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三十九章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检查验收后不久,于志坚正式到了教育局上班。这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也算在教育局有了一席之地。上班后,没有安排具体的分管工作,只是听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哪里去,他当了多年的校长,和教育局大部分人员都熟悉,大部分都是老面孔,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仅是熟悉,新春佳节还少不了到他们那里走一走,逢他们红白喜事还要按照习俗认真对待。可到了这里,这些老面孔都一下子变得像陌生人一样。见了面于志坚客客气气地跟他们说话,可人家却冷冷淡淡地予以回应。这种局面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内中的原因只有他清楚。随着阅历的增长,人生的经历,他知道不管能不能接受,都必须去面对,不能因为怕狗咬,就老跟在狗后面。 上班后,他第一次和其他几个科室领导一起到北岗三中参加该校创建市师范性高中的评估会议。晚上和这些科室领导在一起吃饭,一个科长说:“你现在没权签字了习惯吗?” 于志坚说:“你先按你的想象,你觉得我是否习惯。” “我觉得你肯定不习惯。” “为什么呢?” “不能随便开支了,也不能随便吃喝了。” “你向往当一把手吗?” “肯定向往啊,当一把手就是好,有权。” 又一个科长说:“于主任,你当校长时也没接我们到市内大酒店吃一顿饭,你现在后悔吗?” 于志坚同前面一样的问法,说:“按你的想象,你觉得我是否后悔?” “我觉得你肯定后悔,你那时有权管饭,经常请弟兄们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加深点感情,来到这里也有人尊敬你。你看下边好多一把手哪个不是经常来局里汇报汇报工作,然后就请领导及同志们一起出去喝喝酒,玩玩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了吧?” “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不会去拿人民的血汗钱来换取别人的尊敬,这种尊敬太虚伪了,太不值钱了,不如多帮几个贫困生,比这有意义多了,我不会去交这些酒肉朋友!” 于志坚的话使这位科长很尴尬,这人也太放肆了,他以为他在教育局资格老,就不把于志坚当回事。 到处都是一样,教育局也不例外,到了快下班的时候,人去楼空,别人都去找“场儿”了,于志坚一个人就回到自己家里享受那清淡的生活。对他来讲,一是在这里没权没势,没有地位,也没有人请他吃饭,二是酒啊,“场儿”啊,他不仅不向往,而且还反感。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也绝不会跟在别人后面找“场儿”坐。所以他不羡慕,也没有任何想法。可在别人眼里就不一样了,没多长时间,在教育系统就议论开了。这个说:“于志坚在教育局混得算不行得很,连个‘场儿’都没有。”那个说:“他跟一把手的关系不好,连个办公室都没有。” 人们都知道他跟一把手关系处理得不好,领导班子成员见了他都避而远之,不敢接近,怕一把手发现了把他们当成对立面,就不会重用他们。于志坚很有自知自明,除了工作上的事情以外,尽量不去和他们接触。这样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又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不团结人的人。于志坚十五六年的校长生涯,不论当地政府还是街道居委会,甚至周边的老百姓,或当地驻军部队,一直关系都处理得很好。部队首长转业了还经常电话联系,相互问候。十几年如一日,和谐相处。可到了这里,不行了,甚至害怕进入那个圈内,总想尽量躲避。 一次,北岗县分管教育的马付县长高升了,教育局领导请马付县长吃饭。要求教育局和督导室的全体领导都参加。基本规矩大家都懂,一开始,局领导督导室里领导都给马付县长敬酒,当然是局长书记们先敬了,然后马付县长又一一给在坐的每一位回敬一杯。之后,就有点冷场了。于志坚在想:来到这里,平时很少在酒场上,跟领导们喝酒很少,应该给领导们敬一杯。他端起酒杯就敬了林局长一杯,然后又敬了习书记一杯。就这样一一地给局领导们敬了一杯酒。就是这次敬酒,于志坚万万没想到闯出祸来,把习书记得罪了。这明摆着你把书记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嘛。尽管局长负责制,但排位还是书记在前头。排第一的不当家,排第二的是“一把”。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下属领导都暂时不再敬酒,等待时机。这二人往往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要有意走开,有两桌就到另一桌去,否则就是出去上厕所或打电话。这时,下属领导就开始给酒席上的一把手敬酒了。所以,官场上的事是复杂多变,祸福难测,稍有不谨慎就闯出祸来。这方面,于志坚根本不是那些人的对手。 这年暑期中间,闫主任通过努力奋斗终于寻到了一个一把手的位置,调任科技局局长。尽管按人们说的不是个大局,“好局”,但毕竟是个“鸡头”,一把手,有权。就像某科长说的,能签字了。在那个小天地里,他就是一个小皇帝,至高无上。部下都要簇拥在他的身边,围着他转,他说一,别人不能说二,说二就给你小鞋穿。目前这种状况,使很多人都奴性化了。为什么人们都想升为一把手?是因为都看到一把手的权力之大,下属都听他的,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没人敢反对。单位内部已失去了监督力和约束力。其他外部的监督与约束,一把手都可以利用他那小天地至高无上的权力,想办法不择手段地也让其失去监督和约束的功能。一把手是他的,他管的单位就是他的,单位的钱就等同于他的。老百姓就知道拿钱就能把事办好,对他们来讲更是轻车熟路了。为什么腐败会滋生蔓延,愈演愈烈,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并且接踵而来的就是进入贵族行列的人员不断扩大化,这些当官的同样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家人、亲属都想办法安排到行政事业这些吃皇粮的单位。看谁安排得多,看谁安排得单位好。这不是他们的政绩,但是是他们的“功绩”。这些人为他们的家族立下了汗马功劳,光宗耀祖。 北岗一任又一任的县委书记,新官上任时都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制订发展目标,规划宏伟蓝图,改革创新,整顿作风,提高效能。任期内GDP要达到好多好多,财政收入要达到好多好多,农民人平纯收要达到好多好多,在全省的位次要提升多少等等。没有多长时间,就败下阵来。时势造英雄,环境造就人。公家目标没达到,私家目标达到了。结果,连续四任县委书记,进监狱的进监狱,开除公职的开除公职,真说得上是“前赴后继”。好多年过去,面貌依旧,财政收入没上去,债务却上去了;位次没上去,反而下滑了。要说农村有变化,靠的是国家的惠农政策,靠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些人不仅不能代表党,而且成了党的败类。 九月初的一天,红桥镇一个镇委领导干部跳楼自杀了,县城的人们都议论纷纷。 事出有因,八月份,是上级规定镇领导班子换届时间,结合乡镇机构改革,上级这次对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不仅规定了职数,还规定了新的选拔程序。县里对各镇都下派有专门的领导小组监督指导换届工作。第一步是采取群众推荐,充分发扬民主,以村为单位由全镇群众推荐,按推荐票的多少确定入围人员名单。入围人数按上级规定的职数多一人来确定。第二步再进入法定的选举程序。先进行政府班子换届,后进行党委班子换届。 红桥镇在这次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的情况,按群众推荐票,没入围的最后进入了党政领导班子,高票入围的落选了,被挤出了镇领导班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原党政办主任知道自己没有入围后,就绞尽脑汁想办法,怎样才能再进入那个圈内呢?他跟一把手关系好,就带着特殊礼物去找到一把手,一把手给他出了个主意,说: “你先活动十几个人大代表,在政府班子选举前,让这些人搞个十人以上联名推举你为付镇长候选人。我到时候跟各代表团团长交待交待,让他们去做代表们工作,你再分别给他们表示表示,和代表们也联系联系,发点烟发点糖什么的,感情投资嘛!这样下来,估计就没什么问题了。政府班子一进来,还可以再参加党委班子的竞选,党内选举范围更小一些,操作起来更容易。” 就这样,他们按照计划操作,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愿以偿。原党政办主任成为镇党委委员、付镇长;高票入围的原纪委书记郑志远被挤出了领导班子。他想不通,家里人也埋怨,别人又耻笑,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整天萎靡不振,前途一片暗淡,对这个社会现实越来越接受不了,他感到权力至高无上,民主苍白无力,个人无可奈何。重压之下,精神彻底崩溃。九月初的一天下午,他从七层高楼楼顶坠楼身亡。 妻子哭得死去活来,她知道丈夫是为什么死的,死的前一天还在说没有天理,她为丈夫鸣冤叫屈,忿忿不平。这也只能引起更多人同情,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从郑志远身上可以看到,这就是一种奴性化的表现。面对社会阴暗面,作为一个国家干部,共产党员,应该理直气壮,无所畏惧,针锋相对地斗争。不能退缩更不能以死来逃避现实。这样,才能推动民主进程,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文明进步。 人都是一撇一捺,没有什么两样,不能自卑和懦弱。自卑和懦弱会使卑贱人更卑贱,高贵人更高贵。你只要不在高贵人面前低头,就会轮到你高贵。从某种角度上讲,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前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