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四十二章无限憾事成追忆
凯朴乐把申晓盟带到了美国,二人在纽约正式结婚,并定居下来。从此夫唱妇随,从事国际贸易,几经艰辛,才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夫妻二人闲来无事,最爱讲的就是他们的双胞胎女儿。申晓盟百讲不厌,凯朴乐千听不烦,还一再的问:“美兰像我,还是坤兰像我?” 正当二人有了金钱和精力,准备回国寻找女儿的当口,凯朴乐却因积劳日久,心脏病发作,猝死在异国他乡的纽约,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深深相爱的申晓盟,离开了日夜悬念从未谋过面的一对女儿。申晓盟不得不含悲忍疼,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无限悲伤的托起丈夫与她共创的凯申国际贸易公司的事业。 凯朴乐是含着无限遗恨而去的,他日夜惦念的美兰、坤兰,他还从未谋过面,没听她们叫过一声爸爸,没尽过一点做父亲的责任。 申晓盟讲到此处,美兰与坤兰,已是泣不成声。 “妈妈,我要跟你到美国去,替父亲照顾你的后半辈子。”美兰说。 “我也想让你在身边啊,可你现在也是一家人家,就算昝通愿意跟你走,他又怎么舍得下自己的父母?你那孩子又怎么与爷爷奶奶分得开?” “现在出国还算什么天大的事吗?中国正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申请成功后,与世界贸易接轨了,中国人飞一趟美国,就更加跟出门串趟亲戚似的,平常的很。”大嘴美人很是爽利。 “妈妈,叶落归根,您回来定居吧。”坤兰说。坤兰和美兰的情况不同,她怎么能割舍的下养父养母! “坤兰,你不知道,凯申公司一年能为咱们国家的出口贸易做多少贡献,创造多少价值,弃之不舍呀。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在这个特殊时期,凯申决不能轻易放弃。” “妈妈。”燕坤兰无限依恋,无限敬佩地紧紧依偎着母亲。做女人,就要做母亲这样的女人;做商人,就要做母亲这样的商人。 美兰殷勤地解开手中的包儿,取出食物送到母亲面前,说:“妈妈,吃点东西吧。” 申晓盟笑道:“好,一起吃吧。”说着,拿起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妈妈,这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胶东苹果,是咱们的特产。”美兰说着,替母亲削着苹果。 坤兰说:“是啊。这是在咱们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下长成的,跟别的地方的苹果的味道不一样。咱们的花生也好,从海岸就出口了,是农药唯一不超标的产品。” 申晓盟说:“噢……,东北亚的经济,前景可观啊。” 坤兰说:“东北亚?” 申晓盟说:“对,东北亚。它大概是指从上海往北的整个亚洲地区,当然,包括胶东半岛。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其它方面,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今后,凯申的事业,也要向这个向位,慢慢倾斜。” 美兰和坤兰频频点头。 申晓盟又道:“我接受投资顾问的建议,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触底时,购买了一些稀缺矿产还有大量真金白银,这些物资,也要慢慢的发挥上它的作用。” 母女三人俯瞰大海。 但见碧水无际,与周围景致浑然天成地合而为一。 海风徐徐,母女三人一时无话,沉浸其中。 母女三人回到宾馆,市招商办的一干人等正等在那里。他们告诉申晓盟母女,明天专门为她们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请她们一定参加。 第二天,申晓盟母女准时到会。市长亲自参会,除了对申晓盟的到来表示欢迎,对申晓盟母女团圆表示祝贺外,还殷殷的希望她能到此地投资兴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代表市政府宣布,为了照顾申晓盟母女的生活,将在豪苑小区拨给她们一套小别墅,上下两层,暂且安居。这就颇有些筑巢引凤的意思了。 申晓盟再次被深深感动,她非常认真、非常沉稳地说:“非常感谢政府,非常感谢诸位。燕子镇于我有恩,我与燕子镇有缘,我经过认真的考虑,决定为我的小女儿坤兰注资,在燕子镇成立一个外贸公司,通过我正在上海组建的分公司,协助燕子镇的对外贸易发展,尽我的能力,为大家搭建国际贸易的桥梁,提高燕子镇在商业领域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使燕子镇的产品,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市长高兴,那可是真高兴。全体鼓掌,热烈鼓掌。 “至于回来定居,待我将大女儿美兰带回纽约,安顿好凯申的一切业务,再做安排。”申晓盟补充道。 美兰愣在那里。她虽早有想法,还是受惊不小。 市长重重复复,说着些什么问候的、安慰的、感激的话。 晚上,坤兰回到家,美芝已经等在那儿了。美芝非常不舍得坤兰离去,坤兰说: “我是不会离开燕岛的,你尽可放心。燕城有我的父母,我的女儿,有我的哥嫂小侄,还有你,你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对我来说,也是最重要的、最挚爱的。我不会离开你们的。” 旁边的胡绿萍暗暗地在心内舒了一口长气。连日来,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总算可以放一放了。 申晓盟又征求听取了两个女儿的意见,最后大家商定,按她的意思,美兰和昝通到美国去,协助母亲的事业;坤兰留下,以燕城为中心,在国内做好贸易业务支持母亲的事业。 不久,申晓盟取道她在上海刚刚组建的分公司,飞回纽约去了。又过了些时日,美兰夫妇也要走了。 大嘴美人儿和昝通在机场和坤兰话别,并依依不舍地将一家两老一小托付给坤兰,一再嘱她勤往照看。 “我会的,你就放心吧,姐姐。”坤兰和美兰深深相拥。 “姐夫,好好照顾我姐姐。”坤兰边与昝通说笑,边流着眼泪。 如此一别,山隔海阻,昝通也真舍不下啊。 美兰说:“那就拥抱一下吧,啊,坤兰啊。” 昝通笑道:“我哪里敢?” 倒是坤兰,犹豫了一下,大大方方扑进了昝通怀中。 两人轻轻拥抱。 “好了,我吃醋了。”大嘴美人在边上笑道。 坤兰这才松开昝通,目送他们转身而去,三人一再挥手作别。 坤兰伸着脖子,一直目送到看不见了他们的身影了,泪水越发倾泻如雨。 不久,燕坤兰和父母商量了,腾出一楼客厅和楼上的几间房子,以养父的姓氏,开张了“燕氏贸易有限公司”。她亲力亲为,组织协调,源源不断地将燕城乃至周边的许多地市的优良产品通过自己在燕岛的公司和凯申在上海的分公司,销往海外。相邻的日本,也成为坤兰的销售市场,他们那个岛国,副食品几乎全靠进口,连他们用的木筷,都是中国的大森林。他们不舍得砍自己的树,中国人可舍得砍自己的森林,还大砍特砍的,才不管沙漠离北京还有几里地;沙尘暴一刮,鼻子嘴眼一糊,心里这才清楚了,不砍树了,给你们送葱、送大蒜、送水果、送没疯牛病的牛。这小日本还不知好歹,把个食品标准调的老高,高到一根蒜薹要长几厘米、粗几厘米,几根正好一公斤地算计,不能差丝毫,而且还要求是绿色食品。这个市场尤其难做,但若做下了,其他市场便不在话下。 申晓盟又四处留心,介绍了不少海外客户到燕城来观光、投资,将她的一腔感恩之情,悉数加倍回报。 燕坤兰承欢膝下,孝奉父母晚年,并不时接昝通的父母与孩子,来小住、玩耍。两家人互相走动,互相照顾,其乐融融。 许德孝遍身口袋塞满了他娘的私房钱,来到北京,掏高价进了一所民办大学读书进修,眨眼间已是一年时光飞过。这一年,他东进西出,南晃北荡,踏遍整个北京城,结下不少吃喝朋友,自持聪明,书本知识,也不肯多下功夫,浪浪荡荡,自满自傲,以为学了不少东西,整日混迹一帮京油子间,练得一口嘴上功夫,身上再无半点乡下小子的猥琐,反倒一派少年倜傥的样子。如此心性不稳,哪里能等到毕业?终于有一日,全忘了他娘的嘱托,简简单单,背了包儿,拔了腿儿,便打道回府,回了燕岛。 贵云见儿子归来,自然是无限欢喜,又见儿子谈笑自如,意气风发,还时不时地夹捎着冒出些洋腔洋话来,完全不似一年多前离乡背井、灰头土脑的蔫小子了,越加觉得这钱花的值了。俗话说“么也不怕,就怕没人”,又说“有苗不愁长”,如今这孩儿一表人才,女人自觉这一生可算是有指望了。 歇了几日,贵云便要领德孝到燕坤兰处,去经营产业,顺带也好再跟她学些本事。在她认为,坤兰是个了不得的人,最近又认了个美国回来的妈,那更是如虎添翼,必定发达。德孝跟着坤兰,肯定是往人上人那个层次上混。她愿意儿子做人上人。可儿子德孝拖拖延延、推推委委,大为不愿。女人问儿:“你也不小了,也该有个打算,学点本事,挣点钱,娶房媳妇,像现在这样整天坐在家里,东家游西家串,算怎么回事儿?” “我厌烦燕坤兰。”许德孝恨恨地说。 “厌烦她,才要和她争,和她斗,争口气干出一番事业叫她瞧。你这个样子,算赌的哪口子气?”女人点着儿子的脑门,教训着,“你老子现在这个样子,半死不活只剩一口气,妈我是一个女的,咱家二子还小,不顶事儿,这家不指望你撑着还能靠谁?那五层楼,好歹咱四口还占着三层,姓燕那女人一手管着,谁知里面藏着多大的腻歪!你要不当家支事,这个亏咱吃到么时才算?” 许德孝想想也是,自己要想成事,还得仗着那三层楼做底本,就答应了他妈,和他妈一起,去找了燕坤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