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4、求婚的前前后后
本章简介:此章情节,错落有致,似构思更似真实,读者可以透彻地看到母亲这个角色,在家庭里他们是怎样做的。 家里,刘正风父母听小二黑细说江边对歌情景,心下诧异:“这小子居然也敢在众人面前唱几首,这到是没有想到!姑娘既然对他有好感,我们还是尽快央人去提亲吧!……阿雄!打听清姑娘是那村人了吗?” 小二黑:“我问过了,姑娘是郑家集人,叫郑洁,据说还上过高中,她父亲是煤矿工人,两年前矿塌方压死了,郑洁就没有再读书,回家来了。 刘正风母亲:“读过书,那感情好,到适合啊风的脾气!” …… 春节刚过,郑洁家来了两个人,一个40左右年纪,一个就是曾在江边对过歌的刘正风,不巧的是,郑洁不在家,她到远村的大姐家去了,郑洁母亲认识年长的阿龙,阿龙哥进门后也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郑母见刘正风仪表堂堂,稳重灵秀,甚是高兴,忙着招呼了哥俩晚饭。 次日中午,仍不见郑洁回来,阿龙交代了弟弟,独自先回庄了,刘正风帮郑母劈了一下午柴,晚饭后,有些坐不住,就对郑母说,要去河对岸姐姐家看看孩子,郑母同意了。 刘正风在姐姐家住了一天,估摸郑洁该回来了,于是又回到了郑家。 郑洁家里,只有郑母和郑洁的小弟弟在,刘正风询问后,郑母难为情地说:“郑洁是回来了,她听说是山里的刘庄,嫌山里不通电、太苦、他想到城里去。” 刘正风:“郑洁在那里?我亲自问问他吧!” 郑母:“早上有几个姑娘来约去江边洗衣服了,在江边,但你别去问她,江边姑娘多,你问不出好结果,我看你还是回家去,我再给她谈一下。”郑母见刘正风不语,又补充道:“孩子!听我的,相信我吧!” 刘正风想了想,点头道:“好吧!那就请您老多费心了。” 郑母:“我看你这孩子确实不错!我的观点是,只要人不错,地点不太重要。” 刘正风不意郑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想了想道:“从今天算起,再过五天是山里赶集,如果郑洁愿意见面,就让她来山里赶一趟集吧!如果她不愿意,我也就不下来了,免得您老难为情,您看好吗?” 郑母:“好吧!我尽力试试,就这样了,你先回去吧!” ——- 刘正风回家后,在田里猛干了两天活,居然病了。这个身体相当结实的孩子,居然病到了。刘正风眼前不时浮想起郑母的那句话:“山里不通电、太苦、她想到城里去!” 赶集这天,刘正风母亲和大哥阿龙早饭后忙着去了集上。刘正风挂针后,好了许多,但身体尚虚弱、躺在床上休息。 刘正风的表妹来了。她是姐姐的姑子,刘母曾托人去给刘正风提过亲,平时两人也合谐。两家是亲家、结果、亲家母以换亲之嫌婉拒了。 刘正风去郑家集提亲,姐姐是知道的,今日表妹之来,名为赶集,但并没有去集上,只一直和刘正风小妹在家,小妹看书。表妹在织毛衣,看来、表妹还是比较喜欢刘正风的。 下午三点钟左右,刘母匆匆从集上回来,要刘正风起来到集上去接郑洁,刘正风努力爬了起来,对母亲说:“那我换点衣服吧!”母亲见刘正风起来了,交代了几句,回头又忙忙去了集上。 刘正风换了点衣服,来到正屋里,他见表妹和小妹都在,微微一怔,无言地在三门柜里拿了双新网鞋换在脚上,给表妹简单打了个招呼出门朝集上去了。家里,刘正风喜欢的那首流行歌曲,原来表妹也喜欢,正唱到动情处: “……情茫茫情茫茫,我的心儿慌呀慌!……是该遗忘?还是躲藏,如何逃过这张网?……?” 从刘正风家到集上,有两条路,一条是从田间过沟的直路,另一条是从黄杉林中穿越大半的弯路。 刘正风大病初愈,不敢晒阳光,他选择了走黄杉林。 ——- 郑洁在集上转了有三个小时了,未见到刘正风踪影,心下不快,遂携了侄女朝回家的路上来了,集上的阿龙大哥闻小女传报,忙把买到的一包化肥寄了,匆匆追来。 从田间路上走的刘母却与郑洁遇上了,刘母已知郑洁,忙引了他向想家里去,不料到了村口,仍不见儿子寻来,郑洁不愿跟刘母进家去,挣脱后带侄女走了。 刘正风走出门后,表妹坐不住了,她收起织着的毛衣,提了自己的小包,不顾小妹的挽留,到同村他姑妈家去了。 刘母怒冲冲回到家里,才知道刘正风已到集上去了,坐在椅子上暗气了半分钟,又站起身来,急急往村外的路上赶,去追郑洁…… ——- 晚饭时,刘正风家里多了两位客人,但不是郑洁和侄女,也不见刘正风的表妹,而是郑洁的两个哥哥,他们也来赶集,被啊龙留下了。刘母追出去一公里半,本又追上了郑洁,但终于姑娘不愿意来,回去了。 晚餐比较丰盛,众人在阿龙的鼓动下喝了不少酒,刘正风也勉力给客人和阿龙哥频频夹菜……。 三天后,刘正风身体恢复了,父母又命令他跟阿龙哥到郑洁家去求婚。 郑洁、母亲和小弟都在家,是夜,两位早经分家另有门户的兄长也过来劝说了一会,求婚出现了和谐的转机,凌晨时分,两位兄长回家睡觉了,阿龙毫无倦意,抖擞精神、继续对郑洁开导说合,郑洁终于起身,亲手煮来了“汤圆”与众人吃了,鸡鸣之后,坐着的五人才得以休息,提亲一事总算是初步谈拢了。 第二天,当刘正风被阿龙叫醒的时候,已是近午时分,阿龙哥授意风弟要乘热打铁,吃早饭时得提出约郑洁到家里去,哥俩方大体商定,郑洁的小弟已来请吃早饭了。 早餐算丰盛的了,火腿肉和老猪脚居然已经煮熟了端上槕来。阿龙哥对郑母感叹地说:“您老是一夜没有合眼了!” 郑母笑了笑说:“为了孩子好,没什么!” 有郑洁的两个哥哥和小弟相陪,午餐大家都吃得高兴,刘正风在众人的力劝下也喝了两小杯竹叶青酒,就着酒性壮胆,刘正风当众提出约郑洁和郑母同去家里与自己亲人一见——这是乌蒙山里提亲中一个最基本的“瞧家居”礼节。 郑洁说:“往后再去!”但在郑母严诃命令和众人的极力主张下,也就默应了;郑母说她不去了,并重申了他的立场:“只要觉得孩子可以,家庭她是不讲究的,更何况我家条件就不好,我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家条件。” 这一次求婚,郑母不同凡俗的性格,在刘正风和阿龙哥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正风的家庭条件,也确实比郑家要稍好一些,自姐出嫁后,刘正风念完初中,也就没有再读书,回家帮父母种地了。三四年下来,已成为村里公认的好手,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他为人稳健而热心,基本上禀承了父母身上的诸多优点(父亲是刚直热心的老共产党员,在村里有口皆碑,母亲心慈性烈,疾恶如仇,深为村邻敬畏),近年来,有了节余,家里水泥地面做了,又做了一批新家具,还买了一架松下立体声双卡录音机,单是这牌子的录音机,左近村庄就少有。 郑洁在对歌时就有些看上了刘正风,当亲见到家来提亲的正是前几日与自己对歌的青年时,就有些动心了……到刘庄后,见到刘正风家底也较厚实,也就欣然同意了…… 在人生的路上,有些时候真会产生一些戏剧性的变化,让人出其意表。小妹星期日回家。见到了郑洁,在厨房里嗔着问母亲:“您不是说哥说不到媳妇了吗?怎么才一个月,哥就找到了呢?” 从刘母流着泪说儿子说不上媳妇了,到刘正风把郑洁带到家里,前后还不超过一个月时间,这不禁让父母对儿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刮目相看。同时也在心里常念,是祖上显灵护佑了。可是,刘正风的心路历程,其间的甘苦与辛酸,他们又哪里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