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2、两张泪脸
本章简介:本章深化了前章主题,把主题浓缩成了两张泪脸,一张是母亲的,他代表着老一辈;一张是青年的,他代表着新文化里的现代人……然而这两 张泪脸,却是纠结在一个家庭里。 九二年深冬,天气极冷,下雪了。 青年家里,一家六口围炉而坐,炉火燃得正旺。小弟挤在父母中间坐在大沙发上,青年和两个妹妹各坐一根小椅子,围在炉边,青年和小妹在看书,大妹在织毛衣。大角柜里的松下双卡录音机放着当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情网》: “情茫茫情茫茫,我的心儿慌呀慌! 是该遗忘,还是躲藏? 如何逃过这张网? …… 小妹已上初中,听得入迷,不由随声附和着唱了起来:“…是该遗忘,还是躲藏?如何逃过这……”歌未完,却听母亲喝道:“住口,把录音机关掉!” 小妹愕然:“妈!你怎么了?” 母亲愤然:“唱什么唱,你哥媳妇都说不到了,你还唱?” 青年愕然,见母亲愤怒的样子,就起身关了录音机。 小妹不以为然:“哥怎么会说不到媳妇呢?” 母亲(气不打一处来):“你问你哥,请了多少媒人了?少说也有十五六个了,说了那么多,谁都看不上他,我真是气死了,到底是哪里长得难看了?平时都那么会说话,怎么一见姑娘,就不招人喜欢了?”母亲越说越来气,眼泪漱漱地流了下来…… 青年无言,呆呆地看着书,但已然看不进去,脑海里印的全是母亲的泪眼。 小妹劝慰:“别乱说,我相信哥能找到媳妇的,不是有缘份这种说法吗?” 母亲(更激动),掏出手帕捂住脸:“三年多了妈都快急疯了!” 父亲也无言地叹了口气。 青年的身子颤抖了一下,他经不起这气氛,站起身来,几步走到门边,无言地打开门,走进了屋外的风雪中…… 雪飘得正猛,瓦屋上树上全白了,地上已积满了三寸厚的雪。青年独自在雪地里走着,心里空乏得难受,鼻子有些发酸,三年多来,十几次说媳妇的情景,在脑海里一一闪现…… ……约好在集上见的郭姑娘,见介绍人指证的是一个穿了件旧夹克的青年, 旧夹克靠后腰处有一块绿油漆污,有鸡蛋大小,看小伙长得到挺帅气的,只是太寒酸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约好中秋节去吃晚饭的,结果是十六的去了。矮胖的姑娘虽也气愤,但总算还有一丝笑脸,只是她的父母气愤极了,那有这样说媳妇的,到像是我家姑娘没人要了…… ……媒人说那个姑娘不错,况且你们的父母是远房的“挂角亲”关系,母亲也极力赞同,说她亲自出马,娘俩先去一趟,人家喜欢了,媒人再去。与母亲去了,为了讨好母亲,不敢撒野。到了姑娘家后受到了热情款待,归来后母亲欣慰极了,姑娘又大方又漂亮,她们全家也看得上儿子,于是,请媒人终于订了婚约,不料有一次看电影,青年看见唐姑娘与不三不四的男青年打情骂俏、卑俗不堪,不以身边的众人为意。唐姑娘自然不会想到、这远村的电影场里、居然神逢奇会有一个人,那个与她有两个月婚约的男友…… ——- 晚间,青年躺在床上,难以入眠,他想看书,但是书里的字变成了母亲伤心的眼泪。他丢下书,呆呆地看着床对面木板上那张发了黄的白纸,白纸上是几行醒目的大字: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出恶,唯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这是六大派围剿光明顶时,明教教众全体咏唱的悲歌!其实,也就是明教的圣火教义。 自从九零年春节读《倚天屠龙记》之后,这首悲歌就一直伴着在青年的床头了。 青年低声吟诵:“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未完,两行清泪流下脸?。半响他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还是做一个凡夫俗子吧!我要是连父母亲都不能安慰,还有什么资格去怜世人?他站起身来,把发黄的圣火教义摘了下来,折叠好,放进床头的一只木箱里,又从木箱里拿出一个硬皮绿色笔记本,他来到槕前,慎重地打开笔记本,扉页上是碳素软笔写的几个清秀的字迹:”刘正风诗集“,他翻开一页,久久地凝视着那首叫《路》的诗: 对生存的沉思 交织着对生活的呐喊。 对人生的追求 背负着对亲人的辛酸。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有多远? 主观与客观的规律 有多难? 是追求现实, 还是索求人生? 我无言举步, 蹒跚向前。 路!啊!路! 总是把我来孤独。 我不愿孤独, 却要走自己的路! 好久,青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迅速把诗集翻到第15页,他拿起槕上的钢笔,在空白的15页上写下了一首七言的《父母心》: 永难割舍心头肉,不顾爱重反成仇。 何时造物开天眼,容得慈孝两悠悠。 …… 刘正风于癸酉冬季丙辰零点 青年看了看表,在诗的右下提了落款。 原来,这个青年叫刘正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