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9.沸腾的灵谷山
吴蕙跟林天离婚后,一个人住在市里那幢小楼里。因为那时学校还没出售住房,不存在房产分割的问题,林天带儿子住在学校里。 不久,台商与各方面的资金都分批分期拨到了灵谷县,位于炎井村境内的,温泉旅游度假中心工程全面启动。首期工程是“三大连池”,即蓄水池、热水池、温水池如何连接的工程。 在此之前的两年间,灵谷县城到温泉镇的二级公路也已修通。几十台推土机、东风翻斗车等大型工程机械,陆续到达温泉镇,沉睡千年的灵谷山,一夜之间沸腾起来。 从早到晚,灵谷山峡处处都响彻着隆隆的开山炮声,还有机车来回穿梭的马达声,好像一部宏大的乐章在满山遍野奏鸣。入夜以后,整座山脊亮似白昼,鸡啼狗吠已被工地上的机声掩盖,山民们也借着灯火开始卖些鸡蛋、花生、熟玉米。工商工商,工不离商啊,炎井村也有了自己的生意人了。难怪乎他们唱起了自己编的歌: 过去有个毛泽东 现在有个邓小平 都是咱的大恩人 都是咱的大救星 毛泽东来邓小平 一前一后架彩虹 彩虹架到灵谷山 从此我们不受穷 …… 林天是温泉工程的总设计师,自开工以来他忙得团团转。不管工作有多忙,庙堂小学的事他从来都不会忘记。他那10000元捐款,用来整平了庙前的山地,孩子们有了活动的地方。易咸法师还给每个孩子买了崭新的书包,他们已经成为正规的小学生了。 谁也想不到,包括林天、李唱、李歌都不可能想象到,现在庙里的长髯住持、大名鼎鼎的易咸法师,竟然是20多年前死里逃生的杨感。 20多年前的那一天,他被红卫兵押送回校时,自感有愧恩师,投江自尽。在他投江的刹那间,听见大桥上有人喊:“快啊,有人跳江了……”他一下就沉入了江底,再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他有了意识后,发现自己躺在江边一片芦苇滩上,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他艰难地爬到岸边,向渔民讨了一点吃的,体力得到恢复。他坐在一棵大树边休息,眼前又出现岳父被乱棍打死的情景,不禁失声痛哭。都是自己的错,如果不是自己三番两次劝他来长沙参加婚礼,哪能丢掉这条命啊……杨感悔恨地捶胸顿足。 “我该怎么办?是再钻进江里寻死,还是活下去?”求生的欲望在他脑子里打转,最后决定活下去。但是,他必须远离尘世,不然被抓回去也会死在他们的手里。 他沿途乞讨,从湘北走到湘西,再从湘西走到湘南,专门走人烟稀少的山路。 最后,杨感来到湘桂交界的炎井村,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文革期间这里算个死角吧,特别宏声和尚走后,灵谷寺基本上荒废了,这也给了杨感一个大难不死的机遇。 他开始整理恩师的遗物和经书。禅房里还有剩下的玉米、红薯等食物,园里还有菜蔬,生活也能维持下去。 在整理经书的时候,他开始涉猎佛门经典。没上大学以前,杨感经常听恩师讲“什么是佛教?”、“谁是释迦牟尼?”,还有什么“阿弥陀佛”、“弥勒佛”、“菩萨”、“罗汉”等等,他根本不上心听,当然也听不懂。现在读了这些书,才大开眼界。 “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这是佛教经书《五灯会元》里的箴言,还有《遗教经》里的“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八大人觉经》里的“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等等妙语,让杨感学会了从新生存的智慧。 他决心与世隔绝,潜心学佛,做一个不受戒的和尚。先是到温泉镇上剃了光头,再后来留了胡子,把恩师留下的袈裟穿上,顿时变成一位像模像样的和尚。唯一不同的是,他头上没有那12个疤痕,山里人也看不懂,有没有无所谓。 灵谷寺又开始做佛事了,香火逐日兴盛。随着庙堂学校的复课,易咸和尚的名声大了,威望也高了。他说自己是宏声法师的弟子,是少林寺派来的住持,也没有人怀疑了。 因为从不跟政府、政治、时事打交道,所以令易咸法师惊讶的是,林天已经成为著名的学者教授,李歌已当上炎井的父母官。上次那10000元钱,还是林天捐的,他心存感激。 不过,他一直没见过李歌,更没见过林天。开始他还想过,不知李唱过得怎样了。后来觉得自己已经“出家”了,还能再有俗心吗?再说,林天一定能看到他的那封遗书,也会照顾李唱的。慢慢的,杨感再也不去想这些了。他永远不想让自己的亲友知道,如今灵谷寺里的住持,就是20多年前的杨感。 李歌多次想到寺里拜访易咸法师,但就是抽不开身。特别是温泉工程动工后,身为总指挥的他,简直是忙得火烧屁股。工作再忙也不能冷了准夫人,当知道吴蕙跟林天正式离了后,他专门开车到南宁接她到温泉镇,让她来看看这个大场面。 到温泉镇后,李歌还专门换了工程指挥车带吴蕙直达工地现场。他搀扶着吴蕙爬到蓄水池的最高处,在这里可以俯瞰工程全貌。虽说她参与设计了这个工程,但那是在纸上,今天亲眼看到笔下的圈圈点点在变为现实,吴蕙也流下了热泪。 李歌指着下面的山脊说:“上、中、下三大池明年联通后,景区将对外开放,吃喝玩乐一条龙。” 他还特地告诉吴蕙,他在中池边购置了一块地,准备贷款建一栋宾馆,到时交给她管理。吴蕙听后给他一个激吻:“结婚的事也要抓紧啊。” “好的,夫人。”他抱着吴蕙又深吻起来。 那晚为了避开耳目,李歌开车带她到县招住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