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0)
隆冬。天寒地坼。 方老倔万万没有想到,这天自己闯下了大祸。 他是汉陵大队的贫协主席,由于斗大的字不识一烟袋,便只得负责大队内务和后勤。对于他来说,准时开广播,让群众听到党的声音,这可是自己的天职。然而,由于妻子外出走亲戚,家里没馒头吃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自己发了面,准备蒸两笼馒头。当他刚把馒头放在锅里准备蒸时,突然想起大队开广播的时间快要到了。他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这锅馒头蒸熟的时间,便只好给儿子方知春交代道:“春,爸现在去大队部,你把火烧旺点,当我到了大队部打开广播时,馍就熟了,到时你提馍就是了。” 儿子年龄还小,烧火还可以,根本不知道馍什么时候熟,可没有办法,只好放下手中的书本,把一根根硬柴棒架在锅炉里正在燃烧的火苗上,使劲地掣着风箱。 方老倔给儿子交代完毕后,便急匆匆地朝大队部走去。 村口的那棵百年老槐树叶子已经凋败,枝干光秃秃的,几只乌鸦颤悠悠地站在树杈上凄鸣着。 方老倔刚走出村口,一个社员拦住了他,向他询问自家庄基的事,他只好耐心地做着解释。 正当他正津津有味地给这个社员讲解上级政策时,猛然看见从自己身边走过一个人,那人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哼着曲子。 哦,馒头。方老倔这才想起了自己家的锅里正在蒸着馒头,便急忙告别了那位社员,大步流星地奔向大队部,还没来得及擦去脸上的汗珠,便打开广播,扯着嗓子,习惯性地喊道:“最高指示,儿呀,赶快提馍。馍焦了。” 方知春听到父亲的提示后,急忙打开了锅盖。可惜为时已晚,那口铁锅已经被烧得发红,草圈和箅子开始冒起刺鼻的青烟,手根本无法接近。 怎么办?慌乱中,方知春操起铁瓢,在水瓮里舀了满满一瓢凉水,泼向铁锅。 “啪!”一股蒸汽从锅中腾起,那瓢凉水穿过锅底,落到了炉膛里,浇灭了还在燃烧的火苗。刹那间,厨房被浓浓烟雾所笼罩。 锅破了,这可怎么办?方知春被吓得流出了眼泪,他惊慌失措,铁瓢从他的手中滑落,掉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民兵连李连长带着几个民兵闯了进了大队广播室。 “方老倔,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反对毛主席?”李连长瞪着眼睛,厉声喝道。 “哦,我哪反对毛主席他老人家了?你狗日的血口喷人!” “我血口喷人?驴日的,你刚才在广播上喊什么了?” “没喊什么呀,怎么,你想撒野?”头脑还在迷糊中的方老倔,这才想到自己刚才的话,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一滴滴雾水从头额上渗了出来。 “你还嘴硬。来,打这驴日的,让他再胡编最高指示,攻击侮辱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李连长一声令下,几个民兵一起上手,对方老倔拳打脚踢。 “姓李的,爷跟你狗日的没完!”方老倔拼命地挣扎着。 “你这个反革命,都到这个时候,还敢嘴硬。”李连长顺手在门后操起一跟木棍。 “咔嚓。”随着李连长手中的这根木棍狠狠地落下,方老倔听见了自己右腿骨头的断裂声,那剧烈的疼痛使他眼冒金星,头上的汗珠像大豆一样滚动。他咬破了嘴唇,没有喊叫,忍着剧痛,像一只发了疯的猛兽,不屈不挠,非要与人家拼个死活不可。 好在大队党支部书记及时赶到现场,才阻止了那场血腥的械斗。 可怜的方老倔被打折了右腿。在场的大队干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把他送进了地段医院。 不少乡亲闻讯后提着东西前去探望。 在病床上,方老倔声泪俱下地对着毛主席像,一遍又一遍地发着誓:“毛主席,我向您老人家保证,我是热爱您的呀,我没有反对您。我要是有一丝丝反对您的念头,就让我方家断子绝孙。” 病房里所有人的眼眶里都是湿漉漉的。 大队党支部书记上前安慰道:“老方,别难过了,组织了解你,你是忠于毛主席的。你千万不要多想,安心养病吧。” 在地段医院的病房外,大队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书记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的心情很沉重,也很难受。我知道,老方在广播上喊的话是错误的,他的问题是严重的。可大家想想,这个在旧社会苦大仇身老贫农,他会反对毛主席他老人家吗?他是个好人呀,尽管没有文化,可为人忠厚老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他犯了错,我们可以对他进行帮助,甚或对他进行批判,可不能对他进行镇压。” 大家不约而同地点着头。 书记转身对李连长说:“我说老李呀,咱们都是一个大队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何必要下那么恨的手呢。你这样让他家以后怎么生活呀。” 大家都用眼睛盯着李连长,意思是说,老李,你也太狠毒了。 此时此刻,李连长像是做了贼似的,红着脸,低着头。 几天后,有关方老倔被李连长打瘸腿的消息传遍了大队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这件事成为汉陵大队几个自然村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 “要说大队那帮干部,就数方老倔实在。多好的人呀,怎么会有这样的下场?难道真应了那句‘好人没有好报,好泥巴做不了好灶’的传言?” “那李连长真是缺德。难怪他膝下只有一女,折腾了半辈子也没生出个牛牛娃来。真是苍天有眼呀。” 人们在私下议论着。他们不仅对方老倔的遭遇表示同情,而且臭骂起李连长来。 此后,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方老倔再也不能下地干重活了,方家的日子因此越过越紧,成为村中的贫困户。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李连长因为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和群众的谴责,也不再热衷于那抓人整人的差事,心灰意冷地在背地里背起《汤头歌诀》,做起当良医的美梦来。李连长的称谓也变成了李郎中。 从此,方家与李家结了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