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尾声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东西长安街上车水马龙,天安门红墙黄瓦在蓝天下格外壮丽。城墙上巨幅毛主席像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来往的行人,也注视着对面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北京饭店华灯齐放,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大厅和每一位英雄亲切握手。英雄们胸前琳琅满目的军功章像灿烂的群星。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响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英雄们致意。毛主席用他那亲切激昂的湖南口音发表了激情洋溢的祝词: “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向你们学习,同时号召你们,亲爱的全体代表同志和全国所有的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同志们,继续在战斗中学习,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决不骄做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作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 张拴桩在台下听得热泪盈眶。他现在已经是某军的副军长了,作为特邀代表前来参加这次全国英模代表大会。王世忠也是心潮澎湃,他作为工业战线的代表、三峡葛州坝水电站筹备处的总指挥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战友相见,分外亲切,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完的激情。 根据大会安排,第二天全体代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一楼大厅,代表们围在一门野炮前,仔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这门大炮是我冀南抗日军民缴获的日本侵略军的第一门‘三八’式野炮,;;;;;;后来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用它攻打威县、夏津等县城,攻克威县王高路等敌伪据点,解放邯郸,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张栓桩和王世忠听着听着眼圈红了,他们不禁扑在大炮上,失声痛哭。人们都十分诧异,不知怎么回事。这时,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位魁梧的中年人来,他拉住王世忠和张栓桩的胳膊,激动地叫了一声:“世忠、栓桩,可找到你们了!”王世忠定睛一看,原来是张虹! “张虹!”“世忠、栓桩!”三人紧紧搂在一起,记者按动了快门,激动的一瞬连同那门野炮成了历史永远的定格! 原来,张虹此时已经担任了铁道部的副部长,他从报纸上英模代表名单中发现了王世忠和张栓桩的名字,便赶到驻地寻找,又按照饭店服务人员的指点尾追到了这里。 “老领导,还好吗?”张栓桩紧握着他的手,问道。 张虹捶了张栓桩一拳,说:“好!你们来到北京也不告诉我一声!” “散会后正想看你去呢。”王世忠说。 “光顾说话了,让你们再见两个人!”张虹说。 他们出了大厅,见院子里站着一男一女。女的穿着一身兰色干部服,齐耳短发,白净的脸盘透出青春健康的艳红色,抿着的嘴唇微弯,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神采奕奕,显得十分精干。“英哥!”王世忠迎上前去,紧紧攥住英哥的手。英哥也认出了世忠,“忠哥!”一声没喊完,眼泪已经像断了线的珠子扑簌蔌流了下来。大家眼里都噙着泪花,说不出话。张虹说:“好了,都别难过了。你们再看看,这是谁?” 王世忠和张栓桩见那人高高的个子,不胖不瘦,戴着一顶蓝呢子帽,“国”字形的脸盘五官清秀,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一副知识分子模样。“你是小龙吧?”王世忠试探着问。 “是呀!他现在已经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处长了。”张虹介绍说。 “哎呀,真认不出来了!”张栓桩、王世忠一起说。 小龙也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抹眼角的泪。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家吧。”张虹说。 车子行驶在长安街上,看着两旁高大的建筑物、漂亮的电灯杆飞快地闪向后边,他们的心情又起伏起来。“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啊!”王世忠感慨地说。 一路上,张栓桩给他们讲述着野炮后来在战场上的威力。他说:“郑家口解放以后,我们县大队被正式编入19团,第一仗就是参加了破击王高路的战斗。当时,敌人的马固据点久攻不下,陈再道司令员和易旅长就想到了我们缴获的那门野炮。我们把它重新组装好,拉到阵地前,对准鬼子的炮楼,只打了两炮,便解决了问题。驻守在据点里的一个伪团长率部投降了。陈司令就让我们拉着这门野炮,带着那个伪团长沿着王高路走,每到一个据点,就让那团长喊话:‘喂,弟兄们,我是马固据点的团长,我们据点让八路军的大炮轰平了,现在大炮又对着你们,弟兄们快投降吧!’敌人一看,我们真有大炮,吓得纷纷缴械投降。就这样,王高路沿线几十个炮楼,不费吹灰之力全拿下了。” “真是一门功劳炮啊!”张虹感慨地说。 “以后,我们用这门炮又打威县、攻邯郸,一直跟着我们转战南北。”栓桩又说。 “是啊,当年我们破坏敌人的铁路,现在我又指挥修人民的铁路,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张虹深情地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对啊:我们不但能够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建设一个新世界!用不了多久,我们还要把铁路修上天,一直通到拉萨!” “就是,我们葛洲坝水电枢纽建成以后,能供半个中国用电哩!”王世忠也兴奋地说,“到那个时候,我就回到咱们家乡去,在运河上办电,让咱家乡父老也都见到光明!” “好啊,那时我也把铁路铺到家门口,乡亲们出门再也不用坐马车了。”张虹说。 回到家里,英哥泡上茶,给大家斟上。张栓桩说:“还是想家乡的水啊!” 张虹说:“是啊!大运河的水养育了我们,水里淌着我们的血,我们的汗和我们的泪。”大家谈到了翁老太爷、谈到了张大人、谈到了王世孝、李大勇;;;;;;大家唏嘘着,都说如果他们能够活到现在该有多么好啊! 英哥想打破这沉闷的空气,便转了话题,问王世忠:“刘蓓大姐好吗?” “好。本来我们这次打算一块进京来看你们,不巧她又生了个宝贝千金,还没出月子哩。”王世忠说。 “几个孩子了?”张虹问。 “俩,大的是个带尾巴的。”王世忠笑着说,“你呢?” “嚯,你是儿女双全啊!我们也是两个,都是带把儿的,大的上学去了,小的在幼儿园。”张虹说。英哥白了他一眼:“部长说话注意点儿!” “哈哈,你们结婚晚,但前进速度不慢。”栓桩打趣说。 “哈哈哈哈!”大家一阵笑,英哥涨红了脸。张虹又问栓桩:“伙计,你怎么样了?” “也早成家了,夫人是谷哥。”王世忠替他说。 “好啊!英哥你好好地给我们弄两个菜,今天,就为我们的大团圆痛痛快快地干一杯吧!”张虹提议。 “好啊!我们喝它个一醉方休。”英哥答应着。 晚上,大家趁着酒兴,又来到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街灯闪烁,像一条镶满珍珠的项链挂在首都的脖子上。在栓桩眼里,川流不息的车辆多么像大运河的流水,前浪接着后浪,滔滔不绝啊! 五颜六色的焰火升空了,像一朵朵怒放的鲜花,布满了天空,炫耀着大地,也照射着广场上人们眼中的闪闪泪花;;;;;;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