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四十章
闫长顺在任教育督导室主任时,还兼教育局付局长,他走后,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一职由林局长兼任。领导这位置是不会空着的,什么时候都在排着队等着,随时就会填补空白。这次,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薛成志提拔为付局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排队等了几年了,终于有了机会。他要好好感谢闫长顺,没有闫长顺的走,就不会有他的上。 闫长顺一走,“一分为三”变为“一分为二”。书记、局长就开始商量买新车的事,两人一拍即合,很快买了两辆新车。三十多万一辆,坐上去比原来的桑塔纳气派多了,当然是书记局长要坐了。车子多了,可领导也多,就需要分一下。随着车子的增加,平均两个领导达到了一部车。这样,办公室就不在统一派车,每两个领导相对固定一辆车,于志坚和习书记用的是一辆车。不过,于志坚很有自知之明,他心中有数,之所以和书记用一辆车,是因为自己事情少,很少用车,主要是书记用。他当了那么多年的一把手,跟别的领导不太一样,很支持主要领导的工作。不要看主要领导们坐车、喝酒都眼红,坐的车多,喝的酒多,干的事就要多。他们也不是好愿意的,有时推就推不开。但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才能和谐相处。一天下午,局里通知明天上午在北岗一中召开全县师德演讲会,要求局机关、教育督导室每个领导都要参加。正好这天下午一直在下大雨,于志坚怕明天早晨还要下雨,就在快下班的时候,给司机小尹打了个电话,说: “小尹,你跟习书记说一下,我明天早晨能否和他一起坐车到县一中参加会议。” “好,你等一下,我跟他说一声看啥情况。” 过了一会儿,司机打来电话说:“于主任,我问了,可以。” 第二天早晨,八点二十分左右,司机小尹在于志坚住的楼下打来电话,说: “于主任,车来了,走吧?” “走,我马上就下去。” 于志坚下楼之后,发现车不是习书记用的公车,坐上后,司机小尹说: “习书记把局里公车开走了,坐我的私家车吧。” 于志坚说:“要不是下雨,我就提前走过去,还能锻炼身体。” 他到了县一中后,习书记用的公车就在县一中礼堂门前停着。这不得不引起他的思考:为什么司机不用公车而用私家车去接我,这是向我发出一个信号,“不要随便用车,这车不是你于志坚想坐就能坐的。” 于志坚进了会场,一眼就看见习书记在前排就坐,自己在后面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重点高中就是不一样,一般高中是不可比的。礼堂装修很豪华:花岗岩地板,座位是真皮软座,从低到高阶梯式排布,整个墙面都是用新型涂料粉刷。天花板是一个外方内圆的造型,内圆是凹进去的,均匀分布了十几盏莲花形大吊灯;舞台高不到一米,标准实木地板,背景墙是北岗一中的校园全景图,深红色幕布。 于志坚坐定后大约一刻钟时间,师德演讲会开始了。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走上舞台,面向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北岗县师德演讲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说。 “参加今天会议的领导有县教育局党组书记习向东、党组付书记、局长林光新,党组付书记、付局长黑勇……”女主持人说。 主持人把教育局参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共十人一一点到,最后顺便说了一句:“还有政府教育督导室的领导同志。” “下面有红桥镇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不能愧对最光辉的职业》。”男主持人说。 演讲的过程中,于志坚听着听着,勾起了他对张献生的回忆,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张献生啊,可以说你是一个标准的没有一点水分的师德标兵呀!” 演讲会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多才结束,下边学校的领导、教育局、督导室的所有领导都留在这里吃饭。县一中餐厅还设有包厢,平时招待客人用的。这天人多,谁能坐包厢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考虑,一般人都坐在大厅里。于志坚很有自知之明,也在大厅里坐的。和他在一桌的有两个科长,还有两个局直二级单位的一把手等。黑局长在管局机关,涉及吃喝招待的事都是由他安排,就快要开始吃饭时,黑局长来到了于志坚这一桌,喊两个二级单位一把手到包厢里坐,就是不喊于志坚,于志坚连黑局长瞅也不瞅,他知道黑局长是专门喊给他看的,同时也让他在众人面前没面子。于志坚简单地吃了碗饭就离开了餐厅,离开了县一中,乘坐公共汽车回去了。从此再也没有用习书记的公车了。 就在这次演讲会之后不久,一个学校领导请于志坚吃饭,请客的人不一定会知道领导之间谁与谁存在隔阂,这次请来吃饭的还有黑局长,、薛局长和陈科长等。老规矩,还是饭前“经济半小时”,全自动麻将桌。于志坚坐在黑局长的上家,他开玩笑说: “黑局长,你要什么说一声,只要我有,一定给你。” “你啥意思,我不要你的,我自食其力,靠自己起。” 第一盘,除了自摸,一般都不“逮”人,都没有赢,麻将场上,行话叫“荒”了。第二盘,于志坚起的牌不错,可就是吃不到上家的牌,进了二五万就赢四七条;进了四七条就赢二五万。可二五万都从下家黑局长手里打出去了,结果四条起来了,手里还有一个三万和一对四万,于志坚把对四万留着,把三万打出去了,形成了碰四万赢。一圈牌起下来,黑局长起了个四万,二五万都打出去了,要四万也没有用处,黑局长“砰!”的一下把四万打出去了。于志坚把自己的牌一倒,说:“和了!” 黑局长一楞,说:“没想到会这个赢法!” 于志坚说:“你要知道,天无绝人之路!” 打着打着,菜端上桌了,这标志着要换“节目”了。 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了。主人略有调整,让于志坚靠着黑局长坐。敬酒开始了,各找对象,于志坚端起酒杯,说: “黑局长,敬你一杯。” 两人一饮而尽,然后,于志坚给其他人敬酒,除了黑局长外,其他人也都给于志坚敬了酒。之后,黑局长说: “来,于志坚,我不敬你酒,只跟你喝一个。” 跟黑局长喝了酒之后,于志坚越想越不是滋味,“你不敬我酒就算了,还说出来干什么呢?” 于志坚来到教育局上班之后,遇到很多对他不公平的事,为了顾全大局,都忍了。教育督导室,教育局机关,从办事员到局长,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空调,比他来得晚的人都配了,可一直没有给他配。一次会上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林局长让他打个报告。报告打给林局长签批后送到了黑局长那里,结果一放就是几个月。黑局长一次又一次的在众人面前羞辱他,这次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一个星期一的早晨上班后,他找到了黑局长,就大声说: “黑局长!我办公室应配备的空调怎么还没有配?” 黑局长看于志坚这次是想来跟他讨公道来的,自己理屈,就找个理由说: “控购办没批,我也没办法。” “一台空调五个月还没批下来,哪有这样的办事效率,你再忽悠谁,你当我没办过?!” 说罢,于志坚就去找林局长,林局长正好在他自己的办公室,于志坚说: “林局长,今天我是忍无可忍了,关于我办公室配备空调的事,你签批后已经五个月了,到现在黑局长还说控购办没批,这可能吗?你要不解决我就到县政府去讨个公道,这简直是欺人太甚,他黑局长纯属报复!” 林局长说:“你不要气,我找他问一下情况再说。” 于志坚找了两位局长之后,过了三四天,黑局长电话通知于志坚说: “安装空调的人来了,你把你的办公室门打开。” 这控购办的效率迅速提高了。 “在家里不要跟老婆斗,在单位不要跟一把手斗”。于志坚不仅是得罪了单位一把手,而且得罪了单位一、二、三把手,他的日子非常难过,就像压在他头上的三座大山,抬不起头来。他们为了把于志坚搞臭,叫下边的人都看不起他,除了在酒场上,还专门在会议上出他的丑。比如,一次全县的校长会上,于志坚要宣读一个督导评估的通报,局长、付局长们要讲话时,主持会议的习书记都是说:“下面有某局长讲话,大家欢迎。”轮到于志坚讲话时,习书记眼睛瞅着于志坚,用肢体语言示意他上台讲话。这一是对人不尊重,二是在参会的人员面前表现出他瞧不起于志坚。于是让大家也都瞧不起于志坚。 就在这次会上,习书记最后做总结讲话时,也不知会议的哪个内容需要他总结出这样一段话来,说:“有些人死了,才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既然表现好,活着咋不入党;一个民政助理死了,很多群众为他送葬,表现那么好,怎么才是个民政助理?”一个党组书记,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知是什么意思。于志坚更是想不通,真想和他辩论一番,“那么雷锋就应该是个军长、师长的,焦裕禄就应该是个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一时间,于志坚成了被炒作的对象,炒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但和原来不一样了,只有坏的,没有好的。真象文革时期那样,老革命一下子变成了反革命,变成了被打倒被批判的对象,什么人都可以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白眼来白眼去。就这样,于志坚的名誉、地位一落千丈,更谈不上权力了。“墙倒众人推”,人们都开始另眼看待,尤其是那些卑鄙的小人在于志坚面前都不断显现出来,原形毕露。 二零零七年春,中小学校长一行十人由于志坚带队到西部考察,这是他第一次到西部,这次考察,他看到了黄河母亲。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到的黄河只显露出平静与安详,像一条小溪,轻柔地流淌,只有河的轮廓、河的曲线清晰可见。这蜿蜒如带的黄河,曲曲折折,忽而向东,忽而向南,顺着山势,盘桓绕行,河山环抱着,山河依恋着,急转弯处,黄河连续出现S形,如同远远看到的盘山公路一样,真是民歌中所唱的黄河九十九道弯。到了地面,走近黄河,与空中大不一样,河面宽阔,河水浓重的浑黄,那滔滔的黄河水打着漩涡,一浪推一浪,奔腾不息。她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养育了多少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看到了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高山峻岭。山光秃秃的,连草都不长。老天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俗话说:“靠山吃山。”可这山都是一贫如洗,这里的人们要想富裕起来是非常艰难的,确是需要国家扶持和开发。 看到了辽阔无垠的高原。高原上空,无数美丽发亮的银白色的云团,飘忽闪烁,如白玫瑰花随风飘浮。阳光直射在黄河水面上,泛着闪闪金光。 看到了广袤的大草原,刚刚泛青的草儿已偷偷地探出了头,草原悄悄地被染成了浅绿,僵硬的土地已经变得向地毯一样柔软。时间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分,草原上笼罩着金色的寂静,远处山峦披上晚霞的彩衣,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 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大沙漠果然博大无垠,一眼望去,起伏的沙丘,像凝固的灰黄色的海洋。 看到了西部的风景名胜,同时也看到了西部的贫穷,和中东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旅途中,每天中晚餐都还要喝点酒。于志坚自从到教育局上班后,越来越感觉官场上的喝酒与老百姓的喝酒大不相同。不过这称不上酒文化。老百姓们在一起喝酒,完全是平等的,只有辈份的高低,没有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除了红白喜事外,平时喝起酒来随心所欲,想跟谁喝就跟谁喝,不存在谁管谁,不存在怕得罪谁。伸指头划拳,热情奔放,非常单纯,非常尽兴。官场上的喝酒能充分反映出人地位的高低,官位和权力的大小,同时也能反映出君子与势利小人。官场上和领导们在一起喝酒,首先要分清官位和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先跟谁喝,后跟谁喝,稍不注意就会把人得罪了;还有一种是相互较劲儿,权力、地位相当,都没有有求于对方的事,你不跟我喝,我也不跟你喝;还有一种是官场上的势利眼,谁权力大,谁地位高就卑躬屈膝,点头哈腰地给谁敬酒,那怕人家端一下,他就一饮而尽,其他人他连敬都不敬;还有一种是利用敬酒的先后顺序来表示对对方不满,有意造成对方没面子,你左边一个他敬了,你右边一个他也敬了,然后再来敬你;还有一种是你敬他了,他就是不敬你,这要么是嫉妒你,要么是瞧不起你。于志坚在这次考察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从一开始到快要结束期间,中午和晚上喝酒的气氛都很好,都相互敬酒。他是带队的,每次都是主动先敬别人,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一落千丈的时候,没把自己当个领导。到了回来的这天晚上,马上就要分开了,就喝得更厉害些。于志坚主动给这些校长们一一敬酒,然后校长们也陆续给他敬酒。可有两个校长给他以外的人都敬酒了,就是不敬他酒。一个是关东中学校长齐小任,原来在高岗镇中学任过校长,经常到北岗四中去,于志坚每次都热情接待,他只要去必在那里吃饭喝酒,关系非常好;另外一个是城关中学校长史利延,原来见了于志坚非常客气,于志坚住院他还去看望。他的小孩十二岁生日于志坚还去庆贺。这次他们俩给于志坚搞得非常难堪,于志坚在想:我没做对不起你们的事,每次喝酒我都主动先给你们敬酒,你们这样对待我是什么意思呢? 第二天,就从银川市乘飞机飞回了省城,然后有专车接回到了老家北岗县。这天,北岗县城是一片汪洋。从先一天开始就下起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车子都无法进入城区内,最后绕道选择地势高的路段勉强进入城郊。晚上,由教育局下属的教育服务公司安排在县城吃饭。于志坚还非常客气地跟大家说: “都不要提前回家,最后更要大团圆,吃过饭我请车给你们分别送回去。” 可仍有两个顺路提前下车回家了,其余的人转乘公共汽车到达了指定的酒店。这时已是晚上七点了,大家洗了洗手,坐了片刻就开始上菜了,加上服务公司领导一桌坐了十多个人。 于志坚为感谢服务公司的领导为他们接风,首先端起酒杯给服务公司的朱经理敬一杯,接着就各找对象开始你敬我我敬你。于志坚还是主动先给各位校长们包括齐、史二位校长一一敬了酒。可是齐、史两位校长仍然是给于志坚以外的人都敬了酒,唯独没有敬他酒。再一次使他沉思:他们俩连续用这种方式对待我,这不只是敬不敬酒的问题,这是有意在众人面前出我的丑,对我人格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于志坚筷子一放,起身就走,并且说了一句话,“是小人永远不能成为君子!” 于志坚知道,这些人实际上是嫉妒他,嫉妒心之所以在他面前用行动表现出来,是因为他现在虽提拔为政府教育督导室付主任,可没权,没势,没地位,局的那些新提拔的付局长们,他们也嫉妒,但人家有权,有势,有地位,他们不敢把嫉妒心用行动表现在这些人面前,只能夹着尾巴隐藏着,并且见了人家还要点头哈腰,卑躬屈膝。所以,克雷洛克的格言说得好:“在你有权力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的毒辣就是他们。” 于志坚体会最深的就是:在权力和金钱至上的那些人眼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不仅得不到尊重,反而被瞧不起,并且成为这个社会的落伍者。 二零零七年五月,教育督导室,教育局研究决定,对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分两个组,分管教学的薛局长带一个组,于志坚带一个组。于志坚来到机关工作,还是按原来的工作作风,对事不对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检查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内容及评分标准,当场检查,当场打分。每天一汇总,并且还亲自查看。另外,还顺便了解一些下边学校的情况。到了偏远的乡镇,一些校长们叫苦说:“教师波动太大,一些学科还缺老师,波动的原因是都向县城或靠近县城的地方流动。”到了城关镇,校长们说:“老师就有多的,每年还在往进调,去年教师节过后,还又调进十几个人,据说去年暑期一下子调进城关近百人。” 难怪教师队伍中流传一些顺口溜:“上边儿支教,下边儿上调,城里多得用不完,下边急得打转转儿。”“爷爷奶奶教小学,爸爸妈妈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 一天,于志坚还正在下边检查,通知必须要回去开会。他在想:我又不是个重要人物,什么事非回不可。他回到教育局参加了会议,主要内容是关于单位招待费报销问题。林局长说:“上级现在对各单位招待费实行总额限制,不能再随便乱吃了,每个领导的招待费以后每月必须结清。有些人一拿就是金额几千上万的条子,有的条子就很长时间了,怎么说得清,不签不高兴,签了违规。” 于志坚一听,感到惊讶,吃喝招待什么规矩也不说一声,我来到这里上班两年了,至今一分钱也没报销过。会后,他问其他人,人家才跟他说:“你看你,怎么这么老实,人家哪个领导一个月不是报销上万元的条子?除了领导外,平时的乘车费用每个人都报销。” 于志坚气愤地说:“这算什么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我来这里后招待客人、坐车全是自己开支,太不公平了!” 检查结束了,于志坚召集检查组的人在一起公开统计分数,然后报给督导室的办公室,到了制发的通报出来后,于志坚这个检查组的各镇分数都排在后面,并且分数还有变动。 于志坚又陷入了沉思,难怪有人说,“你这个检查法以后谁还愿意跟你一起,司机都不愿意啊!连包烟都抽不上,看人家那个组,多实惠呀!” 于志坚越来越觉得他在这里虽说上班,纯是在混天度日,什么事都干不成,碌碌无为,大好的时光白白浪费。虽在活着,等于死了,甚至比死都还难受,不能继续实现人生的价值,还受了很多气,甚至被别人瞧不起,遭受了很大的耻辱。保尔#8226;柯察金的人生思想又在他脑海里回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零零七年暑期,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于志坚最后决定,到西部支教去。暑期期间,他向北岗县政府和省教育厅提出了申请,志愿到西部支教。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六日这一天,于志坚乘坐西去的列车,到西部边陲去改变那里还很落后的教育,继续奋斗不止,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