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三章
县衙距酒楼不过半里之地。陈知县得知不远,执意步行前往,便辞了坐轿,也不安排鸣锣,只带了两个家丁随从,在一班人的簇拥之下径直朝酒楼走去。也是,出了县衙即是东街,抬眼望,钟鼓楼就在前面。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建于城市中心地带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一般为二至三层,悬钟架鼓。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后定时撞击用于报时。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至清代以钟鼓报时更为节制。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登楼先击鼓后敲钟。其计时方式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时辰。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十八响再慢击十八响,击六次总共一百零八响;撞钟与击鼓相同。古代城市实行宵禁,早晚击鼓还为启闭城门的信号。钟楼的建造既是城市管理的公共性建筑又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属统治阶级的“政绩工程”。 长邑钟鼓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居址城邑中心,四方均在中轴线上,连接东西南北四街四门。楼高三层,底层为砖石弧拱门洞式台基,门洞东西内宽八尺,南北宽一丈。台基上两层为木结构建筑,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飞蔓巍峨,造型别致。楼有回廊,层有斗拱,凿景彩绘,瑰丽玲珑。顶层悬铁钟一口,晨夕撞之报时,十里可闻。整个建筑,柱网布局灵活,不拘泥于成法。 迎宾酒楼就坐落在钟鼓楼南首处,所处城市中心,加之设施配套、格调高雅,生意很是不错。据说早先系县府迎宾接待之楼堂舘驿,称之为“迎宾楼”。酒楼为二进制四合院构建。前院临街五个铺口,两个铺口卖些油盐酱醋、布匹之类,其余三个铺口供饮酒吃饭之散客使用。楼上除设有大小包间雅座、专供官宦士绅请宴会客外,还置有上好客房数间可供居寝。后院为主人一家居室,再后便是庭院式花园一处。这酒楼的主人想必也不是寻常家人,主人叫李玉,时下为长河县商会会长。 九月时光,秋高气爽。午牌时分,晴空万里。远远看去,几朵白云缓缓游来,仿佛就从鼓楼身边擦拭而过,托得那拱顶飞檐轻盈飘飘,跃跃欲腾空而起。燕雀在空中划出几道弧影,倏然间又箭一般地掠过,黑点在蓝与绿的深层中消失。 此情此景,看得陈知县十分惬意,便生发出登楼览景的兴致,又见时光尚早,便说欲上去看看……也是,初来乍到,对啥都感到新鲜的。 会长等一行人陪同陈知县登上鼓楼。楼上闲散之人不待吆喝,认得会长的,知道有些来头,即便主动退避。 知县一行踏级而上,及至二楼,先是绕回廊一周。俯仰之间,远山近水、长邑城厢,一览无余。极目之处:东山崇嶐,高耸如冠;南山蓊郁,雄秀无匹;西山磅礴,诸峰并峙;北山巍峨,绵延跌宕。 见陈知县看得是心旷神怡,会长指着西南处一山说:“那山叫'越鲁山',传说是当年越鲁帖木尔盘踞之地。”陈知县听得“啊……”了一声。 会长进而介绍说:“就这长邑四周山势,东南西北群山拱卫,再加上越鲁山'旁立'一边,堪舆家又称其势为'五老下棋'.”俯视之下,果然是四街网络,八巷井分,状如棋盘。陈知县“呵呵”不断,连连点头……想不到这边陲僻地,竟有如此好山好水好城! “听说此地还是高阳氏降生之墟?”陈知县问。 “典籍有所记载。”会长回问。 陈知县极目远眺,又见西山一峰,陈“美女晒羞”之姿,乳峰高耸、小腹平滑、美腿修颀……果然一番风水,他心有所悟,暗自窃笑一番。 领略一番山色美景之后,陈知县又信步走入楼内。 秋阳灿烂,光线缕缕,透过调花窗棂泻在地上。 楼内呈现的是三百年历史窈远的沧桑,黝黝地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板壁上布满老陈的皱纹,依稀里可见骚人的墨迹斑斓,影约之间尚有可识可断者二三…… 知县大人对诗颇有造诣,兴趣所至,便一一地细细看去。见其中一首《长河月映》,诗前有序:长河在县东二里许,中宵月皎,云影天光,爽人心目。其诗曰:滔滔汩汩自东流,朗月团口在上头。 如此清光如此夕,阿谁乘兴再登楼? 又有《神钟远闻》者述:城中向有鼓楼,悬钟一口,晨夕撞之,声闻三十余里。口口口口口口“以上几字,因代掩年淹,已模糊不可视得;以下标”口“处亦同”,俗传明时口匪猖獗,焚烧鼓楼,钟裂一缝,其声如雷,逆酋头痛皆遁去。继而诗曰:楼钟曾说靖边器,楼毁钟销事寂寥。 圣代即今刁斗静,惟余僧磬自朝朝。 余下尚有一诗,虽无名无跋无注,然字迹犹新:壮年书剑悔蹉跎,此日登楼兴如何? 诸子岂真贫贱老,不才只觉别离多。 庭前桃李新成荫,徼外云烟等掷梭。 回首名山谁是主? 红鳞六六寄春波。 知县大人看得凭生感慨,特觉得那无名无跋无注一首,想来作诗之人也是少不得志,屡试不爽,面对人生,嗟叹不已。想想这读书之人,不就为了求个功名,寻些富贵,可功名富贵又在哪里?!……想想自己,千里迢迢,抛妻别子,不免也生发出些凄楚。心想,什么时候,我也得来留它一首才是…… 从二楼出来,一行再更上层楼。三楼为钟鼓室,悬钟架鼓。钟巨如屯,视之,果有裂痕。上有铸字,略云:《易》称设险,《礼》重筑城,自古在昔,召伯有成……自轩辕筑城以居,而口阇之设,楼橹之备,亟亟矣。古今筑城者盛也。所以盛,爱人民也…… “县大老爷……申冤罗……”知县大人正待看下去,忽听得楼下惊惊炸炸地喊叫起来,不知为何,忙问会长:“楼下何人,喊啥冤枉?”不待会长回言,楼下又吼了起来:“见县官,见青官,见了昏官,我就把他送上山……”“一个疯女人……”会长连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