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后记2

  一,[关于刘建华]

  建华离开了我,走了。没有回来。我曾经千百次地想要去忘记这个名字,但是却做不到。这个男孩子错了,那么他到底错在哪里?

  决意于付诸行动,但又始终沉湎于细致的思考、敏感的性格而任其自然,内心矛盾又无法去改变吗?是性格害了他还是其他?主观意愿的崇高和实际生活的猥琐成反比,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为什么这么不珍惜自己?

  刘建华受着好几重的痛苦,许多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贫苦在当下就会受人歧视,这是怎样的意识形态?若是人们认为已经过了努力的奋斗却仍不能很好地摆脱痛苦,甚至连当初自己看不起的那些人都不如,那么往往会变得脾气暴躁和易怒,特别是一想起过去的努力,就更加歇斯底里。

  从小学到大学刘建华自认为一直认认真真地按着老师指的方向去走,为什么到最后会一无所有?学生在踏上社会后,普遍觉得受骗了,然后就是愤恨和无奈。所以有人就说,生活好象被强奸,如果你没有办法反抗,就应该闭上眼睛享受。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因为他找不到出路,这是一种感伤。

  二,        [考试与教育制度]

  复兴一个民族,就是复兴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复兴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教育。所以教育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极端的重要。我曾经给总理写过一封信,信里只有几个字------“恳求总理改革考试与教育制度”

  教育,不是用来赚钱的。学习,也不该只是为了功利。有些民办学校简直与匪类无异,披着教育事业的美丽光环,骨子里都是只有名利没有学生的肮脏的狗屎。欺骗、夸大、不符实际、故意错误引导、故意玩弄文字游戏的宣传,误了多少人的青春?误了多少人的一生?教育的混乱带来的将是混乱的时代。

  有些民办学校管理混乱,拿了学费,又找出许多理由把人开除,只顾赚钱,误人一生!京华四年,有的人,什么都没有。

  人生能有几个四年哪?没有正规的档案管理,没有正规的户籍管理,没有正规的学生权益,没有论文,没有实习,也没有工作。那些学生该怎么办?有谁在乎过他们?

  希望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民办大学生的生存、生活状态。特别是其中大量的自招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有关部门更好地规范民办教育。

  很多人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读自考,并不是没考上大学,我认识的很多人就是,自考生不应该被歧视。

  许多学生苦苦念了四年大学,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在校期间又被收取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这些又有多少人真的深入到学校里调查过?这与“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相背离。

  有些本该可以念研究生的人,上不去;不该上的,倒是去了。这些人以后走上领导岗位对于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是否会带来或多或小的亏损?中国内地有那么多人才,为什么连一个诺贝尔奖都拿不到?所以有人干脆说,真正的人才不是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那么,既然学校不培养人才,要它又有何用?

  理想主义教育下产生的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这个世代是活不下去的,中国教育走向了误区。人们都在引颈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不是龙凤的人呢?舆论不去肯定他们,而是在意识形态中看不起这些人,精英化的教育目的达到了,但对于大部分群众来说,到底利多还是弊多?

  这样的教育导致出现了象清华大学虐熊事件之类的报道并不奇怪,而我们全把所有的矛头指向那位学生一个人!太残忍!!为什么要批判“高分低能”?为什么要批判“涉世不深”?

  高等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国外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爱好,国内的教育就是通过勤奋的考试来创造价值、改变自己。学历和修养不成正比,要知道,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这种对人民大众不关心、不爱护的人!

  无高学历者在近年被普遍歧视,失去了平等的劳动权益,用人的标准应该是惟才是举,而不是惟学历取人。我们的社会、单位(公有、私有)需要给那些虽然没有学历,但是在各行各业里有能力有希望的人开一条出路!!能制造出熊猫烧香病毒的李俊因为没有学历而找不到工作,最后选择了报复,而连一段象样的程序都不会编的某计算机本科生却坐在办公室里拿着高薪。

  过于功利主义的教育和学习真的对社会对他人有益吗?经济是发展了,但是它背后又藏着多少的眼泪?!我们国家大学生的素质随着科教兴国的提出,理论上应该是越来越高的。但现实又是怎样?

  那些心灵痛苦的学子多么需要人们的关爱呀,而不是过多地要求他们怎样怎样,这简直是另一种逼迫。我真的看到了许多许多人的眼泪,,我为他们难受极了。

  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想知道某个女人的乳房有多大,还是想干嘛?我们的考试到底在考些什么?是考抄袭的勇气和手段?还是要看我们记忆大量练习题和课文的本领?我们绝不应该夸大大学生自杀现象,但是过分隐藏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增长,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的学生苦啊!以后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了,那么曾经在这些制度下面荒废青春一无所有的那些学子,又该往那里去呢?他们该如果生活?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开办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大学学费高至逼良为娼,难道这就是开办大学的目的?

  不知道“凤凰岭”下有多少男孩的哭泣,又有多少女孩的眼泪?

  许多人都想:“为什么有的人拥有所有的一切,而有的人却一无所有?”活得太苦。怎么办?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般人所选择的最稳妥和最看好的方式还是上学考试,出人头地。在06年的某段时间里,我真的是快要痛苦到了极点,甚至写了遗书。我心慌意冷,更没有权利去想其他的事情,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现实得让人痛心和刺骨。

  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怎样的教育才是对学生最大的爱呢?我觉得这是应该真正思考的问题。

  无数的学子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的环境和命运,成功取决于考试,但是越有压力,越难考好,为什么就没有人文的教育制度?为什么就没有以人为本的时代?

  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价值的主要方面,没有第二个因素,从小学到大学都一样。中国人是最喜欢走极端的,认准了理就埋头朝那方向冲,准没错。所以在一般的老百姓那里,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就是这样的简单逻辑。

  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算不算是成功者呢?一个人的价值到底应该取决于什么?我们的媒体宣传、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不妥协,不盲从,不放弃!现在的大学生缺失了什么?是理想?是知识?是素质?还是人格?

  我记得很多年前同班上的许多同学在周记上凑写着:

  “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

  那么是考试的错吗?上海的现代私塾孟母堂被定为违法半学,勒令停办,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生?现在你要去问问别人,没准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他们的孩子是大学生。但却是不知道什么才是大学。

  有的人奋斗了几十年竟一无所有,对于接受教育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理解。我在上海看到了一些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子,这让人欣慰,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呢?

  以前的同学遇到我时总说:“你总是傻乎乎的,总是以为老师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我也不知道,我在学校里不相信老师,还能相信谁!教育若是真的出于对学生的爱,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为什么现在的人知识越来越高,犯罪率却也越来越高了?

  一考定终生的观念还是深扎在老百姓的心里。人们看得都是成功,而不会去在乎成功的过程。为什么现在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了?以前看过一个女研究生被骗财骗色的报道,犯罪嫌疑人伪装为一名研究生。当时我就产生纳闷:难道一个受过研究生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连区别无赖和同类的素质都没有吗?他们两者之间就没有一点区别?如果真的没有区别,那真是教育的堕落。

  我们做学生的,不应该总是去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是心里有声音说:“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去抱怨吗?难道真得是想去抱怨吗??”

  著名作曲家陈刚老师认为:大学生需要有文化的支撑,有知识没文化,是可悲的;有文凭没知识,更是可悲;没文化、没知识、没才能,最最可悲。

  中国的大学,惰落了!中国的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那些在北大到处游走,又不属于北大的边缘人,太苦太苦。有时候,一闭上眼睛总会浮现冯悔(化名)的样子和学生从高楼上往下跳的场景,仿佛是自己正在往下跳,那么真实。

  刘建华母校的两个南北门造得相当的气派,但是里面的东西却是让人大跌眼镜。自考生的奋斗目标也是在乎毕业证书上盖得是哪个学校的章,也就是说,只要拿到了这样的毕业证书,就算你什么都不会,社会依然爱你。这就是意识形态告诉我们的。

  三,        [民办学校、民办教师和私有单位]

  这本日志详实地记录了偏差的教育机制所带给学子的痛苦和这些学子的大学历程,抨击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也记载了很多时代问题,展现了80后年轻子女的生活图景和他们生命的迷茫:这仿佛是一个谎言、骗局、卖淫、放纵、空虚的时代。我们对于生命的终极性目的缺乏更多的了解,对于人类未来的走向也从未思考过,好象任何的东西都不能使我们真正的快乐。

  但我又是热爱生活的。当我走过街市,我把走过的地方当作造物主的伟大来赞美;当我走过小巷,我把青苔上的幽雅来赞美;当我走过人群,我把忙碌的身影拿来赞美;

  在一个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经历了四年私立大学的学习,到最后我不能融入到任何一个公办、集体的体系中,我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习马哲有时候感觉让我更加糊涂了),实际上日渐庞大的私有单位体系中的员工权益,又有哪个部门来真正维护和保障?他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与公有、集体单位的员工相比,极其艰难。工人和员工要受多少剥削和凌辱?工人、农民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谁在真正关心?员工工资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这样,当附近的村民买了房子开着汽车时,当别人家富裕的时候,勤劳的我们家穷了。

  我们会慢慢地被这个看不懂的时代腐蚀,而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好象那只可怜地在冷水里被煮死的青蛙。我们会慢慢地体会到这是一个多么肮脏的,污秽的世界,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们心中苦毒不已。

  “老百姓要么读书,要么去死。”

  我感觉自己作为80后跨掉的一个人,实在是失败。如今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没还有真诚了,也没有了信任。

  中国的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还好,地区性的考试和教育机制的改革开始了。但是那些人生被牺牲的学子们又有谁来可怜他们?

  为什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允许民办学校的开办但是又对于学生的毕业去向不加以保障;那么这些学子该何去何从?当中国的各个细节不再以“爱别人”为宗旨后,资本主义的腐败、恶习和腐朽将会侵蚀我们这个国家。

  当我们的群众全都是为了金钱和名誉去奋斗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道德是多么的可怕!民办高校对于不是富裕子弟的人来说,就好象是自己挖坟,用自己挖出来的土来埋自己。中国现在假货世界第一,自杀世界第一,神经病世界第一;说到大学生和非大学生自杀,人们就那俩字:“心理素质太差!”

  这作品的最后一个细节并不是刘建华原型的行为,是“虚构”的,原型是有一位女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跳了河,我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按在了刘建华这个人物的最后细节上。我不知道自己到最后的结局是不是象马加爵一样, 但是作为个人而言,我没有办法选择。

  我所了解到的民办教师的生存状态也是不太好的。民办教师待遇、工资极低(在某些地方,比公办老教师的退休金还低几千块!)、工作负担却比公办教师重得多。比如批阅的作业量试卷量过多;单人每日任课数、单人担任多年级多班级的多门主课;教师的教案、粉笔、红笔等最基本的物资都有一定的缺乏,月月年年辛苦工作,教书育人,到最后还不如市井上的一个无赖活的宽裕。

  大部分民办教师没有退休金和社会保险,民办学校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扣除民办教师的工资,比如收取押金、工资晚发半月至数月、正当请假也要扣除一天工资等等,又用各种名义来剥削,比如:班主任收不齐学生学费、校服费等就以教师的工资来抵消;班级考试学生没考全扣教师工资;频繁的教学常规中发现学生作业本少交一本,扣除教师相应工资;批错试卷中一个错别字扣工资等。

  由于民办学校的私营性质,唯利是图的普遍性目的非常明显,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校方对民办教师又极其苛刻,创建者、管理者与教师关系紧张,很多创建者、管理者竟然是当地的流氓甚至蹲过牢房的人!可想而知有多混乱!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抚育未来栋梁的阵地,怎么能任人胡乱折腾!不紧是误人子弟,还是误国误民!扰乱国家教育和安全秩序,降低国民素质!

  我感觉一切都是某些事物大规模私有化之后又不加以严格管制产生的对于老百姓工作和生活的痛苦,现在连神圣的教育事业中的教科书和联系辅导书都是盗版亦或有很多错误,怎么对得起那么多无辜的学生??

  中国民办教师的生存、生活状况与〈〈我在永乐上班的日子〉〉连载文章里所记叙的企业家、领导层、管理层对员工和下级的压榨、剥削是同样的道理,如此看来,我们还有多少社会主义优越性??老百姓没享受到多少社会主义的福利,倒是又加了些象是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东西。这些飞进国门的苍蝇可就大了,危害就是会引起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传染病!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的大量的剥削工人和农民的现状,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老百姓没有出路!

  四,        [关于生活、生存和写作]

  这部再现性作品的目的旨在对我们现有生活的改良。我为许多北漂着的人们哭泣,这是真实的情感。因为我也曾漂着。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追求什么?这好象是一个浮躁的世代。及至子尤走后,我对于生命的看法又重新进行了评估。

  一个普通的男人要奋斗、要读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子,才能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一想到这些,就心里发酸。普通人最好的计划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为了一套房子而奋斗,及至三十岁或更大结了婚,又要为爱人、孩子奋斗,每天只剩下赚钱。不知道自己活着是在追求什么?为什么活着?有时候也想,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在《霜冷长河》中,有一段话:“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去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更象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我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有时候,真的继续不下去了,觉得人生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沮丧得添加了不是这个年龄的不少叹息。

  精神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也去看过心理医生,应该可以肯定是抑郁症的一种,而且常常会无法控制的发出大笑,说明自己的心理在局部已经出现了变态性质,但父母是不能告诉的,医院也是很难再走进去了。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叙述可以让更多人关心抑郁症的患者,让人们可以了解一点他们的状况,帮助他们从阴霾中勇敢地走出来。

  我的本意无意去伤害任何人,但若是要真实的叙述总是会有所牵涉他人,我只是想告诉人们痛苦和挣扎,只是想通过这客观的描述来表达,而不是其他。

  这真是一个疯狂的世界,如果所有人都疯了你不疯,你就是疯子。考试与教育体制真的需要改,只有这样,当学生走出校园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适应外面的环境。我是80后这一代里的一个个体,我觉得自己是已经被毁的一个人。我觉得自己象狗一样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茫然地看着行人的来来往往,如同行尸走肉。

  五,        [社会体制]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主,照搬了西方的市场体制,但是其他相辅的体制,包括医疗、卫生、住房等等,都与市场经济有不和谐的地方,手术刀可以变成宰人刀,教书育人的学校可以变成出卖文凭的学商。市场经济参与竞争,老百姓看病、住房、上学、社保等等都成了社会转型期的典型问题。亚当斯密指出:“只有把经济上的利己性和伦理上的利他性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真实的人性。”我寄情于社会机制的改良、亦或是改革。

  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社会机制还不太完善,当我们还在过好生活的时候,请想想那些在痛苦中生活着的人们,他们或许家破人亡,或许无法承受生活的重担。

  有些时候,如果我们真的按着红绿灯的指示去做,却是永远都走不到街的对过,而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是那么一帆风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呀?

  真想大哭一场。

  有一段时间,学校的水房中午为了节约的缘故不提供热水,学校的领导又频繁地来宿舍检查违禁电器,不允许私自烧水,那么我们学生究竟该怎样?去反映真的有人会听吗?这是把学生往别的路上赶,然后等其发现,又大加处罚,说一通做人道理,教导我们不要再走错路。

  六,[敏感的政治体制改革]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党政要分开,这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这是1986年9月13日,邓小平同志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赵紫阳、姚依林、田纪云等汇报工作时的讲话。

  七,        [言论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同意了新华社副社长穆青关于在新闻报道中“改变过去不公布粮食产量数字的做法,公开公布粮食产量的具体数字”的请示报告。

  他曾在1962年7月在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时给大家交代过一次粮食产量数字:“一九五七年时,粮食产量是三千九百亿斤,去年 是二千九百亿斤,今年不晓得能不能搞到三千亿斤。”邓小平这篇话讲过没两天,上边就传下话来:不准传达! 但是,粮食产量保密的时候,大家老挨饿。后来不保密了,粮食却吃不完了。粮食产量的数字和言论都是一样的。

  我们的舆论把诸如公办教师、公务员的地位抬得太高,是对还是不对?这样对于教师、公务员诸如此类压力过大,一但做不到,就要收到舆论的惩罚;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不是可以取法的。没有开放新闻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于人民的思想折磨是致命的。

  八,        [关于公义]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忽视对于公平正义价值的追求。中国是法制社会,那为什么有些法律法规就是执行不了?道德败坏的不受人指责,公义何在?

  如果一个人觉得这是一个绝对自私、虚伪、谎言的、金钱的世界,就会对这个世界失望。

  若是没有人坚守公义,追求真理,那么这个世界,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不法分子是越来越多了,社会的公义得不到更多人的维护,我乞求那些杰出的人都能站起来,为中国的公义而奋起奋斗。

  如果我们的社会再多一点公义,社会也会多一份稳定,人民就会多一份幸福和快乐。

  道德建设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是最关键的,如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这一点,中国的社会将会经历动荡。如果一个个人遭遇了不公义的待遇,往往会痛恨社会。如果我说这个世界有些黑白颠倒,你们肯定不信。我在写作中有一些象是人格分裂的场景,很茫然,不知所措。让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写,让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让我对这个没有多少公义的世界充满了失望,甚至觉得活着也没有意义。为什么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受苦,为什么许多小人反而得志?

  九,        [社会意识形态、经济的发展以及道德的复兴]

  人人自扫门前雪、哪管别人瓦上霜--------这并非是值得庆幸的事。在市场经济下,只要是不择手段取得了自己的利益,谁就可以算为人才。市场经济这样下去都让人产生了变化,这是对人格和尊严的践踏。

  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嘲笑和歧视穷人,他们不该受到更多的爱吗?我听到过极端的观点:“现在的人,除了搞经济建设,还会干什么,如果杀人也可以赚钱的话,人们一定踊跃参加,乐此不疲,这是真正的牺牲精神。”

  如果不去处理重大的社会矛盾,就难以有和平的环境,如果没有和平的环境,就难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如果不去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就难以推进技术、知识创新,如果不推进技术、知识创新,中国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将面临真实的窘境。

  贫穷的人,受人嘲笑;富裕的人,被人“仇富”。那么我们要做怎样的人才能让别人快乐?如果不重建道德和纪律,官僚体系会更加的腐败,这是精神骨子里需要整顿的东西,岂是一句“自我监督”就可以的?如果不真正重建道德,社会治安将不堪设想,老百姓想要一个治安良好、人人安居乐业的环境。

  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可不可能出现了一点小的纰漏,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以为有钱就等于拥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世界?社会意识形态里有的只是学位、金钱、美女、房子、车子、出人头地。如果国家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加以正确的宏观调控,这世界真的要乱了。

  我们需要市场经济,但是老百姓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是比它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需要发展经济,但是道德的复兴,远比它来得重要得多。通过对西单市场强买强卖、欺诈等等行为的真实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只有经济而没有道德的市场有多么的可怕。就连经商的,也会常常受骗。市场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完美,那么在一个不完美的市场里面,势必要出现和不完美相匹配的不公平甚至不道德的竞争。群体性的道德下降带来的将会是社会的不稳定。

  道德低下的不以为是耻,反以为荣,我们的舆论、宣传、教育总是去回避社会某些丑恶的现状到底对人们来说是好是坏?追求真知识的,人们以为愚蠢;追求真理的,反被人歧视;追求真高尚的,往往无处存生;礼貌的言行被人看为怪,众人都以此为奇。

  这是一个好讥诮的世界,人心比万物都要诡诈。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怎样的?这不需要去关注吗?-------“人流算什么?做了人流找个老实人嫁了贝。”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到底有没有过时?这句话真的是对所有人的爱吗?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出来。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康德以道德理想为人类文明确立某种绝对的价值方向的哲学精神无疑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哲学家马基雅维利提到,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靠惩戒维系的畏惧比靠恩惠维系的爱戴更为有力,人们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更少顾忌。

  自考生的心理世界是怎样的呢?他们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尊重。我们中的许多人,宁可努力追求知识,而忽视了道德的生活,所以常常受了欺骗。只要人们肯把争辩问题的力量用在拔除罪恶和树立道德的工作上,世界上就不至于有许多痛苦。

  小人责骂别人是小人,贪官一遍遍正气凛然地教导高尚情操的下属如何为国为民。杰出的人低着头做人,无赖却在街上不可一世,道德就此真实得一文不值。

  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富裕起来,如果这些先富裕起来的人不去带动后者,那么,贫富悬差所带来的暴力,会使这个国家的稳定接受挑战。

  07年2月在上海的“蓝天下的至爱”爱心全天大放送中,我看到了爱和希望,那个时候我想,希望这样的好人可以越来越多,希望坏人越来越少。如果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得不到提升,那么就会增加随便拿一根萝卜当人参卖的诸如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频率。道德的复兴不是靠几次学雷峰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关键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如果要是真的用学校里所教授我们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这个世界,那么就有许许多多人该被枪毙,当然这一点在死刑复核权重归最高院后,实现的可能更加渺小。

  然而,这应该是一个爱的世界啊,因为爱是唯一伟大的。

  十,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辨证思维,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在矛盾中不断前进,解决矛盾,化解矛盾,贯彻党的方针,完善各种制度。如果各种社会矛盾再继续深化,会怎样?中国的农民真是苦啊!付出最大的艰辛,换来最微薄的收入。我们不该去歧视农民,要尊重农民,赞美农民!

  中国应该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一切才会好!到那时,我一定会热情高涨地站在最高的山顶上大喊:

  “中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