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十四)

  当新的一天的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方知春披着绚丽的晨曦,在物资局人事科殷科长的带领下,与胡成万一道来到了自己的新单位。

  他要上班的单位叫秦阳市建筑物资公司,位于市区东郊,是一家以经营木材等建筑材料为主的国营企业,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在计划经济那阵,这里的物品基本是靠国家来计划调拨和供应的,上级计划部门每年给公司下达供应和销售指标,公司只需要每年从外边按计划把材料调运回来,然后再按计划卖出去就行。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伴随着布票、粮票、棉花票、油票、肉票、糖票等票证的取消,除了一部分重要物品继续由上级计划控制按平价销售外,相当一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则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采购,议价卖出。在那个年代,不管是单位或个人,谁要是想盖房,做门窗、家具,都得到这里来,或寻情钻眼,搞一些计划内指标,或托人、找关系,选择既价廉又物美的材料。于是,这个远离市区中心的角落,却一度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成为秦阳市最繁华的地方之一。这里的人因此也好像站在奥林匹斯山上一样,一下子牛皮了很多。

  在好多人看来,方知春能调到这个单位,已经算是给老天爷烧了碗口粗的高香了。

  “小方呀,这里可不是学校,里边人员组成比较复杂,职工的素质参差不齐,你得好好熟悉一阵。”引荐他的市物资局人事科殷科长是胡成万的朋友。他一边走,一边给方知春叮咛着。

  随行的胡成万点了点头:“是的,这里的环境与你过去的相差很大,职工文化素质低,整体素质比你原来的学校差得多,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干事留点神,少说话,多观察,要让别人摸不清你城府的深浅。”

  “谢谢!我会时时牢记你们的嘱咐的。”方知春诚恳地接受了他们的提醒。

  他们一起上了办公楼,来到了经理室。

  寒暄了几句后,殷科长说明了来意。

  经理顺手拿起一枝笔,在物资局开的介绍信上签了字,然后给公司政保科长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公司政保科长来到了经理室,与殷科长和胡成万一一握了手。

  “这是新来报到的方知春同志。他很年轻,又是大学生,你先把他安排到储运科,让他在那锻炼锻炼。”经理一边指示着,一边把介绍信交给了政保科长。

  “好,我马上安排。方知春同志,请你先跟我一起去储运科报个到吧。”政保科长拿着介绍信把他领到了储运科。

  诚如殷科长所介绍的那样,这儿与其说是一个公司,倒不如说是一个奇怪的部落,其人员组成相当的复杂。不仅有干部身份做着工人活的,也有工人身份在干部岗位的。其中的老职工,大多是公司成立初期从农村招的工,他们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工龄。年龄小的,多数是物资系统的职工子弟,他们的父辈大都在物资上干了大半辈子。那些老人们为了能给自己的儿女安排好工作,集体找物资局领导,物资局便与市劳人局磋商,网开一面,办了个物资技校,把这些子女集中培训了两年,然后在市上搞到招工指标,做了内部消化。因此,好多家庭的两代人,同在一个部门或一个办公室工作。如此一老一小的裙带团体,占了公司的多半人头。还有一小部分是市里有关领导的儿女、亲戚和熟人朋友,这些人都是冲着单位红火,从外县或市内其他企业调来的,与上边那些老职工的子女一样,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尽管他们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却丝毫不缺少优越感。他们已经满足于拿着米尺和划码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发发收收这样简单的作业,也免不了时不时三个一团五个一堆地聚集在一起,炫耀着自己的出身和拥有的靠山,编织着日后投机发达的美梦。剩余的一小部分人则是每年分配的院校毕业生和部队军转干部,这些人几乎没有什么背景,之所以能进来主要靠的是政策。在外人看来,整个公司如同一泓湖水,平日里风平浪静,可在平静的水面下,却不时涌动着两股暗流,他们相互排斥着,斗争着,谁也不想给对方低头,谁也不想被对方征服。尤其是那些物资系统的子弟和凭关系调来的年轻人,好像公司是他们自家的一样,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小方呀,在这工作,你的书生气不要太重,要时时提防,处处小心,防止钻进别人的圈套,让人当炮灰使,千万不要明目张胆地偏向一方,而得罪另一方。”殷科长临别时语重心长地对方知春嘱咐着。方知春点着头。

  这是作为老师的方知春,离开讲台,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所聆听的第一堂课。这一堂课,主讲不是老师,而是行政干部,讲的内容不是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和李清照,而是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社会知识。

  面对眼前崭新的人群、崭新的环境、崭新的业务,方知春如同一个傻子梦游一般,虽一时难以适应,却不能不努力应对。为了生存,他只能仰光蹈晦。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一点优势,细究起来,他的最大优势,就是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的身份。尽管他是有文化的院校生,但却不是直接分配来的,而是托人走后门调进来的,与两股势力多多少少都能沾上点边,也都沾不上边。正是这个双重的身份,拯救了他,使他跳出三界,逃离了是非的圈子,如同一根与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直线,他不偏不倚地在这个奇特的部落夹缝中,小心翼翼地应付着,与任何一方都不相交。渐渐地,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和尊重。

  这年头,改革的天空是日新月异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中央到地方,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的呼声不绝于耳,国家的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几个字,高频率地见诸于各级下发的文件和各类媒体上。国营企业,这个计划经济的产物,犹如一个长期在大伞庇护下不见阳光和风雨的老者,由于平时缺乏必要的锻炼,免疫力低下,在遭遇突然而至的环境变化后,正在面临着虚脱的危险。

  输液!输液!好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都向上级、向社会发出了求救的呐喊,梦想着救世主的出现。然而,改革大潮波涛汹涌、浩浩荡荡。从上而下的一个个红头文件,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的美梦击得粉碎。

  “把企业推向市场,实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一时间成为各级决策者的口头禅,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随之而来的是,个体经济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实体如雨后春笋,国营企业计划经营、独霸天下的经营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这不,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一场以砸掉铁饭碗、铁交椅和铁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砸三铁”活动,正在秦阳市的各级国营企业分期分批全面展开。

  有着40多年历史的秦阳建筑物资公司,被选定为秦阳市“砸三铁”的首批试点企业。

  这天,在市委经济工作部、市计划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市物资局联合工作组的组织下,秦阳市建筑物资公司召开了公司党政工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职工代表“砸三铁”座谈会。

  首先,市委常委、市委经济工作部部长代表联合工作组开宗明义,阐明了开展“砸三铁”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基本要求。接着,公司经理作了动员讲话。

  “同志们,国营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关键的时期,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告别计划经济,最终转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竞争;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挣钱。前些年,国家在沿海地区进行了国营企业的改革试点,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近,中央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些国营企业改革的文件,这说明国营企业改革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应对,决不能消极应付,等待观望。企业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未雨绸缪,超前思维,勇于改革,清除一切影响发展的障碍。眼下的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只是国营企业改革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次“砸三铁”,正是走好这第一步,转而走向第二步、第三步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基础。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各抒己见,献言献策,帮助公司拿出 “砸三铁”的实施方案来。”

  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表情严肃,像是说了话就要丢了自己饭碗似的,谁也不想第一个开口。

  “别这样没精打采的,还没上战场就拉稀了。原来的那个劲头哪里去了?”经理的眼光扫射了一周。

  “好,我说点。”公司财务科长率先站了起来。“这次‘砸三铁’,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认为应该本着从易到难的步骤,把各种困难排个队,先选择好突破口。”

  经理办主任接过话茬。“是要选择好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尤其是用人制度,我看首先要砸的应该是铁交椅。”

  政保科长站了起来:“我认为主任说的不太符合实际。眼下的人事管理上级有严格的政策规定,公司人员进出由局里掌握,干部的职务任免,由上级决定,我们自己自主的东西很少,只有在职工人的岗位调整这一小块。所以,我认为‘砸三铁’应该先从分配上入手,具体讲,是应从奖金上下手。”

  经营科长说:“‘砸三铁’是好事,既然要砸,我认为应当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把利益向一线倾斜,向成绩突出的人倾斜,让这些同志得到更多的实惠。”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会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市上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领导,认真地听着大家的发言。

  经理不时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请在一线工作的同志也谈谈想法吧。谁先说?”经理再扫视了会场一圈。

  大家谁也没有开口。

  方知春低着头,畏缩在墙角,生怕经理看见自己,他不想在众人面前出这个风头。

  “哦,方知春,你是个秀才,你先说说。”经理点了方知春的名。

  把目光投向了坐在墙角的方知春。

  方知春红着脸,站了起来,颤颤悠悠地说:“这——,经理,还是让其他师傅说吧,我还没有考虑成熟。”

  “都是站过讲台的人,怎么还这么紧张?没考虑成熟不要紧,想了多少,就说多少。”

  方知春眼看着被经理挤到墙角,无法脱身,便只好硬着头皮,用一声咳嗽给自己壮了壮胆:“我初来乍到,对企业的情况了解不很清楚。这里的所有师傅都是我的老师。我本不应该说什么,既然经理点名要我说,我就斗胆随便说点,说错了,请各位领导和师傅批评指正。

  首先,我认为,经理对国家关于国营企业改革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最近翻阅了一些资料,从掌握的信息来看,承包经营,自负盈亏,这只是国营企业改革的第一步,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价值规律办事,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法学界目前正在酝酿《公司法》。一旦《公司法》出台,就为民间资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最后,还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国家会退出投入在企业的资本,民营企业就会投入资金,作为股东进军国营企业,到那时,国家或许会抓大放小,除了保护那些对国计民生影响巨大的特大型企业之外,其他中小国营企业将会全部推向市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法律将会被新的《公司法》等法律所代替,“国营企业”这几个字便将有可能逐渐从有关词典上消失。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与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可这也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这样说,并不是夸大其辞,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将来要面对的现实。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的崛起,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支撑点就在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上。最近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对这种改革政策已经作了充分肯定。就说这次‘砸三铁’吧,从眼下看,是给我们的企业出了个难题,可这也是上级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情况下,给我们企业开的一副提高免疫力的良药。如何煎熬,如何服用,如何能取得应有的疗效,全在我们自己掌握。我认为,眼下公司有几件事好像是当务之急,应该马上要做。

  一是要尽快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对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出一个《实施方案》来。这个方案,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既要保住国有资产不减值,又要兼顾职工利益不受损害;既要充分发挥国营企业的优势,又要借鉴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长处。更重要的是要循序渐进,像治病一样,先消炎,等炎症消失后,再做手术。

  二是选择突破口。从改革人事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入手,先设立岗位,再确定目标,在公司有权管理的中层和各工作岗位上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起一种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劳动用工新机制,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创先争优,进行新的创业。然后,从现有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与奖金捆在一起,按岗位、工种和效益分开档次,实行绩效挂钩,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这样以来,铁交椅和铁工资的问题就解决了。只要公司再出台一些诸如签订劳动合同,和允许职工停薪留职等一些政策,铁饭碗的问题最终一定会得到解决。”

  他的话音刚落,市上参加会议的各部门领导带头鼓起了掌。

  看来这小子并非等闲之辈,出脚虽然不是很狠,但都踢在要紧处。

  经理和公司其他与会者都朝他射出惊讶的目光。

  没过几天,方知春被临时借调到公司经理办,参与起草了《秦阳市建筑物资公司关于“砸三铁”的实施方案》。

  此后,他被破格任命为公司储运科副科长。

  这一年,他整整二十八岁。

  不久,在秦阳师范学院的一次调房中,李英莲分到了房子。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房门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