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六节
瑟瑟秋风夹着绵绵细雨飘飘洒洒。往日,我家外阳台上的秋海棠尝足阳光,润育着滋滋秋雨,积聚能量过冬,是妈妈最省心的日子;如今,她却担忧那盆秋海棠是否适应北京的气候,尤其是霜冻雪压……我可是早早收到舅舅寄来的果脯和巧克力。他很守信,可信很短,只讲平安到达北京,诸事顺遂之类。吃起来甜是甜,甜腻也烦心。妈更是愁绪满怀,心悬着,眼望着,撕着日历过日子,有时候恨不得一天撕去二页。不觉过去一个多月了,邮递员好不容易送来一封信,北京寄来的,一定是舅舅,妈好开心,边看边说:舅妈经中医调治,已不需要住院,生活基本能自理,还能做些家务,相信再调治些时日就会痊愈,争取寒假回来请我们喝喜酒!我说儿子都快要结婚了,做爹妈的才结婚,老不正经的还办喜酒,不怕人笑话?妈只晓得说我不懂,我不服气,妈说:“历经患难,有情人终成眷属,该喜,该贺!”接下说舅妈有些不适应干燥气候和漫天风沙,也不习惯吃馒头面食之类,希望妈尽快托人把老家的房子重新修盖好,钱已随信同时寄来。他准备明年办病退,陪舅妈一起回桃花坞。妈最担心的秋海棠全归舅妈养护,他像照料小孩子一样,白天放在阳台上晒,傍晚搬进室内,生怕夜间打霜冻着;时下北京已下了一场大雪,秋海棠搬进客厅里了,放在南边的窗台上,有暖气,又有阳光,像花房一样温暖如春,依旧绽放……翻到最后,妈递给我二张信纸,是表哥写给我的。他返校后一直没给我写信,我心里一直犯嘀咕,想不到他真猜着了我的心事,倾情诉说从没忘记我,依旧像小时候一样喜欢我,呵护我,不管姓杨还是姓方,永远是一家人,而且他也不愿改姓,永远是杨家的人!“贾宝玉跟林黛玉的妈妈也没有血缘关系,他们照样是表兄妹,我们也一样,我永远做你的哥哥,你永远是我的‘林妹妹’……”莫不要脸!谁说要做你的“林妹妹”?你是假表哥,可不是“贾宝玉”,自作多情!只是开学后接到新课题,忙于查找资料,写论文,导师也抓得紧,叫我莫多心,多多理解。废话!我哪有不能理解的,又几时误解过你?你一去二个多月不见音讯,我信上说你二句就‘多心’了?“希望你多用点心思读书,少天花乱坠的胡猜瞎想。”什么鬼话!不就是说你有了爹妈忘了妹妹,有了新家忘了旧情,我说的是实话,又没栽诬你有了女朋友什么的,你瞎说什么我胡猜乱想?就是不理解别人!“还有二年高中毕业,争取考到北京的大学,双休日陪你一起到天安门观故宫,逛颐和园,北海划船,游十三陵,上香山,登长城……”这话我爱听,真说到我的心坎里。他极显自豪感的说有个“导师级”的爸爸,做梦都没想过,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医治好了妈妈的心病,也解开了他多年的心结。回忆小时候在外头玩,总有人欺负他,耻笑他没有爸爸,甚至有人骂他是野种,常常为此气愤得动手跟人打架,硬是要表现出男子汉气概来!他已略知外婆一家人的不幸遭遇,以及他爸妈不寻常的爱情故事,杨、吴、林、方四姓一家人,简直可以写成一部传奇小说……“姑妈是主媒人,更是大恩人,当然首先要感谢姑妈!要不是姑妈的良苦用心,含悲认哥,忍泪嫁嫂,我哪有‘导师级’的爸爸?没有姑妈这根顶梁柱,哪有我妈的今日?更哪有我们‘四姓一家’?……你从小作文就写得好,又爱看琼瑶的小说,琼瑶高中时就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窗外》就是以自身经历为蓝本,你就以我们‘四姓一家’为蓝本,大胆地写出来,我将是你的第一个忠实读者,找我学中文的同学帮你提出修改意见,争取出版。”他撺掇得我实在有些心动,可作文归作文,离小说差一大截,总不能说你会加减乘除就去做微积分,恐怕要上好几个台阶。“姑妈像亲妈妈一样,从小扶养教育我,教我争气,忍受一时怒气,莫惹是生非,自己用心读书,成人成才……我永远不会忘记!姑妈永远是我的妈妈!”他还算是有点良心,晓得好歹,不是我吹,没有我妈硬撑着,强顶着,苦熬着,哪有“四姓一家”人的天地?他就是知人知心,像钻进我的肚子里看透了我的心事,体贴地跟我说:“你从小就没叫过爸爸,见别的小孩叫爸爸,跟妈妈哭闹着也要爸爸,我俩一起长大,一直同病相怜……现在我有爸爸了,我也不能一个人独占,愿意把我有爸爸的快乐跟你一起分享,我的爸爸就是你爸爸,寒假我和爸妈一起回家,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叫‘爸爸’,就怕到时候你不敢!” 表哥送给我一个爸爸,我真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什么不敢的?我不需要你的激将法,到时候你听着,我会对天大声喊叫:“爸……爸……!”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