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章我们毕业了(1)
1 在开始讲述我们的故事之前,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 我,南枫,来自山东某个沿海小城。起这个名字并不是我老爸打麻将的时候忽然来的灵感,而是因为老爸告诉我说我们是唐朝勇将南霁云的后代。他十分敬仰南霁云之为人,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有南霁云的风范,故取名“南枫”。用这个“枫”字是为了让我的名字更有诗意一些,当然更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和麻将牌区分开来。 优点:乐善好施,侠肝义胆,见义勇为,古道热肠,爱护环境。 缺点:虚伪,别人都说我帅,可我总是不肯承认。 老潘,我的大学同学。来自四川某市,长相酷似说相声的“大兵”,搞笑能力也不逊色于大兵。此人酷爱史书,爱好写作,从上大学的那一天开始就打算写一部惊世骇俗的小说,不过直到毕业还没有开始动笔。 优点:博学多才,自比“东方朔”。 缺点:食古不化,总是用古人的思维思考现代的问题。 程铭,也是我的大学同学,来自北国哈尔滨,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因此他是个混血儿,皮肤白皙,喉结很突出。程铭精通音乐,经常独自一人坐在阳台上弹着吉他唱着他自己创作的歌曲。 优点:帅 缺点:比我帅。 下面再来介绍我们的学校。我们学校坐落于海淀区学院路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被几所名字很牛X的大学包围着。其实我们学校的名称也比较牛X,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学校的全称中有“中国”两个字,叫做“中国XX大学”,我们简称它为“中国X大”。中国的大学在招生时,除了要靠名气以外还要靠名称的吸引力。名气可以通过广告获得,广告的作用对于民办大学不言而喻,如果他们不通过各种渠道做广告吸引生源就只能倒闭。因此连水泊梁山这样著名的民办大学也得做招生广告——他们的广告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小称分银”——每当梁山招生办的人下山打出这条广告,就可以招来几个高材生上山。而公办学校不能做这样的广告,只能够通过自身的名称吸引生源。我们刚上大学那年,全国高校改名风潮正盛,“理工”“科技”“综合”等词都是比较热门的词汇。大一的时候我们每天热衷的事情就是给我们学校改名,我们想把学校名称中的那个最能反应学校特色但是又多少有点土气的“XX”两字去掉,换成“科技”,但是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存在着“中国科技大学”,改成“中国综合科技理工大学”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略显冗长,最后我们参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是四个字的校名,将我们学校改名为“中国大学”,总之“中国”两个字不能丢。 由于关于学校名称的问题讨论得过多,所以那些天我经常梦见自己进入了一个精神病院,看见一个人晃着硕大的脑袋在我面前对我说:用城市命名的就升级到以省来命名,以省来命名的就想办法升级到 “中国”两个字:“学院”一定要改为“大学”,“理工”啊,“科技”啊,“综合”啊这些词该加的都给他加上;这样的大学你说得多少分录取?我觉得怎么着也得比重点线高个五六十分吧?高五六十分?!那是提档线!200%提档,你还别嫌高,还不降分录取,想考好大学的根本不在乎多复习两年。我们的口号就是:招生不求最好,但求分高! 2 大学四年里,我们碌碌无为。到了大四那一年,我,老潘,程铭三个人共同决定放弃考研,直接走向社会工作。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每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不是考研时要考的东西,而考研要考的东西要我们自己在课余时间去报考研学习班才行,也就是说我们学的都是些没用的东西,而我们却要每年交着学费,将这些无聊的课程一门一门地考过,以蹉跎岁月为代价换来一张毕业证。而且我们都厌烦了学校里的无聊日子,厌烦了每天吃食堂住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我们的想法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我们从这个校园里走出去,就可以大有作为。所以我们三个同时决定,放弃考研,找份工作走向社会,开始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 但是想找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件相当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首先你要把自己从里到外重新包装一遍,要想参加面试就要先准备一套崭新的行头。这衣服不能太嘻皮,也不能太过庄重,因为像我们这种新闻专业,能找到的像样点的工作就是记者了,而记者一般不会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四处采访的。所以服装方面要选休闲一些的,但是在面试时又不能太过随意,所以要选择休闲中透着庄重的那种服饰。因此我们三个每人买了一套“与狼共舞”休闲男装,为了这套“与狼共舞”我们三个人省吃俭用一个月没沾荤——这说明“与狼共舞”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的,否则就要变成吃素的羊。接下来要选择好发型,我和老潘本来是绵羊似的一头烫发,但是为了把自己表现得简洁精悍以配合那套“与狼共舞”,我们俩都理成了寸头。而程铭始终不肯剪去他那一头飘逸的长发,并且在老潘我俩理成寸头后整天对着我们唱着迟志强的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每次都将我和老潘气得想抓住他揪光他的头发。 寸头这种发型在中关村最为常见。以前我们逛街时,在中关村经常能看到理着这种发型的男人戴着金边眼镜,穿着白衬衣黑长裤,一手拎着手提电脑,一手在打手机,弓着瘦得像狼一样的身子行色匆匆地穿梭于中关村高耸林立的大厦之间。老潘看到这种景象后一脸无奈地说:“这就是生活”。而我的目光此时正停留在一个豪华宾馆门前一辆刚刚停下的奔驰S600上,车上下来珠光宝气的一对男女,酒店的门童从昏昏欲睡状态立刻调整成为点头哈腰状态。男的一边挽着美女,一边把车钥匙扔给门童去泊车,然后把手放在美女扭动的腰肢上,两人昂首走进酒店的金边旋转门,因此我充满羡慕地说“这就是的生活”。老潘诧异地望着我,以为我的志向是成为寸头的“挨踢”精英。而程铭的目光则停留在一个弹着吉他的流浪歌手的身上,自言自语地说:“这才是生活” 包装完自己的外形后还要给自己设计一份好的简历。玩过“实况足球”这款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里面有一个功能叫做“人造人”,就是通过游戏参数的修改,造出一些世界足坛上本不存在的球员,这类球员的射门,速度,身高,头球等各项技术指标都可以由玩家自行设定成最高级,因此只要这些“人造人”在场上足可以击败世界上任何一支强队——我曾经把这些“人造人”署上中国球员的名字,用这支变态的队伍夺得了一次世界杯,结果惹得人神共愤,下楼的时候扭伤了脚。我们在编写简历的时候就充分发扬了这种“人造人”的娱乐精神,将自己的平时表现,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指标都人为的设定成为最佳状态。等简历写出来以后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简历里的那个人是自己,然后把自认为平生最帅的照片找一张帖上去简历就算做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通过各个渠道寻觅用人单位,把简历投过去,电子版和打印版的都行,最好是电子版的,这样对方看完后会随手给你回复,不用苦等,而且不用东奔西走,只要坐在宿舍里等对方的电话即可。 面试的过程就是我们的身心备受打击的过程,在毕业生中经常“谈面色变”。有一次我们去在吃火锅,老潘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鱼丸,正颤颤巍巍地往嘴里送,程铭忽然对他说:“面试!”老潘立刻浑身哆嗦,口吐白沫,送到嘴边的鱼丸掉在了桌子上。面试之所以这么可怕,是因为在面试中我们会遭到各种各样的歧视。首先是性别歧视,总得来说,我们新闻专业的男生找工作比女生要容易些。我估计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记者总是要出去采访,整天风吹日晒的,男生在接到紧急任务的时候只需要一瓶“大宝SOD蜜”就可以奔赴祖国各地,而女生则需要整理满满一包化妆品和换洗衣服才能出发。接下来是相貌气质还有身高等歧视,这些尚在我们可容忍的范围之内。最令我们不能容忍的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歧视:比如年龄,近视,地域歧视(某省人比较倒霉,由于害群之马太多结果全省人跟着遭殃)等等,再比如去我们班一位去某公司应聘营销员的女生因为姓“裴”与“赔”谐音,惨遭out!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属相与公司老板的属相犯忌讳,out !跟老板死敌是同乡的,out !喝酒不行的,out!整个找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就如同一堆摆在地摊上的商品,任人家翻来捡去,这个时候什么“天之骄子”,什么“未来主人”这些罩在我们头上忽悠了我们十几年的头衔全部被丢在一边,我们的理想从“建设祖国”瞬间变成了“找碗饭吃”。 我们宿舍的六个人决定了要一起留在北京。因为每个在北京生活超过一年的人都会对这座城市产生依赖感,而我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年,早就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不想再去重新适应一个陌生的城市。尽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们一再给我们宣传说其他城市生活压力小,空气新鲜,适合生存云云,但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只要能够毕业后还混迹在北京的版图以内就是一种胜利,所以很多外省市的好工作都被我们错过了。 3 有了好简历并不能够一定找到好工作,因为简历里面还有一项硬指标谁都无法更改——那就是大学成绩单。大四上半学期,我们学校开设了一门“就业指导”选修课,目的是教会那些毕业生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并且卖上一个好价钱。我觉得这门课程不错,可以在每周上课的时候认识一些其他系的待价而沽的毕业生,了解一下就业行情,能够知道给自己最低打几折。只是我忽略了这门选修课的结业方式是“考试”而不是“考核”。开设这门课的老师觉得既然是考试,就一定要有人不及格才行,而在学期末这门课考试的时候,我已经去了一家单位实习,被派往天津进行采访。当我接到这门课的考试通知后,询问老师能不能延期考试,指导中心的老师用坚定的口气告诉我,不行!这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考试。然后她又换上一副温柔婉转的语调对我说,参加了这门考试会对你的就业大有帮助。好像我参加考试时发给我的不是考卷而是就业合同一样。于是我从天津一路狂奔回到了北京,而回到北京后正好赶上周末堵车,因此冲进考场时已经开考十五分钟。下面我对这门“对我的就业大有帮助”的考试内容举例如下: 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电话号码是? 答:8233XXXX,(我们宿舍的电话号码) 问:你是否已做好就业准备? 答: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学校是否会同意我在宿舍里继续住下去? 问:你认为学校在就业方面还需要给同学们提供哪些帮助 答:需要给每位同学提供一份比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年薪高的工作。 问:简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 答:可以给学校的老师们多提供一个打牌吃零食和上网聊天的场所。 这样的回答是因为我对学校不能通融我延期考试而产生的满腹怨恨所致。而我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我的成绩单上多了一个“不及格”科目,结果因为这个“不及格”而最终没能获得北京户口,也就没能和那家单位正式签约。这很幽默,我因为上了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而最终没能顺利就业。四年来我一直在调侃着学校,毕业时学校用这样的方式调侃了我。 临近毕业时,我才找到一份工作,给宣武区的一家小有名气的杂志社当娱乐记者,从此我成了一名“娱记”。这份工作没有户口,没有保险,甚至连合同也没签。程铭由于没有通过英语四级,所以不奢望能够拥有北京户口,反而放手去搏,找了一家待遇不错的房地产公司,负责统计拆迁面积,公司的地址在昌平区。我们三个人中只有老潘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如愿地拥有了北京户口,只是单位的位置离我们较远,在大兴区。这样加上我们宿舍另外已经留校读研的三个人:浩子,超人和小兵,我们寝室的六个人全都留在了北京。 准确的说我应该是漂在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