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三章小人得志更猖狂
全国解放后,李德从部队转业回来被分配在邻县供销社工作,第二年东关小镇也成立了供销社,在老村长的活动下,县里又有人支持,李思顺理成章地进了东关镇供销社。 李思虽然年轻,为人处事很灵活,又善于迎合领导的心意办事,自己又有过支前那段光荣历史,自吹自擂地和国民党的匪军遭遇战中负过伤,又在支前途中被光荣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名团员。在解放初期人才难得,像这样一个有政治觉悟的青年,被领导重视培养,送到地区办的工农速成中学深造。十八岁那年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回到供销社就晋升为经营股的副股长,真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步步青云直上,工作不到一年又提升为经营股的大股长,掌握东关小镇的供销全部经营大权。 一帆风顺的环境很容易造就一个人狂妄自负,在这样气氛里李思飘飘然起来,滋生出:要政治我是共产党员;要条件年富力强,精明能干,一股盛气凌人的优越感填满了整个心房,总认为自己头顶红帽子,不是等闲之辈,是个能担当大任之才的人,岂能委屈在这个小小东关小镇,一个不起眼的供销社单位呢,患得患失追求个人得失膨胀起来。越想越觉得,两次晋升已经到顶了,鱼大池塘小,再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了。 尾巴翘得越高,越得不到上级部门的信任,他在这岗位上一干多年,未得到提拔,忍耐到了极限,流露出不满情绪,人前人后牢骚满腹,生活会上,党员会上都对他帮助,批评他名利思想严重,为人民服务宗旨没有树牢。他听之任之不已为然,有条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刻骨铭心,奉若神明,常在三朋四友中散布个人欲望:不是我自夸,就凭我这个出身、经历、工作能力,给我一个县长干干,都是胜任有余,一个有志青年被困在这山旮旯里,可不能没有追求和梦想,只要有机会就要拼搏,总有一天会改善自己处境,怕!就怕没有追求! 他终于等来了机会,1985年昔日的淮海战场,发现一处优质煤田,其储存量百年都采之不尽,煤炭部决定动用本国力量开采,在全国一盘棋的口号下,抽调周围各县、市干部和技术人才。 李思得知县里要抽调干部和招收社会青年,支援煤矿建设。认为煤矿是国家重工业部门,大有施展才华的地方,机会岂能放过,于是削尖脑袋到处活动,最终还是他哥哥在县城里上下活动,成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 这次调动对他来说确实非同小可,一个不寻常的重任,被任命为带队的大队长,带领15名干部和一千五百名社会青年,去支援煤炭建设,连户口粮油关系都迁过来了。 从一个小小的东关小镇上的供销社一个股长,是个太不起眼的一般小干部了,一下跃升为县里带队的大干部,在那大跃进特殊年代和特殊的社会背景里,其内幕连李思也不得而知,总认为是本身的优越条件和自己的才华,水到渠成必然的结果。 此次跃升和被重用,使李思五脏六腑到每个细胞都兴奋不已。因为这十五名干部中有科局长、镇长、区长 、秘书和邻居李坤的父亲,被打成极右的付县长,每个人的官位都在他之上,只因在各次政治运动中被扣上罪名:右派、四不清干部、右倾分子、甚至还挂上胡风反革命极右分子等等,曾几何时这些人物在县城里都是反手为云,覆手为雨叱咤风云的人物,今日都成了我的部下,一种无名的兴奋感觉使他飘然若醉,所谓小人得志便猖狂,摆脱不了这千年俗语。把队伍集中在县政府大门前的街道上,耀武扬威的训话,炫耀得相似远征的大将军,出尽风头,还拉起队伍浩浩荡荡鼓角齐鸣的在县城街道上环绕一周,再步行六十余里,到技术短训班报道。可把这些干部累坏了,多年来他们那里有个这样急行军,个个都累得气喘奄奄,落在后面不见人影。李思带着社会青年早到多时,天黑透了才见他们陆续到来。 李坤说道这里喉咙有些哽塞,悲愤地继续说:“这王八蛋猖狂得忘形,简直失掉人性,六亲不认,那时我父亲患有高血压、心脏还不好,在秘书的帮助扶持下,勉强最后来到,他强硬地非要把这些干部集中到操场上训话,大耍官腔,训示一通,多年身体欠佳的父亲,又累又气血压升高,捂着胸口,一头栽倒不省人事,在那黑灯瞎火下,又无医务人员,距离医院又远,七手八脚地弄到屋里,不久就离开人世。 老班长你说说:父亲这条命是不是活活地被他气死了?从此我们亲邻好友的两家变成冤家对头,多亏老村长在其中周旋怜恤,他一直逃避不干来家…… 李坤说到这里眼睛湿润,唏嘘不能说出话来。 王志和李思共事多年,那里知道这位搭档过去这样骄横跋扈,暗藏心机鲜为人知的肮脏心灵,加之办这地下工厂,自己又被他利用,从心里完全失落了对他的信任,没有一点好感。 李坤恢复悲情,见老班长听得发愣,脸有气色,还以为他伸张正义感,而继续向他介绍说道:“就凭他这种德性,一无文化,二无技术,偏偏能在物资公司里当上大处长,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你可知道吗?” 王志更觉得奇怪,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心想:这里面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