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六章

  昨晚的故事会像一个神奇的鸟笼,飞出了几只五彩斑斓的鸟儿,在到会的人们心空久久飞翔。他们谈论着那些生动的故事,也谈论着讲故事的人,这大概因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太匮乏,几乎变成了一小块文化沙漠,人们的心魂感到饥渴的缘故。

  故事会结束后,夏颖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感到血液仿佛加快了流动,浑身发热,好像跑完了晨练。他回到宿舍,拿起笔,打开日记本,想写点什么,可是又不知道写什么。他摸出钥匙,打开皮箱,拿出一本相册,相册不大,64开,但十分精致,烫金封面,扉页上写着他几年前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一首诗:

  相册

  深藏着往昔的岁月

  定格着生命的形态

  潜流着生命的溪水

  打开相册

  逝去的日子又归来

  流逝的生命之水又流回

  带着记忆的幽香

  缓缓地缓缓地流来

  打开相册

  昔日的阳光在微笑

  往昔的风儿在欢唱

  披着时代的彩霞

  还有尘埃

  缓缓地缓缓地走来

  打开相册

  昨日的女儿妻子

  捧着鲜花的清香

  微笑着向我

  缓缓地缓缓地走来

  这本相册里只有四张照片,一张是夏颖和妻子刘菲的结婚照:一张是女儿菲菲的满月照:一张是菲菲两岁生日照:一张是夏颖、妻子和女儿在菲菲三岁生日时的合影。从照片看,这是一个十分美满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在一夜之间,

  命运之神把人间的祸水泼到这个家庭,在人间又造出了一个悲剧。

  钱这个古今中外几乎人人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东西,似乎能使鬼推磨的怪物,

  以它特有的邪恶魔力,诱惑着头脑发胀的人们,使他们变态,诱他们去冒险,去贪赃枉法,去抢窃偷盗,去拐卖儿童妇女,制造人间悲剧。

  在这个茫茫人间,有多少幸福家庭,儿女被拐走,杳无音信?!夏颖就是无数受害者的其中之一。

  有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短小文章,写道:“我长大要当国

  家人大委员长,决意立一条法律:凡拐卖儿童的罪犯,格杀勿论,千刀万剐。“

  文虽幼稚,志向远大,对人贩子刻骨仇恨。

  这个相册里跳动着三颗永远在一起的红心。每当夜阑人静时,夏颖深情地抚摸着她,驱走了疲劳和孤寂,回到了幸福的梦想中。

  今晚,夏颖打开相册,没有读那首诗,拿起放大镜仔细地端详着照片,好像第一次看到他们。他要从女儿的照片上找出一种东西,找出一种线索,找出一种记忆,来验证他自己的感觉,验证乔智的发现。

  他的心魂离开了躯体,沿着在时间的隧道里走过的脚迹,慢慢地走,细细地看,静静地想。突然,他记起菲菲脊背左上方有手掌大的一块黑记。黑记是不会消失的。他想起,菲菲一岁半的那年暑假,有一天下午非常炎热,他和妻子抱着菲菲去静园趁凉,一个蹲在路边的算卦老人拦住他们说:“我给你们女儿算一卦,管保准,我说不对,分文不要,说对了你们看着赏。这孩子脊背左上方有块黑记。”

  夏颖和妻子原对算卦嗤之以鼻,这回一听算卦老人说女儿的背上有块黑记,

  感到惊讶,于是问,“你怎么知道?”

  “那么说我说对了是吗?”算卦老人得意地摪着花白的胡须,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有什么说道?”夏颖好奇地问道。

  “有福又有祸。”

  “怎么讲?”

  “这记嘛,很有说道。男左女右为正,男右女左为斜。斯斜者歪也,斜字与邪字是同音同韵。不用我再往下讲,你也明白。”算卦老人闭着双目,摪着胡须,摇晃着脑袋。他停了片刻,接着神秘地说:“不过,你们别着急。我自有化险为夷,消灾保福之道。请二位抽个签儿吧!”

  夏颖和刘菲只信科学,对算卦之类的东西,从来不感兴趣,当然也不会抽签儿,只是一笑置之。

  后来菲菲被拐走,刘菲不止一次提到那个算卦老人,很后悔没有抽签儿,没有让他给消灾保福,为此有些埋怨丈夫……

  想到这里,夏颖苦笑地摇摇头,把相册放回了原处。

  夏颖开始琢磨下一步如何去弄清自己心里的疑团:徐静的长相为什么有点像自己,又有几分像刘菲?徐静背上有黑记吗?“苗苗的记忆”的主人公为什么也叫菲菲?为什么她记忆中的那个猫也叫咪咪呢?是偶然的巧合吗?……

  夏颖像一个足智多谋的探长,双臂抱在胸前,在地上来回地踱着步子,极力把一切能想到的有关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判断、推理,希望从中理出头绪,光辉的头绪。可是他头脑里仍旧是那些孤立的现象,面前仍然是那点儿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光亮,像夜间旷野上的磷火。他的心情随着那点光亮的变化而变化,

  忽而兴奋,忽而沮丧,忽而明媚,忽而阴郁。然而,他紧紧盯着那点光亮,希望这点光亮在不久的某一个时刻突然幻化为满天朝霞,随即跳出一轮金色的朝阳。他相信菲菲在健康的成长,菲菲在中国,在北京,在眼前,……他要找到菲菲。他相信西方人相信的一条谚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夏颖看看床头的闹钟,已经凌晨三点多了。他把闹铃拨到9点钟,以便多

  睡一会儿。明天是周末,不需要起早。

  第二天早晨,夏颖就被喜鹊的鸣叫声唤醒。

  夏颖的宿舍窗外,隔着一人高的红砖墙,墙里和墙外各有一棵老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也是槐树,树干乌黑枝繁叶茂,隔墙相望,像一对恋人,常常激起夏颖的诗兴。他作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感受:

  无题

  路边的两棵树

  默默相望

  猜度着对方的

  思想

  路边的两棵树

  沙沙作响

  向对方倾吐

  衷肠

  路边的两棵树

  互相钦慕

  伸出温暖的手指

  抚摩对方的

  脸庞

  路边的两棵树

  终身相爱

  从不分离

  然而永远不能拥抱

  在一起

  这两棵树上各有一个雀巢。奇怪的是每个雀巢住着一只喜鹊,它们有时几乎同时从各自的巢窝飞到地上觅食,然后又飞回各自的巢里,或飞到各自喜欢的地方,彼此从不互相访问家园。这两只喜鹊每天起得比别的鸟儿早,站在各自的家门口朝着对方鸣叫。

  周围的人们被喜鹊唤醒,心情很好,盼望着一天充满喜庆。

  夏颖睁开眼睛,见天已大亮,霞光像金色的蛇,从窗帘的缝隙窜进室内,趴在西墙上闪烁。他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霞光顿时注满房间。他站在窗前,凝望在地上欢跳的喜鹊,聆听它们清脆喜悦的鸣叫声,夏颖的心情非常好,诗兴突来,诗情浓烈,大声吟道:

  驾着祥云

  从九天飞来

  带着福音

  载着歌声

  在人间飞舞

  甜美人心

  夏颖洗了把脸,到户外去散步。

  周末早晨的校园比往常清静,空气新鲜,凉风惬意,是散步的好时辰。晨练的人不多,教学楼前有几个职工在优雅地打太极拳:有几个学生绕着教学楼慢跑。

  夏颖一边漫步一边做扩胸运动,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浑身感到一阵轻松。他走近“劝学亭”,发现几个学生坐在石凳子上,静静地看书,便转身走开,以免打扰他们。

  “Morning Prof.Xia!”

  夏颖听见有人用英语向他问候,回过头来一看,闻雯向他微笑着走来。

  和许许多多人不同,夏颖不喜欢称呼他所谓官衔,因此很少人称呼他主任。他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杂文,其中有一段写道:

  ……官衔这东西在不少国人眼里重如泰山。在这片热土地上,你可以在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可以听到人们呼官称衔,颂扬官儿,梦呓官衔……有些人一旦当上官儿,即使芝麻小官,一下子就打起官腔,迈起方步,眼睛朝天,忘恩负义,六亲不认,眼里只有他上面的官儿。有一个人生在农村,农民出身,排行老三,姓苟名三娃。这苟三娃的命运不错,上了20世纪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走出了村子,踏上了仕途的道路。他能说会道,酒量惊人,一路顺风,一直到爬上处长的杆顶。有一次,他仕途得意,锦衣还乡,摇头摆尾,好不威风。老乡们见了,依旧叫他苟三娃。可是他却紧皱眉头,不作应答,人们以为他已失聪。他老父亲见到他威风凛凛的儿子,高兴地不得了,一口一个三娃子,可是这三娃子却扳着面孔,眼睛朝天望着什么,脸面似变色龙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绿,一会儿黄。起初老人以为儿子患了什么精神病。有个略有见识的人突然呼了他一声苟处长,这称呼真灵验,一下子引得他眉开眼笑,鼻嘴里发出哼哼哈哈的声音。老人一见此状,心里明白了八成,感到十分失望,浑身直打哆嗦,仿佛看见了鬼怪。他突然觉得他的三娃子已死了,只能到他依稀的记忆中去寻找。于是他用颤抖的手脱下一只鞋子,劈头盖脸地向这位处长大人打去……后来这位三娃子处长再也没有回家乡,因为他不久从处长的干顶上掉下来,跌到了监狱的缝儿里了。……

  这篇杂文以下面一首诗结尾:

  任何阶梯都从平地起

  台阶一个接着一个

  一直向上升起

  不足两米高的人

  借助台阶

  身高能长到

  三米三十米三百米……

  借助阶梯长高的人

  只盯着前面的台阶

  不看脚下的台阶

  忘了踩过的台阶

  侏儒借助阶梯

  可以长成巨人

  看脚下的人都是矮子

  因此忘乎所以

  “Morning!”夏颖用英语应答。

  “How did you feel our Story Evening?”

  “Very good,I think.I enjoyed it,especially your story.”这绝不是恭维,是夏颖的真心话。他最感兴趣的是,闻雯故事的来源。他本来打算专门找个时间和闻雯谈谈,想不到一大早就见到她了。怪不得今天早上的喜鹊叫得那么欢!夏颖直接了当地问道:“你讲的故事在哪儿看到的?”

  “读高三时在网上榆树下看到的。”

  “你又添枝加叶做了改编是吗?”

  “我讲的几乎是原文,情节一点也没动。”

  “怎么?你也看过这篇文章?”

  “你讲得很动人。”夏颖所问非所答地说。

  “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闻雯不解地问。

  夏颖沉思着摇摇头,问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你记得吗?”

  “记不清了。不过可以上网看看。时间太长了,恐怕删了。如你想了解,

  我问问别的同学,有许多同学也喜欢网络文学,比如孙同,徐静等。或许他们记着。“

  “谢谢!”

  闻雯隐约感到夏颖说话时,有些激动,眼里有一种亮晶晶的东西,似乎闪烁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