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二十六)
方知春出差了,他是为公司调运木材去了云南省丽江。临走时,他把女儿送回了老家交给母亲看管。家里只剩下李英莲一个人。 从穿着秋衣入滇,到早晚披着棉衣进山,转眼间,方知春来云南丽江已经两个多月了。 两个多月来,他经常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云杉坪林场和大理之间,不是订木材,就是联系车皮,整天像游子一样,走哪吃哪,走哪歇哪,几乎没有个固定的窝,好不容易发走了十多个车皮,这才有机会稍微喘口气。为了等待公司的第二笔汇款,他下榻在丽江玉龙桥附近的一家“古城客栈”里。 两个多月来,他无数次经过丽江,可无暇驻足好好看看这里,看看这个上帝创造的堪称世界之首的地理奇观,看看这个大自然鬼斧神琢的壮举。在过去的道听途说中,他只知道这是一个神秘的古镇。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一直静静地伫立在滇西北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的古镇。现在他终于有时间,翻阅这里的历史,品读这里的文化,欣赏这里的风光,感受荡漾在这里山水之间的那股特殊气息。 他买了一本《丽江游览》,仔细阅读书中的文字、图片和景点介绍,先让自己的思维顺着书本上的文字走进纳西族,走进东巴文化,走进这座神奇色彩的古镇,然后,拿着导游图,出了客栈,来到了玉龙广场。 相传丽江古镇最初建于宋末元初,兴盛于明清,距今大约有800年的历史。这里四周青山环绕,镇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因砚与研谐音,最初便起名为“大研镇”。 据说这里的世袭统治者姓木,由于城墙的形状像个“口”字,“木”在“口”中则形成“困”字,这样显得不吉利,所以便没有修筑城墙,丽江古镇因之成为众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两架大水车随着日月的升起和降落,一圈一圈地旋转个不停,那一筒筒清澈的河水在车轮的旋转中,一会被高高托起,一会又如玉珠一样被倾泻而下,一条来自玉龙雪山的玉河水,由此而被一分为三,蜿蜒穿城,随后又分成无数小的支流,像血脉一样,环镇越街,入户绕院,濡养着这块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 在各个河道上,每隔一段都架设着一个桥,有大到数十米的,有小到几尺的;有走马过车的石桥,也有临时行走的木便桥。有细心人作过调查,在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架有350多座形式各样、风格独特的桥梁,每平方公里桥的数量比全国著名风景城市苏州还要多。 与条条河道结伴而行的,是丽江的街道。这里主要的街道是以一个叫四方街的地方为中心,依河水的来龙去脉进行城建规划的,路面用五花石块铺设而成。街边是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仍保留着明清时的风貌,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的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每家门前院外,都栽有柳树,植有鲜花,形成了“户户门前有溪水,花团锦绣引蝶来,小桥垂柳玉河畔,村姑秀影映渠面”的高原水乡景色,为这座古城赢得了“高原姑苏城”、“远东威尼斯”的美誉。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在这里随处可见那些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的东巴文字,这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它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神奇,几分魅力。 其实,丽江的神奇不仅仅局限于此,在丽江辖区风景旖旎的泸沽湖畔,世居着具有原始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他们至今还保留着以情为主、自由结合、随意而散的“阿夏婚姻”。据说,建立阿夏关系的男男女女,各自平时都与母亲一起生活,男方暮来朝去,只在女方家过夜,所生的儿女也一概由女方抚养,所以,有人戏说这里的孩子只有舅舅而没有父亲。 尽管纳西族人不搞这个所谓的走婚,但在过去,这里的男女青年在婚前,却有社交的自由,他们往往通过一定的公众场合初识,然后相约于山坡和田野,对歌弹弦,互赠情物,倾诉衷肠。后来,由于汉族文化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一夫一妻、近亲不能结婚便成为婚姻的准则。好多彼此相爱的青年男女,由于父母包办不能成婚,便结伴到玉龙山或村寨附近风景秀丽的地方殉情,以死抗争。传说中,纳西族情死的开山鼻祖开美和于勒排就在人间仙境的玉龙山云杉坪找到了归宿,走上了通往幸福的黄泉之路。 方知春先走进镇上的邮电局,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发了一封信。这是他来云南以来给妻子发的第10封信。 离开秦阳时,他就默默地给自己定下规矩,不管忙否,每个星期都要保证给家里写一封信,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报平安,更重要的是加强与妻子的沟通和交流。 起初,李英莲还按时回信,嘱咐他一人在外,多加保重,这多少让他漂泊的心得到了安慰。谁想到后来,她的回信越来越少,即使偶尔回那么一封,也好像是应付差使,语言不多,词语单调,缺乏应有的柔情。 且不说自己与妻子是天做地造的一对,但起码可以说,我们也算是青梅竹马。过去为了求学,天各一方,彼此却鱼雁传书,如胶似漆。而今,结婚生女,暂作离别,两人却越发陌生。方知春每想到这,心里就觉得有些苦涩。 英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你劳累过度、身体不舒服,还是在生我的气? 好几次,他利用联系工作的便利条件,委托公司的人去家里看望自己的妻子,看家里有没有什么事。传回的消息说,女儿还在老家,英莲一切尚好。 方知春带着满脑的疑问,孤独地沿着古城那用五花石铺成的街道来回走着,他没有心思欣赏这里的景色,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一步一步向前走着。他不知道,自己这两条腿究竟要走到何时,走向何处? 天黑了,夜幕笼罩下的古城愈发迷人。那家家门前高挂的大红灯笼,以及街上形形色色的灯,纷纷亮了起来,它们照亮了古城的天,照亮了古城的柳,照亮了古城的河,也照亮了古城的石街。然而,方知春的心中依然是那样黯然无光。 英莲,你和甜甜都还好吗?我日日夜夜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你们,也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秦阳。然而,不行呀,公司让我再坚持一阵,再搞回10个车皮木材。眼看着这批木材就要到手,我不能因为儿女私情而前功尽弃呀。有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况且咱领着党的工资,只能为公司干事呀。我实在对不起你们,请你们原谅我吧。就权当我在雪域高原的军营里站岗放哨吧。 尽管他是做木材的,但这座没有城墙的古镇,却没有困住他的心。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绪却如长了翅膀一样,从心里飞出,在丽江这个古老城镇的夜空膨胀着、蔓延着。 “放河灯……,放河灯……”一个纳西族的老太太站在桥上吆喝着。只见她上身穿着藏青色的对襟长衫,外加紫色的半边开收腰坎肩,下身穿着由黑、白、蓝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长裙,腰间束着毛织彩带,背上披着由整块黑色羊皮制作成的“七星”披肩,脚下穿着一双黑色云底靴子。 “先生,放河灯吗?” “为什么要放河灯呢?” “在我们丽江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就是当一个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恋人的时候,只须在城中心的这条小河里点亮一盏河灯,这河灯就可以把放灯的人的思念和感情带到远方,远方的人就可以感觉得到他的祝福。” “有这么灵验吗?” “当然了,你要不要放一个?” “太好了!”方知春的心一下子振奋起来,他要像纳西族人一样,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是一盏有碗口大的莲花形河灯,几片绿色的荷叶,托着粉红色的花瓣,花心插着一根红色的蜡烛。 方知春用颤抖的双手划着了火柴,点燃了花心那根红蜡烛,然后,轻轻地把河灯放在河水里,让它随着丽江古城河水的清波,缓缓飘向远方。 那小小的烛光在花心跳动着,如同天上闪烁的星辰。 开美、于勒排,请你们的神灵在冥冥之中保佑这盏河灯吧,让它把我深情的祝福带给我的妻子和女儿。他望着那盏渐渐远去的河灯,合着掌,默默地祝愿着。 我亲爱的莲,我可爱的宝贝甜甜,你们感觉到我遥远的祝愿了吗? 一会儿,那盏由方知春亲手点燃的河灯,汇入了前面那众多的河灯队伍之中。他尽力地寻觅着,谁知,那点点的河灯,连同沉入河水的星月交织在一起,模糊了他的眼睛,让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河灯,哪些是天上的星星,哪些是被河水筛过的碎月。 夜色茫茫 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 重寻梦境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星已稀 请明月带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夜色朦朦 夜未尽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光不明 伴我寂寞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却待遥问终无凭 请明月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慰离情 此时,从玉河边飘来了一阵歌声,那声音随着流水,在寒风中颤抖着,扩散着。 当方知春从街道上转回客栈时,已经灯火阑珊、月满西楼了。 “方大哥,你回来了。”客栈老板的宝贝千金阿美坐在门墩上。见他回来,阿美急忙站起了身。 “哦,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休息?”方知春惊讶地问。 阿美咯咯笑起声来:“我等你呀。你干啥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说罢,没等方知春回答就转身跑向家里,打开他下榻的那间房门,拉开电灯,帮他铺好床,然后,打来一盆热水,整个过程动作轻捷麻利而又连贯,几乎是一气呵成。 方知春静静地打量着眼前这位纳西族豆蔻少女。 灯光下的阿美比白天显得更加活泼可爱而富有朝气。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盘着长辫,而是留着短发,身穿一件白色高领毛衣和一套牛仔夹克,脚上蹬着一双白色运动鞋,脸蛋如同开放的山茶花一样红嫩,柳叶眉下那双杏子般会说话的大眼睛,仿佛在对他说:“方大哥,你困了,快洗洗休息吧。” 方知春感到了青春在自己周围的空气中涌动着。他客气地对阿美说:“谢谢,天色不早了,你快去休息吧。” 阿美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方知春的房间,临走时,用手轻轻地闭住房门。 多么懂事的姑娘呀,多么有朝气的青年。方知春望着阿美远去的背影心里赞叹道。 阿美走后,方知春躺在床上,想着妻子和女儿的音容笑貌,回味着放河灯的情景,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最后,他干脆爬了起来,一边独酌起浊酒,一边填起词来: 寒气迷天,金沙水,浪起潮落。抬头望,雾云舒缩,玉龙腾蛇。无意南天赏霏色,一心但念关中月。盼雁字,翔跃彩云间,别离索。 山盟在,锦书薄,如雨泪,与谁落?望阑珊灯火,举樽邀月。夜半高歌《如梦令》,荷畔却见云烟漠。放兰舟,飞渡渭水边,好停泊。 就这样,他一直折腾到凌晨丑时过后,这才打起了哈欠。 这天晚上,方知春躺在木楼里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依稀看到自己所放的那盏河灯,沿着渭水飘向秦阳。而在秦阳渡口,他的妻子英莲领着女儿正在翘首迎接河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