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六
郑实的工作和以前的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清闲,他到吴主席的办公室把这几个月的报纸和杂志找来。 “小郑,督导的结果怎么样?”吴泽也有自己的点。 “还没下去呢,这几天还没缓过劲来。”郑实不知道他人的反应不敢乱说,哪怕是真实的情况也不能提前向领导反映的,他要等一等再说。 “听说这次督导,各学校意见很大,尤其是学生家长和教师。” “是吗?”郑实在装傻。 “恐怕领导干部的意见也不会小的,不过听不到罢了。” “这次学习耽误了不少工作,给其他人添加了不少麻烦,让您……”郑实像是做错了什么,其实是在打探领导的意向。 “你还是先管着原来的那一摊吧,至于今后的我再跟领导反映一下。” “吴主席,什么事就是得靠老领导。”郑实也不再多说,拿了报纸出去了。 郑实将近些日子的报纸与杂志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码放整齐,一切终归到原来的日子。他清楚要想自己有所突破,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这次督导了。到了第三个本命年的郑实终于意识到朋友远比工作重要的真理了,他必须找一个最可靠的朋友,吴泽肯定算不上一个。郑实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很快弄清楚了,这次督导是在冯局长的一再坚持下才落实下来的,马书记和局里的几位局长据说是持不同的态度的,怪不得工会组的人都放在市区的重点学校呢。郑实想,这次他督导实验小学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郑实决定以这次督导为突破口,真正的为冯局长做些什么,他没有以表格中所规定的内容作为自己监督检查的重点,而是真正从冯局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做哪些事情来说对局长是最有利的,哪些则是有损冯局长个人声誉的。因此几次生活会郑实都是很少发言的,偶尔说几句也是对组内发言的总结,好像这次督导活动他根本就没有参加。 郑实在利用一切机会。 “这次督导活动我算得上是一个后来者,但是通过这次督导活动,逐渐领会了市教育局领导对我市教育的重视,这实质上是对全市教育的一次全面整改与检查,我在这次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对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局领导的意见和督导的原则,通过与学校领导的接触与探讨,学校也在这方面做了迅速的整改,使教育局面与教育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这次督导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社会上对教育局的这一重大举措不够理解,他们往往从另一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学校对入校时间的规定,原本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家长反而认为这是学校在推卸责任;再如对学生统一着装的问题,本来是为了减少学生之间的相互攀比心理,可家长却认为这是通过校服变换一种方式乱收费。一项好的举措到了家长的嘴里就成了这种结果,那在他们的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恐怕很难说。我觉得我们的措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也应该向社会向家长加以充分的宣传,否则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的。”郑实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应该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生活会你提出的观念还是挺新颖的,局里在制定这些措施时主要是从学生的安全和教育考虑的,确实是疏忽了些。”冯局长真诚地说着。 “我也是听家长们反映的。”在局里没有改变督导政策之前,郑实不会说出学校存在的真正弊端。那无疑自己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年终各基层对他的考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你对这次督导活动有什么看法,我只是私下里问一下的。”冯局长在打消郑实的顾虑,这次督导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在冯局长的亲自领导下组织的,他比谁都关心它的落实成果。 郑实就像是亲临战场的战士,虽然对指挥员的战略意图没有明确的把握,但对坚定的执行指挥员的指挥是体会最深的,从步入战壕的那一刻,每一个战士都会知道接下来的结果的。郑实在督导实验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以维护冯局长个人声誉为核心,以提高冯局长信誉突破,他清楚冯局长关心的是这个。 “冯局长,将督导制度化、指标化、分解化无疑是教育局的创举,也是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一个真正从教育出发的教育工作者都不会提出什么。我所在的实验中学就是通过督导检查整改了不少隐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感,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措施确实是一种为社会负责为教育负责的态度。”郑实将想了无数遍的话说了出来。 “喝茶。”冯局长把茶递到他手上,郑实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话才是局长最想听的。 “我只是说我的看法,也许是自私了。”郑实还是把自己想了无数遍的话再掂量一下。 “你说吧,说吧。” “以实验中学为例,通过督导我发现了两类问题,一类是学校制度方面的,一类是学校领导自身的。对这两类问题在汇报的时候就要考虑了,制度方面的,我会及时提醒学校领导的,因为那不牵扯任何人的问题,学校领导也不会对我个人对教育局有任何看法;对领导自身的呢,小的问题对他个人的前程没有影响的,如果我和他关系不错,我还会暗暗指出的,但稍一严重我就会反复权衡,如果这个问题影响了他的前程,虽然是他自身的原因,他也会把这个账记在我身上,记在教育局身上的,认为我们教育局有意的为难他,整治他,我记录的越多,他对我们教育局的恨也就越大。” 郑实看冯局长把手支在脸上,继续地说着。 “再有,不让学生提前到校,原本是为了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休息时间,可家长并不这样想的,家长会认为学校在推卸责任,谁都清楚公路上比校园的隐患更大,真要是出了事情,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学校身上,因为在学校的意外绝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正常的,但在马路上出了问题就不一样了,家长的意见会更大。看看上学之前的半个小时,有的学生被值周的教师和学生追的满街乱跑,真是因为这出了事,我想学校也会拿出挡箭牌的,因为这是教育局的规定。” 冯局长不住地点头。 “实际上各校是非常欢迎教育局的政策的,虽然他们口头上表示反对,但内心却是极度欢迎的,因为一旦有什么事有上级替他们扛着呢。” 冯局长直到郑实说完了一段时间才有反应,大概是在想郑实的话。 “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从两个方面甚至是多个方面去看的。”冯局长长长地舒了口气。 |