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二章
唐晓风一直以为徐贞然是个没心没肺的丫头,恋爱、结婚、生子的字眼似乎与她都没有关系,谁知这个看似萌动的丫头却也有心思慎密的时候。可不,不知她什么时候都开始热恋了唐晓风还蒙在鼓里呢! 今天两人都休息,徐贞然邀唐晓风陪她和男友一块去河滨游泳。两人还在宿舍里嘻嘻哈哈的时候,徐贞然的男朋友的车子已在楼下“叭,叭,叭”地叫嚷了。 徐贞然的男朋友还带了一个男孩一同来接她们。 “邝书怀,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升级为同事了”徐贞然的男朋友吴峥嵘大方地向两个女孩介绍自己的同事。 “唐晓风,我护校的同学,现在也生级为同事了”徐贞然模仿吴峥嵘口气说到,说完便“咯,咯,咯”地笑了。 四人一路欢声笑语,飙车赶往河边。 小城的人们都有夏泳的习惯,一莽玉带的河流沿河而小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河堤供人们游泳所用。小城的人们大多都是自小泡在河边长大的。所以,每到夏季,沿河而下,到处都涌满有用的人。 唐晓风他们一行四人来到市中心的河堤,游泳的人们早已涌满河堤,一颗颗路出水面的黑脑袋远远看去就像煮在一鼎大锅里的饺子。 四个人换好游泳衣,并租了两只游泳圈,便赤脚下水去。 “两人共用一只游泳圈,贞然,你看怎么分配比较公平?”吴峥嵘向徐贞然大声说到。 “当然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了!晓风,你和邝书怀共一只,我和吴峥嵘一只”徐贞然显然是命令唐晓风愈况书怀共用一只游泳圈。 “嗯”唐晓风顺从地应声到。她并不责怪徐贞然命令自己,谁不想和心上人在一起呢? 唐晓风和邝书怀抱着游泳圈下水。邝浩然让唐晓风坐在游泳圈上,自己则一手傍在游泳圈上,以随时保护女伴。 “我们轮流游,我想自己游一会,你看一下游泳圈好吗?”唐晓风像邝书怀恳请到。 “你去吧,我看好游泳圈就是了” 唐晓风想从水下钻出游泳圈,便躬下头,正要潜下水时游泳衣的吊带却被游泳圈的气阀卡住了。她急切地挣脱气阀,不想越急越见鬼,她的游泳衣吊带在气阀上绕了几圈,她窘迫地用力一扯“擦!”泳衣吊带瞬间被扯断,另一边的泳衣带也在水的压力下“脱颖而出”,露出她雪白的上半身,一对充满活力的丰乳自由地荡漾在绿波碧水之间。 邝书怀见唐晓风一直潜在水里,很是纳闷,便也跟着潜下水看个究竟。他闭上眼,像只水鸭般地钻下水,两只手习惯性向上划动,他忽然感觉手掌似乎抓住什么东西,柔软得像软体动物的身体。他疑惑地睁开眼,眼前的一幕令他震惊不已,自己的手正碰着唐晓风的乳房呢! 唐晓风僵硬地叭在游泳圈上,但又不敢露出肩膀来,那可怜而无助的模样令人心生同情。 “你抓住我的腰,我们得游向人少的地方去!”邝书怀的语气坚定得不容商量。 两人一同游向离人群较远的地方,他们游到一座小小的礁石边,邝书怀说道“你呆在游泳圈下别动,我到岸上帮你拿衣服”邝书怀嘱咐唐晓风之后,便向岸上游去。 邝书怀很快便帮唐晓风拿到衣服。 唐晓风穿好衣服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激地对邝书怀说道:“今天多亏你,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呢,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我应该谢谢你的信任才对呢!”邝书怀谦谨地说到。唐晓风的美丽的身躯已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里。 唐晓风游泳回来已经九点钟,她在门诊大厅前遇上方玉儒:“方院长,替嫂子拿药?” “可不是,伺候病人还真是不容易呀!”方玉儒感慨地说到。 唐晓风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丝丝的寂寞和无奈。她充满同情地看了他一眼便走了。因为,除了同情,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心仪已久的男人做些什么。 一段时间来,方玉儒都在为方华的病劳心劳力地奔波。 经过省级离两家医院的诊查,教授们一致认为方华的病,手术治疗的意义不大。而且手术治疗必须将她的两只乳房均切除。术后,她的胸部就会像男人那样“一马平川”。 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教授们建议方玉儒为妻子选择保守治疗。 方玉儒知道妻子是个爱美的女人。既然手术也不能使她康复如初或延长寿命,还不如让她在大限的时间里活得完美一些。所以,方玉儒尊重方华的意志,同意选择保守治疗。 从省医学院回家后,方玉儒每天陪方华到医院普外病房做化疗。 由于,方华身上的癌细胞已有扩散,加上化疗的副作用她的精神日益颓靡。 为了让方华在屈指可数的日子里得到更多底安慰和照顾,方玉儒已经搬回家住了。 他想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照顾方华,陪她走完她的短暂而不幸的人生。 由于工作繁忙,方玉儒只能把方华送到病房之后便赶往办公室。方华每天做完化疗之后,自己回家。 好在家就住在医院的大院,她独自走回家也不是很累。 今早,方玉儒像往常一样将方华送到病房后,径直回到办公室。 方玉儒才坐下,便接到门诊病人的投诉电话。 电话里病人投诉接诊医生对病人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而且医生对患者没有过多的沟通,更没有多半句的解释语言三言两语便把病人打发出门了。 方玉儒耐心聆听病人的倾诉。并适时对其进行安慰。 挂上电话,方玉儒陷入沉思。 这段时间,院办接到门诊病人的投诉较多,投诉原因多半是为医生的诊疗态度生硬,简单粗暴导致医患沟通无效。 方玉儒心想:“一个人活在世上至少要与五个人以上发生社会关系。同理,对每个前来就诊的病人来说,其身后至少有五个以上的人群。 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千多人次,如此计算这一千多个病人的背后至少要有五千以上的人群。如果每天有10%的病人对医院的诊疗服务不满意的话,那么每天至少要有五百个人对医院存有偏见。 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医院的两个效益,甚或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看来这些年,院领导班子都把精力集中在硬件建设上,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软件建设了。 是啊,凡事都离不开‘人’,离开‘人’再堂皇再尖端的硬件建设都会变成一个空壳或一堆废铁呀! 看来,医院的行风建设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但是,“抓”要从哪里入手抓?如何抓? 长期的懒散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职工们能接受吗?看来,这也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任务呀!” 方玉儒掏出香烟,燃了一支接着又思滤。 “对于医生来说为服务态度遭投诉,无疑是犯了行业最低级最愚蠢的错误。因为,这样的‘蠢’医生还没来得及向患者展示自己的诊疗水平,便为沟通技术的缺如被病人一杆子打死了。 就像作家还未来得及向读者展现自己的文思才略,便为文字逻辑的错误栽跟头了。 唉!这么道理浅显的道理都不懂,难为他们读了那么多年书了。” 方玉儒熄灭手中的香烟,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打开电脑,开始着手构建医院的‘软着陆’蓝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都得以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也在日益提高。 人们对诊疗服务的要求已经由从前能不能看病的观念向如何享受到更优质地诊疗服务的观念转变。 所以,医院的诊疗服务也该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着陆了。 大城市的许多医院都配备导医护士。有的医院甚至将导医服务当作医院的宣传窗口向世人展示医院的风采。 这两年,医院领导班子已经意识到导医服务的重要性,也深谙导医护士的最佳人选应该是临床骨干护士。 因为,骨干护士不仅职业形象好,且临床经验丰富,处事能力也强。更为重要的是骨干护士年纪都在25至35岁之间,她们思想成熟,精力充沛能够胜任每日上千号病人的迎来送往的任务。 但是,抽调临床骨干护士去做导医护士对临床也是一种损失。毕竟,医院培养一名骨干护士也非朝暮即成的事。 因此,目前医院还未设有专职的导医护士。而是为了跟趋随势而调配一老护士以虚设项目而已。 从近段不断出现的医患冲突看来,医院领导再不加强医院的内涵建设是不行的了。 方玉儒决定在下午的例行院务会上,向大家提出将加强行风建设及导医队伍重建的问题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今早,他已经向护理部主任下了指示,预备在全院范围内挑选几名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良好的骨干护士到门诊部做专职导医护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