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三节音乐

  是因天生抑或是善感,说不清楚为什么,子文一直感觉自己能够透悟音乐。

  子文认为人的内心或者说潜意识里会有一种天生的乐律,大多数人无法表达出来,而作曲家可能具备这种才能。作曲家的作品能够唤醒这种乐律,好的音乐更能引起内心的共鸣,顶级的甚至可以令你心灵震颤。也许是子文特容易感动,起鸡皮疙瘩在子文听音乐时是常有的事。有这个成语“动人心弦” ,打动了心里的弦。子文的看法是不是古人早就知晓了呢?

  贝多芬的宏大深邃抗争、柴可夫斯基的忧伤精美、莫扎特的行云流水、施特劳斯的欢快、德沃夏克的庄严。贝多芬、柴可夫斯基是子文最爱的古典音乐大师,并觉得《英雄》、《命运》、《合唱》、《悲怆》交响曲是人类登峰造极的作品。

  人类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物质生活、科学技术,而对于思想哲学、文学艺术方面则很难说了。提到中国的文化,人们随口的会说出唐诗宋词,后面有如此辉煌的作品吗?还有音乐,子文没有找到后来者能超出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

  因为喜欢他的音乐而去认识他这个人,因为了解了这个人而更爱他的音乐。

  也是祸,福之所依,贝多芬的奇才出自于耳聋之后;帕格尼尼的鬼艺源来自疾病的大脑(音乐界已经公认,其小提琴跳弦速度没有人能赶得上,被称为魔鬼之手)。

  听贝柴的交响乐会感觉得到伟大的心灵在倾诉。每次播放前子文都会特意的洗干净手和脸,象信徒拜佛般的怀着虔诚和敬仰。

  知道为什么吗,贝多芬的塑像总是怒目而视?高傲的贝多芬很气愤,不要瞎听我的音乐,我的音乐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听得懂的。

  贝多芬有多傲,有个例子。一天贝多芬与当时大名鼎鼎的歌德一起散步,路上遇到一个王公贵族,歌德马上让到路边,并鞠躬行礼。贝多芬则目不斜视、继续前行。过后歌德说贝多芬不应该如此无礼,贝多芬说:王公贵族多的是,可贝多芬只有一个。

  有一点子文觉得十分纳闷,一些空洞、没有丝毫情感、就象机器人般用音符胡乱堆积起来的音乐,竞然也能拿得到某某大奖。子文有点点看不惯那些过于颓废的艺术。把放屁的声音加上锯木头的噪音、这也叫音乐?如同三岁小孩的胡乱涂鸦、就是抽象画?还有所谓的绝画,一个画家从高楼跳下摔死在摆好于地面的大块白布,鲜红的血染于白色的布,很新奇却也很无聊。

  看到音乐厅里附庸的人在神情专注的欣赏平庸的作品,子文会笑骂:作曲者无病呻吟、害人害己,听乐者装模作样、自欺欺人。没有病的呻吟肯定是假的、浪费别人的时间自己也白活了,不懂装懂、欺骗自己的同时还欺骗别人。

  也难说,假的东西也可能有美,做得好的假花挺好卖的。极个别装出来的、或者自认为真实的呻吟也能打动人心。

  偶尔的子文也会自己嘲笑自己:我是不是也算装模作样?难道由几个音符组成的叫做音乐的东西真能体现人的思想?

  子文更多的是随意听一些舒情、流行的音乐。通俗音乐能够使听觉享受到一种感官的愉悦。听那种没有歌词、空灵的女声吟唱很感性、很优雅,精彩之处子文甚至于会提起心吊起胆。

  文学和音乐最能铸造出人的气质。一个人美不美,评判的标准太多了,唯有那种拥有高雅超然气质的美才真是摄人心魂。只要是她稍有姿色,古筝、端坐、弹一曲《春江花月夜》,子文就会觉得她胜似仙女了。

  音乐很多样,子文思考时喜欢听小提琴(阿炳的二胡),婉转悠扬、如泣如诉。心烦时想听钢琴,隐跃跳荡、落盘连珠。发泄时大声放摇滚乐,心情好听听甜美的女声,心情不好听听雄浑的男声,心情不好不坏就随便拿到什么听什么啦。倒过来呢?不是很妙。心情不好听弦乐会使心情更不好,拖泥又带水的,似哭不停象哀不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不过倒是可以加倍发泄你的郁闷。清脆激荡又不粘不连的钢琴有破坏连续思维的嫌疑,只是不知道会否有利于跳跃式思维。

  子文不大喜欢女中音,这也许是因为物极必反,子文性格中的中庸太多了。有时你甚至很难分辩出这个中音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唱的,不怎么舒服。人生中子文最喜欢的是男声合唱,跌宕起伏时而高昂时而雄浑的进行曲般歌声,甚至会觉得在这种境界中死去都值。生活中子文最爱的是清纯圆润的女高音,最反感的是尾声颤音,到现在子文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反感。

  你可能见到过酒醉、烟醉、茶醉,可听说过音乐醉吗?子文就挨了一次。一天很是无聊,子文专心的听了四五个小时的音乐,安静下来之后才发现头昏昏的并飘舞着乱七八糟的色彩和音符,似乎觉得世界都是虚的,耳胀、心慌、想吐。真是一种说不出的苦滋味。

  从此以后子文再也不敢长时间的专心听音乐了(三心二意的听,时间再长也无所谓。把自已变成牛,你再弹琴又有何妨?)。

  世界很神奇,音乐的微妙已经得到证实。很多的植物在旋律优美、节奏宜人的音乐环境中能更快更好的成长(早就有菜农在菜地装音响设备,那个菜比没装音响时可提前几十天上市换钱呢),反之吵杂狂闹的音乐会令其生长变缓甚至退化。

  有更神秘的,据说某些果爱听舒柏特的小夜曲,某些花爱听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植物也能区分作者?

  还有很玄的,说水有生命,好的声音水分子呈现美丽构图,难听的声音水分子显得杂乱无章(拍有照片作证)。水也有感情?

  音乐是神奇,很多不同的音乐可以带你进入不同的意境。你会觉得这段音乐匹配的是这种个性的人,而另一段旋律会使你联想到另外的一个人。不同的曲子常令子文脑海中浮现各种各样的美女。贝多芬仅用四个音符就把命运的敲门声印在了人的心里,绝吧?

  子文觉得听觉也跟视觉、嗅觉和味觉一样,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

  第一次见秀色美人,是惊呆了,多见几次会惊但不会呆,见熟了以后只有可餐的感觉,惊和呆都没了,正如那句俗话,老婆都是别人的好。

  香气袭人,真是沁心沁脾,太久太浓会使人麻木甚或昏眩。臭气难忍,可也有俗话说久闻不觉其臭。有一点特别神妙,实验证明,浓烈的粪臭经过稀释到一定程度却是芳香无比,某些国际顶级香水据说就含有从臭物中提炼的某种成分。臭中有香?臭的逐渐量变可以达到质变而变香?那个瞬间的质变到底如何发生?坏事真的可以变好事吗?太多深奥的东西有待人类去弄明白。

  美食令人垂涎三尺,可多吃却会食之无味。古书上说的,皇帝对餐餐的山珍海味却经常的没有胃口。

  子文听到很多美妙的音乐,同一曲听多了会渐渐的变得没有了感觉,再也没有当初的激动人心。所以会有人性常求新,如此说来流行音乐的流行及其朝三暮四的频繁变换倒是顺乎自然,没必要抱怨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