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7
狂风夹着大雪一场连着一场,眼看就要大雪封山了,大队仍然没有分红。知青们很着急,没有钱怎么回家呀?备战的形势那么紧,天气又是那么的恶劣,一时间思乡的情绪困扰着这些知青们。有的知青经不住煎熬,就跑到大队部去借款,等了好几天,大队干部才来队部,因为没有钱只可以借款8元,无奈何,只好将准备加工的羊皮卖掉了。也许是附近的农民们每年都要到草地来搞些肉类准备过年,所以有些农民就来到了知青这里,廉价收购了羊皮、羊头、羊蹄子等,还用土豆粉和草鸡等农产品以物换物。经过这么一筹措,路费总算是有了,于是有些知青带上两只羊的肉,带着换洗的衣服,冒着漫天的大雪回天津了。 吴源源刚从天津回来,她不打算再回家了,用捡回来的牛粪在自己的住房后面垒起了一道防寒墙,还让男生们帮他用牛粪铺盖了房顶,但当她准备好这一切的时候,同屋的两个女生都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报,让她们回家过冬天。这样一来,倔强的吴源源更加坚定了不回家的信念,她就是不相信,今年冬天怎么就过不去了,无论如何也要实现当初自己奋斗在牧区的誓言。 沙万青接到了两封来信,一封是父亲写给他的,告诉他要好好地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由于小妹回天津,家里条件不好,就不让他和弟弟回天津了。另一封是秀芬写给他的,告诉他去家里的情况,并且问他是不是可以回来照顾父母一段时间,又说了些儿女情长的思念之类的话。万青看着这两封信心里矛盾重重,五味俱全,他一方面十分理解父亲的心思,另一方面他和殷秀芬已经分手两个多月了,太想念了。但是冷静分析了之后,他还是决定不回家了,他让好朋友为他家和殷秀芬的家里各带回了一只绵羊的肉。其余的羊肉他都收拾好了,还利用时间把羊肠油和网肚油等都炼了出来装在面盆里,等凝固了以后取出来,整整齐齐地摆在凉房的炕上。 知青们都纷纷回天津的老家了,最后只剩下吴源源和沙万青。 农活没有了,草也都打完了,当地干农活的人们都回到了畜牧点,准备迎接接羔保羔的工作了。饲料地里没有了绿色,荒芜的土地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无聊、寂寞,天寒地冻。吴源源每天还是坚持背着阿篓子拾粪,白天有时间就用生羊毛捻成毛线给妈妈和弟弟织毛袜子,挑上一担水能用两三天,蒸出一锅馒头也能吃几天了,为了把屋子搞得暖和一些,每天都煮些羊骨头汤,俗话说家暖一盘炕,只要把炕烧热了屋子也就暖和了。就这样,每天清晨起来屋子顶棚上都挂着白白的冰霜,被头上也总有呼吸出的热气预冷后凝结的冰水。 沙万青很聪明,为了驱散寂寞他从附近大队的知青那里借来了很多书籍,其中有我国的四大名著,老舍的小说集,以及一些外国小说,包括美国小说《海浪》和马克思传。还从回畜牧点的老乡家借来了半导体收音机,虽然当时只有八大样板戏和广播体操的音乐韵律,也可以为自己解除一些孤寂了,每晚还可以收听全国新闻联播,就是收听的效果不太好,经常串台,时不时地有国外电台的干扰,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两个人虽然住在一排房子的不相邻的两个房间里,可一天下来基本见不到面,谁也不愿意打破这种寂寞,也不知道怎么开口说出第一句话。那天实在是没办法了,源源那里没有咸盐和煤油了,买这些日用品需要到十五里地以外的供销社去,走大路时间还要长,抄近道也要走2个多小时,何况是漫山遍野的都是雪,她很为难。 转天,马倌赶着他的马群来水库饮马,但是水都冻住了,马儿急得用蹄子乱蹬冰面。正好沙万青来挑水,他一手提着铁冰川子,一手扶着肩膀上的扁担缓缓地来到水库。马倌高兴了,他们两人合作开拓了一道宽阔的水渠,马匹开始静下来饮水了。 “焦赉阿哈(哥哥),我想明天去供销社,能借我一匹马吗?要买一些东西准备过节了。” “现在天气不好,马可不能出汗呀,出了汗就过不了冬了。” “我知道,我慢慢地走,绝对不让马出汗。” “好吧,明儿一大早我就给你带马来,顺便备上鞍子。” 沙万青挑水回来轻轻地拍打了吴源源的房门,告诉她明天他要到供销社去,买东西的话他给捎回来。吴源源高兴了,但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隔着门缝告诉沙万青要买东西的,一会把需要买的东西写个条子告诉他。不大会工夫,吴源源拿着纸条来敲万青的门,在门外告诉他要买一斤煤油和一斤咸盐,还有纸和丰镇月饼,有苹果的话买二斤。万青打开了房门,让她进屋说,她谢绝了,给了万青15元钱、一个书包和一只玻璃瓶子,然后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 第二天清晨,马倌真的把马送来了,是一匹很老实的黄骠马,万青把两个背包一左一右的放在马背上,然后蹬上马镫一骗腿稳稳地坐在马背上,松开缰绳,黄骠马开始按照主人驾驭的方向奔走起来,马倌看着他骑马的姿态就放心了,然后又送了他一程就去放马了,这时吴源源静静的走出了房门,在芷芨丛的掩蔽下目送着沙万青骑马朝西疾驰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