如今陈经理一分钱也没有收,白白的送给乡亲们,天底下哪有这样好的人呢。人家的合同是跟香港那里签订的,香港那边只认理,不看人情,陈经理那样说,也是合情合理。所以如果这些加工费也让陈经理出,大家也是过意不去,怎么说都是家乡人,陈经理这样做大家就已经相当感谢了。 陈站长和刚才那位陈大哥每人一份礼物,原来也是要交加工费。陈站长夫妻两个人,看有这种机会,就再拿过一副,每人一份。 李校长她老婆不懂得玉器的价值,听到还要交那么多的加工费,原本还兴冲冲的挤到前面看新奇,现在也慢慢的退了出来,在琢磨着到底是拿还是不拿。 潮汕人真奇怪,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有一两个人先买,其他的人就会纷纷的跟着买,毫不犹豫,就好像昨天晚上的海鲜大餐。这一次拿玉器也是一样,整个团三十几人热烘烘的挤上去,每人拿了一份,掏出八百元的加工费给了那代理人,我看见有一些还交了好几次钱,拿了好几副。有的拆开那礼品盒不停的欣赏,有人性子比较急,早就已经将玉手镯戴在手腕上面。 我没有跟大家一块走上前去拿玉手镯,平时都懒得打扮,几年前在那个“南粤第一城”陪伴余处长,他送我的那一条珍珠项链,自己都很少戴上。做我们这一行,平时不用抛头露面,没必要化妆。再说呢,按摩推拿的时候双手要用力,要涂满油脂,手上戴个玉手镯做事很不方便,好像也有点不伦不类。当然自己心里也有疑虑,陈经理送的是他们乡亲,我一个外地来的小妹,等一下如果开口说话了,让陈经理听出来我不是他的家乡人,也真的很不好意思。 看他们一群人熙熙攘攘的围在那里,七嘴八舌的也听不太清楚,原来只说是三十几副手镯,后来又好像看见那服务生继续搬了一大箱出来。 我走近一点去瞧瞧,这时候陈经理正好晃一下左手想看看手表。刚一翻手,左手腕上面那一大块伤疤就立刻显露出来,我的心里猛然一愣,禁不住叫出声来:“孔永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