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八章
由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一九九八年秋,高一年级新生招生一下子达到了八百多人,是原来的几倍。随着学生人数地增多,学校原来的那几栋钻风漏雨的红瓦房寝室尽管破烂,也不够住了;于是于志坚果断决定兴建学生公寓。这一次的决定,再也不像一开始兴建教学楼那样受到阻挠,没有人再说三道四,乱发表议论了,人们都觉得该建设,否则不可能持续发展。一些人当着于志坚的面说:“于校长,你做得对,该建设,我们支持你!” 从而人们也认识到于志坚当时建教学楼是正确的,是有远见卓识的。 于是第一栋可容纳上千人的学生公寓楼在这年九月份动工兴建了。这标志着随着教学质量地提高,办学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善,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公寓,这些在几年前学校教职工还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可现在都摆在人们的面前变为现实。这一是激发了人们的工作热情;二是给那些邪恶势力一个狠狠地打击。在一次次地较量中,他们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于志坚趁势而上,他要使这一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和创新;使北岗四中的素质教育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也就在这年秋季,教委的胡主任因经济上的问题被撤职并追究刑事责任。此事还涉及到几个副主任及科室的一些干部,尚副主任也在其中。这在教育系统乃至全县震动很大,上级及时对教委的领导班子做了调整。北岗县科委主任万智勇调入北岗教委任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 万主任来视察学校,于志坚把他们的办学特色一一向万主任做了汇报,并陪同万主任察看了各专业学科的情况。万主任非常赞赏并鼓励于志坚要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争取越办越好。 于志坚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冷静思考,认真分析,科学地做出决断。在分特长发展,分层次教学,分步骤实施的办学特色前提下,紧紧围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质量,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要使我们的办学特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上。要加强教育科研,要使教师成为敬业型加科研型的教师。既要有敬业精神,还要知识广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懂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上水平。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要遵循教育规律,上好每一堂课。 针对学校实际,一是学校提出研究课题;二是在各教研组和全体教师中征集研究课题。通过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最后下达研究课题并付诸实施。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使广大教师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素质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张献生老师的研究课题《教学过程中的个别对待原则》就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符合学校的实际。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改变了以往那种把“宝”押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的做法上;改变了以往那种一讲到底,然后布置作业的满堂灌、注入式的做法。改为功夫下在科研及备课上,效率效果落实在课堂上。备课规定除了备大刚,备教材,还必须备学生,备时间,每堂课要吃透重点、难点、知识点和教育点。既要研究自己的教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法;既要有自己的教案,还要有学生的学案;既要有教学目的,还要有教学艺术。讲课要精讲,语言要规范化,不能有废话及语病,讲课时间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要给学生一定的讲练结合、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亲自实践的时间。既要重视教,还要重视学;既要重视知识的识记,还要重视思维的锻炼;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还要重视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通过教学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向张献生这样的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新精神的敬业型加科研型的教师。 语文教师郑义书,五十多岁了,从教三十几年,老婆孩子都一直不在身边。老婆在远离学校的农村,孩子们在外打工。这样的家庭状况,过着单身的生活,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仍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带头研究课题,带头改革课堂教学,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他除了上课,就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研究课题。这么大年龄,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难能可贵啊!从他身上可以体现出教师这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腊烛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青年数学教师章志勇,别人都说他不合群,是因为他年轻但又默默无闻地工作,很少和别人在一起玩。除了工作就是学习;除了学校征订有学科杂志供学习外,他自己还订有好几种学术期刊;除了教学工作就是刻苦学习。与人交往不说三道四,安排的工作不挑肥拣瘦,经常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学习型加科研型的教师。他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很高,他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因材施教,方能全面提高质量。”他是学科带头人,他的课堂教学在学校起到了示范作用。 到了年底,学生公寓按工程进度要付工程款了。象北岗四中这样的学校,要等到有钱了再去建设,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靠现有的办学条件是不能发展的,也就不可能有钱。这就要求必须超前建设,先改善办学条件,才能促进发展,促进了发展,才能有钱。所以,学校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在没钱的情况下就开始建设了。这样,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就得借钱。于志坚又要操心借钱了,他这次是找农村信用社贷款,领导同意了;但贷款手续要以于志坚个人名义办理,还不上就起诉他个人,还得把 “校长”这个乌纱帽要搭进去。信用社这样做的目的是拴住他,到期必须按时还款。他们认为学校的土地、房屋等又不能做抵押,公对公容易造成拖欠现象,还款不积极。 银行贷款也如同私人借钱一样,单位穷了也会被人瞧不起。一天,于志坚和学校会计一同去找到信贷科办理手续时,他跟科长打招呼并去握手,可他手伸出去人家也不予以理睬,手动都不动,他非常尴尬地又把手缩了回来;但仍然还要哭脸儿装着笑脸儿。可他心里多不是滋味啊!为了学校自己担风险不说,自己还受辱。由此,他又想到自己母亲在那个困难年代,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经常向人家借粮借钱的事情,母亲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忍受了多少耻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