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九章
一九九九年春季开学不久,于志坚把物价局、预算外局这些“常客”送走了之后,接着审计局对学校的财务又进行了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对学校的财务进行审计是应该的,可在审计局审计之后不久,财政监督局又来到学校要进行检查,这个部门和预算外局都属于财政局下属的单位。于志坚跟财政监督局检查组负责人汪科长说: “我们的财务审计局才审过没几天呀!” “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汪科长不高兴地说。 于志坚觉得话说得不太妥当,就连忙说:“是的,你们是你们,那就检查吧。” “把你们会计喊来。”汪科长命令似地说。 于志坚让张会计过来了。 “张会计,把你们账本都抱到办公室来我们看看。”汪科长扯着官腔说。 张会计把学校的所有账本和凭证都抱来了,放在办公桌上。汪科长一行四五个人就开始翻起了账本和凭证等。翻着翻着,汪科长说: “你这凭证怎么撕破了呢?” “那是物价局、预算外局和审计局在检查时不小心撕破的,我有什么办法?”张会计不高兴地说。 检查只持续了一天,也没下个什么结论。汪科长说:“勤工俭学的账要和学校的账放在一起,分开是不对的,这次交五万元算了。” 学校还在借钱,哪有钱给他们呢,于志坚就跟汪科长求情说: “汪科长,我们学校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太穷了。你看看我们的学生寝室,就那几栋破瓦房,还钻风漏雨,阴暗潮湿,还非常拥挤。你去看看我们的学生食堂,就一栋破瓦房,檩条都朽了,外面连个蓬子都没有,雨雪天气学生吃饭都是问题呀!汪科长,你高抬贵手,不看我的面子,看在学生的情份上你也应该照顾一下吧!” “那是你校长的事,与我球关系!” “那这样,汪科长,你少要一点行吗?” “就没向你们多要。”汪科长有点不耐烦了。 于志坚忍住心中的怒火说:“汪科长,我们先吃饭吧,吃了饭再说。” 于志坚把他们安排到市区内好好地招待一顿,结束后,于志坚又问: “汪科长,你看这事咋办?” “就这么定了,明天我派人去拿钱,我就不再去了。” 于志坚想:这家伙油盐不进,一点同情心也没有,铁打的心肠,实在忍无可忍。 “不行算了,反正我没有钱给!”于志坚气愤地说。 “那你就等着吧!”汪科长说罢站起来就走。 于志坚也顾不上那么多,不再考虑他们要钱的事,趁这大好时光好好抓教学,他深入到教学一线,听课、座谈、交流、走访学生、检查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到了月底,问题出来了,教委财务科领导通知于志坚说: “财政局把你们北岗四中这个月的教师工资扣发了,你们要尽快去找一找。” 这样一搞于志坚可急坏了,他找到了教委财务科,财务科科长说:“上次财政监督局检查,你们应交的罚款没有交,所以财政局用你们这个月的教师工资来抵扣。” 于志坚到财政局找到了那个汪科长,汪科长又让于志坚找他们局长,结果你推来我推去,把他当猴儿耍。他把此事向万主任做了汇报,万主任说: “你接他们吃顿饭,我来出面喊他们。” “安排在哪个酒店呢?”于志坚问万主任。 “我喊他们时征求他们意见,到时候我通知你。” 过了两天,是个星期日,万主任给于志坚打来电话说:“我跟他们说好了,还请了和他们比较好的两个领导作陪。他们要求安排在东方之珠大酒店,是县委扬书记弟弟开的。” 于志坚和张会计提前来到了东方之珠大酒店,包箱早已定好了,他们来也就是起个结帐的作用。过了一会儿,万主任和两个陪客领导先来了,一个陪客领导跟于志坚说:“你去换点零钱,一会儿客人来了,每人给他们几百块钱打牌玩。” 这样的事于志坚还是第一次遇到,尽管是校长,一年到头就几乎呆在学校搞他的工作,这官场上的学文他知之甚少。 于志坚在没任校长之前就根本不会喝洒,对酒一点儿兴趣都没有,闻到酒味就难受。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为了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去想办法适应这个环境,被逼无奈就勉强去喝,慢慢锻炼。一开始不知醉了多少次,吐了多少酒。这天晚上他为了陪领导们喝好,又喝了不少酒。这样领导才感觉对他们热情,对他们尊重,他们才能高兴。他为了讨领导们的欢心,自己不知受了多大罪。 这天晚上花了叁仟多元,之后,万主任跟这些领导们说: “照顾一下吧,把北岗四中的教师工资拨下去。” 财政局领导说:“这个事情已经定了就不再说了,以后再多关照。” 万主任顿时气得大发脾气,和他们吵了一架,结果也无济于事。最后,于志坚说: “算了,万主任你也不要气了,工资从人家那里拨,惹不起人家,我们只有认了。” “是这样,这工资款教委借给你们一部分,你们学校再筹一部分,把教师工资发了,教师工资不能拖。”万主任无奈地说。 问题虽然这样解决了,可于志坚心里并没有平静下来,他实在是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要钱的,为什么这些要钱的那么不讲道理。要我们按法律法规办事是正确的,可《教育法》、《教师法》规定不能拖欠教师的工资,为什么我们的教师工资每月都不能全部到位,又去找谁解决呢?办学条件这么差,又去找谁解决呢?不但不解决还反过来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来学校要钱。没有钱就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不明明是欺负弱势群体吗? 就在这个事情结束没多久,于志坚心里刚刚平静下来。一天,两个西装革履、腋下夹着黑皮包的人大摇大摆地来到学校找到了于志坚,然后自我介绍说: “于校长,我们是‘墙革办’的。” 于志坚一听有点发愣,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单位,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和学校有什么关系,就问: “‘墙革办’是干什么的?” “说具体一点,就是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其中一个解释说。 “噢,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那你们找学校干什么呢?”于志坚问。 “你们不在建设学生公寓吗?按规定这墙体材料不能用粘土砖,要用新型材料。”另一个人一本正经地说。 “哪有新型材料啊?”于志坚奇怪地问。 “目前还没有普及,所以才要革新,革新就要出革新费呀!”其中一个说。 “噢,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是要钱对吗?” “对。”那两个人异口同声。 然后一个人把收费标准拿出来说:“你看看。” 于志坚说:“这收费标准我不用看了,我看收费标准看得太多了,你们只说要多少钱,少了也许能答应,多了没钱给,你们琢磨着办吧。” “行,于校长说得好,一看就是个直人,是个干脆利落的人,贰万元。” “贰万元给不起。” “壹万元。” “壹万元多了。” “伍仟元。” “叁仟元,行了就给你们,不行拉倒。” “叁仟就叁仟。”这人就将发票拿出来开始开票。 于志坚心里想:这完全像谈生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